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金

2018/12/16 20:05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主要特徵


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上生根。葉腎形至圓形,直徑 0.4~2.5 公分,先端寬圓形或微缺,基部闊心形,葉面微被毛,背面被貼生短柔毛,全緣;具長的葉柄,葉柄長 (1.5) 3~5(6) 公分。花單生葉腋,花柄短於葉柄,絲狀;萼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匙形,鈍,長 0.2~0.3 公分,背面及邊緣被毛;花冠鐘狀,較短至稍長於萼,黃色,深 5 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無毛;雄蕊 5,著生於花冠 2 裂片間彎缺處,花絲短,等長;子房被疏柔毛,2 室,具4枚胚珠,花柱 2,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小,短於花萼,直徑約 0.15 公分,膜質。種子 1~2,黃色至褐色,無毛。

近似物種


看起來很類似的植物:
旋花科:馬蹄金
繖形花科:毛天胡荽銅錢草雷公根乞食碗
唇形科:金錢薄荷
桔梗科:普刺特草

用途


藥用(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殺蟲之功。可治急慢性肝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腎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癰疔療毒,毒蛇咬傷,乳癰,痢疾,瘧疾,肺出血等。性味:全草:苦、辛、平。效用:全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止血生肌。治熱病疝氣,黃疸腹脹,高血壓,結石淋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學名:Dichondra micrantha Urban
簡誌:屬特徵:蔓生草本,在節處長根。葉有柄,腎形至圓形,全緣;托葉細小。花單生葉腋,有柄;花冠鐘形,裂至中部或更下;柱頭頭狀。蒴果不規則二瓣裂或不裂。 種特徵:多年生;莖纖細,具短毛。葉近圓心形至腎形,長6-12 mm,寬7-15 mm,圓至凹頭。花柄長5-12 mm,先端急彎向下;花冠淡黃或白色,具長直柔毛。果長2-2.6 mm,具直柔毛。
別名:過牆風、荷苞草、肉餛飩草、金鎖匙(本草綱目拾遺,引百草鏡)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山白蘭

2018/12/16 18:52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台灣山白蘭 花

主要特徵


草本,莖曲折,長 30~80 公分,無毛,開展分枝。根生葉具長柄,長橢圓形,先端銳尖;中下部莖生葉具長柄;葉片長 7~16 公分,寬 3~7 公分,卵狀長橢圓形,葉尖長尾狀銳尖,葉基近圓形,葉緣呈銳鋸齒狀,上下表面皆無毛;上部葉少而小型,呈披針形。頭狀花序徑 1~1.2 公分,多數,呈繖房狀排列,花序軸細長,長 0.7~1 公分;總苞長約 0.3 公分,寬約 0.5 公分,呈筒狀鐘形;總苞片 3 輪,呈覆瓦狀排列,長約 0.1 公分,披針形,先端鈍;舌狀花雌性,花冠長約 0.6 公分,寬約 0.1 公分;筒狀花花冠長約 0.6 公分,裂片長約 0.3 公分。果實為瘦果,寬約 0.08 公分,窄橢圓形,被粗毛;冠毛長約 0.5 公分,被剛毛。花期 9 月至 12 月。

基本資料


學名:Aster formosana Hayata
簡誌:多年生具長走莖的草本,40-110 cm,莖稍為下垂。基生葉厚,具長柄,葉脈掌狀、五出脈。莖葉明顯三出脈,有時五出脈,葉卵形至長披針形,7-16 ?e 3-7 cm,長葉柄長2-8 cm。頭花總狀排列。舌狀花花冠白色,心花黃色。
別名:台灣山白蘭,台灣白山蘭,台岩紫菀
原產地:台灣分佈海拔2,000-2,700 m。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安水蓑衣

2018/12/16 18:38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大安水蓑衣 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莖直立四方形,高約 90~110 公分,節間披密毛,光滑,莖節生密毛,多分枝,有腺點,老莖中空木質化,紅褐色。葉紙質,披針形, 7~10 公分長、2~3 公分寬,葉尖鈍形,葉基漸銳形,葉緣近全緣,葉脈基紅褐,粗短密毛白色,兩面具粗短毛。花無柄,叢生在葉腋,花期為 9~2月。苞片分離,卵形或披針形,0.15 公分長,0.4~0.6 公分寬,無密硬毛。花萼 0.15 公分長, 5 裂,裂片線形。花冠約 2.5 公分長,瓣緣唇形上唇直立,1.5 公分長,下唇髯毛狀,尖端 3 淺裂,中唇長橢圓型,3 公分長,1 公分寬,無毛。花柱絲狀,光滑。胚珠圓柱形,2.5 公分長,1 公分寬,光滑。蒴果條形,長於宿萼,長約 1.6 公分。種子 16~24 粒,細小,扁圓,淡褐色,浸水後伸出白色密絨毛。

近似物種


大安型 大安水蓑衣 與 清水型 大安水蓑衣 分辨方式。
1.葉片:大安型葉的顏色淺黃綠,葉片狹而旋轉;清水型的葉色翠綠,葉片長而平直。2.葉面細毛:大安型短而密;清水型長而疏。3.莖的外觀:大安型直挺;清水型伏莖蔓生。4.開花期:大安型8-10月;清水型11-1月。5.結果期:大安型10-12月;清水型不結仔(僅能以扦插方式來繁延)。

基本資料


學名: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簡誌:植株高達50 cm。葉披針至橢圓形,長6-12 cm,寬2-4 cm,兩面密被白色剛毛。花淡紫色,簇生葉腋。
別名:毛萼水蓑衣、竄心蛇、魚骨草、九節花、墨菜、大安水蓑衣<中国植物志: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原產地:大安水簑衣目前僅發現於台中縣大安、清水及龍井等臨海鄉鎮,生長於田圳、河溝及池沼邊緣。為臺灣瀕臨絕種之珍稀植物,亟待加以保護。

進入閱讀更多...

蛇莓

2018/12/16 17:41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蛇莓(果:光滑)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長匍匐莖,長可達 1 公尺,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柄長 5~8 公分,基部有 2 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3 公分,寬 1.2~2 公分,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春末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甚長,可達 5.5 公分;花萼 2 輪,內輪萼片 5,較小,廣披針形,外輪萼片較寬,先端 3 淺裂;花冠黃色,直徑約 1.2~1.8 公分,花瓣 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數。瘦果小,扁圓形,鮮紅色,多數,生在膨大球形花托上,聚合成卵狀球形的聚合果,直徑約 0.8 公分,可以生食。生長在較陰濕處。

近似物種


蛇莓與台灣蛇莓比較:
蛇莓:聚合果較大。花萼無完全包覆果實。低海拔。
台灣蛇莓:聚合果較小。花萼幾乎包覆果實。花瓣離生。低中海拔。

用途


藥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

基本資料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匍匐草本,具走莖。三出複葉,莖生及地生,具長炳;小葉菱狀卵形,粗鋸齒緣,具短柄;托葉與莖生葉柄離生,與基生葉柄略合生,有缺刻。花單生;萼片5,具與其互生5副萼;花瓣片5,黃色;雄蕊20-30;雌蕊多數。瘦果,扁卵形。 種特徵- 莖被長軟毛;節上長芽。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3 cm,鈍鋸齒緣。
以往之記載,均認為台灣有兩種,另一種為台灣蛇莓 (D. chrysantha)。兩者之差別在於果實表面有無小疣。此處採 Kalkman (Fl. Malesiana ser. I. 11(2): 291. 1993) 之意見將兩種合併,但本屬仍保留而不併於 Potentilla 屬中。
別名:龍吐珠, 地梅。
原產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磯菊

2018/12/16 16:12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磯菊

主要特徵


植株易生成墊狀或叢狀,地下莖發達,莖直立,灰褐色,單葉互生,輪狀排列,枝端葉緻密排列成蓮座狀,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端部鈍,基部漸尖、楔形,葉緣鈍粗鋸齒,葉厚實,葉面銀綠、灰綠色,葉背密生銀白短柔毛,葉緣鑲銀白邊,羽狀脈,不明顯,不具托葉,具葉柄,兩性花,上位花,整齊花,頭狀花序,頂生,開於枝端,頭花梗短,花托突起,半球形,無托片,具托毛,總苞杯狀,數層,苞片等長,全為管狀花,花萼退化,花冠管形,花黃、金黃色,檐部二至五齒裂,裂片(花瓣)合生,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頂端附屬體四方形,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底生)胎座,瘦果,楔形,表面有縱稜紋,具五稜,褐色,先端無冠毛或具冠毛,種子一枚,無胚乳。

培育方式


繁殖採用扦插法,適合於春、秋兩季進行。剪取健壯的枝條約5~7公分,大葉片可以剪去一半以減少水分蒸散,有利成活率。

基本資料


學名:Chrysanthemum pacificum
簡誌: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宿根植物,地下莖發達,植株易生成墊狀或叢狀,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端鈍,葉基漸尖如楔形,鈍鋸齒葉緣,厚實,葉面銀綠色,葉背密生銀白短柔毛,葉緣鑲銀白邊,枝端葉片緻密排列成蓮座狀,頭狀花序,花開於枝端,管狀花黃色,沒有舌狀花,適合盆栽、庭栽欣賞,也是切花好花材。
別名:金球菊、日本濱菊
原產地:原產於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寬葉馬偕花

2018/12/16 13:00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小花寬葉馬偕花 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外傾。葉具葉柄,橢圓形,基部急尖,鈍,圓或近心形,幾全緣,長 3~12 公分,寬 1~4 (~6) 公分,兩面稀疏被短毛,上面鐘乳體點狀。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 4 稜,稜上被毛,較明顯,花偏向一側。苞片對生,三角形,長 0.5 公分,疏被短毛;小苞片 2,似苞片,著生於花梗基部,長 0.2 公分;花梗約長 0.3 公分,無毛;花萼長 0.7 公分,5 深裂,僅基部結合,裂片披針形,線形,長 0.5~0.6 公分,被腺毛。花冠短,約長 2.5 公分,略兩唇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管基部圓柱狀,長約 1.2 公分,上唇 2 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略尖,長約 0.5 公分,下唇 3 裂,裂片長卵形,橢圓形,中裂片長約 0.9 公分,側裂片 0.7 公分,中裂片兩側自喉部向下有 2 條褶襞直至花冠筒下部,褶襞密被白色柔毛,並有紫紅色斑點;雄蕊 4,花絲無毛,每邊一長一短,在基部兩兩結合成對,花藥紫色,背著,長圓形,2 室不等高,基部具短尖頭;花柱約長 1.2 公分,基部被長柔毛,子房約長 0.3 公分,密被長柔毛,具杯狀花盤,花盤多少鈍圓,5 淺裂。蒴果長 3 公分,不育部分長 1.5 公分。

小花寬葉馬偕花於 2005 年被發佈為本島新歸化植物,台北植物園詩經植物園區吉貝木棉樹下有一大片植株。

用途


食用(葉)。藥用(莖、葉:散瘀消腫,接骨止血。治跌打腫痛,骨折,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Asystasia gangetica (L.) Anderson subsp. micrantha (Nees) Ensermu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花十萬錯、寬葉十萬錯、熱帶報春花、宽叶十万错<植物智:Asystasia gangetica (L.) T. Anders.>
原產地:熱帶非洲,分佈於印度、泰國、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現已成為泛熱帶雜草(據D. J.Mabberlay)。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非洲菊

2018/12/02 13:02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60 公分,全體密被毛茸。葉簇生在基部的短縮根莖上;葉片寬大,葉緣具波浪狀缺刻,長橢圓狀匙形,長 25~40 公分,葉面有細小茸毛。頭狀花從葉間開出,高高頂在花梗末端,周圍為舌狀花,中央為筒狀,花徑 5~15 公分,花冠上揚,花梗長達約 60 公分;周緣舌狀花通常呈單裂,花色有鮮紅、淡紅、橙黃、淡黃等色,品種極多,單瓣、隻重瓣均有,台灣可周年生長開花。瘦果圓柱形。台灣目前栽培品種多數來自荷蘭改良適合冷涼氣候之溫室品種。

培育方式


非洲菊性喜較為冷涼的氣候,生長適溫在20~25℃之間,溫度太高時,會使花朵變小,花色褪色,溫度太低時,又會使葉片生長受阻,進而影響花芽的分化。

基本資料


學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 ex Hook.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太陽紅, 火輪菊, 非洲菊, 嘉賓菊、太陽花、佳寶菊、燈盞花、河浪花、串絲佛雛菊、巴柏頓雛菊、扶郎花
原產地:南非Transyaal地區。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日本八角金盤

2018/12/02 10:44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用途


日本特有種植物,日照不好也可以成長的常綠灌木。在民間常將乾燥的葉子放入澡盆中,用於筋肉酸痛或是感冒徵狀。園藝品居多,別名叫做天狗打扇(テングノウチワ)。在民俗中持常用於驅魔、驅病等,也常種植於日本庭院中。

日本特産の植物で、日陰でもよく成育する常緑低木。民間で、乾燥した葉を風呂に入れてリュウマチに用いたほか、煎じて風邪などにも用いました。園芸品種も多く、別名をテングノウチワといいます。疫病を追い払ったり、病魔・魔よけになるとの迷信が生まれ、庭木として植えられることが多い。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ツデ<Fatsia japonica (Thunb.) Decne. et Planch. var. japonica>
學名:Fatsia japonica (Thunb.) Decaisne & Planch.
簡誌:無描述
別名:ヤツデ、ハッカクキンバン(八角金盤)
原產地:日本。園藝種居多。

進入閱讀更多...

皺葉山蘇

2018/12/02 10:19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主要特徵


生長形式:具有直立根莖的中型蕨類植物,能夠長到約0.6-0.9米寬的蔓延。
葉子:綠色的葉狀體呈玫瑰花狀排列,邊緣捲曲,似乎是折疊的; 葉片長度平均可達到約30-40厘米長。
品種plicatum意味著折疊在一起,是對葉子特徵的參考。

基本資料


學名:Asplenium nidus 'Plicat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眼鏡蛇山蘇、響尾蛇山蘇、皺葉羊齒、皺葉鳥巢蕨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鳳尾蕨

2018/11/25 20:39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烏來鳳尾蕨

主要特徵


莖短直立狀,莖頂被覆雙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30-38cm,草桿色至褐色,基部亦被雙色鱗片;葉片卵形至闊卵形,長30-35cm,寬18-25cm,二回羽狀深裂,最基部一對羽片之最基部朝下小羽片特別長且呈羽狀深裂;頂羽片羽側羽片同形,皆為羽狀深裂,側羽片5-8對;羽片窄披針形,羽軸表面具肉刺;末裂片長條形,長1cm,寬約3mm,18-25對,末端圓鈍;葉脈游離,側脈二叉,最基部側脈延伸至缺刻上方(無網眼);反捲之假孢膜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

基本資料


學名:Pteris wulaiensis Kuo
簡誌: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游離脈,羽軸兩側之小羽片對稱,羽軸基部上表面無刺,基羽片之基部下側1~數對小羽片長、羽裂,葉柄草桿色。葉柄鱗片長卵圓形,中央顏色較深。
別名:
原產地:分佈於北部烏來、台東縣與屏東縣,每一族群之個體數都很少。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