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稃竹

2020/10/30 12:40


▲台北植物園 20201030 囊稃竹


▲台北植物園 20201030 囊稃竹,雌花白色的是外稃,與花序。雌蕊在外稃外端,像毛毛蟲,雄蕊像烏魚子,花像是硨磲貝的模樣。

主要特徵


草本。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基本資料


注音:囊稃(ㄈㄨ)竹
學名:Leptaspis formosana C. C. Hsu
簡誌:屬種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實心,高40-60 cm。葉呈二列排列,竹葉狀,平行羽脈間具橫脈,具柄;葉舌前端平截,被短緣毛;葉鞘側扁。穗狀花序排成總狀。小穗單性,具1小花;外稃囊狀,具短鉤毛。
別名:
原產地:台灣僅見於台東知本低海拔森林中。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鵲豆

2020/10/30 12:04


▲台北植物園 20201030 鵲豆


▲台北植物園 20201030 鵲豆,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3出葉,具小托葉。頂小葉寬卵形,長6 -7c m ,寬5 -6c m ,先端漸尖。總狀花序。花萼鐘形,二唇化,萼片5,上方兩片癒合。花瓣蝶形,白至紫紅色。兩體雄蕊。莢果扁平,近鐮刀形,先端具下彎長喙,果長7 -12c m ,種子3-5粒。

基本資料


學名:Lablab purpureus (L.) Sweet
簡誌:屬特徵-一年生攀緣性草本。三出葉,具小托葉。總狀花序。花萼鐘形,二唇化,萼片5,上方二片癒合,微裂,餘中裂。花瓣蝶形。兩體雄蕊,高低花絲互生。莢果先端具長喙。種特徵-頂小葉寬卵形,長6-7 cm,寬5-6 cm。,先端漸尖。花粉紅色或白色。莢果微鐮形,長7-12 cm,種子3-5粒。
別名:肉豆, 扁豆, 鵲豆、扁豆、白花扁豆、鹊豆、沿篱豆、藤豆、膨皮豆、火镰扁豆、扁豆、片豆、梅豆、驴耳朵豆角<植物智:Lablab purpureus (Linn.) Sweet>
原產地:大陸華東、華北、華南。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栽培及逸出種。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水同木(大冇樹)

2020/10/24 15:29

水同木
▲三貂嶺 20201024 水同木

水同木,隱花果
▲三貂嶺 20201024 水同木,隱花果(隱頭花序)的直切剖面,比一般的果大約一倍,一般榕果小蜂會從洞口進入,進入後翅膀會掉落,並在裡面產卵

主要特徵


喬木。多為雌雄異株。台灣平地山麓最常見榕樹類之一,屬輕軟材類,故有「大冇樹」之稱,乳汁豐沛,所以也叫為「牛乳樹」或「豬母乳」。老樹皮黑褐色,全株帶短剛毛,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雄花與蟲癭花生於同一植株、同一花序託的內壁,果實內生小花,花被片為紫紅色。

桑科榕屬的喬木,樹皮黑褐色,全株帶短剛毛,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莖較粗大肥厚,有淡黃色乳汁,小枝有茸毛,略為中空。葉互生,厚紙質,表面光滑,背面有微毛,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波緣或全緣,葉片較其它榕樹大,長約二十公分。托葉卵狀披針形,早落性。隱花果腋生,卵形或球形,內有柔毛或無毛。熟果呈橙紅、紅棕或茶褐色,光滑或有散生茸毛,常帶有白斑,密生於樹幹基部,或分散在枝條,熟時橙紅色,又稱為豬母乳。水同木適合生長在較潮溼的環境,因此在山溝的環境中數量頗多,具有熱帶氣息的幹生花現象,隱頭果幹生。熟時橙紅色,又稱為大冇或豬母乳,「冇」字在字義上有鬆脆的意思,在此指的是樹枝的材質鬆脆富含水分。豬母乳的由來是因其隱花果生長在樹幹下部呈下垂狀,有時延伸至根部,結實累累看起來就像母豬乳房一般,故名。其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適宜開發做為庭園的觀賞樹木。幹生果營養豐富是松鼠的最愛。另有草本之豬母乳,又名馬齒莧。以及水豬母乳,又名圓葉節節菜。

近似物種


榕屬特徵對照:
雀榕:葉光滑。隱花果徑長於1cm。
牛奶榕:葉先端鈍、銳尖、漸尖。葉被絨毛。
九丁榕:小枝被細短毛。側脈8-11對。
大冇榕(稜果榕):具淡黃色乳汁,隱花果表面有稜。有果實剖面照片。
水同木:果常帶有白斑,熟時橙紅色。有果實剖面照片。

基本資料


英文名:Milk Tree, Bengal Hiptage, Common Yellow Stem-fig
和名:アカメイヌビワ(Ficus bengutensis Merrill)
學名:Ficus fistulosa Reinw.
簡誌:大喬木。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25㎝,寬8~15㎝,側脈8~10對,波緣或全緣,兩面殆平滑,柄長1~4㎝,有毛。榕果腋生,或著生幹上,卵形或球形,徑1.5~2㎝,熟時橙紅色,有粗毛,梗長1~2㎝。
別名:大冇樹、牛乳樹、豬母乳、黃果豬母乳(台灣物種名錄)、水同木(中国植物志:Ficus fistulosa Reinw. ex Bl.)
原產地:產臺灣平地山麓,特別是北部、東部濱海處最常見分布華中、華南及日本、印度、馬來、琉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城戶氏鳳尾蕨

2020/10/24 15:17

城戶氏鳳尾蕨
▲三貂嶺 20201024 城戶氏鳳尾蕨,頂羽片明顯較長

城戶氏鳳尾蕨,葉柄黑褐色
▲三貂嶺 20201024 城戶氏鳳尾蕨,葉柄黑褐色

主要特徵


葉片具有營養葉及孢子葉兩型。掌狀型複葉,卵形,厚草質,長約10至18公分,寬約4至8公分,頂羽片最長,最下方羽片最短,有鋸齒緣,兩面光滑無毛。營養葉為掌狀型複葉,孢子葉為一回羽狀複葉,具2對側羽片,最下方之羽片從基部裂成2叉且朝下者較小,頂羽片明顯較長。

莖短而斜上生長,被鱗片,葉叢生;葉兩型,營養葉葉柄長2.5-8cm,黃褐色;葉片卵形,長10-18cm,寬4-8cm,厚革質,掌狀複葉,葉緣鋸齒狀;孢子葉葉柄長10-15cm,一回羽狀複葉,側羽片2對,最基部羽片自基部即裂成二叉,朝下者較小;羽片或小羽片窄線形頂羽片長10-17cm,側羽片較短,長7-10cm,寬5mm,頂端漸尖;葉脈游離,側脈單一或分叉一次,羽羽軸或小羽軸垂直相交,多數具假脈;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或小羽片兩側,為反捲之假孢膜包覆。(參考:福星花園 - 城戶氏鳳尾蕨。植物面面觀 - 城戶氏鳳尾蕨)

近似物種


接近的兩種蕨類:長葉鳳尾蕨、大葉鳳尾蕨,葉柄均非黑褐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ドイノモトソウ(木戶井の許草)<Pteris kidoi Kurata>
學名:Pteris kidoi Kurata
簡誌:頂羽片單一,側羽片多少分叉,形成不規則多裂,羽軸兩側之羽片對稱,羽片窄,約2mm寬,羽片具多數假脈。
別名:城户氏凤尾蕨<植物智:Pteris kidoi Kurata>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至中海拔林緣半遮蔭處,主要產於東部中、低海拔地區,北部山區零星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香港針房藤(獅子尾)

2020/10/24 15:12


▲三貂嶺 20201024 攀附在樹幹上的香港針房藤,由下往上看


▲三貂嶺 20201024 香港針房藤,葉序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香港針房藤乃攀緣性藤本。植株變化大,幼株植根於岩壁或巨樹樹皮上,攀緣大樹枝幹而上,形成大藤本。

葉二列排列,葉片兩側不等。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20-35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缘。幼株時,葉幾無葉柄,成株,葉柄長。具關節,略具鞘。佛焰苞船形,脫落性。花序頂生,粗厚,無梗,密被花。花兩性或具少數雌花;雄蕊4。

近似物種


台灣拎樹藤與香港針房藤(自然攝影中心),兩種植物十分接近,在「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2945台灣拎樹藤 P1473、特生中心 台灣拎樹藤」中均有記載。

用途


藥用(可治脾腫大、高燒、風濕腰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燙火傷。本種有毒,內服僅能用微量,一般以1/4個葉片為限)。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簡誌:附生藤本。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35 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緣。
別名:獅子尾、狮子尾、小上石百足、百足草、上木蜈蚣、石风、厚叶藤、石壁枫、大蛇翁、大青龙、大青蛇、过山龙、香港崖角藤<植物智: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原產地:中國南方、緬甸、越南、老撾、泰國以至加里曼丹島均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木賊

2020/10/24 14:06


▲三貂嶺 20201024 木賊


▲三貂嶺 20201024 木賊,孢子囊穗,由多數六角構造物組成

主要特徵


夏天會自莖頂抽出黃色長橢圓形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穗由多數六角構造物組成,著生於莖端。成熟時,原來癒合的孢子囊托各自分開,散出孢子。孢子囊穗約在 8、9 月間長出,12 月間成熟。木賊共有15個物種。此屬植物幾乎分布在全世界上,除了澳洲和南極洲之外。莖部是綠色的且可行光合作用,葉子像鬚,並有中空、有節與有脊線等特徵。木賊屬某些物種的葉子是有毒。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營養莖與生孢子穗莖的分別。地下莖深埋地下,根莖黑色,匍匐狀,蔓延甚長。地上莖直立,綠色,中空有節,並有多數縱行溝,表面粗糙,具接節,每節有1~4分枝,側枝輪生。小葉輪生於節上,基部癒合僅前端分離,癒合處成鞘狀,深綠色,分離處灰白色,齒葉早凋性。

近似物種


大木贼:體型較大,脊上無明顯小瘤,鞘齒背面有3條縱棱。
木賊(原亞種):體型較小,脊上有2列小瘤,鞘齒背面有4條縱棱。

木賊與台灣木賊差異在於葉退化且連生成筒狀鞘,節上輪生,鞘齒正三角形,先端無線狀物,下部綠色,可與木賊區別之。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利尿,目赤腫痛,角膜雲翳,肝炎,咳嗽,支氣管炎。木賊草含有機結合的酸,木賊酸,樹脂等。有收斂作用,故有消炎止血功用)。《本經逢原》:「主目病風熱暴翳,取其發散肝膽風邪,久翳及血虛者非宜,多服令人目腫。」它們的莖,摸起來有粗澀割手的感覺(那是含有矽質的緣故)。莖枝可當刷子利用,全草可治眼疾和跌打損傷。

但木賊屬在日本是可以拿來料理且食用的。有些小朋友會拿來做接骨遊戲或是假抽煙遊戲。

基本資料


和名:トクサ(砥草、木賊)<Equisetum hyemale>
學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簡誌:主莖直立,很少有分枝,鞘狀葉下部呈黑色,齒葉通常宿存。
別名:節節草、接骨草、节节木贼、节节草<植物智: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喜馬拉雅(印度等)、蒙古、俄羅斯、非洲、歐洲、北美洲、臺灣有分佈。中國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台灣溪邊、田梗或排水溝渠常成群生長。台灣在全省中海拔地區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苞花蔓(愛地草)

2020/10/24 13:50


▲三貂嶺 20201024 苞花蔓


▲三貂嶺 20201024 苞花蔓,花

主要特徵


草本。花腋生,約1cm大小,花期6-7月。果期 5~10 月。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 1~4 公分,被毛;葉片長 1.5~3 公分,寬 1.5~3 公分,心狀圓形,葉基心形,葉尖鈍圓形,葉緣全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光滑或葉脈被短柔毛。花單一,頂生,具花梗,梗長 1.5~2 公分;苞片 2 片;花萼 5 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長漏斗形,4~5 裂,喉部光滑;雄蕊 4~5 枚,著生冠筒中部;花柱長約 0.6 公分,藏於冠筒中;柱頭 2 裂。果實為核果,肉質,徑 0.6~0.8 公分,成熟時紅色;種子 2 粒。

基本資料


學名:Geophila herbacea (Jacq.) Kuntze
簡誌:葉圓形,長20-26 mm,基部心形,表面無毛,背面脈上有毛;葉柄1-7 cm長。花頂生;萼片及花瓣通常各4。果熟時紅色。
別名:愛地草(拉丁學名意譯而來)、出山虎、邊耳草
原產地:熱帶地區。台灣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山區林下及路旁,最高可達 1,000 公尺。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圓翅鍬形蟲

2020/10/24 13:25


▲三貂嶺 20201024 紅圓翅鍬形蟲,雄蟲,大顎內側有細齒突

主要特徵


體長雄31-54mm,雌 28 - 41 mm,雄蟲大顎較雌蟲稍長,內側密布5-7枚不等的小齒突排列,大型個體於大顎端有一個分叉的齒突,這種個體稀少。前胸背板寬大,側角斜切,後緣截平,翅鞘為亮麗的橙紅色或紅褐色具光澤,少數個體黑色,翅緣較另一種泥圓翅鍬形蟲寬廣且彎曲弧度較大,後腳跗節較長。本屬為6種中最常見的種類。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白天在林下的步道、山坡或草叢容易看到,善於爬行。成蟲 4 - 11月可見,喜歡吸食青剛櫟、柑橘滲出的樹液,在北部低海拔山區數量很多,夜晚不會趨光。白天經常在山路、林道地面爬行,夜晚少有趨光的情形。

雄:大顎較雌蟲長,內側具細齒突。
雌:大顎短,末端尖,觸角,第一節較長,末三節鰓葉狀,3節外突不能像金龜子科一樣能活動。

基本資料


學名:Neolucanus swinhoei complex
別名:紅圓翅群(泥圓翅、洞口、小圓翅等)歸類成紅圓翅鍬形蟲(Science Direct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宜梧(椬梧)

2020/10/24 13:19


▲三貂嶺 20201024 宜梧


▲三貂嶺 20201024 宜梧,花序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銀白色。葉紙質,倒卵形,長3-6 cm,寬1.3-2.5 cm,先端鈍,圓或微凹,鱗片多呈銀白色;葉柄長3-5 mm。繖形狀總狀花序。花白色,1-3朵簇生於長枝葉腋及於短枝苞片腋處。果球形,直徑7-9 mm,紅色。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小枝被銀白痂鱗。葉互生,厚革質,長倒卵形,先端鈍凹,全緣,具鱗片,葉背並有褐色斑點。花腋生,銀白至淡黃色;花期冬季。果實包於肉質花托內,球形,熟時橙紅色帶銀白斑點。

用途


藥用(全株、果實:袪風理濕,下氣定喘,固腎。治疲倦乏力,泄瀉,胃痛,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痛,哮喘久咳,腎虧腰痛,盜汗,遺精,帶下,跌打損傷;根:袪風理濕,下氣定喘,固腎。治風濕,腎虧腰痛;葉:下氣定喘。治哮喘。)。

基本資料


學名:Elaeagnus oldhamii Maxim.
簡誌:灌木或小喬木;幼枝銀白色。葉紙質,倒卵形,長3-6 cm,寬1.3-2.5 cm,先端鈍,圓或微凹,鱗片多呈銀白色;葉柄長3-5 mm。繖形狀總狀花序。花白色,1-3朵簇生於長枝葉腋及於短枝苞片腋處。果球形,直徑7-9 mm,紅色。
別名:宜梧、俄氏胡頹子、柿糊、椬梧、福建胡颓子<植物智:Elaeagnus oldhamii Maximowicz>
原產地:中國東南。台灣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地區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絲瓜

2020/10/24 13:08


▲三貂嶺 20201024 絲瓜


▲三貂嶺 20201024 絲瓜,花

主要特徵


絲瓜俗稱「菜瓜」屬瓜科(葫蘆科) 1 年生蔓性草本,因為此瓜老化的纖維若絲狀而得名。絲瓜原產在熱帶亞洲,印度現尚存在有野生種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南方,台灣在三百多年前就有栽培,目前成為台灣夏季主要菜蔬之一,全台各地均有栽培。

攀緣性藤本狀草本。葉大形,外形圓形至卵形,先端鈍,基部心形,紙質或糙紙質,3~5 淺裂或角稜,有時亦有 7 淺裂或角稜,邊緣有粗鋸齒或為波狀緣。嫩莖綠色,老莖黃綠色,莖頭灰白色,有深刻紋及稜角。雄花多排列為總狀花序,大形,多不同時(連續)開放,開放時徑 6~8 公分。果實為瓤果。花雌雄同株。

用途


食用蔬菜(果實)。絲瓜為夏季蔬菜,具胡蘿蔔素,維他命C、維他命E、微量硒,有抗氧化作用,使體內致癌物質無毒化,並抑制癌細胞成長。老化的纖維若絲狀,可作洗滌用,一般用於洗碗盤及鍋具;也有人拿來洗身體。藥用(根:活血,通絡,消腫。治鼻塞流涕;藤:通經絡,止咳化痰。治腰痛,咳嗽,鼻塞流涕,咳嗽;葉:止血,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治頓咳,咳嗽,暑熱口渴,創傷出血,疥癬,天皰瘡,痱子;果實: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治熱病煩渴,痰喘咳嗽,血淋,疔囪;熟果實之網狀纖維(絲瓜絡):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利尿消腫。治肺熱咳嗽,經閉,汝汁不通,癰腫,痔漏;果柄:治小兒痘疹,咽喉腫痛;果皮:治金瘡,疔瘡,臀瘡;種子:清熱化痰,潤燥,驅蟲。治咳嗽多,驅蟲,便秘。)。

基本資料


學名:Luffa cylindrica (L.) M. Roem.
簡誌:無描述。
別名:菜瓜
原產地:絲瓜原產在熱帶亞洲,印度現尚存在有野生種。中國自古即栽培,至今仍普遍作蔬食栽培。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