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可達約150公分。莖近圓柱形,幼莖及枝具4稜及4槽,初被短毛,後變無毛。單葉,對生,卵形至寬卵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中部以下全緣,以上具不規則缺刻緣。葉表面疏被微毛,背面被腺點,脈上被微毛。葉長約4至10公分,寬約1至5公分;具有長柄,可達約4.5公分。
兩性花,穗狀輪繖花序,腋生或頂生,無梗或近無梗,花萼筒狀,長約0.4公分,先端5齒裂,裂片披針形,外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筒狀,長約0.3至0.6公分;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枚,稍2強,花絲淡紫色,中下部被毛,花藥球形,1室,雌蕊花柱白色,基生,先端2叉;子房深4裂,果實:小堅果,近球形,平滑。花果期:花期冬季;果期春季。
近似物種
屬學名為Pogostemon,希臘文「pogou」意為「鬚」,而「stemon」為「雄蕊」,本屬植物的特徵是雄蕊花絲上具有鬚毛,中文稱之為「刺蕊」草屬,台灣有3種,除本種外,還有耳葉刺蕊草及水虎尾。台灣刺蕊草為台灣特有種植物,生長在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為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株高可達約150公分。
基本資料
學名:Pogostemon formosanus Oliv.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尖尾鳳、節節紅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頭花香苦草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頭花香苦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頭花香苦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頭花香苦草,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頭花香苦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1~2 年生木質狀草本,莖基部木質化,呈極明顯的四方形。葉披針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基部楔形,先端銳尖,兩面被短毛,背面具腺點,葉緣具不整齊鋸齒;葉柄長 1~4 公分。花序為聚繖花序,呈頭狀排列,頂生或腋生,總梗長 5~10 公分,被細毛;苞片披針形,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被細毛;花無梗或具短梗;花萼鐘形至筒形,基部與邊緣被細毛,5 齒裂,齒裂片約等長,扁針狀;花冠長 0.05~0.1 公分,白色,筒形,唇裂狀,上部被細毛,上唇闊卵形,微凹,上唇 3 裂,中裂片大;雄蕊 4 枚,2 長 2 短,挺出;花絲光滑;花藥 2 室;柱頭 2 裂。果實為瘦果,種子圓球形,熟黑。頭花香苦草因其開白色的花,莖髓部疏鬆或中空,故又有白冇骨消之名。
用途
藥用(莫名其妙的的奇癢難耐的皮膚癤疽,將葉擣碎熱敷,藥到病除,十分神奇。全草:袪濕,消滯,消腫,解熱,止血。治感冒,肺疾,中暑,氣喘,淋病;莖、葉:搗敷癰腫。治肝炎;外用治濕疹,瘡癤)
基本資料
學名:Hyptis rhomboides Mart. & Ga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冇骨消
原產地:熱帶美洲。現已廣布世界熱帶地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白花草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白花草,葉表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白花草,葉背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白花草,花正面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白花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 30~60 公分,被白色細毛,莖基部伏臥,多分枝。葉對生,卵形,粗鋸齒緣,葉片長 1~3 公分,寬 0.5~2.5 公分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 0.5~2 公分。花冠白色,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於葉腋,花萼筒狀,10 齒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冠筒狀,2 唇裂,上唇直立,微凹,下唇 3 裂。花期 3~10 月。堅果近三稜形,兩邊夾角 90°,第三邊圓弧形,長約 0.18 公分,寬約 0.08 公分,尾部尖,基部斜屑,褐色,粗糙,有光澤,結果期 4~11 月。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路旁、荒地草叢或海邊岩石地。白花草因花白色而得名,台灣全島通稱,為民間常用藥,又稱虎咬癀,為台灣民間著名『五癀湯』的五癀藥材之一(虎咬癀 柳枝癀 茶匙癀 大丁癀 鼠尾癀)
用途
藥用(全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補腎,消炎。治腸炎,盲腸炎,子宮炎,疔瘡,腫毒,肺熱咳嗽,咯血,胸痛。腎虛,陽萎,遺精,腸炎,闌尾炎,子宮炎,乳腺炎,癤腫,骨折,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ンバルツルハッカ(山原蔓薄荷)<Leucas chinensis (Retz.) R.Br.>
學名: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葉卵形,粗鋸齒緣。腋生輪生聚繖花序,苞片線形;花萼筒狀,10脈,10齒,約略相等,萼齒狹三角形;花冠筒狀,藥2室;子房深4裂,上方截形,花柱基生。小堅果三稜形,平滑。 種特徵: 葉片長1-3 cm,寬0.5-2.5 cm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0.5-2 cm。花冠白色。
別名:白花草、虎咬磺、滨海白绒草<中国植物志: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灌叢、草地及海濱。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葉表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葉背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果實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50~120 公分,莖直立,基部木質,枝近方形。葉卵圓形至長披針形,有柄,對生,有時似輪生,有粗鋸齒緣。花頂生,輪繖形, 總狀花序,10~16朵,花密集,長約 20 公分,藍紫色,唇形花,上唇瓣小,下唇瓣大,花期春至夏季。適合花壇或盆栽,尤其大面積栽培,開花的季節,景觀極為柔美優雅。
果實為堅果,小堅果近球形,徑約 0.25 公分,暗褐色,光滑。花期 4~6 月。
近似物種
簡誌內:
日本紫花鼠尾草(S. japonica var. japonica);多出現於台北盆地周圍低山區。
台灣紫花鼠尾草(S. formosana var. formosana)和 蕨葉紫花鼠尾草(S. formosana var. matsudae) 兩種;出現在中、高海拔山區。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內:
日本紫花鼠尾草(S. japonica),蕨葉紫花鼠尾草處理為獨立種 S. filicifolia。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キノタムラソウ<秋の田村草:Salvia japonica f. lanuginosa>
學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簡誌:葉基生和莖生,一回或偶二回羽狀複葉,兩面脈上被短毛或疏柔毛;頂羽片卵形至寬卵形,基部截形至心形。花冠紫色,筒內不具毛環;孕性雄蕊花絲近基部具附屬物。
別名:日本紫花鼠尾草、南丹參
原產地:台北盆地周遭之低山。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40421 光風輪
▲三貂嶺 20240421 光風輪,葉表
▲三貂嶺 20240421 光風輪,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光風輪,花序為垂繖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 30 公分,莖纖細,直立,叢生,光滑或疏被毛。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達 1 公分,被柔毛;葉片長 0.5~2 公分,寬 0.5~1.5 公分,卵形至闊卵形,葉基楔形至截形,葉尖銳形,葉緣呈鋸齒狀,上下表面光滑或下表面葉脈疏被毛。花序為垂繖花序,呈疏穗狀排列,頂生,長可達 6 公分。花期約在 3~10 月。
近似物種
容易混亂的相近兩種植物:
光風輪:花萼筒毛稀而短。葉表面無毛。
風輪菜:花萼筒密被毛。葉被短柔毛,莖直立或斜升有節。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袪風止痛,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食積腹痛,嘔吐,泄瀉,菌痢,白喉,癰腫丹毒,蕁麻疹,毒蟲咬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疔瘡,血崩)。
基本資料
學名: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塔花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印度、緬甸、泰國及馬來西亞。全台灣中低海拔荒地及路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琉球鈴木草。多年生草本。莖匍匐,長20-60公分,節上生根,方形,密被毛。葉對生,紙質;葉柄長0.5-2公分;葉片圓形或圓形至卵形,長寬1-2公分,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深且圓的齒牙緣,先端圓,兩面被毛。花序長總狀,腋生於具退化葉或匙形苞片的節上。小花梗長1-2公厘,密被毛。花萼鐘形,花冠略成二唇形,紫白色,外面被短毛;上唇長4-5公厘,卵形,凸面狀;下唇長7-8公厘,三裂,中裂片最大,圓形至卵形,略成波狀緣。雄蕊4枚,二強,不外露。小堅果球狀倒卵形,長1.4-1.7公厘,有細孔,黑色。
近似物種
唇形科鈴木草屬台灣有2種:
鈴木草散見於中低海拔山徑路旁,為常見的植物;琉球鈴木草則僅見於琉球及綠島。
基本資料
學名:Suzukia luchuensis Kudo
簡誌:無描述。
別名:齿唇台钱草<植物智:Suzukia luchuensis Kudo>
原產地:僅見於日本琉球及台灣綠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1224 粗鋸齒薺薴
▲台北植物園 20231224 粗鋸齒薺薴,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1224 粗鋸齒薺薴,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1224 粗鋸齒薺薴,花正面,花萼長 0.15~0.25 公分,
▲台北植物園 20231224 粗鋸齒薺薴,花側面,花萼上唇淺3裂,下唇深2裂
主要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葉疏散淺距離緣。頂生假總狀花序,花萼鐘型,5齒,花冠筒狀,二唇,上唇凹陷,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非常寬卵形,小鈍齒緣;雄蕊4,後面上方一對孕性,前面下方一對退化;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近球形,網紋具凹陷。臺灣有3種。(根據簡誌,乾汗草屬)
近似物種
簡誌的乾汗草屬:
乾汗草<Mosla chinensis Maxim.>:葉線狀披針形至線狀長橢圓形。
粗鋸齒薺薴<Mosla dianthera (Buch.-Ham. ex Roxb.) Maxim.>:葉卵形,花萼上唇淺3裂,裂不過萼長1/3
石薺薴<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 H. W. Li>:葉卵形,花萼上唇3裂,裂過萼長之半
基本資料
和名:
學名:Mosla dianthera Maxim.
簡誌:葉片卵形至菱狀卵形,長12-35 mm,寬5-18mm,無毛或近無毛,背面具凹陷腺點;葉柄長3-18 mm。花萼二唇,上唇淺3裂,中齒稍短,下唇深2裂,萼齒先端銳尖或漸尖;花冠淡紫色;苞片與花約等長或稍短。
別名:
原產地:中北部低海拔和中海拔坡地和水邊。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葉表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葉背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細毛,有匍匐根狀莖;莖多不分枝,四稜形,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帶紅紫色。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漸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下面有腺點。春末夏初開花,輪繖花序,6 花一輪,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花萼筒狀,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狀,2 裂,下尾半展,3 深裂;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小堅果花期 5~6 月。果穗棒狀,略扁淡棕色至棕紅色。
用途
藥用(淋巴結結核,甲狀腺腫)。夏枯草的葉及花穗可供食用。
全穗由數至 10 數輪宿萼七苞片集成,每輪有對生苞片 2 片。果期 7~8 月。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基本資料
和名:ウツボグサ(空穂草)<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Hara>
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 Hara var. asiatica
簡誌;葉片卵形,長1.5-6 cm,寬 0.8-2 cm,基部楔形,先端銳尖至鈍形,近全緣,兩面微被短毛。花冠紫、藍紫或紅紫色。
別名:四牛鬥草, 夏枯草, 筋骨草, 鐵包草, 鐵色草, 血見愁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北部1,500公尺海拔以下地區。台灣原生種。
花語:幽雅的療愈(優しく癒す)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麝香木,圓錐花序、頂生
主要特徵
灌木。植株具特殊香味,葉形與草本的到手香近似,花粉紅,故別稱紅花到手香。台灣引入作藥用栽培。
常綠灌木,高 1~3 公尺,全株密披茸毛,有特異濃烈的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分枝多,幼莖紅紫色,成熟時黃棕色,具明顯氣孔。葉十字對生,無托葉,具長柄,柄長 3~10 公分,葉片隨著季節或溫度會有變化;冬季葉小,春夏葉大,葉有圓形、卵圓形、三角狀圓形,長寬各約 3~10 公分;先端鈍圓,基部心形,粗鋸齒緣,中脈明顯,上下葉面被疏茸毛,下表面葉脈極明顯。圓錐花序、頂生,花兩性;花梗長約 30~100 公分,紫紅色,疏生茸毛;萼片 5,合生,不整齊;花瓣 5,合生;花冠徑 0.3~0.35 公分,白色至淡紅白色;雄蕊 4, 瓣上著生;心皮 2,合生,子房上位 ,通常 4 裂,花柱基生。果實為 4 小堅果。花期 2~4 月。
基本資料
學名:Tetradenia riparia (Hochst.) Cod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花到手香
原產地:南非。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30311 民家的水泥石縫中長出來的台灣筋骨草
▲湖山國小 20230311 台灣筋骨草,葉表
▲湖山國小 20230311 台灣筋骨草,葉背
▲湖山國小 20230311 台灣筋骨草,花序
▲湖山國小 20230311 台灣筋骨草,花,苞葉下部者葉狀,均密被綿狀之柔毛,邊緣具缺刻及緣毛;苞片及小苞片匙形
主要特徵
聚繖花序生於莖中部以上葉腋內,向上漸密聚成穗狀,下部 者疏離;苞葉下部者葉狀,均密被綿狀之柔毛,邊緣具缺刻及緣毛;苞片及小苞片匙形,長 0.2~0.8 公分,寬 1.25 公分,無柄,疏被柔毛,全緣;花梗短,長約 0.1 公分,被柔毛。花萼鐘形,長 0.45~0.6 公分,外面被長柔毛在齒上尤為密集,內面無毛,具 10 脈,萼齒 5,三角形,整齊,長為花萼的 1/2 或略長,先端銳尖,具長柔毛狀緣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深紫色斑點,管狀,長 0.6~0.8 公分,略超出花萼,外面被微柔毛及淡色腺點,內面近基部具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頂端微凹,下唇寬大,伸長,3 裂,中裂片倒心形,側裂片長圓形。雄蕊 4, 二強;花葯 2 室,柱頭 2 歧。
用途
藥用(帶根全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腮腺炎,赤白痢疾,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Ajuga taiwanensis Nakai ex Murata
簡誌:莖直立及斜上,具基生葉及莖生葉;葉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6-15 cm,寬1-4 cm,波狀緣,被短毛。花冠淡藍紫色至淡紅紫色。
別名:有苞筋骨草。臺灣筋骨草。
原產地:全省中低海拔。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