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垂榕

2024/08/11 12:28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黃果垂榕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葉背,側脈多,平行。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隱花果花序腋生,單生或簇生,近無柄。熟果呈橘紅色。

主要特徵


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具有下垂的大氣根,常深入地下,形成許多支柱的樹幹;樹皮灰白色或灰褐色,有淺橫條紋,老幹常腐蝕中空。葉呈橢圓形,長 5~11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有尾尖,革質,深綠色,側脈多且細而平行。隱頭花序。隱花果,直徑約 1.5 公分,成熟為黃色。為白榕的變種。

用途


藥用(氣根、樹皮、葉芽、果實:清熱解毒,袪風,涼血,滋陰潤肺,發表疹,催乳。治風濕麻木,鼻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Ficus benjamina var. nuda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丛毛垂叶榕<植物智:Ficus benjamina var. nuda (Miq.)Barrett
原產地:中國產於雲南(金平、紅河、西雙版納、耿馬等地)。尼泊爾、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象耳澤瀉

2024/08/11 12:26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象耳澤瀉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象耳澤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象耳澤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象耳澤瀉,花(似乎花型有兩種,一種花瓣是尖的,另一種是圓的)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象耳澤瀉,花莖腋生

主要特徵


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約60公分。單葉,基生,叢生,直立狀,闊卵形、扁圓形,基部常略凹呈心形,先端鈍尖,全緣,葉長約15至20公分,寬約12至15公分;具長葉柄,葉柄表面具許多細小如刺般的疣狀物,葉表面深綠色或綠色,具明顯基出脈3至7條。兩性花,總狀花序、圓錐花序,花莖腋生,長可達100公分,花數朵簇生於花莖之節上,節處常會長出不定芽,可切下另植成新植株做無性繁殖,苞片披針形;萼片3枚,卵形,中凹,宿存,花瓣3枚,匙形,白色,雄蕊7至12枚,花藥黃色,雌蕊心皮10至15枚,花柱宿存;子房上位,1室,基生胎座。果實:瘦果,半圓形或球形,長約0.15 公分

基本資料


和名:エキノドルス コーディフォリウス(ラジカンス)<Echinodorus cordifolius>
學名:Echinodorus cordifolius (L.) Griseb.
簡誌:無描述。
別名:象耳澤瀉、象耳草、大葉齒果澤瀉、女王草<植物智:Echinodorus cordifolius (L.) Griseb.>
原產地: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巴西。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小葉魚藤

2024/08/11 12:20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小葉魚藤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小葉魚藤,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小葉魚藤,兩性花,總狀花序,呈圓錐狀排列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大灌木,高 2~3 公尺,莖直立或斜立,枝條被灰色絨毛。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 13~19;頂小葉橢圓狀披針形,長 1~1.5 公分,寬 5~8 公分,無毛,背面疏被毛,先端銳形至圓形。總狀花序,花瓣蝶形,紫紅色,花萼 5 裂,鐘形。莢果線形或扁平狀刀形,長 4~8 公分,寬 1~2 公分,果莢成熟時轉暗褐色,開裂。每果內含 1~4 顆種子,種子扁圓形,徑約 0.7 公分。花期 3~5 月,果期 6~9 月。

基本資料


學名:Millettia pulchra Kurz var. microphylla Du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台灣小崖崖豆<植物智:var. microphylla Dunn in Journ. Linn. Soc. Bot.
原產地:台灣恆春半島低山林緣,僅發現在屏東佳洛水一帶。為稀有植物。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翠蘆莉

2024/08/11 12:02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翠蘆莉,花

主要特徵


在公園裡面,常常可以看見的花,在中興環保公園內,還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麻雀在翠蘆莉上玩遊戲。有高性或矮性,株高 20~100公分。莖略呈方形,紅褐色。葉對生,線狀披針形。花自腋出,花冠藍紫色。翠蘆莉花色除最常見的藍紫色外,尚有粉紅色及白色,是極易吸引蝴蝶徘徊的蜜源植物。

花期極長,春至秋季均可開花,每朵花晨間綻放,黃昏凋謝,壽命僅只一日,但花謝花開延續不絕,日日都可見花,枝繁葉茂,花姿秀麗,既適合庭園成簇美化或盆栽。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ナギバルイラソウ(柳葉ルイラ草)<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學名: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紫花蘆利草、蓝花草<植物智:名稱已修訂,正名為:藍花草 Ruellia simplex C.Wright>
原產地:南非、墨西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菲島福木(福木)

2024/08/11 12:01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福木的果期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福木,果實

主要特徵


小或中喬木,高達 18 m;小枝有毛。葉厚革質,長橢圓至橢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圓至鈍形,側脈不明顯。漿果扁球形,直徑 3-4.5 cm。
染料(樹脂)。藥用(根:收斂。治腸炎,痢疾)。

基本資料


和名:フクギ<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英文名:Common Garcinia
學名: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簡誌:小或中喬木,高達 18 m;小枝有毛。葉厚革質,長橢圓至橢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圓至鈍形,側脈不明顯。漿果扁球形,直徑 3-4.5 cm。
別名:福木、福樹、楠仔、穗花山竹子、金錢樹、菲岛福木(植物智: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原產地:菲律賓、印度、琉球、錫蘭、台灣蘭嶼、綠島。台灣蘭嶼與綠島之海岸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馬鞍藤

2024/08/11 12:00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馬鞍藤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馬鞍藤,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馬鞍藤,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馬鞍藤,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馬鞍藤,花側面

主要特徵


匍匐性多年生草本,莖極長,節上生根,全株光滑。葉先端凹裂,形如馬鞍,故名馬鞍藤。蔓莖向四面拓展,每節生根,根入土極深,是典型的砂原植物,經常是砂岸最前線的植物群落,為防風定砂植物。馬鞍藤一開花就形成沙灘花海,非常美麗,素有「海濱花后」之稱,只不過花朵壽命極短,清晨綻放,過午即已凋零。

花單生或數朵成聚繖花序,腋生,雌雄同株;花期夏秋季。

用途


藥用:全草:袪風除濕,消腫拔毒,散結行氣,消腫。治風濕,癰疽,痔瘡;葉:燒熱貼患處可治刺傷、頭痛。
搓揉馬鞍藤葉摩擦潛水鏡片可防止起霧。

基本資料


學名:Ipomoea pes-caprae (L.) R. Brown
簡誌:無毛匍匐藤本;莖在節處長根。葉革質,馬鞍形,長3-9 cm,全緣,先端凹、截形至深裂,基部截形或略心形。花冠漏斗形,長3-6.5 cm,粉紅至紫羅蘭色。果卵狀橢圓形,長約1.2 cm。
別名:厚藤、馬鞍藤、鱟藤、厚藤<植物智:Ipomoea pes-caprae (L.) R. Brown>
原產地:中國產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各地及鄰近島嶼)、廣西台灣濱海地區;沙岸較多見。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金黃蜻蜓

2024/07/06 12:58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金黃蜻蜓,雌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金黃蜻蜓,雌

主要特徵


雌雄體色不同。

體長44-50mm,雄蟲複眼藍綠色,胸部藍灰色,腹部灰藍色具粉末,翅膀透明,後翅基具少許的黑褐色斑,翅痣黃褐色,腹端末2節藍黑色,雌蟲複眼褐色或藍綠色,合胸前視金黃色,側視具黑褐色或褐色粗線條紋, 底色金黃,翅透明,翅痣黃色,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構造分辨,老熟雄蟲體色漸淡,複眼呈藍綠色,腹部也灰藍色,雄蟲外觀近似呂宋蜻蜓可從後翅基及腹端分辨。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山區,常見於路邊溝渠、池塘等水域活動,適應能力好,數量多。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glaucum (Brauer, 1865 )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山區,常見於路邊溝渠、池塘等水域活動,適應能力好,數量多。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鼎脈蜻蜓

2024/07/06 12:50


▲大屯山鞍部 2024706 鼎脈蜻蜓,雌,合胸側面有2條黃褐色寬型斜帶,腹背及側面1-8節有3條黑褐色的縱紋。


▲大屯山鞍部 2024706 鼎脈蜻蜓,雌,合胸側面有2條黃褐色寬型斜帶,腹背及側面1-8節有3條黑褐色的縱紋。

主要特徵


體長48-54mm,雄蟲複眼黑褐色,合胸黑色,側視無斑紋,翅膀透明, 翅痣黑色,後翅基黑色,腹部3-7節灰白色,8-10節黑色;雌蟲複眼藍綠色,合胸側視有2條黑色斜帶,後翅基褐色,腹部側視1-8節有黑褐色縱紋,未熟雄蟲近似雌蟲,合胸側視亦具黃色條紋但肛附器較長,老熟雌蟲腹部顏色變黑,斑型變異很大。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地區之池塘、水田、山溝、沼澤 、小溪等水域,為數量最多的蜻蜓種類。本屬有10種,其中白刃蜻蜓、赭黃蜻蜓稀少。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triangulare (Selys, 1878)
別名:鼎異色灰蜻(香港)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日本紫花鼠尾草

2024/07/06 12:45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葉表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葉背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日本紫花鼠尾草,果實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50~120 公分,莖直立,基部木質,枝近方形。葉卵圓形至長披針形,有柄,對生,有時似輪生,有粗鋸齒緣。花頂生,輪繖形, 總狀花序,10~16朵,花密集,長約 20 公分,藍紫色,唇形花,上唇瓣小,下唇瓣大,花期春至夏季。適合花壇或盆栽,尤其大面積栽培,開花的季節,景觀極為柔美優雅。

果實為堅果,小堅果近球形,徑約 0.25 公分,暗褐色,光滑。花期 4~6 月。

近似物種


簡誌內:
日本紫花鼠尾草(S. japonica var. japonica);多出現於台北盆地周圍低山區。
台灣紫花鼠尾草(S. formosana var. formosana)和 蕨葉紫花鼠尾草(S. formosana var. matsudae) 兩種;出現在中、高海拔山區。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內:
日本紫花鼠尾草(S. japonica),蕨葉紫花鼠尾草處理為獨立種 S. filicifolia。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キノタムラソウ<秋の田村草:Salvia japonica f. lanuginosa>
學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簡誌:葉基生和莖生,一回或偶二回羽狀複葉,兩面脈上被短毛或疏柔毛;頂羽片卵形至寬卵形,基部截形至心形。花冠紫色,筒內不具毛環;孕性雄蕊花絲近基部具附屬物。
別名:日本紫花鼠尾草、南丹參
原產地:台北盆地周遭之低山。

進入閱讀更多...

斐豹蛺蝶

2024/07/06 12:38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斐豹蛺蝶,雌。產卵中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斐豹蛺蝶,雌蟲前翅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帶斑


▲大屯山鞍部 2020706 斐豹蛺蝶,雌。產卵中的影片(另開視窗)

主要特徵


體長 65 - 73 mm,雄蝶翅膀表面橙黃色具花豹斑紋,雌蟲前翅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帶斑,翅膀腹面底色灰白色具褐色的圓斑,近基部及中央的褐斑鑲黑邊,近外緣褐斑內有白色的小點,雌雄翅腹面斑紋近似。

本屬一種,本種又稱斐豹蛺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體色黑色,體背具紅色背中線,體表有紅色棘刺,端部黑色,食草為箭葉堇菜、台北堇菜等(堇菜科堇菜屬),成蟲4 - 11 月份出 現, 常見於陽光下,飛行迅速,雄蝶具強烈的領域性,喜歡訪花吸蜜。

豹蛺蝶屬中的唯一熱帶物種,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的影響有不斷向北方拓殖的趨勢

基本資料


學名:Argyreus hyperbius (Linnaeus, 1763)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黑端豹斑蝶
原產地:非洲東北部、中國各地、台灣、南亞、中南半島、東南亞、朝鮮半島、日本等、新幾內亞、澳洲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