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雌雄同株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雌花,長總狀花序,缺花瓣,只有 3 枚紫色花萼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雄花20~35朵,排成總狀花序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掌狀複葉互生,小葉5枚,偶有3或4枚,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5公分,寬1.5~2公分,葉端鈍形並有微凹,葉柄長4~10公分。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20~35朵,排成總狀花序,花序長約10~15公分,萼片淡紫紅色3枚,無花瓣,雄蕊6枚,雌花1~2朵,直徑約2公分,柱頭紫色盾狀,常為8~10枚。骨葖果肉質,橢圓形,長可達10公分,直徑約3公分,成熟時紅橙色。
用途
繩索(樹藤結實)。藥用(藤莖:袪濕,解毒,活血。治風濕,跌打,瘡毒),今之木通,古書稱為「通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ザキアケビ(穂咲きアケビ)<Akebia longeracemosa>
學名:Akebia longeracemosa Matsum.
簡誌:小葉5片,稀3或4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前端凹。雌花心皮9枚。
別名:五葉長穗木、台灣木通、台灣野木瓜、台灣長穗木通、长序木通<植物智:Akebia longeracemosa Matsumura>
原產地:中國產於廣東、湖南、福建。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區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在蕨類園區旁的珊瑚樹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珊瑚樹,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珊瑚樹,果序
主要特徵
長綠小喬木或灌木,全株怠平滑,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葉全緣,表面深綠,有光澤果實熟時由紅轉黑色。用於庭園觀賞樹,果實可供鳥類食用。花期、果期各半年。
台灣原生樹種,分佈中南部中高海拔地區。常綠小喬木灌木,全株有平滑的樹皮,枝條對生。小枝呈紅色且被微毛,木質化後脫落。單葉對生,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全緣或前半部有疏刻狀鋸齒,表面深綠,葉茂密,革質光亮平滑,葉背有星狀毛;長 6~10 公分,寬 3.5~5 公分。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花序初時略被星狀花,後即脫落;苞披針形,長約 0.3 公分;萼壺狀筒形,長約 0.4 公分,邊緣為極淺之 5 裂;花冠白色,短鐘形,光滑,長約 0.5 公分,5 裂;花兩性;5 雄蕊,著生於冠喉,並挺出花外;子房下位。花期 2~4 月。果實有光澤,熟時由紅轉黑色。長約 1.6 公分,果徑 0.5 公分;種子紡錘形,外有縱溝。珊瑚樹紅色的果實是沒有成熟的,成熟的果實會轉變成暗紫黑色,成熟的果實就可以放心的食用。
用途
用於庭園觀賞樹,果實可供鳥類食用。
基本資料
和名:サンゴジュ(珊瑚樹)<Viburnum odoratissimum>
學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
簡誌: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被微毛或光滑。葉革質,倒卵至橢圓形,長7-14 cm,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全緣或前半部疏刻狀齒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略疏被星狀毛;葉柄長1-2 cm。花白色。果紅至黑色。
別名:山豬肉、珊瑚樹、珊瑚树<植物智: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印度東部及中南半島、日本關東地方南部以西〜沖縄之沿海。台灣南部低至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圓錐花序、頂生
主要特徵
灌木。植株具特殊香味,葉形與草本的到手香近似,花粉紅,故別稱紅花到手香。台灣引入作藥用栽培。
常綠灌木,高 1~3 公尺,全株密披茸毛,有特異濃烈的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分枝多,幼莖紅紫色,成熟時黃棕色,具明顯氣孔。葉十字對生,無托葉,具長柄,柄長 3~10 公分,葉片隨著季節或溫度會有變化;冬季葉小,春夏葉大,葉有圓形、卵圓形、三角狀圓形,長寬各約 3~10 公分;先端鈍圓,基部心形,粗鋸齒緣,中脈明顯,上下葉面被疏茸毛,下表面葉脈極明顯。圓錐花序、頂生,花兩性;花梗長約 30~100 公分,紫紅色,疏生茸毛;萼片 5,合生,不整齊;花瓣 5,合生;花冠徑 0.3~0.35 公分,白色至淡紅白色;雄蕊 4, 瓣上著生;心皮 2,合生,子房上位 ,通常 4 裂,花柱基生。果實為 4 小堅果。花期 2~4 月。
基本資料
學名:Tetradenia riparia (Hochst.) Cod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花到手香
原產地:南非。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皇冠龍舌蘭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皇冠龍舌蘭,葉叢狀集生,多可達 50 枚,斜立,葉片肉質,表面革質,闊披針形,長可達 1 公尺,寬可達 20 公分,青綠色,邊緣鋸齒狀,放射狀生長,先端及邊緣均具銳刺。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皇冠龍舌蘭,圓錐花序,花莖粗壯高大,高可達 8 公尺
主要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大型多肉植物。葉叢狀集生,多可達 50 枚,斜立,葉片肉質,表面革質,闊披針形,長可達 1 公尺,寬可達 20 公分,青綠色,邊緣鋸齒狀,放射狀生長,先端及邊緣均具銳刺。實生苗生長 10 年才會開花,圓錐花序,高可達 8 公尺,具多數平分枝,花被 6 片,雄蕊 6枚,短於花被片,花絲下半部略膨大;子房下位,花鮮黃色。全綠色為原生種。
近似物種
全世界龍舌蘭科植物近 300 種,主要分佈在美洲地區的乾旱溫暖地區,包括美國西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岸地區,其中墨西哥是該屬植物的分佈中心,多達 125 種。
培育
老株栽培 10 數年以後會開花,花梗上能結籽萌生多數芽體,待芽體葉片生出數枚後,再剪下栽培,此法可大量育苗。
基本資料
學名:Agave attenuata 'Nerv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皇冠龍舌蘭原產於墨西哥。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葉表,長橢圓狀披針形,端部微尖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花正面,雄蕊十枚,花柱一枚,宿存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烏來杜鵑,樹幹
主要特徵
灌木。同種葉型,第二種花瓣形狀。
雙子葉植物,分枝多,幼枝密被剛毛,單葉互生,葉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端部微尖、漸尖,基部漸狹,全緣葉或略疏圓齒葉緣,紙質,被褐色剛毛,葉面灰綠色,羽狀脈,葉脈中肋較顯著,葉脈中肋於表面凹陷而於背面凸起,無托葉,短葉柄或近無葉柄,葉柄密被剛毛,兩性花,下位花,整齊花,花單出或二、三枚簇生於枝條頂端,花萼合生筒狀,五裂,覆瓦狀排列,宿存,花冠鐘形、闊鐘形,輻形對稱,花淡紫、紫、粉紅、桃紅色,單瓣花,五至十裂,瓣片長圓形,雄蕊十枚,離生,著生於花冠基部,花藥二室,淡黃褐色,孔裂,雌蕊心皮五至十八枚,合生,花柱一枚,宿存,柱頭頭狀、圓齒、淺裂,子房上位,子房五至十八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卵形,表面被毛,室間開裂,種子細小。
基本資料
學名:Rhododendron kanehirae E. H. Wilson
簡誌:小灌木,多分枝;幼枝密被剛毛。葉紙質,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3-4.5 cm,先端銳尖至漸尖,全緣或略疏圓齒緣;葉柄密被剛毛。花1-3朵,頂生;雄蕊10。
別名:柳葉杜鵑、台北杜鵑、金平杜鵑、台北杜鹃(植物智:Rhododendron kanehirae E. H. Wilson)
原產地:烏來地區北勢溪河床上。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野外滅絕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蘭嶼秋海棠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蘭嶼秋海棠,葉表,葉歪卵圓形,不規則齒緣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蘭嶼秋海棠,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伸長,肉質,具橫走地下莖,匍匐狀,長 10~30 公分,徑 0.7~0.9 公分,略為暗褐色;地上莖不明顯。葉歪卵圓形,長 8~10 公分,寬 6~10 公分,不規則齒緣,光滑;葉柄長 10~20 公分;托葉卵形。雄花白色;花被片 4,外輪 2,較大,圓形;子房下位,雌花具 5 花被片。蒴果,成熟時為褐色。
基本資料
學名:Begonia fenicis Merr.
簡誌:具橫走地下莖。葉歪卵圓形,長8-10 cm,寬6-10 cm,不規則齒緣,光滑;葉柄長10-15 cm;托葉卵形。雄花白色;花被片4,外輪2,較大,圓形。雌花具5花被片。
別名:
原產地:菲律賓的巴丹島、琉球之西表島及臺灣的綠島、蘭嶼及恆春;多見於森林下及多苔蘚的岩石上。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葉鞘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花

▲台北植物園 20230401 鶴頂蘭,花背面側
主要特徵
鶴頂蘭屬地生蘭種。植物體高達1m,叢生狀。葉2-4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花莖高60 -70c m,直立,圓柱狀;總狀花序,具10餘朵花。苞片早落;萼片及花瓣長橢圓形;花被外側為粉白色,內側邊緣為白色,中央則微紫紅色。
大型地生蘭,植物體可高達 100 公分高,叢生狀,假球莖扁球形,有節;葉 3~5 片,倒披針形,長約 40~60 公分,寬約 8 公分,表面有波浪形縐曲。花軸由假球莖抽出,粗壯直立,總狀花序,可高達 60~80 公分,直徑 1.2 公分,頂端著花 4~10 朵,總狀花序;鶴頂蘭之花外部白色,內部邊緣白色,中央為灰紫紅色,直徑約 5~7 公分,萼片與花瓣皆為倒披針形;唇瓣為喇叭形,外白內紫紅,花色柔中帶艷,先端邊緣有波浪形,基部有短距,為台灣產鶴頂蘭屬中最美者。花期在春季。蒴果六稜,長約 3~5 公分,徑約 2 公分。
基本資料
和名:カクチョウラン(鶴頂蘭)<Phaius tankervilleae>
學名:Phaius tankervilleae (Banks ex L'Her.) Blum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鶴頂蘭、鹤顶兰<植物智:Phaius tankervilleae (Banks) Blume>
原產地:廣佈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大洋洲。分布於全台海拔1000 m以下之林緣附近。生於海拔700-1800米的林緣、溝谷或溪邊陰濕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30311 鵝兒腸

▲湖山國小 20230311 鵝兒腸,葉表,莖基部之葉明顯有柄

▲湖山國小 20230311 鵝兒腸,葉背,莖基部之葉明顯有柄

▲湖山國小 20230311 鵝兒腸,花苞萼片無毛

▲湖山國小 20230311 鵝兒腸,花,雄蕊10,花柱5
近似物種
「繁縷屬」種檢索表:
A.葉有柄,至少莖基部之葉明顯有柄。
B.花柱5,葉無毛。-----★鵝兒腸
B.花柱3,葉具緣毛。
C.萼片被毛,雄蕊3-5。-----★繁縷
C.萼片無毛,雄蕊10。
D.花絲離生。-----★賽繁縷
D.花絲基部癒合。-----★網脈繁縷
A.葉無柄。
B.植物體具星狀毛。-----★疏花繁縷
B.植物體無毛或具腺毛。
C.葉無毛,線形。-----★天蓬草
C.葉具緣毛,卵形。-----★小花繁縷
用途
鵝兒腸以前農家常以它來餵食鴨、鵝。幼苗可作野菜。
食用。藥用(全草入藥。可當利尿及催乳劑,也可固齒、治頭痛、眼病及腫毒等)。
秋冬季常見於台灣全島平野及低海拔山區或休耕之農田、荒地及路邊。鵝兒腸在台灣鄉下常被叫作「雞腸仔菜」,自古以來雞腸、繁縷(蘩縷)常混淆不清,台灣青草藥市場亦多兩者混用。
基本資料
和名:ウシハコベ<Stellaria aquatica (L.) Scop.>
學名:Stellaria aquatica (L.) Scop.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被毛。葉卵形,基部心形,無毛,邊緣略呈波狀,有柄。萼片外表被毛;花瓣長5-7 mm;雄蕊7-10,花絲離生;花柱5。
別名:水繁縷、雞腸草、鹅肠菜<植物智:Myosoton aquaticum (L.) Moench>
原產地:泛北半球暖帶至溫帶。全中國、朝鮮、日本、琉球等地。全省平野常見雜草。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上方的葉表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上方的葉背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近基部葉表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近基部葉背

▲湖山國小 20230311 昭和草,花序
近似物種
兩個花期相近又相似的植物:
昭和草:花帶橘紅居多,偶帶橘黃,開花時頭花下垂。單葉、互生,琴狀羽裂或鋸齒緣
飛機草:花帶粉紫居多,偶帶橘黃,開花時頭花不下垂。葉多羽裂,裂片具不規則粗齒緣。
用途
食用(救荒蔬菜。味如茼蒿,故稱山茼蒿)。藥用(健胃等)。
據說為二次大戰時期,日軍為了戰爭的糧食,特地以飛機灑種子在台灣上空,作為戰爭時的糧食。最近有人加在牛雜湯內,增添香味。
基本資料
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簡誌:一年生草本,植株高30-150 cm,莖多汁。葉長橢圓形至長卵形,5-18 x 1-10 cm,葉基下延成葉柄,不規則羽裂,裂片具不規則的齒緣。總苞鐘狀。小花花冠筒黃綠色,花冠裂片紅(稀為黃)色。
別名:神仙茶、神仙菜、野木耳菜、革命菜、草命菜、冬風菜、 山茼蒿、野茼蒿(中國植物誌: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原產地:非洲、南美熱帶地區。世界泛熱帶至亞熱帶地區。遍布台灣全島山野平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30311 斜坡上的桂花

▲湖山國小 20230311 桂花,葉表

▲湖山國小 20230311 桂花,葉背

▲湖山國小 20230311 桂花,花序

▲湖山國小 20230311 桂花,樹幹
主要特徵
原始的桂樹都生長在岩壁上,所以又叫「巖桂」。常綠權木,高度可達 10 公尺,全株平滑,木質莖,多生枝椏。葉密集對生,革質,橢圓形,先端尖銳,邊緣有細鋸齒。花腋生呈簇狀,花梗長、花萼短小,花冠四裂,銀白色。
台灣的桂花樹由於百分之 99 以上都是開雄性花的植株;因為雌雄異株的關係,所以我們只見桂花,很少見到桂花的果實。
近似物種
花期頗長,本省每年 5~10 月開花。由於花色的不同,而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不同品系的名稱。盛開時芳香四溢,具有濃郁香味且經久不散。
用途
市面上有許多桂花製品,桂花釀或是桂花糖,也可以做湯圓、包子和各種點心,以及具香氣的精油、手工皂等等;其中使用的桂花有新鮮與乾燥兩種。
藥用(治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疝瘕,牙痛,口臭;果實:暖胃,平肝,益腎,散寒。治肝胃氣痛)。
桂花花語:吸入你 (妳) 的氣息 。
基本資料
英文名:Sweet Osmanthus
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Lour.
簡誌:直立灌木,有時攀緣;枝被微小細直毛。葉革質,橢圓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或疏齒緣,下表面灰綠色並具褐色小突起。花冠筒長,裂片僅及筒長之1/5。
別名:山桂花, 日本山桂花, 望山槁, 杜莖山、木樨<植物智: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eiro>
原產地:台灣、中國南部。台灣全島低至高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