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閉鞘薑

2023/01/01 12:39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繪閉鞘薑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繪閉鞘薑,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繪閉鞘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繪閉鞘薑,花序與花(上頭好多螞蟻)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繪閉鞘薑,葉鞘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

葉具葉鞘,葉鞘抱莖,封閉而不開裂,因而稱為「閉鞘」;彩繪閉鞘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2至3公尺,黃色的花冠,花瓣先端具紅褐色縱條紋如彩繪般,因而得名,又名「紋瓣閉鞘薑」,也是本種的特徵,另一個特徵是紅褐色的地上莖;目前在世界各地做為園藝植物,有些地方也做藥用,主要部分為根及葉。

單葉,螺旋狀互生;薄革質;橢圓狀披針形,基部鈍,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邊緣常呈波浪狀。兩性花;穗狀花序,頂生,長卵圓形,長可達約10至15公分,直徑約3.5至4公分;苞片鱗片狀,覆瓦狀排列,寬卵形,長寬約2至4公分,臘革質,綠色,無毛。蒴果,近球形。花果期:春至夏季。

用途


藥用(主要在於其滋補,興奮和防腐性能。它被認為是壯陽藥,能夠防止頭髮變灰。它的根源是止痛藥,抗菌藥,解痙藥,壯陽藥,驅風藥,皮膚,興奮劑,健胃,滋補品和驅蟲劑)。臨床實驗中,似乎有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相關具有療效。

基本資料


學名:Costus pict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墨西哥至中美洲。

進入閱讀更多...

海岸星蕨(海岸擬茀蕨)

2023/01/01 12:12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海岸星蕨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海岸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海岸星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主要特徵


岩生或地生蕨。孢子囊群圓形,在裂片中脈兩側各一排,著生處明顯下陷,於葉表可見突起。生長在沿海石礫地,除了海邊礁石外,濱海的石礫地或山溝附近也常出現。台灣南部海岸普遍可見。

根莖匍匐狀,徑約 0.5 公分,頂端被鱗片;葉柄長 10~25 公分,基部具關節;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 15~35 公分,寬 15~20 公分,一回羽狀深裂,厚肉質至革質,葉軸具翅,連翅寬 1.5~3 公分;頂裂片較大,側裂片不超過 8 對,長 6~13 公分,寬 2~3 公分。葉脈網狀,不顯著,網眼內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在裂片中脈兩側各一排,著生處明顯下陷,於葉表可見突起。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キナワウラボシ(沖縄裏星)<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學名:Microsorium scolopendrium (Burm.) Cope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琉球金星蕨, 密網蕨, 海岸星蕨, 蜈蚣擬茀蕨、瘤蕨(Phynatosorus scolopendria (N. L. Burman) Pichi Sermolli)
原產地:中國南部, 台灣南部, 台灣恆春半島, 台灣蘭嶼, 台灣綠島, 菲律賓, 馬來半島, 琉球。台灣境內以東部及南部的海岸較普遍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彩虹鳥蕉

2023/01/01 12:00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虹鳥蕉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虹鳥蕉,葉表,長 20~35 公分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彩虹鳥蕉,花序,約10cm前後,花期剛過

主要特徵


彩虹鳥蕉地下莖叢生形,地下具有粗壯肉質根,無明顯地上莖,株高 1~1.5 公尺。葉自地下莖抽出,互生,葉基部捲曲,邊緣暗紅色,重重相疊形成假莖。葉片從極短的地上莖盤疊合狀對生,兩側排列,有長柄,質地堅硬,中央有縱槽溝,葉片長橢圓形,長 20~35 公分,寬 5~8 公分,革質,側生整齊平行葉脈。此類植物花盛開於春至夏、秋季,頂生,花莖直立,花序 3 角狀,分岐苞 4~5 枚。花謝後結臼齒狀蒴果。

基本資料


學名:Heliconia psittacorum Li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彩虹鳥蕉,小天堂鳥、鸚鵡蝎尾蕉、红鸟蕉<植物智:Heliconia psittacorum L. f.
原產地:委內瑞拉。被栽植為園藝美化植栽。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粗毛鱗蓋蕨

2022/12/25 15:50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粗毛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粗毛鱗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孢膜杯形,位於小脈末端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密被褐色毛;葉柄長20-50cm,被毛;葉片寬披針形,長40-80cm,寬20-30cm,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複葉),葉軸具短毛;羽片長10-18cm,寬1.5-3cm,遠軸面多毛;葉脈在葉背明顯突起;末裂片周緣尖齒;孢膜杯形,少毛,亞邊緣生。

近似物種


粗毛鱗蓋蕨摸葉背的時候,通常會散發一股較濃的青草氣味,有時不明顯,而亞粗毛鱗蓋蕨也會有。

低海拔常見的碗蕨科鱗蓋蕨屬常見的三種蕨類當中,常被稱為一北二粗三熱帶,並依其葉片分裂程度來區分:
1.台北鱗蓋蕨:為一回羽狀複葉
2.粗毛鱗蓋蕨:為二回羽狀複葉
3.熱帶鱗蓋蕨:則為三回羽狀複葉。

粗毛鱗蓋蕨及克氏鱗蓋蕨的近似但不同特徵:
粗毛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葉軸及羽軸表面無毛,葉背面長滿密毛。孢膜杯形,多少具毛。
克氏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及羽軸表面及背面都有短毛。孢膜杯形。

基本資料


和名:イシカグマ(石かぐま)<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C.Presl>
學名: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Presl
簡誌: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複葉,羽片遠軸面小脈突起。末裂片周緣尖齒。羽片遠軸面毛很多。孢膜無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小羽片裂片縫隙。
別名:細鱗蓋蕨、粗毛鱗蕨、粗毛鳞盖蕨(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Presl)
原產地:日本、中國大陸南部(浙江、福建,四川及雲南東南部少見)、喜馬拉雅山區、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玻里尼西亞及台灣,台灣低海拔山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油點草

2022/12/25 13:47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台灣油點草,蒴果以及即將進入果期的花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台灣油點草,蒴果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6-13 cm,寬2.5-4.5 cm,表面變無毛,背面多少被毛,基部楔形。花白紫色,有紫紅色斑點。花期:9~11月。果實蒴果,種子小型,多數。

多年生草本,莖略呈彎曲,高約 40~80 公分,上部分枝。葉單葉互生,無葉柄,倒披針狀,葉基漸窄或鞘狀,葉尖銳尖,葉緣全緣,疏被纖毛,上表面光滑,亮綠色,下表面被毛,尤以中肋較多。花數朵之疏生繖房花序,花呈喇叭狀,花被白紫色,散佈斑點,雄蕊 6 枚,花絲細長,花藥丁字著生,花柱與柱頭同長,子房光滑或近光滑,3 室,花期:9~11月。果實蒴果,種子小型,多數。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利尿,舒肝潤肺,解毒消腫。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喉蛾,熱入心包,痧症氣痛,肺炎,膀胱炎,小便不利,尿毒,風癢,瘀血氣滯)。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ホトトギス<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var. formosana>
學名: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簡誌:葉6-13 cm,寬2.5-4.5 cm,表面變無毛,背面多少被毛,基部楔形。花白紫色,有紫紅色斑點。
別名:小油點草、台湾油点草<植物智: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原產地:全島低海拔及中海拔山野開闊處。原生種。台灣固有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仙丹花

2022/12/25 13:26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在水池邊的白仙丹花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白仙丹花,開完花後剩下花萼的花序(但台灣少看到結果)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灌木。葉對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花多數,中型,白色,聚繖花序,先端 4 裂(少數 5 裂),花藥伸出在外。果實為核果,球形。惟台灣的植株很少結果。

高可達 5 公尺,樹皮淡褐色,具多數分枝;小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光滑無毛。葉對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 8~14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鈍,基部鈍形,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5~7 條,細脈略不明顯;葉柄 1~1.5 公分,粗壯,光滑無毛;托葉基部合生,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多數,中型,白色,開放時徑 1.2~2 公分,組合成一徑 10~15 公分的頂生的聚繖花序,花序長 4~8 公分;花柄短,長 0.2~0.3 公分;花萼小,長 0.25 公分,先端 4 裂;裂片披針形,長 0.15~0.2 公分,具柔毛;花冠高盆形,冠筒長筒狀,長 1.5~2 公分,先端 4 裂(少數 5 裂);裂片長橢圓,長約 0..5~0.8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花絲短,花藥伸出在外。

基本資料


學名:Ixora parviflora Vah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恆春山茶

2022/12/25 12:56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葉表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恆春山茶,花

主要特徵


小枝光滑。葉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兩面光滑,前半部疏鋸齒緣,迎風和面對太陽的葉片較圓而厚;長 4.5~5 公分,寬 2~2.5 公分,先端銳形,鈍頭,基部楔形,中部以上鋸齒緣,近基部全緣,兩面平滑,第一側脈約 5 對;葉柄長 0.3~0.5 公分,平滑。花頂生;萼片外表有毛;花瓣與雄蕊光滑;子房密被毛;花柱長 0.5 公分,光滑。恆春山茶是台灣特有種,生長範圍僅限於台灣南部恆春半島的南仁山、鹿寮溪以及欖仁溪附近,而且僅生長在迎風的坡面或稜線上,為典型的迎風坡樹種。一般而言,台灣的山茶屬植物多半為生長在森林內,為耐陰性強的植物,但恆春山茶在森林樹冠層破碎不全的南仁山森林,卻是正對著陽光生長的樹冠層樹種,十分特殊。恆春山茶花朵及葉片皆美,頗具有觀賞價值。恆春山茶的族群量小,且分布範圍狹隘,植株需成長到胸高直徑約 2 公分或於充足的日照環境下成長,才能開花結果。據估計,恆春山茶目前能繁殖的成熟個體不超過250株,因此被評定為瀕臨絕滅物種。

基本資料


學名:Camellia hengchunensis Chang
簡誌:小枝光滑。葉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兩面光滑,前半部疏鋸齒緣。花頂生;萼片外表有毛;花瓣與雄蕊光滑;子房密被毛;花柱長 5 mm,光滑。
別名:
原產地:恆春半島南仁山一帶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亞馬遜百合(南美水仙)

2022/12/25 12:53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亞馬遜百合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亞馬遜百合,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亞馬遜百合,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亞馬遜百合,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亞馬遜百合,花

主要特徵


植株宿根性,株高約二十至八十公分,球根植物,具地下球莖,鱗莖被膜,單葉,葉基生,簇生狀,葉線形、長卵形、橢圓狀、寬橢圓形,端部鈍至尖狀,基部狹長下延,葉全緣或波狀,葉長二十五至三十三公分,寬約十至十六公分,葉厚實,稍帶肉質,葉面綠、濃綠、深綠色,有光澤,平行脈,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繖形花序,頂生,著花二至六枚,叢生於花梗頂端,花次第而開,花序梗長約五十公分,自基部抽出,肉質,實心,總苞片佛焰苞狀,膜質,覆瓦狀排列,外佛焰苞片二枚,卵狀披針形,內佛焰苞片多數,絲狀,花冠星狀漏斗形,合生,如尖瓣狀喇叭,輻射對稱,冠筒圓柱形,冠筒長,質厚,花白色,具芳香,花徑約六至十公分,開展呈星狀,先端六裂,二輪,有明顯縱紋,喉部有鱗片(副花冠),副花冠淺盃狀,白色,有綠色塊斑,雄蕊六枚,著生於近喉處,花藥二室,縱裂,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一枚,纖長,柱頭頭狀,子房下位,子房三室,中軸胎座,蒴果,三菱狀,內有三室,熟時三裂。

草本植物。靠近時有一股濃郁的清香,很像香水味道。花期冬春季。花朵碩大,清香四溢,是室內盆栽花卉的佳品。性喜高溫多濕和散射光環境,怕強光暴曬。不耐寒。越冬溫度需保持在16~C以上。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Eucharis moorei 與 Eucharis sanderi 的自然雜交混種。NEST品牌的香水 Amazon Lily 就是這個花的味道很接近喔。

其他


有些網站資料表示Eucharis × grandiflora(亞馬遜百合)與Eucharis amazonica(南美水仙)不同,依據專業所述,兩者是同種異名。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マゾンユリ、アマゾンリリー<Amazon lily>
英文名:Eucharis grandiflora
學名:Eucharis × grandiflora Planch. et Linden(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美水仙、美國水仙、大花油加律
原產地:原產哥倫比亞至秘魯。

進入閱讀更多...

木芙蓉

2022/12/25 12:36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在蓮花池旁的木芙蓉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木芙蓉,花背面,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木芙蓉,花背面,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木芙蓉,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木芙蓉,花正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木芙蓉,花背面的花萼

主要特徵


蒴果近似球形,徑 2~2.5 公分,有剛毛及氈毛,5 瓣裂;種子腎形,褐色,基部叢生毛茸。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綿毛。葉寬卵形至圓卵形或心形,直徑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毛和點,下面密被星狀細絨毛;主脈7-11條;葉柄長5-20厘米;托葉披針形,長5-8毫米,常早落。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約5-8厘米,近端具節;小苞片8,線形,長10-16毫米,寬約2毫米,密被星狀綿毛,基部合生;萼鐘形,長2.5-3厘米,裂片5,卵形,漸尖頭;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直徑約8厘米,花瓣近圓形,直徑4-5厘米,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長2.5-3厘米,無毛;花柱枝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果爿5;種子腎形,背面被長柔毛。花期8-10月。

近似物種


山芙蓉:葉形呈廣三角心形。葉背、花萼、葉柄為長毛。葉子末端較鈍。花剛開的時候是由白色漸變為粉紅色。
木芙蓉:葉形呈五角狀心形外,甚至有重瓣變種出現。葉背、花萼、葉柄為剛毛。葉子末端較尖銳。花剛開的時候是由粉紅色漸變為深紅色。

用途


在庭院中較常見則是木芙蓉,尤其是重瓣的栽培品種。食用(花可食用。沙拉、炒食或油炸)。木材(木材色白質輕軟,主幹粗大者可供製木屐)。藥用(清肺、涼血、散熱和解毒)。

基本資料


英文名:Cottonrose Hibiscus
和名:フヨウ(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注音:木芙蓉(ㄈㄨˊ ㄖㄨㄥˊ)
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L.
簡誌:小喬木,枝、葉柄及花梗均被星狀毛及短柔毛。葉紙質,圓形,常5裂,裂片長三角形,先端長漸尖,圓齒緣,上下表面均被星狀毛,上面毛疏。花瓣粉紅色,漸變紅色;花梗長6-8 cm;附萼片8-9。
別名:拒霜花, 芙蓉, 霜降花、木芙蓉、芙蓉花、酒醉芙蓉(中国植物志:Hibiscus mutabilis Linn.)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全島低海拔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雀舌黃楊

2022/12/25 12:09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在橋邊的雀舌黃楊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雀舌黃楊,葉序的葉表面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雀舌黃楊,葉序的葉背面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雀舌黃楊,花序(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21225 雀舌黃楊,樹幹不粗,但十分有戲劇性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花不到一公分。觀賞用。本種在台灣,很少會結果實。

高 1~1.5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擴展狀,有時下垂,被有柔毛。葉披針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 1.5~2 公分,寬 0.4~0.8 公分,先端鈍而略凹,基部楔形或漸狹,全緣但多向後反捲,革質或近似厚紙質,葉柄短或近似無柄狀。花多數,密集生長於葉腋,呈短穗狀花序,幾每一葉腋均能生長出花來,盛開時甚為壯觀,花序長 0.4~0.6 公分,雌花一枚頂生,雄花數枚生長於下方;苞片 4~5 枚,小,卵形,長 0.2~0.25 公分,先端鈍,萼片 4 枚,闊卵形,長 0.3~0.35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花絲細長,長 0.3~0.35 公分;雌花中子房光滑無毛,柱頭三枚,如同舌狀,黃色。

近似物種


中國植物誌中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évl.>高3-4米,為另外一種黃楊屬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Buxus harlandii Hance
簡誌:無描述。
別名:匙叶黄杨<植物智:Buxus harlandii Hance>
原產地:廣東沿海島嶼、海南島。台灣於 1902 年從日本引進。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