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

2019/09/01 12:53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睡蓮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水生植物,葉自根莖抽出,短,直生於水底的泥沙中。睡蓮的英文名稱叫做「Water Lily」,語意就是「水百合」的意思。花色繁多,有紅、黃、白、紫、藍及各種中間色,每一朵花有 1~7 天的壽命。花直接開在或頂多稍稍地冒出水面,花謝後,花梗便會下彎;整朵花即沒水中,果實將於水面下發育、成熟。開花時間於午前七時至午後四時,資料顯示持續至 4~5 月(但似乎不一定)。

基本資料


英文名:Water Lily
學名: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卵狀橢圓至卵圓形,長7-11 cm,全緣,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淡紅褐色。花白色。果橢圓形。
別名:子午蓮。水中仙子。花中仙子。
原產地:亞洲、南美洲、非洲等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都有栽培。中、北部沼澤地或水池中。本種很可能已在野外絕跡。臺灣原生種。
睡蓮花語:清雅。

進入閱讀更多...

斜葉鐵角蕨(胎生鐵角蕨)

2019/09/01 09:48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斜葉鐵角蕨

主要特徵


著生或岩生性蕨類,低至中海拔潮溼岩壁上可見。

莖短而直立,密生長披針形褐色鱗片,葉叢生莖頂;葉柄長6-15cm,下段表面草桿色,背面紫褐色,具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5-8cm,亞革質,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斜菱形,長約3cm,寬約 1.5cm,具短柄;羽片邊緣鋸齒狀,中脈不明顯,葉脈上表面兩側隆起呈溝狀;孢膜線形,與羽軸斜交。

基本資料


學名:Asplenium planicaule Wall. ex Hook.
簡誌:植株叢生,葉紙質,一回羽狀複葉,15~30cm長,3~5cm寬,羽片向上漸縮,頂羽片小,羽片側脈二叉。
別名:斜葉鐵角蕨, 胎生鐵角蕨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木賊

2019/09/01 08:44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大木賊

主要特徵


木賊綠色部分的莖,會行光合作用,在葉鞘(節)的葉片,並不會行光合作用。莖的部分多含矽,可用於研磨。大木賊直徑0.5~1公分,木賊小於0.3公分。日本種木賊約在100cm, 本種約在100cm以上。地上莖有節,莖中空。葉鞘部分黑色。孢子囊穗卵狀橢圓形。日本種莖不分歧,本種莖會分歧。

近似物種


大木贼:體型較大,脊上無明顯小瘤,鞘齒背面有3條縱棱。
木賊(原亞種):體型較小,脊上有2列小瘤,鞘齒背面有4條縱棱。

基本資料


英文名:American Scouring Rush
和名:オオトクサ(大砥草)<Equisetum praealtum Raf.>
學名:Equisetum praealtum Raf.<2019 Taiwania 台灣蕨類名錄>
簡誌:無描述
別名:无瘤木贼<植物智:Equisetum hyemale subsp. affine (Engel.) Calder et R.L.Taylor>
原產地:中國到俄羅斯遠東和日本,北美和中美洲。大木賊在台灣有歸化現象。

進入閱讀更多...

鹵蕨

2019/09/01 08:31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901 鹵蕨

主要特徵


草本。莖粗大直立,具肉質狀粗大之根。葉叢生,根株高可達 2 公尺以上;葉柄長 20~50 公分;葉片長 50~150 公分,寬 25~30 公分,一回羽狀複葉,厚革質;羽片長橢圓形,具柄,長 15~18 公分,寬 4~5 公分,全緣,頂端凹入;葉脈網狀,具多排網眼,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散沙狀全面著生羽片之背面。

用途


食用:嫩葉可食用

基本資料


和名:ミミモチシダ<Acrostichum aureum L.>
學名:Acrostichum aureum L.
簡誌:屬特徵-  植株叢生,根肥厚。羽狀複葉,厚革質,網脈,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全面著生。 種特徵- 叢生,根肥厚。一回羽狀複葉,厚革質,網脈,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全面著生,植株可達2m高。
別名:鬯(ㄔㄤˋ)蕨、卤蕨<植物智:Acrostichum aureum L.>
原產地:日本琉球、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及美洲熱帶均有分佈。中國廣東、南海、雲南等地。台灣在1860~1880年代台北淡水曾有過採集記錄,今僅見於墾丁國家公園的佳洛水和花蓮羅山一帶,族群以後者較大。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鳳尾蕨

2019/08/24 20:35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台灣鳳尾蕨

主要特徵


根莖短匍匐狀,亮紅褐色,光滑無毛。葉片長60-100cm。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為反捲之假孢膜包被。

根莖短匍匐狀,被覆線形褐色鱗片,葉近生;葉柄長50-70cm,亮紅褐色,光滑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狀卵形,長60-100cm,寬30-45cm,二回羽狀深裂,厚革質;頂羽片羽裂,側羽片5-8對,最基部一對羽片與側羽片同形,羽片基部下側-2裂片缺如;葉脈游離,側脈單一或至多分叉一次;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為反捲之假孢膜包被。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アマクサシダ(台湾天草羊歯)<Pteris formosana>
學名:Pteris formosana Bak.
簡誌:頂羽片單一,側羽片多少分叉,形成不規則多裂,羽軸兩側之羽片對稱,羽片寬約5mm以上。
別名:美丽凤尾蕨<植物智:Pteris formosana Bak.>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姬蕨(細葉姬蕨)

2019/08/24 17:41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細葉姬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主要特徵


三回羽狀深裂。近基部附近的主軸與羽軸的角度呈近90度。葉軸為栗色,上面溝內有毛,各回羽軸上面也有溝,溝內也有毛。葉為薄草質。孢子囊群長於小裂片上側近缺刻處。

根狀莖橫走,褐色,密被紅棕色的針狀長毛。葉疏生,柄長45厘米,粗4毫米,栗棕色,基部被同樣的毛井有粗糙的痕,向上幾光滑,下面圓形,上面有狹而深的溝槽;葉片長70厘米,寬約40厘米,長圓形,先端為驟漸尖,三回深羽裂;羽片約15對,下部的幾對生,相距10-15厘米,基部一對最大,長26-30厘米,寬約11厘米。三角狀長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最寬,近截形,下側較上側為寬,有柄,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14對,幾對生,相距2-2.5厘米,基部的最長,約6厘米,寬2厘米,披針形,基部最寬,幾對稱,先端漸尖,有短柄或幾無柄,開展,羽狀深裂;裂片為長圓形,基部的較長,約1厘米,寬4毫米,圓頭,基部匯合,密接,小羽軸兩側有寬達1毫米的狹翅,兩邊圓淺裂到1/2;小裂片4-5對,圓頭,有2-3個鈍圓齒牙。葉脈上下兩面可見,下面稍隆起,在小裂片1-2對,單一,斜上。葉為薄草質,乾後為褐色,上下兩面幾光滑;葉軸為栗色,上面溝內有毛,各回羽軸上面也有溝,溝內也有毛,下面幾光滑。抱子囊群生於小裂片上側近缺刻處,每片1個;囊群蓋腎形,近於膜質,灰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セイタカイワヒメワラビ(岩姫蕨)<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
學名: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姬蕨、台湾姬蕨<植物智: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er>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蘭嶼筆筒樹(蘭嶼桫欏)

2019/08/24 15:54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蘭嶼桫欏

主要特徵


喬木。保育等級(易受害)。葉軸羽軸光滑,不似台灣桫欏毛毛刺刺。

基本資料


學名:Cyathea fenicis Copel.
簡誌:耐蔭性小灌木,主莖高約1m。葉柄褐色,有硬凸起。三回羽狀複葉,老葉宿存,形成樹裙。每一條小脈中段上有一枚孢子囊群,孢膜球形。
別名:蘭嶼桫欏、兰屿桫椤<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兰屿桫椤 Alsophila fenicis (Copel.) C. Chr.>
原產地:分布菲律賓及台灣的蘭嶼。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單穗水蜈蚣

2019/08/24 07:48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單穗水蜈蚣

主要特徵


莎草科水蜈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狀花序 1 個,少 2~3 個,圓卵形或球形。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扁,長約為鱗片的 1/2,棕色,具密的細點,頂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 5~8 月。

植株小型,根莖橫走,具長走莖,稈高十至四十五公分,稈橫截面三角形,基生葉,葉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至莖,全緣葉,葉面綠色,中肋明顯,頭狀花序,圓卵形或球形,小穗密集,由二至五片鱗片組成,兩側壓扁狀,小穗長二十七至三十五公釐,總苞葉狀,三、四枚,小穗下方具二細小苞片,不明顯,花白色,無花瓣,花退化為鱗片,生於子房之下,鱗片之脊具翅,雄蕊二、三枚,雄蕊下位,花藥線形,基部著生於扁平的花絲上,柱頭三裂,子房上位,一室,胚珠一枚,直立,瘦果,堅果狀,兩側壓扁。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ヒメクグ(大姫莎草)<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學名:Kyllinga nemoralis (J. R. Forst. & G. Forst.) Dandy ex Hutch. & Dalz.
簡誌:具長走莖。稈高10-45 cm。花序白色;葉狀總苞3-4;小穗長2.7-3.5 cm;鱗片之脊具翅。
別名:三角草、公芋頭草、一箭球、水百足、三葉珠、單打槌、单穗水蜈蚣<中國植物誌: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原產地: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羣島,澳洲以及美洲熱帶地區,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區。台灣全省低海拔溼地及荒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大黍

2019/08/17 15:20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817 大黍

主要特徵


草本。畜牧草料。水土保持。花果期8-10月。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使得原本雜生在一起的相思樹遭受魚池之殃而被燒死。

大黍從 1908 年自菲律賓引入臺灣後,原本作為牧草之用,被廣泛的種植在中部大肚台地上,當時日本政府將臺灣作為南進的基地,種植大量的大黍以作為馬匹的糧草,故當地人將大黍稱之為「馬草」。時至今日,山谷中僅剩幾戶飼養牛隻、羊隻的農牧戶,以放牧的方式持續讓家畜取食大黍。但每當十月「縮水」作用的影響,大黍逐漸大量的枯黃,接近稜脊的植株首先發難,枯萎現象往山谷漸次延伸,隔年一月大致可發現幾乎全數乾枯癱。大黍這種植物夏季在高速公路沿線從南到北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基本資料


注音:大黍(ㄕㄨˇ)
英文:Guinea Grass
學名:Panicum maximum Jacq.
簡誌:多年生;稈直立,具根莖。葉片線形,長30-75 cm,寬20-35 mm;葉舌膜質,上緣叢生毛。圓錐花序卵形,開展,長20-35 cm,分枝毛細管狀,基部分枝輪生。小穗長3-3.5 mm,帶紫紅色;外穎長約為小穗之1/3,脈1-3或脈不清楚;下位小花中性或雄性;上位外稃具明顯橫皺紋,草色。
別名:畿尼亞草、天竺草、堅尼草、馬草、大黍<植物智:Panicum maximum Jacq.>
原產地:熱帶非洲。台灣全省栽培,並於村落附近歸化。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脛蹼琵蟌

2019/08/17 10:16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817 脛蹼琵蟌(雄

主要特徵


體長34-42mm, 雄蟲合胸具黃、黑色條紋,腹部黑褐色,末端白色, 各腳黃色,中後腳脛節呈紡錘狀,未熟雄蟲、雌蟲體色白色, 雌蟲外觀近似雄蟲,中後腳脛節較細不具紡錘狀,顏色較淡,腹末端不具白斑。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池塘、沼澤、溝渠等水域,成蟲於 4 - 12 月出現,常成群活動於水域邊的草叢中, 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Copera marginipes Rambur, 1842
別名:
原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