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葉書帶蕨

2021/04/17 14:18


▲魚蕨步道 20210417 垂葉書帶蕨,幼苗


▲魚蕨步道 20210417 垂葉書帶蕨,幼葉葉片並非只有姬書帶蕨才會有捲曲

主要特徵


生長於低海拔。著生。葉片長可達2公尺。葉柄長可達15公分。中脈於葉背沒有明顯突出。鳥巢蕨(山蘇花、台灣山蘇花、南洋山蘇花)、大黑柄鐵角蕨、垂葉書帶蕨等蕨類一起混生(著生)於樹上。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マモシシラン(甘藻獅子蘭)<Vittaria zosterifolia>
學名:Vittaria zosterifolia Willd.
簡誌:葉長,可達2m,孢子囊在葉側。根莖鱗片黑色。
別名:双唇书带蕨<植物智:Haplopteris zosterifolia Willd.>
原產地:分佈於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錫金、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中國與台灣。海拔190-135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假菝契(假菝葜)

2021/04/17 14:12


▲魚蕨步道 20210417 假菝葜


▲魚蕨步道 20210417 假菝葜,雖說葉鞘長不到葉柄一半,有時候還是看不清楚

主要特徵


攀援灌木,莖明顯具刺。葉有可能卵形、寬卵形、長卵形等等;葉鞘長不到葉柄一半,離基三出脈(或不明顯離基)。花期 11~3 月。果期 6~8 月。

近似植物比較


菝契:莖明顯具刺,枝條明顯有稜,三出葉脈較不明顯,葉鞘長超過到葉柄的2/3,單一繖形花序,多在陽光處。
假菝契:莖明顯具刺,三出葉脈較明顯,葉鞘長度不到葉柄的一半,複(總狀)繖形花序,多在陰暗處。

用途


食用(果可生食,老葉曬乾後可泡茶飲用)。花材。蝴蝶食草(葉是琉璃莢蝶幼蟲的食草)。藥用(根、莖:清熱解毒,袪風濕、消腫毒、利尿,抗癌。治風濕、水腫、食道炎、疔瘡;葉:外用治癰癤疔瘡、燙傷。根莖治梅毒、痛風、關節炎)。

基本資料


注音:假菝葜(ㄅㄚˊ ㄑㄧㄚ)
和名:サツマサンキライ(薩摩山帰来)<Smilax bracteata>
學名:Smilax bracteata C. Presl
簡誌:枝略呈之字形彎曲,具3或4鈍稜。葉闊橢圓至闊卵狀橢圓形,革質至近革質,中央3條脈(包括中脈)合生並離基約3-7 mm;葉柄之鞘長約為柄長1/3(鞘上緣具狹翼,前端呈三角耳狀);葉於鞘頂與柄頂中間脫落。圓錐花序包含3至7個繖形花序,總梗基部著生處具一與葉柄相對之鱗片狀葉。果紫褐色。
別名:圓錐菝契、狹瓣菝契、樑暋楺、假菝葜、圆锥菝葜<中国植物志:Smilax bracteata Presl>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島)、貴州(南部)和雲南(南部),日本,琉球,中南半島及菲律賓等地。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林緣。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紋白蝶

2021/04/17 13:58


▲魚蕨步道 20210417 冷清草上的台灣紋白蝶


▲魚蕨步道 20210417 冷清草上的台灣紋白蝶

主要特徵


展翅 45 - 50 mm,雄蝶翅膀表面為白色,下翅緣具數枚黑色的小斑 點,雌蝶下翅的斑點較大,翅腹面較翅面偏黃 。本屬2種,外觀近似紋白蝶但本種前翅近端部有3-4枚三角形的黑斑相連,前後翅緣都具黑色斑點,紋白蝶下翅表面不具斑點。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寄主,為菜園、農田、野外小徑常見的蝶類,喜歡訪花,常見群蝶飛舞,棲息量很大。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モンシロチョウ(台湾紋白蝶)<Pieris canidia>
學名:Pieris canidia (Sparrman, 1768)
別名:緣點白粉蝶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及各離島。此外廣分布於亞洲大陸溫帶、亞熱帶各地,西達土耳其,南至中南半島,東至日本對馬島。近年來已侵入菲律賓呂宋島。

進入閱讀更多...

柚葉藤

2021/04/17 13:46


▲魚蕨步道 20210417 柚葉藤


▲魚蕨步道 20210417 柚葉藤,剛結束花期,進入果期的花(肉穗花序)

主要特徵


附生藤本,以氣根攀貼於石上或樹上。莖纖弱,綠色,分枝多。花為肉穗花序,春季開花,生於枝頂或葉腋。漿果橢圓形。

用途


藥用(全草:袪風去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消食,理氣止痛,導滯去積,活血散瘀,止咳。治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風濕關節痛,疝氣,腳氣,小兒疳積,咳嗽,骨折,中耳炎,鼻塞流涕)。

基本資料


學名: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屬特徵- 附生藤本。葉二列排列;葉柄扁平呈翼狀。佛燄苞小,卵形。花序具長梗,橢圓形。花兩性;花被片6;雄蕊6,花絲與花藥均短;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漿果,紅色。 種特徵- 葉披針狀卵形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11 cm,寬1-3 cm;葉柄倒卵狀長橢圓或楔形。 除了本種外,另有一種台灣柚葉藤(P. warburgii Engl.)被認為是台灣的特有種。根據描述,該種與柚葉藤的差別僅在於葉與葉柄較狹小。由於未見模式標本,暫將台灣柚葉藤處理為疑問種。
別名:柚葉藤、石柑、青風藤、柚葉天南星、石柑子<植物智: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萬桃花(水茄)

2021/04/17 13:36


▲魚蕨步道 20210417 萬桃花


▲魚蕨步道 20210417 萬桃花,花序

主要特徵


有刺灌木。葉單一或成對,卵形或橢圓形,長 6~19 公分,寬 4~13 公分,全緣或淺波狀 5~7 齒裂,被黃色星狀毛。總狀花序節間著生;萼片被毛;花瓣白色,長 1~1.5 公分。主根粗厚,草質,深入土中;細根伸長,擴展如細網狀。密被灰色星狀毛;刺紅色或淺黃色,彎曲。漿果圓形或球形,徑寬 1~1.5 公分,成熟時橙黃色,內有多數種子。

用途


藥用(根:消腫,活血止痛,止咳,發汗,通經。治感冒,久咳,胃痛,牙痛,痧症,經閉,跌打瘀痛,腰肌勞損,癤瘡,癰腫;葉:治無名腫毒;果實:明目)。

基本資料


學名:Solanum torvum Sw.
簡誌:有刺灌木,密被灰色星狀毛;刺紅色或淺黃色,彎曲。葉單一或成對,卵形或橢圓形,長6-19 cm,寬4-13 cm,全緣或淺波狀5-7齒裂,被黃色星狀毛。總狀花序節間著生;萼片被毛;花瓣白色,長10-15 mm。果黃色,徑10-15 mm。
別名:水茄、萬桃花、土煙頭、水茄<植物智:Solanum torvum Swartz>
原產地:東亞及美洲;台灣、廣東、廣西、貴州有生產。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八斑盤瓢蟲

2021/04/17 13:36


▲魚蕨步道 20210417 八斑盤瓢蟲,變異

主要特徵


體長4.6-6mm,前胸背板橙紅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斑,前翅橙紅色,翅面有2列黑斑,第一列3枚,近翅端有一枚,翅背共計8枚黑斑,此為命名的由來。本屬7種,本種斑型變異大,有多種斑型與顏色,共同特徵是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斑,白斑端部尖細,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但有些斑型數量稀少。

基本資料


學名:Coelophora bowringii Crotch, 1874
別名:
原產地:台灣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長果藤

2021/04/17 13:31


▲魚蕨步道 20210417 長果藤


▲魚蕨步道 20210417 長果藤,果

主要特徵


長果藤為藤本,果實細長,故名長果藤,葉背面常呈粉白色,又名白面風、白背風。花果期自 10 月至次年 3 月。

用途


藥用(全株:有養陰清熱,益血寧神,止咳,止痛,袪風、熱解、止血之效。治產婦女風熱,發熱,中暑,吐血,肝炎,慢性肝炎,神經衰弱,腎虛,慢性肝炎,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午中暑)。

基本資料


學名: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 ex A. DC.
簡誌:屬特徵:著生或岩生的灌木或藤本。葉對生或3-4輪生,革質或肉質。花單生或成聚繖花序,腋生或假頂生;花冠鮮紅色,二唇形;雄蕊4,常突出冠筒。蒴果線形,2或4瓣。 種特徵:莖無毛。葉對生,披針形至橢圓形或狹倒披針形,稀長橢圓形,長4.5-12 cm,革質,無毛,漸尖頭,全緣或不明顯細鈍齒緣,楔基至狹楔基。花序有花1-3朵。花冠長1.5-2.2 cm,外無毛,唇瓣基部內有細柔毛。蒴果長達16 cm。
別名:白面風,半天紅、牛藥、芒毛苣苔<植物智: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 ex A. DC.>
原產地:中國西南省區、臺灣、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泰國、寮國及越南北部有分佈。中國產於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南部及東南部、廣西、廣東、香港、四川(峨眉山、富順)等省區。低至中海拔潮濕森林中,樹上或石上著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車前草

2021/04/17 13:21


▲魚蕨步道 20210417 車前草


▲魚蕨步道 20210417 車前草,花序

主要特徵


車前草高度約 15~30 公分,地下莖粗短,鬚根發達,根生,沒有莖的構造。11~15 片葉片呈簇生狀,葉卵狀或橢圓形,波狀緣。花朵腋出,穗狀花序著生多數小花,小苞片卵形,雌雄同株,花色白色,小花無柄,花序有長梗,有毛,萼片 4 枚,綠色,狀長橢圓形,先端尖而反捲;花冠筒很小, 4 裂。雄蕊 4 枚,抽出花外,花藥卵形。蒴果,卵狀長橢圓形,橫裂(即蓋果)。橢圓形的果實中藏有 4 到 6 顆的種子。

依照種子的大小和多少,又可以分成大車前草和車前草二種。

用途


救荒野菜(需水煮調味)。藥用(種子: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袪痰。治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全草:清熱利尿,吐血衄血,癰腫,瘡毒。車前草富含膠質,食入後吸水膨脹,吃了會有飽足感,可促進腸道蠕動,治療便秘)。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バコ(大葉子)<Plantago asiatica L.>
學名:Plantago asiat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五斤草、牛舌、牛遺、車前、車前草、車輪菜、當道、蝦蟆衣、芣苢『詩經』、車輪草、车前、车轮草、猪耳草、牛耳朵草、车轱辘菜、蛤蟆草<中国植物志:Plantago asiatica L.>
原產地:中國、朝鮮、俄羅斯(遠東)、日本、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生於草地、溝邊、河岸濕地、田邊、路旁或村邊空曠處,海拔3-320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淺刻地錢

2021/04/17 13:13


▲魚蕨步道 20210417 淺刻地錢,大部分為雌托、雄托少數


▲魚蕨步道 20210417 淺刻地錢,根部

主要特徵


苔蘚植物。廣泛分佈於全球,植物群喜生長於潮濕崖面或土壁上,灰綠色,葉狀體長三至五公分,寬四至五公釐,二叉狀分歧,背面中央有黑線條,腹鱗片紅紫色,四列,半月形,附屬物橢圓形,先端尖長,緣有細長齒,杯狀體外面平滑,杯緣近全緣,單性,雌雄異株,雌器床成握拳狀,四至七深裂,裂片指狀,相接,下曲,柄短,苞膜袋狀,具孢子體一枚,孢蒴球形,內有孢子及彈絲,成熟後,頂端作不規則開裂,孢子褐白色,細小,表面呈細小網狀。雄器床四至六淺裂,圓盤狀。

基本資料


和名:トサノゼニゴケ<Marchantia emarginata>
學名:Marchantia emarginata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瓦氏鳳尾蕨

2021/04/17 13:01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可以看見孢子囊群沿葉緣上的線形假孢膜裡生長,羽軸旁的葉脈有網眼

主要特徵


末端漸尖而後圓鈍,邊緣具淺鋸齒;葉脈網狀,僅具一排網眼,位在小羽軸兩側裂片凹入處附近,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假孢膜線形,位於裂片邊緣。

在台灣有幾種大型的鳳尾蕨中以瓦氏鳳尾蕨植株最為高大,株高常超過2米以上。只有本種葉片圓形,掌狀複葉。

用途


藥用(治痢疾,驚風,外傷出血)。

關連人物


關於瓦氏:納薩尼爾·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

基本資料


和名:ナチシダ(那智羊歯)<Pteris wallichiana>
學名:Pteris wallichiana Ag.
簡誌:葉三等分(tripartite),且在不同平面上,網狀脈,植株極大,僅具一排網眼。
別名:三叉鳳尾蕨、西南凤尾蕨、开三叉凤尾蕨<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原產地:台灣,中國,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台灣全境中海拔山區,偶亦見於北部低海拔地區,地生,生長在林緣或空曠的潮溼環境,如溪畔或谷地。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