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九節木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九節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九節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九節木,花

▲越嶺古道 20211007 九節木,未熟果序
主要特徵
耐陰性的常綠性灌木。因其枝條具有許多(九有多的含意)明顯的節,故稱之為九節木。
株高 1 至 2 公尺。葉對生,略帶革質,叢生於枝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銳或突尖,基部漸狹,全緣,長 12~19 公分,寬 4~7 公分,表面深綠色,背面顏色較淺。 5~6 月間開花,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被毛,花多數,花冠白色或淺綠色,漏斗形,長約 0.5 公分, 5 裂。果實為漿質核果,近球形,直徑約 0.5 公分,熟時紅色或橘紅色,乾時會現直稜。喜溫暖潮濕且耐陰性極強的九節木,是台灣本島闊葉林下普遍可見的野生植物。
用途
藥用(根、莖:清熱解毒,袪風除濕,消腫拔毒。治感冒發熱,白喉,乳蛾,咽喉腫痛,痢疾,胃痛,風濕骨痛;葉: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瘡瘍腫毒,下肢潰瘍;全株:治風濕骨痛,牙痛,胃痛,感冒高熱,咳嗽,木薯中毒;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供作接骨生肌、跌打用藥;俚醫用來治感冒、喉痛、跌打損傷及腫毒等)。
基本資料
和名:ボチョウジ(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
學名: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
簡誌:葉長橢圓形,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9-20 cm,先端漸尖至銳尖。總花梗長4-7 cm,被毛;花白色,雌雄異株;果紅色或橘紅色。
別名:九節木、牛屎烏、青龍吐霧、九节<植物智:Psychotria asiatica Wall.>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越南、琉球、日本。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下普遍可見的野生植物。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姬虎頭蜂,上方側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姬虎頭蜂,側面
主要特徵
中名為姬虎頭蜂。別名為雙金環虎頭蜂;黑尾胡蜂。后蜂體長為36-38mm,雄蜂30-32mm、工蜂36-38mm。本種體型僅次於中華大虎頭蜂。臉部及頭部橙黃色,觸角紅褐色。胸部黑色,前胸及背面後方橙黃色。腹部黑色,第1、2腹節橙黃色,並各有一圈深色環帶。六足暗褐色,僅前足脛節暗黃色。
本種於4 -5月間開始築巢於現成的土穴、石穴或樹洞中,故不易發現。巢脾數目少,蜂室數目數百個,故成蜂數目多在100-200隻之間。會攻擊長腳蜂、異腹胡蜂的巢,捕食其幼蟲,為此蜂一大特性。
基本資料
學名:Vespa ducalis Smith, 1852
別名:雙金環虎頭蜂、黑尾胡蜂
原產地:主要分布海拔500-1,500公尺山區,高海拔地區數量較少。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 20210403 日本前胡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日本前胡,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日本前胡,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日本前胡,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日本前胡,花序與花苞,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日本前胡,莖
主要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株高 60~100 公分,根粗大;莖分枝,光滑,先端略被毛,枝葉青綠帶粉白色。葉根生,柄長 10~20 公分,基部鞘狀,葉片 2~3 回羽狀三出複葉,長 10~30 公分;小葉柄長 10~20 公分,小葉片倒卵狀羽裂,長 3~6 公分,寬 2~4 公分,基部尖形,先端 3 裂;莖生葉漸小或退化。複繖形花序,總梗長 3~10 公分,總苞線狀披針形,早落性,長 0.5~0.8 公分,被毛;小繖梗 15~30 枚,長 1~5 公分,小總苞數枚,線狀披針形,長 0.4~0.5 公分,被毛;花白色,花瓣卵形,先端尖,反卷。果實長橢圓狀卵形,被細毛,長 0.4~0.6 公分,寬 0.2~0.4 公分。花期 6~9 月。果期 9~11 月。
用途
藥用(根:鎮靜,鎮咳,利尿,祛風,行氣,止痛,強壯。治感冒,頭痛,痛風,泄瀉,膀胱結熱,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皮膚搔癢)。
基本資料
和名:ボタンボウフウ(牡丹防風)<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var. japonicum>
學名: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簡誌:莖高60-100 cm。葉基生者三角卵形,長5-20 cm,小葉倒卵楔形,長3-6 cm,寬2-4 cm,先端通常3淺裂,葉柄長10-20 cm。最小單位之繖形花序15-30朵花,花白色。離果寬2-4 mm。
別名:防風、防葵、食用防風、滨海前胡<植物智: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原產地:中國東部沿海等地及日本本州関東以西、朝鮮、菲律賓等地。台灣北部及東部海濱。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紫苞舌蘭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紫苞舌蘭,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紫苞舌蘭,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紫苞舌蘭,花
主要特徵
紫苞舌蘭為地生蘭,假球莖長約 3 公分。葉 3~5 片,具柄,柄長 10~20 公分;葉片長 30~80 公分,寬 5~7 公分,線狀披針形,葉基線形,葉尖漸尖,葉面褶曲,淡綠色。花序為總狀花序,約具 10 朵花,花序軸長 60~100 公分,基部具筒狀鱗片;花萼長 1.5~1.8 公分,寬約 1 公分,卵形;花瓣長 1.6~1.8 公分,寬 1~1.2 公分,闊倒卵形;唇瓣長約 1.5 公分,3 裂,側裂片長約 0.6 公分,鐮形,直立,位於蕊柱近基部下方,基部散布紫紅色斑點,中裂片具爪,基部具 2 個三角形齒突,爪部黃色,先端微凹成 2 裂;蕊柱長 1.2~1.5 公分,彎曲。果實為蒴果,長約 2.5 公分,圓柱狀,具稜,紫色。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常見於日照充足的路旁斜坡草生地或陽光明亮的原始叢林中,為大型叢生性蘭科植物,花莖自假球莖基部抽出,花朵由下方逐次向上開放,花色從淡粉紅色到淡紫紅色,舌(唇)瓣三裂,中裂片末端呈匙形,為苞舌蘭名稱的由來。紫苞舌蘭天然結果實的能力強,故常可見到花莖上花朵與果實並存的現象。其種子具有自生發芽的能力,可在母株周圍土壤中發芽成苗,異於一般蘭花種子需與蘭菌共生發芽的特性。
網路上價格約180元。
基本資料
學名:Spathoglottis plicata Blum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紫花苞舌兰<植物志:Spathoglottis plicata Blume>
原產地:原產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臘、中南半島、新幾內亞、印尼及南太平洋諸島嶼至澳洲,新幾內亞有最豐富的種群。台灣野生的紫苞舌蘭僅分布在蘭嶼及綠島,是本種植物天然分布北限。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葉背與莖扁銳三稜形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花,穗狀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果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果期 5~8 月。
主要特徵
莎草科水蜈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狀花序 1 個,少 2~3 個,圓卵形或球形。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扁,長約為鱗片的 1/2,棕色,具密的細點,頂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 5~8 月。
植株小型,根莖橫走,具長走莖,稈高十至四十五公分,稈橫截面三角形,基生葉,葉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至莖,全緣葉,葉面綠色,中肋明顯,頭狀花序,圓卵形或球形,小穗密集,由二至五片鱗片組成,兩側壓扁狀,小穗長二十七至三十五公釐,總苞葉狀,三、四枚,小穗下方具二細小苞片,不明顯,花白色,無花瓣,花退化為鱗片,生於子房之下,鱗片之脊具翅,雄蕊二、三枚,雄蕊下位,花藥線形,基部著生於扁平的花絲上,柱頭三裂,子房上位,一室,胚珠一枚,直立,瘦果,堅果狀,兩側壓扁。
近似物種

▲單穗水蜈蚣與短葉水蜈蚣的比較
簡誌 KYLLINGA 水蜈蚣屬
根莖短;頂端花序圓筒狀:圓筒穗水蜈蚣
根莖橫走,具長走莖;頂端花序近圓形
├ 花序綠色;鱗片之脊不具翅:短葉水蜈蚣
└ 花序白色;鱗片之脊具翅:單穗水蜈蚣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ヒメクグ(大姫莎草)<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學名:Kyllinga nemoralis (J. R. Forst. & G. Forst.) Dandy ex Hutch. & Dalz.
簡誌:具長走莖。稈高10-45 cm。花序白色;葉狀總苞3-4;小穗長2.7-3.5 cm;鱗片之脊具翅。
別名:三角草、公芋頭草、一箭球、水百足、三葉珠、單打槌、单穗水蜈蚣<中國植物誌: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原產地: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羣島,澳洲以及美洲熱帶地區,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區。台灣全省低海拔溼地及荒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斑葉日本衛矛,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斑葉日本衛矛,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衛矛屬常綠灌木,原產日本、韓國與中國華北的濱海地區。樹高1~3m,小枝4稜形。對生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葉,長3~5cm、寬2~3cm,葉緣有鈍齒。聚繖花序5~12朵花,花白綠色,直徑約0.5cm。淺紅色蒴果球狀,直徑約0.8cm,成熟裂開露出具橘紅色假種皮的種子。開花期夏季,結果期夏至秋季。
近似物種
有多種斑葉的園藝品種,台灣常見的有葉緣具不規則白斑的Albomarginatus、黃斑的Chollipo以及金心的Golden Maiden等品種。
培育
全日照或半日照冷涼至溫暖環境,能適應濱海地區強風吹襲,不拘土質,只要排水良好都可以種質。具耐旱性,介質乾才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生長迅速、萌芽力強耐修剪,可頻繁修剪整形。繁殖使用播種、扦插法。
基本資料
和名:マサキ(柾、柾木、正木)
學名:Euonymus japonic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種(日本衛矛)在臺灣僅產於蘭嶼。本種為園藝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頂生的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牛皮消,花序與花,花冠5裂,暗褐色,副花冠5,花柱5角形。蓇葖果。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被短柔毛,莖單一,直立,高 35~90 公分。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 0.5~1 公分;葉片長 5~15 公分,寬 4~8 公分,橢圓形,闊卵形或卵狀圓形,葉基圓形或淺心形,葉尖漸尖形或圓形,葉緣全緣,上下兩面密被短柔毛,側脈 6~7 對;葉柄長 0.3~1 公分。花序為繖形花序,腋生,花多數,具甚短總梗;花暗褐色至暗紫色;花萼裂片披針形,長 0.4~0.5 公分,先端漸尖形;花冠 5 裂,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部呈暗紫色且光滑,裂片卵狀長橢圓形,長 0.6~0.8 公分,徑約 0.15 公分。果實為蓇葖果;種子平滑,卵形,長 4~5 公分,種毛長約 4 公分。
近似物種
台灣牛皮消、薄葉牛皮消為纏繞性草本;牛皮消屬直立灌木,新分類法將其搬離牛皮消屬,為催吐白前屬(Vincetoxicum)。
用途
藥用(根: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溫邪發熱,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Cynanchum atratum Bunge(新分類:Vincetoxicum atratum Bunge)
簡誌:直立草本。葉橢圓或闊卵形,長5-10cm,先端漸尖或急尖,兩面被短毛,側脈6-7對;葉柄長3-10 mm。繖形花序,幾無總梗。花暗褐或深紫色。
別名:白薇<植物志:Vincetoxicum atratum (Bunge) Morren & Decne.>
原產地:西部沿海岸地帶、河床地、開闊地或草生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花側面,總苞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瘦果密被毛;冠毛兩層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高約20-30cm。葉互生,葉片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頭花筒狀,長約5.5mm;總苞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總苞略短於一枝香。小花花冠5裂,紫色。瘦果密被毛;冠毛兩層。
近似物種
兩種花均小,植株形態極為近似
一枝香(V. cinerea var. cinerea):葉形多變:倒卵形、卵形、菱形、窄匙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一枝香苞片兩層,外層類副萼,較短,內層披針形。瘦果長1.5-2 mm。
小花斑鳩菊(V. cinerea var. parviflora):葉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總苞較短,苞片多層,呈覆瓦狀排列。瘦果長1-1.5 mm。
基本資料
學名:Vernonia cinerea var. parviflora (Reinw.) DC.
簡誌:生長型、葉形及頭花之排列均極多變。葉互生。頭花筒狀;總苞鐘狀或近於球狀,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最短;小花花冠5裂,白、粉紅、紫色或藍色,但不為黃色。瘦果有稜或呈角柱形。冠毛1或2層,外層剛毛短或鱗片狀,內層多數,糙毛狀。葉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頭花長約5.5 mm;總苞長3-3.5 mm。瘦果長1-1.5 mm。中、南部低海拔較常見。
別名:
原產地:主要分布於本島南部地區。小琉球海邊草生地見零星族群。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葉表,葉上表面密生曲柔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莖,全株被長綿柔毛
主要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20 -120c m ,有時基部分歧。莖密被銀白色綿絨毛,幼時尤甚。葉倒卵形至匙形,長12 -14c m ,寬4 -5c m ,葉緣小牙齒狀,葉上表面密被銀色曲柔毛,下表面密被絲綢狀綿毛。頭花近乎無總梗,簇生成球形穗狀花序。心花黃色。
近似物種
艾納香屬有毛將軍,亦有生毛將軍。兩者植株均被毛,但「毛種」有別。毛將軍身上披戴的是「綿絨毛」,生毛將軍則是滿身「腺毛」。
用途
藥用(生毛將軍:肺癰.肺炎.肺積水.肋膜積水.腹水.腎臟炎.腸炎腹瀉.腫癢疼痛.瘡癤.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學名:Blumea hieraciifolia (Spreng.) DC.
簡誌: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20-120 cm,有時基部分歧。莖密被銀白色綿絨毛,幼時尤甚。葉倒卵形至匙形,12-14 ´ 4-5 cm,葉緣小牙齒狀,葉上表面密被銀色曲柔毛,下表面密被絲綢狀綿毛。心花黃色。
別名:毛毡草<植物志:Blumea hieraciifolia (Spreng.) DC.>
原產地:台灣全境山野路旁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低海拔。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果,狀似小芭樂,漿果形似芭樂,故有刺芭樂之別稱。果實具凹稜,有毒不可食。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莖上具刺。
主要特徵
茜草科落葉小喬木,莖枝被毛,葉腋間具刺,每節一刺,因之有「刺仔」別稱。葉長橢圓形、長橢圓卵形至長橢圓倒卵形,長 2~6公分,先端漸尖至銳尖,脈被毛;托葉三角形。花單一,偶 2~3 朵頂生,近無柄;萼片 5,被毛;花瓣 5,白色至淡黃色,冠喉被毛。漿果球形,冠有宿存萼,狀如番石榴,故有「山石榴」之別名。
用途
枝具上棘刺,可栽植為綠籬。木材堅硬,質密緻,可製工藝品及小型用具等;未熟之果含皂甘,與根同搗,用以毒魚。
基本資料
學名:Randia spinosa (Thunb.) Poir.
簡誌: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腋有棘刺。葉聚生枝端,倒卵狀長橢圓形或篦形,長3~6㎝,寬1~3㎝,先端鈍,基部銳形,側脈4~6對。花單獨,偶或2~3朵著生枝端,花冠長12~20㎜,先端5裂,裂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漿果球形,徑2~3㎝,冠有宿存萼,狀如番石榴。
別名:山石榴<植物志:Catunaregam spinosa (Thunb.) Tirveng.>
原產地:產臺灣中、北部低海拔森林及丘陵地,分布大陸華南、印度、馬來。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