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實蕨
2018/10/10 18:58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營養葉
主要特徵
葉兩型,營養葉側羽片較大。孢子葉較細瘦,一般較直立。
根莖匍匐狀;葉兩型,營養葉柄長15-60cm,基部被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長30或更長,一回羽狀複葉;側羽片3-5對,羽片邊緣缺刻無刺齒;頂羽片披針形,有的下垂,長可達20-30cm,末端具不定芽;孢子葉較窄,側羽片有柄,孢子囊散沙狀覆蓋葉背。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ヘツカシダ(大辺塚羊歯)<Bolbitis heteroclita>
學名: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 Ching
簡誌:根莖長具攀爬性,徑6~7mm粗,植株相距約1cm。幼葉常祇有一對側羽片,成葉則有3~5對。葉緣缺刻無齒狀刺,葉軸和羽軸多少具鱗片。柄15~60公分長,頂羽片披針形,很長,末端有具根的不定芽。孢子囊群全面著生。
別名:长叶实蕨<植物智: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台灣雙蓋蕨
2018/10/10 18:01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與葉柄基部同樣被覆黑色披針形有齒緣的鱗片,葉疏生,葉柄長20-40cm;葉片卵狀三角形,長50-70cm,寬35-60cm,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具柄,小羽片長4-8cm,寬約2cm,淺裂至中裂,基部楔形;葉脈游離,孢膜長橢圓形,位於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
近似物種
比起廣業鋸齒雙蓋蕨葉子比較不容易折斷。與綠葉雙蓋蕨同一複合群的雙蓋蕨還有台灣雙蓋蕨、琉球雙蓋蕨及邊生雙蓋蕨,差異不大之下,再加上德氏雙蓋蕨,往往很難分辨。
基本資料
和名:ニセシロヤマシダ(偽城山羊歯)<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學名: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位於裂片中軸與邊緣之間或較靠近邊緣,小羽片基部楔形。
別名:台湾短肠蕨、少羽短肠蕨、台湾双盖蕨<中国植物志:Allantodia kappanensis (Tagawa)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鞭葉耳蕨
2018/10/07 22:16
白花野牡丹
2018/10/07 21:51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5~7 出脈。純白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台灣各地山野路邊自生,但大都為紅花品種的野牡丹為主,白花野牡丹較少見到,族群數量並不多。
用途
藥用(有清熱利濕、止血、消腫止痛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var. alessandrense S. Kobayashi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埔筆花、白花山石榴、白九螺仔花
原產地:中國南方及台灣。台灣原生種。
龍牙草
2018/10/07 18:53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序
主要特徵
花果期 7~11 月。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莖高高 30~100 公分;莖、葉柄、葉軸、花序軸都有開展長柔毛和短柔毛。葉為不整齊的單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 5~7,莖上部為 3 小葉,中間雜有很小的小葉,邊緣有鋸齒,兩面疏生柔毛,下面有多數金黃色腺點,莖上部托葉腎形,有粗大齒牙,抱莖,下部托葉披針形,常全緣。穗狀總狀花序生於枝頂,多花,近無柄,苞片細小,常 3 裂,花黃色,直徑 0.5~0.9 公分;萼筒外面有槽和柔毛,頂端有 1 圈鉤狀刺毛;裂片 6,花瓣 5,雄蕊 10,心皮 2。果實為瘦果,倒圓錐狀,長約 0.4~0.8 公分,頂端有鉤狀刺毛,有宿存萼。
用途
飲用(單寧酸)。花材。藥用(全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治吐血,尿血,便血,衄血,崩漏,跌打出血,外出血,腹瀉,痢疾,勞傷,瘧疾;根:解毒,驅蟲。治痢疾,瘡瘍,腫毒,瘧疾,絛蟲病,閉經;帶小根莖之芽:驅蟲,解毒消腫。治絛蟲病,陰道滴蟲病,瘡瘍疥癬,癰腫,痢疾)。
基本資料
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簡誌:屬特徵- 屬 多年生具地下莖草本。奇數羽狀複葉,具大小不等之小葉;托葉葉狀,常具齒或成裂片狀。花序總狀,基部有1-2分枝。花黃色;花盤上方邊緣具許多鉤刺;萼片5;花瓣片5;雄蕊5-15;雌蕊2。瘦果,包埋於花盤中。 種特徵- 植株具長硬毛。小葉疏被直柔毛,粗鋸齒緣,上表面綠,下表面灰綠。果托具5縱溝紋,上緣具鉤刺。
別名:牛尾草, 龍牙草
原產地: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毛胡枝子
2018/10/07 07:38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主要特徵
直立灌木,高 1~1.5 公尺。三出複葉,具葉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 4~8 公分,寬 3~6 公分;頂生小葉長 3~5 公分,寬 2~3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微凹或微凸,葉緣為全緣,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柔毛;托葉長 0.2~0.3 公分,線形。花序為總狀花序,腋生,長 7~8 公分;花梗長約 0.3 公分;花萼長 0.4~0.45 公分,5 齒裂,齒裂片尖;基部具 2 宿存之小苞片;花瓣長約 1 公分,紫色。果實為莢果,卵形,長約 1 公分,扁平,不開裂,內有種子 1 枚。
用途
蝴蝶食草(淡紫小灰蝶、波紋小灰蝶、姬波紋小灰蝶等)。
基本資料
學名:Lespedeza thunbergii (DC.) Nakai subsp. formosa (Vogel) H. Ohashi
簡誌:半灌木至灌木,被伏毛。頂小葉長橢圓形,長2-5 cm,寬1-2.5 c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圓形或微凹。花紫紅色,長12-18 mm。莢果長5-10 mm。
別名:臺灣胡枝子、台灣胡枝子
原產地:種產於中國大陸。變種為台灣所固有。台灣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區空地及半陰性處。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柯氏雞屎樹
2018/10/03 20:39
▲大崙尾山步道 20181013
基本資料
和名:ケシンテンルリミノキ<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et Gamble>
學名: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 Gamble
簡誌:葉披針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2-23 cm,密被粗毛,葉基銳尖,側脈7-9對,平行、分叉或網狀;葉柄長8-15 mm。花序具一葉狀苞片;萼片約長2 mm;花冠白色,外面被毛,內面上半部三分之二被毛。果藍紫色。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柱果鐵線蓮
2018/09/30 16:50
▲貓空附近 20180930 果實期
主要特徵
多年生藤本植物,乾時常帶黑色,除花柱有羽狀毛及萼片外面邊緣有短柔毛外,其餘光滑無毛。莖圓柱形,有縱裂紋。一至二回羽狀複葉,有 5~9 小葉,有時 7 片,基部二對常為 2~3 小葉,莖基部為單葉或三出葉;小葉片紙質或薄革質,寬卵形、卵形、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3~13 公分,寬 1.5~7 公分,頂端漸尖至銳尖,偶有為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淺心形或截形,全緣,表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葉脈突出,3 出或 5 出脈。圓錐狀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多花;萼片 4,開展,白色,乾時變褐色至黑色,線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 1~1.5 公分;雄蕊無毛。瘦果圓柱狀鉆形,乾後變黑,長 0.5~0.8 公分,宿存花柱長 0.1~0.2 公分。花期 6 月至 7 月。果期 7 月至 9 月。
用途
藥用(根入藥,能袪風除溼、舒筋活絡、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痛、牙痛、骨哽喉;葉外用治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Clematis uncinata Champ. ex Benth.
簡誌:莖光滑。羽狀或2回羽狀複葉,革質;小葉5或9,有時7,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形,有時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光滑,3出或5出脈。
別名:卵葉鐵線蓮、三葉女萎、柱果铁线莲(中國植物誌:Clematis uncinata Champ.)
原產地:中國大陸雲南南部、貴州、四川、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台灣和越南。全島中海拔地區林緣及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巴西野牡丹
2018/09/30 13:03
▲貓空附近 20180930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3~5 出脈。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野牡丹(美洲野牡丹屬或綿毛木屬)外觀差異:
野牡丹屬(野牡丹)的雄蕊花藥部份是黃色與粉紅色系為主
美洲野牡丹屬(銀絨野牡丹、巴西野牡丹):雄蕊花藥與花瓣顏色相同,以紫色系為主。
基本資料
和名:シコンノボタン(紫紺野牡丹)<Tibouchina urvilleana>
學名:Tibouchina urvillean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美野牡丹、紫花野牡丹、紫牡丹、豔紫野牡丹、紫紺野牡丹、紫裳
原產:巴西。台灣於 1980 年代引進栽植。園藝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