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蚜蠅

2021/07/12 14:29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黃道蚜蠅,側面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黃道蚜蠅,頭部正面

主要特徵


體長12-15mm,體型肥胖,體色黑色至黃褐色,複眼發達藍黑色具黑色的斜紋,兩眼密合,前胸背板至小盾板黑色,腹背黑褐色,前節有一條黃色的寬型橫帶,翅膀透明。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外觀擬態蜂類,可從觸角的結構分別,為常見的種類,喜歡訪花吸蜜。

近似物種


本屬2種,屬名樹蚜蠅屬,另一種為 遊蕩蚜蠅 Phytomia (Phytomia) errans (Fabricius, 1787)

基本資料


學名:Phytomia zonata (Fabricius, 1787)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花語:

進入閱讀更多...

長紋禪弄蝶

2021/07/12 14:06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長紋禪弄蝶

主要特徵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箭竹草原等處環境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奇萊孔弄蝶,該種翅腹面呈黃褐色,雄蝶前翅背面具線狀性標;本種雄蝶無性標,翅腹面則呈泛黃綠,辨識上並不難。雄蝶前翅中室端後側兩枚白斑一長一短,雌蝶則一樣短。發生期:6月、7月、8月

蝶會修改資料:
長紋孔弄蝶 Polytremis zina taiwana (Murayama, 1981)
→長紋禪弄蝶 Zinaida zina asahinai (Shirôzu, 1952)

基本資料


學名:Zinaida zina asahinai (Shirôzu, 1952)
別名:刺紋孔弄蝶
原產地:分佈海拔高度約 0 至 2000 公尺。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野當歸

2021/07/12 14:03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野當歸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野當歸,乾枯的果序與果實(離果),當果實成熟後變逐漸乾枯,直到來年的春天又開始生長,4-5月再進入花期。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明顯。株高1-2m。2-3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 -10c m ,寬2 -5c m ,先端漸尖,鋸齒緣,上面粗糙,背面脈上無毛或微毛。複合繖形花序,最小花序20-40朵花,花瓣無毛。離果5 -7m m 。

近似物種


濱當歸生於海邊,野當歸則見於山區。

用途


藥用(據說慢性氣管炎,同時對於肺氣腫還有各種心肺疾病都有療效)。

基本資料


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Benth. & Hook. var. formosana (Boiss.) K. Y. Yen et al.
簡誌:莖高1-2 m。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0 cm,寬2-5 cm,先端漸尖,鋸齒緣,上面糙澀,背面脈上微毛或無毛。最小單位之繖形花序20-40朵花,花瓣無毛。離果長5-7 mm。
別名:臺灣白芷, 野當歸, 大本山芹菜, 臺灣當歸、白芷<植物智: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痣珈蟌

2021/07/12 12:40


▲鞍部 20210712 白痣珈蟌


▲鞍部 20210712 白痣珈蟌,頭部側

主要特徵


體長53-82mm,雄蟲胸、腹部綠色具藍色金屬光澤,翅膀深藍色不具翅痣,未熟雄蟲翅膀褐色,雄蟲腹端有尾鋏,雌蟲體色綠色或灰褐色,翅膀褐色,翅痣白色,本種以雌蟲命名。本屬一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的淺溪或靜水湖泊,喜歡停棲葉端或在近水面上飛行,雄蟲色澤鮮艷,體態優美,常出現在溪流旁邊的樹林,喜歡陽光。

基本資料


注音:白痣珈(ㄐㄧㄚ)蟌
學名:Matrona cyanoptera Hamalainen & Yeh, 2000
別名:青肌琉璃豆娘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變側異腹胡蜂

2021/07/12 12:40


▲大屯山車道 20210712 蜂巢受到騷擾騷擾時,變側異腹胡蜂群體開始振翅

主要特徵


成蟲體長 12 - 17 mm,體色黃色至橙褐色,體型狹長 ,中胸背板有2條黃色的縱紋,後緣具黃色橫紋,腹部具細腰,腹錘有4-5條黃色的橫帶,中央不相連。本種分類於胡蜂科長腳蜂亞科,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很多,春季於枝葉間或樹下築巢,到了秋季蜂巢會變得很大,巢形呈長型略扁,一層層擴增垂掛樹枝型態像牛舌俗稱牛舌蜂,但形狀及大小各異,當蜂巢受到騷擾時所有停棲於巢的蜂會群起震動嚇阻敵人入侵,氣勢十分壯觀。

黑尾虎頭蜂常會在蜂巢或與變側異腹胡蜂蜂群附近,觀察時要十分小心。

近似物種


本屬有3種,另2種為
印度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indica (Saussure, 1854)
叉胸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nodosa van der Vecht, 1966

基本資料


學名:Parapolybia varia varia
別名:牛舌蜂
原產地:本種在台灣本島可分布至中海拔山區,但以低海拔較為常見,成蟲發生期3~10月。

進入閱讀更多...

雪山黎蘆(雪山藜蘆)

2021/07/12 12:30


▲鞍部 20210712 與台灣藜蘆十分像的雪山藜蘆


▲鞍部 20210712 進入果期的雪山藜蘆,果序。雌性花的柱頭三。

主要特徵


相較於台灣藜蘆,雪山藜蘆的葉子相對狹長(長15-25cm,寬4 -7m m );兩面無毛;花被片黃色至淺黃色,長橢圓形至長橢圓披針形,長5 -6m m ,寬2 -2.5m m 。六月底見雪山藜蘆黃花初放,盛花期當在七月中旬。

中部中高海拔空曠地及草原以外,北降現象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竹子山海拔大約一千公尺左右的向陽地帶也能看得到。

近似物種


台灣有2種藜蘆:
分別是台灣藜蘆雪山藜蘆。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在花色。

基本資料


學名:Veratrum shueshanarum S. S. Ying
簡誌:葉線形,長15-25 cm,無毛。花雄雜性;花柄長2.5-5.5 mm;花被片長橢圓形至長橢圓披針形,長5-6 mm,寬2-2.5 mm。
別名:雪山黎蘆、雪山藜蘆
原產地:中部中高海拔空曠地及草原。雪山藜蘆族群通常較少,合歡山區小奇萊步道見零星植株。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煙火薹

2021/07/12 12:27


▲鞍部 20210712 煙火薹


▲鞍部 20210712 煙火薹,花序

主要特徵


花果期 5~11 月。

草本,根莖粗,被紅棕色至灰褐色鱗片,稈單出或少數叢生,高 40~100 公分,徑 0.15~0.25 公分,三角形,平滑,莖下部 2/3 處被葉鞘,紅棕色;葉片較稈短,寬 0.6~1.2 公分,闊線形,扁平褶疊狀,2 條脈,硬質,粗澀。花序包含 3~4 個複圓錐花序;葉狀苞片超過部分圓錐花序,較總花序短,鞘狀部分長 3~5 公分;花梗突出,頂端具約 10 個小穗;小穗自 2 稜脊狀原葉抽出,雌雄同株,長 0.5~1 公分,卵狀橢圓形;雌花穎片長 0.25~0.35 公分,闊橢圓形至卵球形,先端微凸頭,膜質,黃棕色帶棕色斑點,3 條脈成凸頭狀;柱頭 3 歧。胞果較穎片長,長 0.35~0.4 公分,卵形,鈍三稜狀,草質,多脈,近光滑,上部遽窄成喙,裂口 2 齒狀。瘦果長約 0.2 公分,卵狀橢圓形,三稜狀。

用途


藥用(全草:涼血,止血,解表透疹。治痢疾,麻疹不出,消化不良)。

基本資料


學名:Carex cruciata Wahl.
簡誌:根莖粗短。稈近叢生,高40-150 cm,橫截面三角形。葉基生或莖生,寬6-12 mm。花序圓錐狀;葉狀總苞具鞘;小穗披針形,具兩性,雄花在上,長0.5-1 cm;鱗片卵形,長2.5-3.5 mm,頂端具芒尖;柱頭3。果囊長3.5-4 mm,光滑,卵形;瘦果長約2 mm,卵形到梭形,橫截面三角形。
別名:煙火薹、十字薹草(中国植物志:Carex cruciata Wahlenb.)
原產地:中國產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和臺灣;生於林邊或溝邊草地、路旁、火燒迹地,海拔 330~2,500 公尺。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地區(錫金至克什米爾地區)、印度、馬達加斯加、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和日本南部。台灣中低海拔森林邊緣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邊黃小灰蝶

2021/07/12 12:21


▲鞍部 20210712 紅邊黃小灰蝶


▲鞍部 20210712 迅速跑走的紅邊黃小灰蝶側面,有機會再補拍

主要特徵


展翅 30 - 34 mm,雄蝶翅膀表面黑褐色,上翅中央 具紫藍色金屬光澤,雌蝶翅膀表面黑褐色,上翅亞外緣具橙色斜 條斑紋,翅腹面黃褐色,翅緣有橙色之波浪斑紋。本種又稱紫日灰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以火 炭母草寄主,成蟲全年可見,喜歡於路邊野花上吸蜜,數量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雞肉絲菇

2021/07/02 14:55


▲橫嶺古道 20210702 雞肉絲菇


▲橫嶺古道 20210702 雞肉絲菇,菌褶部分

主要特徵


外型呈現傘狀,中央傘尖突起,傘面灰色,呈輻射狀,白色菌肉。結構結實,像雞肉絲一般。 多半出現於大雨過後的一兩天的草地和灌木附近。

土棲共生的中大型菇類,可供食用並可製藥。蟻巢傘,顧名思義是生長在白蟻巢上的蘑菇,但不是所有白蟻巢上都能生長,只有大白蟻亞科的蟻巢上才能長出蟻巢傘,其中黑翅土白蟻是台灣唯一會栽培雞肉絲菇的白蟻類群,並以其孢子球(裏面含有高氮物質)爲食。黑翅土白蟻會建造菌圃,即真菌花園,培養雞肉絲菇,黑翅土白蟻因無法完全消化植物組織故而需藉由攝入含有雞肉絲菇無性孢子的老舊菌圃協助其消化,同時會不斷於菌圃上層更新雞肉絲菇生長所需的介質並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其得以延續,這種相互給予利益的關係使得兩個不同的物種得以共存。

用途


可食用,為山產中的珍味。在中國早期曾被當作高級的伴手禮。可藥用,作為保健用途。

基本資料


學名:Macrolepiota albuminosa
簡誌:
別名:雷公菇、雞菌,蟻茸、蟻巢傘,雞樅菌、雞樅、雞樅菜、雞腳蘑菇、三壇菇、鬥雞菇、蟻樅
原產地:布於亞洲。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野茼蒿(蘇門白酒草)

2021/07/02 14:28


▲橫嶺古道 20210702 野茼蒿


▲橫嶺古道 20210702 野茼蒿,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全株被疏長毛,易脫落,上部多分枝。野茼蒿全年都能開花,它的小花數量很多,白色的舌狀花不明顯。長橢圓形的瘦果扁平,和冠毛都是淡咖啡色,數量很多,能夠隨風飄到四方。食用(嫩葉洗淨殺青去澀後,可當救荒野菜)。

高 50~200 公分,莖直立全株被疏長毛,易脫落,上部多分枝。根生葉叢生,倒卵狀匙形,疏鋸齒緣,先端銳尖;莖生葉披針形至線形,長 2~8 公分,寬 1.5~1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銳尖,疏鋸齒緣或全緣,兩面無毛或稀有毛,具毛緣;比較寬的根生葉有柄,互生的莖生葉無柄。

近似物種


「假蓬屬」種檢索表:
葉基或葉柄明顯抱莖。
├ 基生葉於開花時凋萎,葉羽狀分裂,頭花直徑大於1cm。(埃及假蓬)
└ 基生葉開花時仍存在,葉齒緣,頭花直徑小於1cm。(日本假蓬)
葉基部不抱莖。
└ 邊花花冠長度幾乎與花柱及冠毛等長。
 └ 邊花花冠長度幾乎與花柱及冠毛等長。
  ├ 頭花直徑寬2.5-3.5mm,具細小但明顯可見的舌狀花。
  │├ 莖被粗毛,葉披針形,鋸齒緣。(加拿大蓬)
  │└ 莖不被毛,葉線形,近於全緣。(光莖飛蓬)
  └ 頭花直徑寬5-8mm,舌狀花不明顯。 
   ├ 葉線形至長披針形;腋生的側分枝常增長高於主莖頂;頭花排列為總狀圓錐花序(美洲假蓬
   └ 葉倒披針形,腋生側分枝不高於主莖頂,大而長的圓錐花序。(野茼蒿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アレチノギク(大荒地野菊)<Conyza sumatrensis (Retz.) E.Walker>
注音:野茼蒿(ㄊㄨㄥˊ ㄏㄠ)
學名:Conyza sumatrensis (Retz.) Walker
簡誌:一年生草本,植株高50-150 cm,莖密被粗毛,主莖有翼。莖葉長倒披針形。總苞片密被毛。冠毛黃褐色。
別名:野茼蒿、野塘蒿、蘇門白酒草、苏门白酒草<植物智:Erigeron sumatrensis Retz.>
原產地:南美洲。廣布於世界溫暖地區。台灣低至中海拔開闊地極為常見的雜草。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