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四角蛛

2020/11/01 13:02


▲三貂嶺 20201101 菁芳草上的華麗四角蛛(上方)

主要特徵


體長雌11-20mm,雄10mm,體狹長,末端尖,頭胸部及腹背黑褐色,側面左右各有一條白色的縱紋,各腳皆淡褐色密部黑色毛刺。本屬一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不多,喜歡較潮濕或溝渠附近的草叢 ,停棲時各腳張開,第1-2步足一般合併乍看像六隻腳,雄蛛外觀近似雌蛛,觸肢端部膨大,在陰暗的林下喜歡停棲葉面等待獵物,雌蛛有護卵的行為。

基本資料


學名:Perenethis venusta L. Koch, 1878
別名:華麗四角蛛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黃肉樹(小梗木薑子)

2020/11/01 12:51


▲三貂嶺 20201024 小梗木薑子


▲三貂嶺 20201024 小梗木薑子,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常綠中或小喬木,有時亦能長成為中喬木,小枝生有黑褐色細柔毛。葉倒卵形,長約 5 公分,寬約 3 公分,紙質或略革質,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被短柔毛。繖形花序簇生於葉腋,花被淡黃色。核果橢圓形,長約 0.8 公分,熟時紫黑色,果托淺杯形,質薄。小梗木薑子亦是臺灣特有種,但是普遍分布於全島低海拔之闊葉樹林中,極為常見,其生育地常為乾燥向陽處。

用途


器具(木材呈現黃色,木材略緻密,堅韌,小型的器具及製家具用材)。野鴿愛吃果實。藥用(芳香健胃,行氣止痛)。

基本資料


學名:Litsea hypophaea Hayata
簡誌:常綠小喬木;葉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邊緣略反捲,下表面脈上有毛。
別名:小梗木薑子、黃肉楠、小梗黃肉楠、鐵屎楠、台灣黃肉楠、黃牛檀
原產地:台灣生長於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細柄雙蓋蕨

2020/11/01 12:47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局部

主要特徵


地上生,根莖橫走,徑寬約 0.5 公分,黑褐色,強韌且硬,呈鐵線形,且疏生小分枝,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一回羽狀複葉,散生。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ノボリシダ(木登羊歯)<Diplazium donianum>
學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簡誌:長走莖,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側羽片1~4對,羽片約14~18cm長4~5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双盖蕨(中國植物誌: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大陸南部安徽、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緬甸、泰國、越南、日本南部(種子島以南、琉球群島)及臺灣。台灣生於海拔350~1,600公尺常綠闊葉林下溪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食茱萸(紅刺楤)

2020/11/01 12:41


▲三貂嶺 20201101 食茱萸


▲三貂嶺 20201101 食茱萸,莖部

主要特徵


食茱萸為芸香科花椒屬落葉大喬木,老樹幹有短硬瘤刺,幼枝密被銳尖刺,具中空髓部食茱萸在十月至次年二月有季節性落葉現象,而在一和二月間即發生抽芽展葉,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

全株有刺又有香蔥味故名:紅刺蔥;其嫩葉片具有強烈的香氣,可用來作膳食上特殊的菜餚。。枝幹上亦長滿瘤刺,鳥兒甚至不敢棲息,又叫:鳥不踏。

葉有小葉 11~27 片或稍多;小葉整齊對生,狹長披針形或位於葉軸基部的近卵形,長 7~18 公分,寬 2~6 公分,頂部漸狹長尖,基部圓,對稱或一側稍偏斜,葉緣有明顯裂齒,油點多,肉眼可見,葉背灰綠色或有灰白色粉霜,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 11~16 條。花序頂生,多花,幾無花梗;萼片及花瓣均 5 片;花瓣淡黃白色,長約 0.25 公分;雄花的雄蕊 5 枚;退化雌蕊極短,2~3 淺裂;雌花有心皮 3 個,稀 4 個。果梗長 0.1~0.3 公分;分果瓣淡紅褐色,幹後淡灰或棕灰色,頂端無芒尖,徑約 0.45 公分,油點多,幹後凹陷;種子徑約 0.4 公分。

近似物種


台灣有三種俗稱的刺樬(不是刺蔥屬),可能是因為樹幹上都有刺。
鵲不踏/刺楤:葉上無刺,葉背有刺。小葉柄短,葉柄、葉軸被毛。
裡白楤木/白刺楤:葉子兩面光滑,葉背泛白。
食茱萸/紅刺楤:葉上無刺,葉背有刺。

用途


食茱萸自古以來即為入藥植物,李時珍本草綱目言:茱萸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其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

藥用(樹皮:袪風通絡,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溼痹痛,蛇腫,外傷出血;果實:燥濕,殺蟲,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飲,泄瀉,冷痢,濕痹,帶下,齒痛;葉:解毒,止血。治毒蛇咬傷,外傷出血;根:袪風除溼,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風濕痹痛,腹痛腹瀉,小便不利,外傷出血,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白的根切片煮排骨治脊膜炎)。

基本資料


注音:食茱萸(ㄩˊ)
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old & Zucc.
簡誌:中或大喬木;枝疏生直刺。小葉7-15對,下表面光滑或被毛,披針形,長9-14 cm,基部圓至心形,略歪。本種包括小葉下表面被毛之變種。
別名:食朱萸、紅刺楤、刺江某、紅刺蔥、越椒、鳥不踏、椿叶花椒、食茱萸、刺椒、满天星、樗叶花椒、鼓钉树<植物智: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d. et. Zucc.>
原產地:中國常見於海拔500-1 500米山地雜木林中或山茶屬及櫟屬植物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中。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半邊羽裂鳳尾蕨

2020/11/01 12:39


▲三貂嶺 20201101 半邊羽裂鳳尾蕨


▲三貂嶺 20201101 半邊羽裂鳳尾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局部(葉脈未達邊)

近似物種


天草鳳尾蕨與半邊羽裂鳳尾蕨辨別方式:
天草鳳尾蕨:側脈游離,二叉分支,直達羽片邊緣。頂羽片寬披針形。一般體型較小。
半邊羽裂鳳尾蕨:側脈游離,二叉分支,未達羽片邊緣。頂羽片三角形。一般體型較大。

在野外有天草鳳尾蕨與半邊羽裂鳳尾蕨父母混種的可能性。

用途


藥用(治痢疾,牙痛,痔瘡,瘡傷出血,蛇傷。有止血、生肌、解毒、消腫之效。主治跌打損傷、目赤腫痛、疔瘡、外傷出血。全草煎服可清涼解熱)。食用(青草茶)。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アマクサシダ(大天草羊歯)<Pteris semipinnata L.>
學名:Pteris semipinnata L.
簡誌:頂羽片三角形。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游離脈,羽片不對稱羽裂,常僅半邊羽裂,即使兩邊都有羽裂,下半邊亦長於上半邊之羽片,小羽片鐮形,末端尖,小脈明顯。
別名:粗蕨草、金釵鳳尾蕨、半边旗<中國植物誌:Pteris semipinnata>、アマクサシダ(天草羊歯)<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館:Pteris semipinnata L.>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各地平野、林下、溪邊陰溼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姬書帶蕨

2020/11/01 12:12


▲三貂嶺 20201101 姬書帶蕨,長在被砍的樹蕨的氣生根上


▲三貂嶺 20201101 姬書帶蕨,葉表

主要特徵


長線形之單葉,大都不長於30公分,幼葉為帶紅色,中脈在葉背沒有明顯的突起,孢子囊群生長於葉緣兩側縱溝中,無孢膜。葉尾一般有的會捲曲,有的也會二叉分枝為其特徵。

用途


藥用(全草:治小兒驚風,婦女乾血勞,退目翳)。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メシシラン(姫獅子蘭)<Haplopteris anguste-elongata (Hayata) E.H.Crane>
學名:Vittaria anguste-elongata Hayata
簡誌:葉小,一般約10~20cm,但亦有30cm長之個體,葉身略彎,兩側不平行。孢子囊在葉側緣。根莖鱗片暗褐色。
別名:小書帶蕨、姬书带蕨(中国植物志:Vittaria anguste-elongata Hayata)
原產地:菲律賓、太平洋島嶼,臺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可見,多生長在林緣土坡或岩石上,或是長在林下大樹幹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粉黃纓絨花

2020/11/01 12:01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花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一百四十公分,莖直立或近基部傾斜,綠色,光滑無毛或被白色長毛,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具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為主,莖生葉單葉互生,葉形變化大,通常葉廣卵形、卵形、長橢圓形、長橢圓披針形,端部鈍狀,基部延伸至莖、抱莖、耳狀、戟狀,葉緣鋸齒、淺鋸齒,常羽裂狀,葉稍肉質,無毛或於中肋被白色長毛,葉兩面灰綠、深綠色,羽狀脈,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不具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頭狀花序,花序筒狀,花序單出或數枚呈疏散繖房狀排列,頭花直徑約十至十三公釐,具長總梗,花枝常二歧分枝,花托扁平、凸起,裸露、蜂窩狀或具蜂窩狀小孔,無托片,無托毛,總苞圓柱狀、長筒形、甕形、鐘形,總苞片一層,與花冠等長,覆瓦狀排列,兩性花花萼冠毛狀,不具副萼,花瓣合生管形花冠,小花花冠淺黃色至淺橘色,先端窄漏斗狀,花冠長約八公釐,五深裂,可稔,雄蕊四、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基部鈍形,內壁組織增厚,輻射狀,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分枝先端具錐形附屬體,被短毛,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瘦果,狹矩圓形,具五縱稜,長約三、四公釐,頂端具冠毛,剛毛狀,多輪,白色,柔軟。

近似物種


本種早在1997年就被人在基隆發現,一直被當作纓絨花看待。經DNA驗證,才知兩者並非同種。從菊科紫背草屬分出粉黃纓絨花的姊妹花。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基本資料


英文名:Emilia praetermissa
學名: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
簡誌:無描述。
別名:纓絨花(舊分類)
原產地:原生於西非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台灣最早採集記錄是1997年於基隆市,分布於北海岸山區、基隆、台北 等地,已往南擴展,目前 新竹、苗栗之低山區也常見,多出現在稍乾燥山坡處。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巴陵石竹

2020/10/30 12:48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巴陵石竹


▲台北植物園 20201030 巴陵石竹,花萼裂片邊緣具纖毛

主要特徵


草本。

近似物種


石竹屬分辨的主要依據:
玉山石竹:花萼短於2cm。
清水山石竹:莖和葉表面綠色具有白粉。基生葉十字對生,緊密排列,葉緣有粗毛,節明顯澎大。
以下三種石竹屬花萼約在2.8 -4cm 之間。
巴陵石竹:花萼裂片邊緣具纖毛。
長萼瞿麥:萼筒通常紅紫色。花萼裂片(邊緣)光滑無毛。花瓣簷與花瓣柄相連處有髯毛。
台灣瞿麥:萼筒綠色。花萼裂片(邊緣)光滑無毛。花瓣簷與花瓣柄相連處光滑無毛。

基本資料


學名:Dianthus palinensis S. S. Ying
簡誌: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8 cm,寬3-7 mm,無毛。花基部苞片10;萼片長2.8-3.2 cm,先端裂片邊緣具緣毛;花瓣柄長3-3.5 cm,花瓣簷長1.8-2.2 cm,無毛,短條裂,粉紅色。特產桃園巴陵。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臺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水同木(大冇樹)

2020/10/24 15:29

水同木
▲三貂嶺 20201024 水同木

水同木,隱花果
▲三貂嶺 20201024 水同木,隱花果(隱頭花序)的直切剖面,比一般的果大約一倍,一般榕果小蜂會從洞口進入,進入後翅膀會掉落,並在裡面產卵

主要特徵


喬木。多為雌雄異株。台灣平地山麓最常見榕樹類之一,屬輕軟材類,故有「大冇樹」之稱,乳汁豐沛,所以也叫為「牛乳樹」或「豬母乳」。老樹皮黑褐色,全株帶短剛毛,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雄花與蟲癭花生於同一植株、同一花序託的內壁,果實內生小花,花被片為紫紅色。

桑科榕屬的喬木,樹皮黑褐色,全株帶短剛毛,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莖較粗大肥厚,有淡黃色乳汁,小枝有茸毛,略為中空。葉互生,厚紙質,表面光滑,背面有微毛,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波緣或全緣,葉片較其它榕樹大,長約二十公分。托葉卵狀披針形,早落性。隱花果腋生,卵形或球形,內有柔毛或無毛。熟果呈橙紅、紅棕或茶褐色,光滑或有散生茸毛,常帶有白斑,密生於樹幹基部,或分散在枝條,熟時橙紅色,又稱為豬母乳。水同木適合生長在較潮溼的環境,因此在山溝的環境中數量頗多,具有熱帶氣息的幹生花現象,隱頭果幹生。熟時橙紅色,又稱為大冇或豬母乳,「冇」字在字義上有鬆脆的意思,在此指的是樹枝的材質鬆脆富含水分。豬母乳的由來是因其隱花果生長在樹幹下部呈下垂狀,有時延伸至根部,結實累累看起來就像母豬乳房一般,故名。其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適宜開發做為庭園的觀賞樹木。幹生果營養豐富是松鼠的最愛。另有草本之豬母乳,又名馬齒莧。以及水豬母乳,又名圓葉節節菜。

近似物種


榕屬特徵對照:
雀榕:葉光滑。隱花果徑長於1cm。
牛奶榕:葉先端鈍、銳尖、漸尖。葉被絨毛。
九丁榕:小枝被細短毛。側脈8-11對。
大冇榕(稜果榕):具淡黃色乳汁,隱花果表面有稜。有果實剖面照片。
水同木:果常帶有白斑,熟時橙紅色。有果實剖面照片。

基本資料


英文名:Milk Tree, Bengal Hiptage, Common Yellow Stem-fig
和名:アカメイヌビワ(Ficus bengutensis Merrill)
學名:Ficus fistulosa Reinw.
簡誌:大喬木。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25㎝,寬8~15㎝,側脈8~10對,波緣或全緣,兩面殆平滑,柄長1~4㎝,有毛。榕果腋生,或著生幹上,卵形或球形,徑1.5~2㎝,熟時橙紅色,有粗毛,梗長1~2㎝。
別名:大冇樹、牛乳樹、豬母乳、黃果豬母乳(台灣物種名錄)、水同木(中国植物志:Ficus fistulosa Reinw. ex Bl.)
原產地:產臺灣平地山麓,特別是北部、東部濱海處最常見分布華中、華南及日本、印度、馬來、琉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香港針房藤(獅子尾)

2020/10/24 15:12


▲三貂嶺 20201024 攀附在樹幹上的香港針房藤,由下往上看


▲三貂嶺 20201024 香港針房藤,葉序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香港針房藤乃攀緣性藤本。植株變化大,幼株植根於岩壁或巨樹樹皮上,攀緣大樹枝幹而上,形成大藤本。

葉二列排列,葉片兩側不等。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20-35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缘。幼株時,葉幾無葉柄,成株,葉柄長。具關節,略具鞘。佛焰苞船形,脫落性。花序頂生,粗厚,無梗,密被花。花兩性或具少數雌花;雄蕊4。

近似物種


台灣拎樹藤與香港針房藤(自然攝影中心),兩種植物十分接近,在「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2945台灣拎樹藤 P1473、特生中心 台灣拎樹藤」中均有記載。

用途


藥用(可治脾腫大、高燒、風濕腰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燙火傷。本種有毒,內服僅能用微量,一般以1/4個葉片為限)。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簡誌:附生藤本。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35 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緣。
別名:獅子尾、狮子尾、小上石百足、百足草、上木蜈蚣、石风、厚叶藤、石壁枫、大蛇翁、大青龙、大青蛇、过山龙、香港崖角藤<植物智: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原產地:中國南方、緬甸、越南、老撾、泰國以至加里曼丹島均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