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薔薇

2022/04/23 13:56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廣東薔薇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廣東薔薇,花

主要特徵


攀緣灌木。樹幹及枝條的描述:株高1~3m,莖幹直立,蔓性或匍匐性;枝條柔軟,皮刺帶鉤。葉互生,多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至橢圓形,5~9枚,先端急尖或稍鈍;葉片平滑,緣具細齒。花序及花被的描述:兩性花,對稱,呈圓錐狀繖房花序,多著生於短枝上,花朵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紅、桃及白色等。果實及種子描述:暗紅色,球形至卵形。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用途


藥用(花有消暑、健胃、解渴、止血等作用;果實叫營實,能驅風濕、利關節,又作瀉藥及利尿藥;根能祛風活血;葉外用治腫毒)。

基本資料


和名:ノイバラ(野茨)<Rosa multiflora>。ノバラ(野薔薇)ともいう。
學名:Rosa kwangtungensis T. T. Yu & Ts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野薔薇、广东蔷薇<植物智:Rosa kwangtungensis Yü et Tsai>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山黃梔

2022/04/23 12:19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山黃梔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山黃梔,花序。其中較黃的是比較成熟的花

主要特徵


靠近的時候,會有一股濃濃的香味。
梔子花、黃梔花為園藝栽培種,重辦。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為中國典型香花植物之一。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 4~6 月的春末至夏季;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呈兩端尖瑞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

近似物種


變異主要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通常稱為“山梔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較小;另一類通常稱為“水梔子”,果橢圓形或長圓形,較大。據稱前者適為藥用,後者適為染料用。<根據:植物智>

用途


食用(花茶)。食品黃色著色劑:黃梔子色素(Gardenia Yellow)用於醃黃蘿蔔、手工芋圆、粉粿等等應用。食草植物(蝴蝶)。藥用(熱毒瘡傷)。
梔子花花語:我很幸福、清潔。

基本資料


注音:山黃梔(ㄓ)
英文名:Cape Jasmine、Common Gardenia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9.5-14.7 cm,無毛。花白色。
別名:山黃梔、山黃枝、梔子、黃梔子(中藥名)、栀子(植物智: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原產地:中國南部、中南半島、日本、台灣。全島中低海拔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斑素獵椿象(六刺素獵椿)

2022/04/10 14:31


▲三貂嶺 20220410 白斑素獵椿象,剛從若蟲換下來的殼


▲三貂嶺 20220410 白斑素獵椿象,上方側角度

主要特徵


體長16 - 20mm,頭部小具黑色長頸,體色多變,一般型,前胸背板和前翅革質黑褐色具白色 絨毛狀的斑點,前胸背板後葉有4枚尖銳的棘刺,側接緣具黑、白色斑。本種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卵塊橙紅色,前端呈長柄狀,型態像蕃茄奶瓶十分可愛,若蟲腹部有鮮艷的紅、白色條紋,成蟲及若蟲擅於捕捉鱗翅目及鞘翅目小昆蟲為食。

近似物種


本屬2種,另一種為霜斑素獵椿象Epidaus famulus,學名為原白斑素獵椿所引用,目前所知僅分布於馬祖。本種大陸稱《六刺素獵椿》,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有些個體白斑不明顯但可從前胸背板後葉有4枚刺突分辨,若只有2枚刺突則不是本種。為常見的種類,數量很多。近似種多變嗯獵椿Endochus cingalensis 前胸背板後葉只有2枚刺突。

基本資料


學名:Epidaus sexspinus
別名:六刺素獵椿(六刺素猎蝽)
原產地:中國分佈:雲南、浙江、福建、江西、西藏、貴州、廣西、海南。台灣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圓葉雞屎樹

2022/04/10 13:37


▲三貂嶺 20220410 似乎被土石沖刷後,斜的生長的圓葉雞屎樹,花長得格外茂盛


▲三貂嶺 20220410 圓葉雞屎樹,花序與花


▲三貂嶺 20220410 圓葉雞屎樹,花苞側面與花

主要特徵


圓葉雞屎樹葉形特別。雖名圓葉,葉卻很少圓形。花冠白色或淺紫羅藍色。葉表無毛,葉緣有毛。葉形中間呈圓形尾端細尖,葉幾乎無柄。為其特徵。

近似物種


小枝毛多,葉背類多被毛:圓葉、柯氏、台灣及毛雞屎樹。
 圓葉:葉左右不相等
 台灣:葉柄有溝,萼片淺褐色,花萼萼片裂至 1/2
 柯氏:葉柄平滑,萼片淺黃色,花萼萼片裂至 2/3。
 毛:葉全表面被粗毛
葉表面無毛,葉全背面被毛:白果、希蘭山、雞屎樹
 白果:側脈網狀,花萼與核果球形
 希蘭山:葉柄無溝,托葉長7-8mm
 雞屎樹:葉柄有溝,托葉長3-6mm
小枝毛少,葉背通常僅在葉脈上見毛:薄葉、小葉及琉球。
 薄葉:葉先端長驟凸漸尖,花序有總花梗
 小葉:葉先端尾狀漸尖,花序無總花梗,花冠外面被毛,葉基通常鈍形
 琉球:葉先端尾狀漸尖,花序無總花梗,花冠外面無毛,葉基通常楔形

基本資料


和名:マルバルリミノキ(円葉瑠璃実の木)<Lasianthus attenuatus Jack>
學名:Lasianthus wallichii Wight
簡誌: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圓形,長5-10 cm,表面無毛,背面密被毛,葉基歪斜或心形,葉緣有毛,側脈6-9對,平行或不清楚;葉柄長0-3 mm。花序具苞片;萼片約長4 mm;花冠白色或淺羅蘭色,上半三分之一被毛。果藍紫色。
別名:斜基粗叶木(植物智:Lasianthus wallichii (Wight et Arn.) Wight)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月桃(大輪月桃)

2022/04/10 13:05


▲三貂嶺 20220410 烏來月桃


▲三貂嶺 20220410 烏來月桃,剛開花的花序,向上直立生長


▲三貂嶺 20220410 烏來月桃,葉表像是輪胎碾過的葉子

主要特徵


有三種蝴蝶的幼蟲以月桃維生,黑星弄蝶及大白紋蝶食用它的葉片,白波紋小灰蝶則取食它的花序。我的紀錄裡面,多加一種暗點燈蛾幼蟲吃花序。

近似物種


相近月桃屬近15種,常見月桃的特徵:
月桃:葉下表面與中肋交界處被毛,花序密被毛。葉面光滑,側脈不明顯。開花或有果實月桃花序梗下垂。月桃果有稜,成熟近淺咖啡色。
烏來月桃:葉面有著非常明顯凸起的側脈(像是被車子碾過)。花序直立,果實皮生硬刺毛,近球形,成熟時變橘紅色。
斑葉月桃:園藝栽培種。可能為烏來月桃與月桃雜交。
屈尺月桃:烏來月桃和島田氏月桃的天然雜交種。小花梗近無,小苞片短於3.5cm,果扁球形。

用途


莖狀的葉鞘,曬乾後可編製成草蓆或做繩索。月桃葉可以拿來包粽子或傳統糕餅。蝴蝶幼蟲的食草。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簡誌:葉僅葉緣被毛。穗狀花序(偶下方分枝具2朵花),密被毛;小苞片長4-5 cm;花萼長3-3.5 cm。蒴果狀,近球形,直徑2.5-3 cm。
別名:大輪月桃、大花山姜(中國植物誌: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原產地:台灣苗栗至宜蘭以北的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山香圓

2022/04/10 12:40


▲三貂嶺 20220410 山香圓


▲三貂嶺 20220410 山香圓,花正面


▲三貂嶺 20220410 山香圓,花側面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約 3~8 公尺。單葉,對生,革質,長橢圓至披針形,大小變異大,長 8~12 公分,寬 4~7 公分,先端漸尖至鈍,基部楔形,有細鋸齒;葉柄長 3~5 公分,兩端略膨大,先端略屈曲。圓錐花序,花呈白色,兩性,輻射對稱,排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萼 5 裂;花瓣 5,覆瓦狀排列;雄蕊 5,著生於花盤外;子房 3 裂,3 室,每室有胚珠 2 至多顆;為小型離瓣花,觀賞性高,花期在夏天。蒴果,球形,果徑約 0.8 公分,不開裂,於秋冬成熟,果色由綠轉黃褐色。特產於全台灣 1,800 公尺以下的山地亞熱帶次生林。

用途


木材(耐燃薪火,可作小型器具)。藥用(根: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脾臟腫大)。花沒有很濃的香氣。臺灣山香圓之葉形似芸香科之"香櫞"故名之;又因開花時,花甚小,白色,根亦可入藥。

藥用(根: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脾臟腫大)。

基本資料


學名:Turpinia formosana Nakai
簡誌:小喬木。單葉,革質,長橢圓至披針形,大小變異大,長8-12 cm,寬4-7 cm,先端漸尖至鈍,基部楔形;葉柄兩端略膨大,先端略屈曲。果徑約0.8 cm。
別名:臺灣山香圓, 山香圓
原產地:台灣產全島海拔1,500m以下林中,在北部地區相當普遍。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齒葉矮冷水麻

2022/04/10 12:07


▲三貂嶺 20220410 長在路邊土堆上的齒葉矮冷水麻


▲三貂嶺 20220410 齒葉矮冷水麻,葉表側,團繖花序腋生,雄花具梗


▲三貂嶺 20220410 齒葉矮冷水麻,葉表側,團繖花序腋生,雌花具短梗

主要特徵


植株高約五至十五公分,可達三十公分,莖直立,多分枝或近不分枝,單葉對生,上下層葉片排成十字形,葉近菱形、菱狀扁圓形、菱狀圓形、近圓形、廣卵形、扇形,端部圓形或鈍形,基部鈍、近圓形或寬楔形,葉緣於中部以上有淺牙齒,稀波狀或全緣,葉長約七至二十一公釐,寬約七至二十三公釐,葉面綠色,基出三出脈,二級脈於葉背較明顯,托葉二枚,具葉柄,綠色,略扁狀,單性花,聚繖花序,呈簇生狀或繖房狀,花序近無梗或短梗,單被花,雄花花被二至五枚,花小,花綠白、淺綠色,雄蕊二至五枚,與花被片同數對生,花藥二室,縱裂,具退化雌蕊,雌花花被二至五枚,通常二枚,具退化雄蕊,鱗片狀, 雌蕊一枚,花柱單一,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底生)胎座,胚珠一枚,瘦果,橢球狀,熟時深褐、淡褐色,宿存花被包被,表面常有稀疏細刺狀突起。

近似物種


本種與原變種「矮冷水麻」區別在於有較多分枝。

用途


藥用(清熱解毒、祛瘀止痛,可治跌打損傷、無名腫毒、蟲蛇咬)。

基本資料


學名:Pilea peploides (Gaudich.) Hook. & Arn. var. major Wedd.
簡誌: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有較多分枝,葉先端細齒狀或鋸齒狀。產於全島中海拔以下地區。
別名:齒葉矮冷水花、苦水花、苔水花、荸艾冷水花、蚯蚓草、透明草、虎牙草、矮冷水麻、水莧菜、地油子、水下拉
原產地:中國、台灣、日本、夏威夷群島、東南亞、南亞。生長潮濕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毛地錢

2022/04/10 10:00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成熟的雌托(雌性生殖枝)上的孢子體分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主要特徵


毛地錢科台灣目前只有毛地錢一種,生於陰暗潮濕的土面或岩石。植物體暗綠色,二叉分枝。葉狀體背面具有白色網狀紋路,無氣室孔。雄器床圓盤狀,周圍密生剛毛。雌雄異株。

基本資料


學名:Dumortiera hirsuta (Sw.) Ne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山黃麻

2022/03/20 12:51


▲陽明山 20220320 山黃麻


▲陽明山 20220320 山黃麻,花與花苞

主要特徵


山黃麻為自生平地或海拔五百公尺以下最常見的落葉大喬木,為生長快速的陽性先驅樹種,在全台低海拔的山坡崩塌地或干擾地裡,樹形擴張快速,常形成次生林冠層的樹種。樹皮平滑,呈灰褐色,小枝有短柔毛。葉互生,卵形,頭尖腳鈍,有細齒,兩面具剛毛。花為聚繖花序,腋生,花被黃綠色。核果,內果皮堅硬,徑約 0.3 公分,黑熟。

用途


食料:葉子可做水鹿的食料。食用(其嫩葉、花穗及果實可食用)。藥用(各種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英文名:India-charcoal Trema
和名:ウラジロエノキ<Trema orientalis (L.) Blume>
學名:Trema orientalis (L.) Blume(有同物異名)
簡誌:喬木;小枝與葉下表面密生絨毛和綿毛。
別名:山羊麻、麻布樹、檨仔葉公、山王麻、山油麻、Garahon(泰雅)、Pohada(布農)、异色山黄麻(植物智:Trema orientalis (L.) Bl.)
原產地:台灣產全島低海拔山區及河床。印度、華南、馬來西亞 、琉球、日本、澳洲、菲律賓、小笠原群島。臺灣全島海拔500m以下山麓或崩塌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花曼陀羅

2022/03/20 12:42


▲陽明山 20220320 黃花曼陀羅


▲陽明山 20220320 黃花曼陀羅,喇叭形花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大花曼陀羅為半落葉灌木,單頂花序,開白色喇叭形花。

近似物種


大花曼陀羅的曼陀羅木屬約有8種。花色有白、紫、黃等顏色。
黃花曼陀羅<ダチュラ属(Datura):Datura x candida / Brugmansia x candida Persoon>

用途


藥用(葉:治哮喘;花:止痛,解毒。治喘息,腫瘤。小量可當藥用,白花、葉及種子可當麻醉、止痛、鎮咳藥。全株有毒,誤食會有瞳孔放大、吞嚥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會產生幻覺、昏睡、麻痺等情形)。

中藥別名「洋金花」,民間使用曼陀羅花來治療老人咳嗽及寒性氣喘,常摘花炒肉絲或加排骨熬湯而食。在台灣,野地上或花圃間栽種可見的曼陀羅花有二種,一名曼陀羅,一名大花曼陀羅,二者毒性類似,外觀也類似。中毒時病人會口乾舌燥、全身燥熱潮紅、幻視、躁動不安,甚至意識模糊,因食用曼陀羅花造成的中毒的案例,在台灣相當常見。內含東莨菪鹼的生物鹼,不知劑量之下,千萬不要隨便食用。

培育方式


大花曼陀羅為半落葉灌木,單頂花序,開白色喇叭形花,可作為庭園觀花植物,採插枝法或播種繁殖。樹性強健,病蟲害少,栽培土質不拘,性喜多肥,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生育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佳。生長快,又因草本高莖,故一般多利用於牆角、籬垣,以為依靠生長,並得美化。定植後,如分枝太少,可摘心並施用追肥一次,促使多分枝,可多開花。生育及開花期可多施腐熟天然肥,可使花果持續不斷,花後宜修剪整枝一次。

基本資料


學名:Brugmansia suaveolens (Willd.) Bercht. & C. Presl
簡誌:屬特徵:灌木或喬木。葉卵形,近全緣。花單一,腋生狀,下垂,芳香;花萼筒狀,5裂;花冠喇叭狀,花萼之上突然增寬,5齒;雄蕊筒冠中部著生,花藥縱裂。木質不裂蒴果,無刺。 種特徵:葉長15-30 cm,寬8-15 cm,被毛。花萼長9-12 cm;花瓣白色,長25-30 cm。
別名:白花曼陀羅、南洋金花、曼桃花、萬桃花、鳳茄花、風茄兒、山茄兒
原產地:原產地巴西、印度、中東、美洲。台灣全島山野、山澗、溪谷旁或潮溼地常可見大面積族群生長。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