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桫欏(臺灣桫欏)

2023/07/01 12:49


▲二子坪 20230701 在步道旁陰暗處生長的台灣桫欏


▲二子坪 20230701 台灣桫欏,葉柄上長著針刺的樹裙


▲二子坪 20230701 台灣桫欏,葉芽


▲二子坪 20230701 台灣桫欏,幼葉


▲二子坪 20230701 台灣桫欏,與筆筒樹一樣具有用來呼吸用的氣孔帶(白色)

主要特徵


長相與筆筒樹相近。莖幹長可高達 10 餘公尺,長相與筆筒樹相近。三回羽狀深裂至三回羽狀複葉,葉柄褐色,上有長約 0.5 公分的小刺,葉片老化枯萎後並不脫落,僅下垂於樹冠之下,使得整棵樹好像穿著裙子一樣,形成「樹裙」景觀,基部羽片較短,羽軸上有刺;這是它與筆筒樹最好分辨之處。葉片每一條小脈中段上有一枚孢子囊群,孢膜薄、圓,羽軸兩側各一排。孢子囊群長於羽軸兩側,各一排,孢膜薄而圓。它較偏愛陰濕的環境,常可見於陰濕的低海拔林間或步道旁。辨識:1.台灣桫欏的葉柄深褐色,老葉宿存,形成樹裙。2.幼株-台灣桫欏可以看出葉片-橢圓形,三回羽狀深裂,葉芽-鱗片褐色。葉柄具深色鱗片;筆筒樹鱗片黃色至金黃色。3.台灣桫欏的葉柄、葉軸、羽軸具銳刺;筆筒樹僅具疣狀突起物。4.台灣桫欏的小羽片長 8~10 公分,具短柄。葉軸、羽軸表面具剛毛,末裂片先端鋸齒緣,側脈單叉;筆筒樹全緣。5.孢子囊群圓形,在末裂片主脈兩側並排著生,孢膜薄膜質,圓形,早凋。孢子囊群,熟時褐色。

近似物種


台灣桫欏與筆筒樹的特徵比較:
台灣桫欏:三回羽狀深裂。羽葉不重疊。老樹裙:葉枯萎下垂未脫落,形成樹裙。樹群斷落後留下樹枝。
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圓形,具有球形孢膜。
葉柄:樹裙上的葉柄上有刺。
筆筒樹:三回羽狀深裂。羽葉多重疊。老葉枯萎樹裙:脫落,無樹群,於直立樹幹上留下橢圓形葉痕。
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圓形,沒有孢膜。
葉柄:葉芽有鱗毛。脫落的葉柄上有鱗毛。

台灣有3種桫欏科桫欏屬(樹蕨):鬼桫欏(二回羽狀)台灣桫欏(三回羽狀)筆筒樹(三回羽狀)

用途


食用。藥用(強筋骨,活血散瘀等)。質地堅硬,常被作為蓋香菇寮、蔭棚和花房的材料。

基本資料


注音:台灣桫欏(ㄙㄨㄛ ㄌㄨㄛˊ)
和名:ヘゴ(杪欏)<Cyathe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學名:Cyathe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簡誌:耐蔭性喬木,葉柄褐色。三回深裂至三回羽狀複葉,老葉宿存,形成樹裙。 基部羽片較短,羽軸上有刺,每一條小脈中段上有一枚孢子囊群,孢膜薄、圓,羽軸兩側各一排。
別名:臺灣桫欏、桫欏、桫椤<植物智: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
原產地:尼泊爾、印度、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臺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生長於台灣海拔 2,000 公尺以下。
保育等級: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育物種。


▲虎山步道 20190714 台灣桫欏的幼株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台灣桫欏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台灣桫欏幼株


▲虎山步道 20180602


▲大溝溪


▲福州山 20180203


▲魚蕨步道 20210515 台灣桫欏,葉背側


▲虎山步道 20190714 台灣桫欏幼株近頂羽片位置的葉表(1/2)


▲虎山步道 20190714 台灣桫欏幼株近頂羽片位置的葉背(2/2)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台灣桫欏成株的葉表(1/2)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台灣桫欏成株的葉背(2/2)


▲虎山步道 20180602 葉表,羽軸上有刺的突起 幼株


▲虎山步道 20180602 葉背 幼株 羽軸上有刺的突起


▲福州山 20180203 葉背 主軸與羽軸上有刺的突起


▲福州山 20180203 羽軸上有刺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台灣桫欏的葉柄


▲虎山步道 20190714 台灣桫欏幼苗基部附近的葉柄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台灣桫欏的基部


▲虎山步道 20180602 基部 幼株


▲魚蕨步道 20210515 台灣桫欏,樹裙有下折部位,葉柄部位具有尖刺


▲魚蕨步道 2020213 台灣桫欏,從樹下紀錄(上半:樹葉與樹裙)


▲魚蕨步道 2020213 台灣桫欏,從樹下紀錄(下半:樹裙)


▲三貂嶺 20201009 台灣桫欏,從基部向上看,樹幹上具有樹裙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台灣桫欏的樹裙(老枝不脫落)


▲福州山 20180203 葉柄深褐色,具銳刺。老葉宿存,形成樹裙。


▲魚蕨步道 2020213 台灣桫欏,乾枯後倒在路邊,樹幹呈中空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