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絹斑蝶(小青斑蝶)

2022/05/21 12:36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絹斑蝶,背部側,腹部背面為紅褐色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絹斑蝶,側面,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半透明狀,紅褐色條紋不顯著

主要特徵


本種為特有亞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北部以幼蟲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夾竹桃科的絨毛芙蓉蘭,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背,卵呈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兩對肉質長突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蛹體粗短,外觀為翠綠色。

展翅70 - 80 mm,翅膀黑褐色具青色條狀斑,翅腹面褐色,雄蝶後翅近肛角的斑紋顏色較深,外觀近似青斑蝶但本種後翅中央的長條斑紋下的2條短斑呈條狀且窄,末端不具凹陷,翅型較青斑蝶小,後翅底色較深。本種又稱斯氏絹斑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鷗蔓, 成蟲於4 - 8 月出現,北部地區較多見,喜歡於向陽處訪花。

近似物種


臺灣產絹斑蝶屬共有三種,其中絹斑蝶體型較小,斑紋形式和顏色較特別,容易區分,本文中介紹的斯氏絹斑蝶與大絹斑蝶因體型大小,外觀斑紋相似,以及出現的環境大多重疊,以下為辨識的方法:

斯氏絹斑蝶腹部背面為紅褐色;而大絹斑蝶腹部背面為黑褐色。
斯氏絹斑蝶後翅,背面的外緣呈暗褐色;大絹斑蝶後翅,背面的外緣呈紅棕色。
斯氏絹斑蝶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半透明狀,紅褐色條紋不顯著;而大絹斑蝶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白色,紅褐色條紋非常明顯。
斯氏絹斑蝶後翅腹面,M2和M3室內的白色斑紋外緣平直;而絹斑蝶後翅腹面,M2和M3室內的白色斑紋外緣往內凹陷。

基本資料


學名:Parantica swinhoei (Moore, 1883 )
別名:斯氏絹斑蝶、臺灣淺黃斑蝶
原產地: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和綠島也有記錄,馬祖則產有不同亞種。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海岸林等活動,飛行緩慢優雅,成蟲會訪花吸蜜,雄蝶會至溼地吸水。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