▲七星山 20220711 長在立在路中的枯樹幹上的粉紅栓菌
▲七星山 20220711 粉紅栓菌,菌蓋粉紅色或磚紅色
主要特徵
子實體一年生,單生或覆瓦狀排列,半圓殼形至半圓形,具短側柄,長寬長達5公分,基部厚達1-5公分,扁平。菌蓋粉紅色或磚紅色,具細短絨毛,有時呈無毛。具多變色調之環帶,大部分區平滑或具淡溝紋環帶,邊緣尖細。菌孔表面新鮮時呈白粉紅色,乾時呈赭粉紅色至淡磚紅色,孔口圓形,每公釐6-8毫米,菌管與菌孔表面同色,深達3毫米。菌肉層纖維狀,厚達2.5毫米,粉紅色至黃褐粉紅色,帶有明顯之淡紫色調。菌絲系統三次元,生殖菌絲具扣子體,寬1-3微米,無色;骨骼菌絲無色或帶非常淡之紫色調, 徑寬3.5-5微米,平直厚壁;纏繞菌絲適度分支,徑寬2-4.5微米,厚壁至實心。擔孢子圓柱形,大小5-6 × 2-2微米,無色平滑,薄壁,不具類澱粉反應。
基本資料
學名:Trametes feei
別名:
原產地:南美、非洲、南亞、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七星山 20220711 遠看像是隱藏在闊葉林下的草堆中,一支獨秀的白鶴蘭
▲七星山 20220711 看起來像是成堆的小白人長在花上面的白鶴蘭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正面(約4cm)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側面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背面
主要特徵
草本。花形奇特處在於唇瓣,上有「人」字相疊,花序排列令人贊賞,當花盛開時排成球形,有如白色繡球。無香味。花期 6~8 月。
地生型,根莖短,具假球莖,假球莖粗短叢生,植株高 25~60 公分。葉 3~7 枚,狹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葉面有光澤,葉緣有波紋,長 30~60 公分,寬 6~15 公分,紙質,兩端均漸尖形,背面略有毛茸,具長柄。總狀花序,花自叢生開放葉中抽生,長 40~80 公分,著花 30~80 朵,花徑約 3 公分 ,苞片卵狀披針形、反卷,萼片橢圓形,花瓣倒卵狀長橢圓形,唇瓣基部具有附屬物,3 深裂,中裂片再深裂為 2,小裂片楔形;距纖細,長 1.5~2 公分,彎曲;花白色或乳黃色,先端帶綠色,多數,闊開張形。
用途
藥用(根:治風濕,類風濕關節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骨折;全草:通淋利尿。治小便不利,淋症;外用治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學名:Calanthe triplicata (Willem.) Ames
簡誌:地生。具假球莖。葉3-6片,狹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花密生。花白色。萼片倒卵形或橢圓形,伸張。唇瓣3深裂;中裂片再深裂為2,小裂片楔形;距纖細,長1.5-2 cm,彎曲。
別名:白花根節蘭、三褶虾脊兰<中国植物志:Calanthe triplicata (Willem.) Ames>
原產地:台灣、日本、琉球、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度和澳洲,南太平洋群島。普遍分布於全台低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七星山 20220711 悄悄地掛在樹枝上的陽明晏蜓(雄)
▲七星山 20220711 陽明晏蜓(雄),上側面,胸側視有2條粗獷的斜帶,兩帶之間具窄小的細紋。
主要特徵
體長67-71 mm,雄蟲複眼綠色,合胸黑色,合胸前視具 2條黃色條帶,合胸側視有2條色斜帶,腹部黑色,腹背具黃色斑點,第2腹節末黃斑呈倒T字型, 3-7腹節每節是兩對黃斑。雌蟲腹部較粗,其中第3節沒有縮窄,黃斑較發達,其他斑點位置與雄蟲同。本種廣泛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之溪流環境,喜歡晨、昏飛翔覓食,雄蟲常於溪面低空飛行,具領域性。
近似物種
本屬3種都是特有種,除本種外另2種為李斯晏蜓和石垣晏蜓,外觀近似李斯晏蜓但本種腹背第2節中央為倒三角形斑,下左右各有一枚黃斑,第3節的黃斑相連,中央有縱向的細線,
而李斯晏蜓則無縱向細線,石垣晏蜓第2枚斑為分離的2枚三角斑,中央有細的縱線。
基本資料
學名:Planaeschna taiwana Asahina, 1951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橙帶藍尺蛾,背部側
▲陽明山 20220703 橙帶藍尺蛾,吊在空中的幼蟲,側面。腹側有橙黃色的縱斑,幼蟲寄主竹柏 。
▲陽明山 20220703 橙帶藍尺蛾,吊在空中的幼蟲,背面。體背黑色具白色格子狀斑紋
主要特徵
會將樹枝毒素轉入體內,蟲體具有毒性,鳥類不吃天敵也少,樹幹一旦被產卵,就會造成嚴重蟲害。
展翅54-59mm,翅面藍黑色具金屬光澤,前翅中央及後翅下緣有一條寬型的橙帶,後翅近外緣有5枚黑色圓型斑點排列,藍、橙對比十分鮮明,白天出現外觀像蝶,習性敏感。本屬一種,幼蟲寄主竹柏、羅漢松,5-9月出現,發生期數量很多。
「可以用一種白僵菌或蘇力菌,那它是生物防治,那這個蛾類就不會靠近,因為其實牠產卵在地上土裡面和落葉,那我建議要把地上落葉掃乾淨。」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吳孟玲
基本資料
學名:Milionia zonea pryeri(Milionia basalis pryeri Druce, 1888)
別名:黃帶枝尺蛾、羅漢松尺蛾
原產地:外來種。大多分布在日本琉球群島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剛開始以為是很威風凜凜的的台灣扁鍬形蟲,沒想到似乎受傷了
▲陽明山 20220703 在紫背鴨跖草裡發現,鞘翅(前翅)受傷的台灣扁鍬形蟲,翅膀似乎收不起來,上方側
▲陽明山 20220703 在紫背鴨跖草裡發現,鞘翅(前翅)受傷的台灣扁鍬形蟲,側面
主要特徵
體長雄 27 - 72 mm, 體色黑褐色具光澤,體型稍扁,大型雄蟲大顎發達,大顎近基部處有一明顯的大齒突,至大顎尖端處有排列整齊的小齒突,小型個體小齒突排列較少或消失,頭部及前胸背板兩側密生刻點,翅鞘上的刻點集中在兩側及翅後緣上 ,無縱向溝紋。本種又稱台灣扁鍬,台灣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成蟲集體出現吸食樹液或熟透的果實,如青剛櫟、台灣欒樹、荒廢的柑橘園都容易找到牠們的蹤跡,夜晚具有趨光性,數量很多。
台灣扁鍬形蟲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以及綠島,野外成蟲個體約出現於4~10月間,夜晚有趨光性,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人工飼養的狀況下的個體可活 1 ~ 3年,體色為黑褐色至深黑色。幼蟲以朽木為食,不過在平地的椰子樹中,也可以發現其幼蟲;成蟲則喜歡腐爛之水果或樹液為食。成蟲性格暴躁、兇猛好鬥,就連雌蟲也會為了爭奪產卵用的朽木大打出手。(Wiki:台灣扁鍬形蟲)
基本資料
學名:Dorcus titanus sika Kriesche,1920 [特有亞種]
別名:台灣扁鍬、台灣扁鍬形蟲、巨陶锹甲<野生甲虫の馆:Dorcus titanus (Boisduval,1835)>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中華珈蟌 雄,展翅的樣子,正面側(植物為闊葉樓梯草)
▲陽明山 20220703 中華珈蟌 雄,側面(植物為闊葉樓梯草)
▲陽明山 20220703 中華珈蟌 雄,正面(植物為闊葉樓梯草)
主要特徵
體長51-59mm,雄蟲胸部綠色具金屬光澤 ,翅膀分三截,前半黑褐色,中間白色,末端黑色,翅痣不明顯;雌蟲外觀近似雄蟲但翅痣白色大而明顯。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以北部地區較多見,又稱原名亞種、指名亞種或北台亞種,喜歡清淨的溪流, 習性隱密,常見雄蟲展翅求偶,雌蟲產卵於植物沉潛水面下的莖枝上,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solodesmus mandarinus mandarinus McLachlan
別名:Psolodesmus mandarinus subsp. mandarinus , McLachlan, 1870 中華珈蟌原名亞種 (中華珈蟌嘉義亞種、中華珈蟌北台亞種)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瀑布鐵角蕨(單邊鐵角蕨, 湍生鐵角蕨),大多只生長在水邊
▲陽明山 20220703 瀑布鐵角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陽明山 20220703 瀑布鐵角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下側葉脈與上側相比,約少2條。羽片上緣及前端為單鋸齒,脈末端指向鋸齒。葉柄基部暗紫褐色。
岩生。根莖細長,匍匐狀,葉遠生,下垂,葉柄長7-15cm,暗紫褐色,發亮;葉片線形,長15-23cm,寬4-7cm,薄紙質,一回羽狀複葉;羽片狹長,斜長方形至翼形,基部至尖端長約3-5cm,寬0.5-0.7cm,末端長而漸尖,多少折向葉尖;羽軸偏下側,下側葉脈與上側相比,約少2條。上側側脈分叉多,脈末端指向鋸齒尖端 (非凹缺處);孢膜線形,生於側脈上。
基本資料
注音:湍(ㄊㄨㄢ)生鐵角蕨
和名:ナンゴクホウビシダ(南国鳳尾羊歯)<Asplenium cataractarum Rosenst.>
學名:Asplenium cataractarum Rosenst (簡誌:單邊鐵角蕨)
簡誌:植株具長走莖,葉草質,基部至尖端約1~2cm,羽片主脈不明顯,多為向上之側脈,側脈分叉多, 且分叉處約在中肋至葉緣之中間。葉柄暗紫褐色,發亮,羽片狹長、斜尖, 羽片上緣為單鋸齒,脈末端突成齒狀,末端朝向葉尖,孢子囊群短。
別名:湍生鐵角蕨、單邊鐵角蕨、瀑布鐵角蕨(特生中心)、单边膜叶铁角蕨<植物智:Hymenasplenium murakami-hatanakae Nakaike>
原產地:除了中國以外,廣佈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及馬達加斯加等地。台灣中海拔潮濕岩壁或林下溪澗的環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台灣皮竹節蟲。雄蟲,
▲陽明山 20220703 台灣皮竹節蟲。雄蟲,頭部與兩側有褐色線條以及前腳(下)與觸角(上)之特寫
▲陽明山 20220703 台灣皮竹節蟲。雄蟲,生殖器官
▲陽明山 20220703 台灣皮竹節蟲。雄蟲,觸角長於前腳,觸角還會動
主要特徵
雄蟲體長63-79mm,雌蟲90-105mm,雄蟲體色棕褐色至黃褐色,觸角長於前足,胸部背板兩側有黑色條紋,下生殖片末端內凹呈W字形(末端微開叉),尾毛彎曲。雌蟲體色綠色或褐色,頭頂有或無刺,觸角長於前足,中胸背板有細微顆粒狀突起。腹部第7節中突向後扁平狀,下生殖片從側面看略呈鈍三角形,只有一端角突起,尾毛短,直或微彎。
本種食草為杜鵑、南美朱槿、木槿、長梗紫麻等植物。 (本欄修訂:張書銘 )
基本資料
學名:Phraortes formosanus Shiraki, 1935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主要分布於北部及南部,數量多見。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梭魚草
▲陽明山 20220703 梭魚草,葉表
▲陽明山 20220703 梭魚草,葉背
▲陽明山 20220703 梭魚草,花從最上方的葉鞘中長出
主要特徵
多年生挺水性或濕生草本植物。株高約八十至一百五十公分。花果期7-10月。
地下莖粗壯,黃褐色,有芽眼,莖葉叢生,基生葉,大型,葉形多變,一般倒卵狀披針形、廣心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截狀,全緣葉,葉長可達二十五公分,寬可達十五公分,葉片光滑,葉面翠綠、深綠、橄欖綠色,葉脈中肋明顯,於背面隆起,葉柄長,圓筒形,橫切斷面具膜質物,葉柄基部有鞘狀苞片,兩性花,穗狀花序,頂生,由最上葉之鞘伸出,花葶直立,通常高出葉面,長約十至二十公分,小花密集,花多數,花被片六枚,排成二輪,花瓣狀,藍紫色,有白色花品種,上部花被具二黃色、黃綠色斑點,花徑約一公分,雄蕊五枚,被毛,著生於花被基部,子房上位,子房一至三室,側膜或中軸胎座,蒴果,膜質,初為綠色,熟後褐色,三瓣裂,果皮堅硬,種子橢圓形,徑約一、二mm。
培育方式
栽培要點:喜溫暖、喜陽光,喜濕,耐熱,耐寒,耐瘠;不擇土壤;生長適溫18℃-28℃。可用於人工濕地、河流兩岸栽培觀賞,常與其他水生植物如花葉蘆竹、水蔥、香蒲等配植。
基本資料
學名:Pontederia cord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北美梭魚草、海壽花、琉璃燭、長葉水葵
原產地:分布於美國東部湖泊池沼。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703 閃光苔蛾幼蟲,側面(植物為光蠟樹)
▲陽明山 20220703 閃光苔蛾幼蟲,背部(植物為光蠟樹)
主要特徵
小型,翅面橙黃色 ,前翅前緣及外緣有藍色粗廣的邊線,翅面有2條橫向的藍色斑紋,前胸背板有2枚藍斑,外觀十分豔麗。幼蟲體色淡黃色,背面密佈黑色的縱斑,全身具長毛絨,腹面紅色。喜歡停棲樹幹及垂絲 懸掛空中,常見於陰暗的樹林中。本種普遍分布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夜晚會趨光但幼蟲四處可見。
基本資料
學名:Chrysaeglia magnifica taiwana (Hampson,1914)
別名:
原產地:喜瑪拉雅山東北部、中國、日本、婆羅洲、蘇拉威西和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