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花黍

2021/09/05 12:37


▲魚蕨步道 20210905 距花黍


▲魚蕨步道 20210905 距花黍,花

主要特徵


草本。

近似物種


近似的植物:
求米草:小穗叢生,小穗叢沿中軸互生,下位外稃通常具芒。
竹葉草:小穗總狀排列,下位外稃不具芒,稀凸尖。小穗在軸上相隔。

基本資料


注音:距花黍(ㄕㄨˇ)
和名:タイワンササキビ<Ichnanthus vicinus (F. M. Bailey) Merr. >
學名:Ichnanthus pallens (Swart) Munro ex Bentham var. major (Nees) Stieber
簡誌:屬特徵- 葉鞘常掉落;葉舌膜狀。圓錐花序,通常開展。小穗兩側扁壓,於穎下脫落;穎膜質,具龍骨凸,3-5脈;外穎長為小穗之1/2至3/4,銳尖至漸尖;上位小花基盤半圓形至長橢圓形,側面膨大成2外稃基部之膜狀翅狀物,脫落成凹痕;上位外稃亞革質。 種特徵- 一年生;稈細,基部各節生根。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 cm,寬1.-2.5 cm;葉鞘邊緣密被絨毛。圓錐花序長達15 cm。小穗長3.5-5 mm。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省中海拔及低海拔林地遮蔭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肯氏柳葉箬

2021/09/05 12:26


▲魚蕨步道 20210905 肯氏柳葉箬


▲魚蕨步道 20210905 肯氏柳葉箬,花

主要特徵


草本。植株匍匐低矮如毯狀,與日本柳葉箬極像,差別在其葉寬約0.7~1cm較日本寬,外穎7~9脈,內穎9~11脈。

基本資料


注音:肯氏柳葉箬(ㄖㄨㄛˋ)
學名:Isachne kunthiana (Wight. & Arn.) Nees ex Steud.
簡誌:無描述。
別名: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3 cm,寬7-9 mm,邊緣加厚。花序長3-4 cm。小穗橢圓形;穎上具剛毛;小花相似,無毛或外稃內捲邊緣微被剛毛。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林緣潮濕地及沼澤。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旱田草

2021/09/05 12:08


▲魚蕨步道 20210905 旱田草


▲魚蕨步道 20210905 旱田草,花正面


▲魚蕨步道 20210908 旱田草,葉表面,鋸齒狀的葉緣為其特徵

主要特徵


旱田草為生多年草本,高 10~15 公分,少主莖直立,更常分枝而長蔓,節上生根,長可達 30 公分,近於無毛。葉柄長 0.3~2 公分,前端漸寬而連於葉片,基部多少抱莖;葉片矩圓形、橢圓形、卵狀矩圓形或圓形,長 1~4 公分,寬 0.6~2 公分,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除基部外密生整齊而急尖的細鋸齒,但無芒刺,兩面有粗澀的短毛或近於無毛。花為頂生的總狀花序,有花 2~10 朵;苞片披針狀條形,花梗短,向頂端漸粗而連於萼,無毛;萼在花期長約 0.6 公分,果期達 1 公分,僅基部聯合,齒條狀披針形,無毛;花冠紫藍色,長 1~1.4 公分,管長 0.7~0.9 公分,上唇直立,2 裂,下唇開展,3 裂,裂片幾相等,或中間稍大;雄蕊 4,前方 2 枚雄蕊不育,後方 2 枚能育,但無附屬物;花柱有寬而扁的柱頭。蒴果圓柱形,向頂端漸尖,比宿萼長約 2 倍;種子橢圓形,褐色。花期 6~9 月,果期 7~11 月。旱田草通常與圓葉山梗菜或石菖蒲混生在一起,在母草屬(Lindernia)植物中,唯有旱田草會匍匐蔓延,屬多年生植物;它的葉緣密生鋸齒,也是辨識的重點之一。

近似物種


旱田草泥花草的最大差異在葉子。
旱田草:長橢圓形葉子,帶銳狀鋸齒緣。
泥花草:倒披針形的葉子,鋸齒較寬,末端較尖。

玄參科以下幾種辨識上容易混淆的植物:
泥花草旱田草藍豬耳通泉草佛氏通泉草、定經草、陌上草。

基本資料


學名:Lindernia ruelloides (Colsm.) Pennell
簡誌:多年生草本。葉有柄,橢圓卵形至寬橢圓卵形,長10-50 mm,羽狀脈,鋸齒緣至牙齒緣,兩面粗糙。頂生總狀花序,花梗較其鄰近葉短;花冠藍紫色;雄蕊2,假雄蕊2。蒴果較萼片長,長10-25 mm。
別名:旱田草(中国植物志:Lindernia ruellioides (Colsm.) Pennell)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濕地及水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哈氏假複葉耳蕨

2021/08/28 14:13


▲魚蕨步道 20210828 哈氏假複葉耳蕨

主要特徵


根莖短、直立。葉柄長40-60公分(cm),粗實、麥桿色,基部佈有深褐色鱗片,上部無鱗片;葉長達60公分(cm),基部三回羽狀複葉,卵形-長橢圓形至披針形,約10對羽片,硬草本質,無毛;裂片橢圓形,頂端圓形,鈍齒狀。孢子囊堆大,無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Acrorumohra hasseltii (Blume) Ching
簡誌:根莖短,直立,柄40~60cm長,基部覆暗褐色鱗色,葉身60cm長,基部羽片三回,卵圓形至披針形,羽片10對左右,草質,無毛。不具孢膜。
別名:草質假複葉耳蕨、假複葉耳蕨
原產地:另分布於分布於喜馬拉雅東部、河內、海南島、日本、琉球及其他亞洲熱帶地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斜方複葉耳蕨

2021/08/28 13:50


▲魚蕨步道 20210828 斜方複葉耳蕨


▲魚蕨步道 20210828 斜方複葉耳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魚蕨步道 20210828 斜方複葉耳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


▲小葉複葉耳蕨、細葉複葉耳蕨、斜方複葉耳蕨的頂羽片比較照片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密生鱗片,葉遠生;葉柄長20-50cm;葉片五角形,長35-55cm,寬15-30cm,二回羽狀複葉,革質;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側羽片5-10對,羽片長15-20cm,寬2-4cm,最基部羽片之最朝下小羽片特別長,且分裂形是近似其他羽片;小羽片邊緣具芒刺;葉脈游離,不達葉片邊緣;孢膜圓腎形,邊緣具指狀突出,長在小羽片側脈上,近葉緣。

近似物種


常見複葉耳蕨屬近似的三種:
細葉複葉耳蕨:根莖匍匐狀。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葉片頂端之羽片突然縮短,具有明顯細長之頂羽片。
小葉複葉耳蕨:短斜生莖,葉叢生。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葉片頂端之羽片逐漸縮短,頂羽片較不明顯。
斜方複葉耳蕨:根莖匍匐狀,葉遠生。二回羽狀複葉。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ナワラビ(鉄蕨)<Arachniodes rhomboidea>
學名:Arachniodes rhomboidea (Wall. ex Mett.) Ching
簡誌:葉革質,基部羽片之基小羽片特別長,且分裂形式近似其它羽片,羽片邊緣具芒刺,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形,孢膜具指狀突出。
別名:斜方复叶耳蕨、可赏复叶耳蕨<中国植物志:Arachniodes rhomboidea (Wall. ex Mett.)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長葉鱗毛蕨

2021/08/28 13:50


▲魚蕨步道 20210828 長葉鱗毛蕨


▲魚蕨步道 20210828 長葉鱗毛蕨,具孢子囊群(未熟)的葉表(微距)


▲魚蕨步道 20210828 長葉鱗毛蕨,具孢子囊群(未熟)的葉背(微距)

主要特徵


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深裂。主軸、羽軸有溝,兩溝相通,葉緣凹處有刺。孢膜白褐色。基部褐色,具褐色卵形鱗片;葉寬卵形至五角形,基部羽片對生(近對生),基部下側小羽片明顯較長;裂片和小羽片具鋸齒緣,缺刻中具刺;孢膜圓腎形,長在小脈上。

近似物種


相同是鱗毛蕨屬的蕨類,特徵區別如下:
早田氏鱗毛蕨:低海拔地區常見。基部葉柄鱗毛黑褐色。
長葉鱗毛蕨:中海拔地區常見(低海拔也有)。基部葉柄鱗毛近淡褐色,孢子囊群為順序成熟(漸熟型)。

基本資料


和名:ナガバノイタチシダ(長葉の鼬羊歯)<Dryopteris sparsa>
學名:Dryopteris sparsa (Don) Ktze.
簡誌:根莖覆滿宿存的葉柄,葉柄長35cm,基部栗褐色,鱗片白褐色,卵圓形、薄,祗出現在葉柄基部。葉三角形至五角形,三回,35cm長,25~30cm寬,羽片對生,基部羽片的基小羽片特別長。小羽片鋸齒,凹刻中具刺,所有羽片都有孢子囊群,孢膜白褐色。
別名:稀羽鳞毛蕨<中国植物志:Dryopteris sparsa>
原產地:台灣中海拔地區林下半遮蔭且富含腐植質的地方。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柳杉

2021/08/28 13:48


▲魚蕨步道 20210828 柳杉


▲魚蕨步道 20210828 柳杉,葉鑿形,螺旋狀生長,直或稍彎曲

主要特徵


喬木。溫帶的亞洲東方常見的常綠裸子植物。雌雄同株。

大喬木,樹幹通直,高可達 40 公尺,徑多在 5 公尺以內,樹冠圓錐形;樹皮赤褐色,幼枝略呈斜上昇狀。葉鑿形,螺旋狀生長,直或稍彎曲,長 1.2~2 公分,但老葉亦有 0.5~0.6 公分著,橫切面略作扁平菱形。雄花橢圓形,淡褐色,長 0.5~1 公分,先端鈍;雌花略作球形,略帶紫色。毬果卵球形,褐色,長 1.5~2 公分,徑 1.5~2 公分;果鱗倒卵狀楔形,先端 4~6 裂,種子倒披針形,長 0.4~0.7 公分,寬 0.2~0.4 公分,暗褐色,有翅。

其他相關


據說在開花期時,造成日本花粉症的原因;就是柳杉的雄花粉(孢子)產生的。雄毬花較圓錐狀(舊稱:小孢子葉球),雌毬花較圓(舊稱:大孢子葉球)。而果實稱為「雌球果」。

基本資料


和名:スギ(杉:日本列島固有種)<Cryptomeria japonica (L.f.) D.Don>
學名:Cryptomeria japonica (L. f.) D. Don
簡誌:無描述。
別名:日本杉
原產地:日本及中國大陸,台灣於 1906 年首度引入,後復多次從日本引進。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花蛇根草

2021/08/28 13:43


▲魚蕨步道 20210828 白花蛇根草


▲魚蕨步道 20210828 白花蛇根草,果實為蒴果,倒心形

主要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莖直立,從基部開始分枝,具毛茸,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平滑,圓柱形,綠色,有毛茸;莖和分枝均稍肉質,乾時灰色或灰黃色,微有縱皺紋,多少被柔毛。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 2~6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銳尖或近似銳尖,肉質,全緣或略帶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背面有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4~6 對;葉柄長0.3~1.5 公分,有毛茸;托葉小。花多數,較小,白色,開放時長 0.6~0.9 公分,徑 0.3~0.5 公分,呈頂生叉狀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3~5 公分,有柔毛;花柄長 0.2~0.3 公分,有毛茸;小苞片線形;花萼杯形,長 0.12~0.2 公分,外面有毛茸,先端 5 齒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長 0.5~0.7 公分,冠筒管狀,外面光滑無毛茸,內面花喉部份有毛茸,先端 5 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 5 枚,藏於冠筒內;花絲光滑無毛;花藥長橢圓形;花柱線形,藏於冠筒內,光滑無毛;柱頭 2 枚,長橢圓形。果實為蒴果,倒心形,長 0.2~0.25 公分,寬 0.6~0.7 公分,成熟時綠色,有柔毛;種子多數,平滑。蛇根草類植物,蛇根兩字指植物根莖橫臥在地上如蛇狀而得名。

近似植物


台灣共四種蛇根草:蛇根草白花蛇根草早田氏蛇根草及小花蛇根草。

白花蛇根草與蛇根草比較:
白花蛇根草:植株較小,近蔓生,花(葫蘆型)
蛇根草:植株較大,花也較長許多。

用途


藥用。

基本資料


和名:チャボイナモリ(矮鶏稲森)<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學名: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簡誌:葉卵形至長橢圓卵形,長2-7 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歪斜,表面疏被毛至變無毛;葉柄長3-15 mm。花冠喉部被毛。
別名:白花蛇根草, 矮蛇根、荷包草、短小蛇根草<植物智: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廣東、廣西、海南島,日本、琉球、越南及台灣。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地 100~800 公尺山地,多見於闊葉林下或較陰涼潮濕的步道兩側與山路邊坡,較少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倒地蜈蚣

2021/08/28 13:16


▲魚蕨步道 20210828 倒地蜈蚣


▲魚蕨步道 20210828 倒地蜈蚣,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纖細,方形,葡匍性,長可達 30 公分以上;葉具短柄,疏鋸齒緣;花腋生,單立( 甚少形成其它花序 )頗美;蒴果長橢圓形,種子多數。

釘地蜈蚣(台語),最大的特徵是『爬在地上』,葉有葉柄,全年開花。也有人稱它為墓仔埔花(台語)。

用途


據說在醫美診所裡頭,有時候會使用蜈蚣草的真空包水藥給患者消炎、消腫用。

藥用(熱解毒、利濕、止咳、和胃止嘔、化瘀。治嘔吐、黃疸、血淋、風熱咳嗽、腹瀉、跌打損傷、疔毒、中暑、痢疾、火傷、瘡癤、傷風、筋骨痛)。

基本資料


學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
簡誌:多年生匍匐性草本。葉卵形至三角卵形,長2-5 cm。萼片花時長15-20 mm,果時長25-40 mm;花冠深藍色或白色,長25-40 mm,無毛。
別名:單色蝴蝶草,倒地蜈蚣、四角銅鑼、四角銅鐘、蜈蚣草、地娛蚣、過路蜈蚣、Rararyom(排灣)、单色蝴蝶草(中国植物志:Torenia concolor Lindl.)
原產地:全島低海拔向陽草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酢漿草

2021/08/28 12:46


▲魚蕨步道 20210828 酢漿草


▲魚蕨步道 20210828 酢漿草,花黃色

主要特徵


果實為蒴果,長條圓錐狀,長 1.5~2.5 公分,5 稜,縱裂。酢漿草的蒴果成熟時,以白色種子的種瓣將褐色的種子彈出去。小葉入夜會「睡眠」,白晝時三小葉平展,入夜後陽光消失,小葉就逐漸下垂。

多年生葡匐草本,莖橫臥地面,被疏柔毛,在節上生根;複葉具小葉三枚,互生。小葉通常為倒心形,無柄,幾乎全年開花,春季花開最旺,花呈繖形花序,黃色,徑約 1 公分,萼綠色,5 片,花瓣亦為五片,倒心形。果實為縱裂之蒴果,圓筒狀,長約 1~1.5 公分。果實成熟後會自動迸裂。小葉入夜會「睡眠」,白晝時三小葉平展,入夜後陽光消失,小葉就逐漸下垂,好似睡覺般。

用途


食用(嫩莖葉,亦解渴)。藥用(疔瘡,疥癬)。

基本資料


注音:酢漿(ㄘㄨ ˋ ㄐㄧㄤ)草
英文名:Creeping Oxalis
日文:クローバー(三つ葉,ミツバ)
和名:カタバミ<Oxalis corniculata L.>
學名:Oxalis corniculata L.(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蔓性或斜上昇。葉互生,具長柄;小葉寬倒心形,長寬通常均不長於2 cm。花黃色,1至數朵簇生花莖頂,成繖形狀。果圓柱狀,長0.5-2 cm,具5稜。
別名:酢醬草。鹽酸草、酢浆草<植物智:Oxalis corniculata L.>
原產地:全省低至中海拔荒地,極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