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華池 20210314 玉山紫金牛

▲蓮華池 20210314 玉山紫金牛,葉表側的果實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枝條叢生,平滑,高約 1 公尺。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7~14 公分,寬 1.5~3.5 公分,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基銳形或楔形,葉尖銳尖,葉緣為疏鋸齒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脈腋被毛,上下表面主脈均凸起。花序為繖形花序,花 6~9 朵;花梗長約 1 公分,具腺毛;花萼 5 裂,裂片圓形,具緣毛;花冠白色,5 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長約 0.5 公分,被腺點;花藥先端銳尖,被腺點。果實為核果,徑 0.5~0.8 公分,球形。
近似物種
黑星紫金牛、玉山紫金牛、硃砂根 三者樹型相近:
黑星紫金牛:葉緣圓鋸齒。果黑色。葉型開展如傘,比玉山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大。
玉山紫金牛:葉緣具尖鋸齒。果紅色。葉型開展如傘,比黑星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小。
硃砂根:葉緣圓鋸齒。果紅色。
用途
藥用(全株:消腫散瘀,活血止痛)。
基本資料
學名:Ardisia cornudentata Mez subsp. morrisonensis (Hayata) Yuen P. Yang
簡誌:小灌木;小枝與花枝被鏽色多細胞短毛。葉近革質,下表面被多細胞短毛。萼片闊卵形,各片邊緣重疊。
別名:鐵雨傘、玉山紫金牛
原產地:台灣廣布於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及蘭嶼之森林下層。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小唇蘭

▲蓮華池 20210314 小唇蘭,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
基本資料
學名:Erythrodes blumei (Lindl.) Schltr.
簡誌:屬特徵- 地生。莖下部匍匐。葉膜質,具網脈,具包莖之圓筒狀鞘。頂生穗狀花序。中萼片與花瓣合生成帽狀;唇瓣具圓柱形之距;蕊柱短;花粉塊2,具柄及粘盤。 種特徵- 地生。葉3-4片,略歪斜,長5-9.5 cm,寬2.5-4.3 cm,三條主脈明顯。花莖有毛。穗狀花序,花密集著生。距長約3 mm,中段膨大,頂淺裂;唇瓣腹面和距均為紅色。
別名: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中北部海拔500 m左右之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黃柄小孔菌,上方側面

▲蓮華池 20210314 黃柄小孔菌,側面
主要特徵
通常在熱帶地區的腐爛木材上發現。它在倒下的樹枝上尤為常見,但在部分木材枯死的樹木上可能會發現。漏斗的直徑最大為9厘米,在內表面上有各種深淺不同的棕色和奶油色帶。下表面為白色至淺棕色,並覆蓋有許多細孔,因此是多孔的總稱。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porus xanthopus
簡誌: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金狗毛蕨

▲蓮華池 20210314 金狗毛蕨,羽片葉表。羽片的形狀與台灣金狗毛蕨不同
近似物種
與植物獵人洪信介先生請教之後,他傳述研究植物的老前輩的說法,台灣的金狗毛蕨屬之下有兩種,兩種皆有下側缺一至數對小羽片的特徵:
台灣金狗毛蕨,羽片之葉尾較細尖而長。
金狗毛蕨,羽片之葉尾較寬尖而短。
基本資料
學名:Cibotium barometz (L.) J. Sm.
簡誌:葉片基部之羽片或小羽片,對稱,每一小羽片上有數對孢子囊群。
別名:金狗毛, 金狗毛蕨
原產地:分布 印度、東南亞、印尼、菲律賓,臺灣則產於南投縣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馬告,雄株

▲蓮華池 20210314 馬告,雄花。上頭有螳螂的卵囊(又叫螵蛸)
主要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 3~5 公尺,多分枝,全株具刺激性的薑辣香味。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實,果實黑熟,但是只要結成果時就可利用,味道類似胡椒和薑的綜合。葉發生於花開之後,膜質,線狀披針形,中肋紫褐色,全緣,表面綠色有光澤。花黃或淡黃色,4~8 朵聚集成繖形花序,多腋生,雌雄異株。漿果球形,直徑約 0.5 公分,成熟時呈黑色。山胡椒為著名先驅樹種,台灣全島中低海拔之開曠地,路邊或新疏開林地,常見其大片群落生長。
用途
原住民在料理上使用(馬告的果實、種子;在烏來附近,有做成湯,煎蛋等風味料理),將馬告敲碎後產生的辛辣的芳香味,用來醃肉並增加香氣。
在日本透過製造精油方式來製作手工香皂等。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オモジ(青文字)<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學名:Litsea cubeba (Lour.) Persoon
簡誌:落葉小喬木;葉膜質,狹披針形,初有毛,後變光滑。
別名:山雞椒, 山胡椒, 木薑子、馬告 Makao(泰雅族)、香樟、山鸡椒<植物智: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原產地:日本九州西部開始分佈於沖縄、本州西部、四国等。台灣產全省中、高海拔之闊葉樹林內,多散生於開墾、伐採跡地及森林。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台灣鱗球花

▲福州山 20210301 台灣鱗球花,花序
主要特徵
全年均開花,盛花期冬、春季。
基本資料
学名:ウロコマリ(鱗毬)<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B.Clarke ex Hayata>
學名: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 B. Clarke ex Hayata
簡誌:半灌木草本。葉卵狀披針形,長8-10 cm,基部漸狹,上表面沿脈被糙毛;葉柄長達2.5 cm。穗狀花序。果圓錐形。
別名:臺灣鱗球花, 鱗球花、台湾鳞花草<植物智:Lepidagathis formosensis C. B. Clarke ex Hayata>
原產地:台灣、廣東、日本沖縄縣、石垣島。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苦楝

▲福州山 20210301 苦楝,花
主要特徵
樹高可達十餘公尺,樹形傘狀,樹幹通直,樹皮暗褐、灰褐色,有不規則深縱裂紋,有多數細小皮孔,皮孔不顯著,常有樹脂凝結在枝幹上,分枝廣展,小枝有葉痕,老枝紫色,葉序大,葉互生,二、三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每邊二、三枚,小葉對生,小葉卵形、披針形、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楔形或略鈍,多少偏斜,全緣葉、銳鋸齒或鈍鋸齒,葉長二十至四十公分,頂生一枚通常略大,長三至七公分,寬二、三公分,葉膜質,幼時在葉脈處光滑或被星狀柔毛,後兩面漸無毛,葉兩面平滑,羽狀脈,葉脈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十二至十六條,廣展,向上斜舉,不顯著,無托葉,長葉柄,具小葉柄,圓錐花序,聚繖狀,腋生,花序約與葉等長。
用途
藥用(樹皮或幹皮:清熱,燥濕,殺蟲。治蛔蟲,蟲積腹痛,疥癬搔癢;果實:舒肝行氣,止痛,殺蟲。治脘腹脹痛,疝氣,蟲積腹痛,傷寒;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治跌打,疔瘡,濕疹瘙癢,瘡癬疥癩,蛇蟲咬傷,滴蟲性陰道炎,疝氣疼痛;花:清熱袪濕,殺蟲,止癢。治熱痱,頭癬)。種子可入藥,為「風鈴子」,主治蟲積、疝痛。根莖樹皮具毒性,可供藥用。
家具用木。落葉喬木,苦楝不畏潮風鹹土,為本土種植物,生長快速,喜高溫,可防風、抗旱。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其材質優良可作家俱,其木材味苦,故稱之苦楝,適合作家具,箱櫃尤佳,其葉及果實置於櫥櫃,有防蟲效果。
基本資料
和名:センダン(栴檀)<Melia azedarach>
學名:Melia azedarach L.
簡誌:屬特徵- 落葉喬木。2-3回羽狀複葉,小葉鋸齒緣。腋生圓錐花序。花表面被星狀白粉;萼5-6裂;花瓣5-6;雄蕊筒具10-12條紋,雄蕊10-12;子房3-6室。核果。 種特徵- 芽與幼枝被白色或褐色粉垢。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果卵形。
別名:苦苓、苦楝、楝、楝樹、楝<植物智;Melia azedarach L.>
原產地:台灣、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兔仔菜

▲福州山 20210301 兔仔菜,花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刀傷草的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刀傷草:花黃色,葉近全緣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
用途
種子可入藥,為「風鈴子」,主治蟲積、疝痛。根莖樹皮具毒性,可供藥用。
基本資料
學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分枝,高15-40 cm。下部的莖生葉倒披針形2-4枚,8-25 ?e 0.5-2 cm;中段葉披針形,5-9 cm長,全緣或、鋸齒緣至羽狀分裂;上部葉鱗片狀,1-3 mm長。頭花多數排列為鬆散的繖房狀;總苞兩層,外層鱗片狀,內層8枚。頭花具20-25朵舌狀花,花冠黃色,9-12 ?e 2 mm。瘦果橫切面具10道縱稜,4-6 mm長,具細長喙,喙約3 mm長。冠毛白色。
別名:英仔草, 小金英, 兔仔菜, 兔兒菜
原產地:臺灣普遍生長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的開闊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小紫斑蝶
主要特徵
展翅 60 - 65 mm,翅膀表面前、後翅緣有一排白色斑點,翅基半部具藍紫色琉璃光澤,翅腹面色澤較淡,斑紋位置與翅表面同,前翅中室有一枚白色的橢圓形斑,雄蝶翅膀顏色較深,前翅後緣較彎曲而突出。本屬有12種,本種為台灣產紫斑蝶中體型最小的,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桑科的盤龍木,成蟲全年可見,飛行緩慢,喜歡訪花吸蜜。
基本資料
學名:Euploea tulliolus koxinga Fruhstorfer, 1908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210301 紋白蝶
展翅45-55mm, 翅膀白色,前翅端有一枚黑色大斑,翅面中央有2枚醒目的黑色斑點,後翅緣無黑斑。本屬2種,另一種台灣紋白蝶,本種又稱白粉蝶、日本紋白蝶,與台灣紋白蝶混淆,紋白蝶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尤其空曠的農田或菜園數量很多,台灣紋白蝶則分布於北部或低、中海拔山區較多見,幼蟲綠色,外觀近似台灣紋白蝶但本種體背中央的黃色縱紋較不明顯,台灣紋白蝶體背中央的黃色斑紋較發達,幼蟲以白菜、蘿蔔、花椰菜、油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葉片為食。
基本資料
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普)
別名:白粉蝶、紋白蝶、菜白蝶、菜粉蝶、日本紋白蝶、紋白粉蝶、普通紋白蝶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