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穗蓼
2018/08/19 09:26
▲二子坪 20180819 花序
在「蓼屬」中特徵:葉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序穗狀。莖及總花梗不具有柄腺毛。莖具疏至密毛。莖光滑。花苞緊密覆瓦狀排列。葉寬於1cm。葉基尖至漸尖。
注音:睫穗蓼(ㄌ|ㄠˇ)
簡誌:莖光滑。葉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具疏短毛。葉鞘管狀,具緣毛。花序穗狀,小花密集排列;花苞具長緣毛。花白至粉紅色。
別名:假長尾蓼、馬蓼,牛耳朵菜,大蓼、大蓼,睫穗蓼,
原產地:中國南部、馬來西亞、日本及韓國。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地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小葉冷水麻
2018/08/19 09:17
▲陽明山 20180819
簡誌:一年生草本。莖多分枝,多汁。同對的葉不等大,肉質,窄倒卵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達6 mm,寬2.5 mm,先端銳尖至鈍尖,全緣,基部楔形,不清晰的羽狀脈。普遍歸化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別名:小葉冷水花(海南植物志)、小葉冷水草、透明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小號珠仔草、小水麻、小還魂
原產地:原產南美。歸化種。
爵床
2018/08/19 09:14
台灣樹參
2018/08/19 09:07
▲二子坪 20180819 果實
藥用(根:袪風除濕,舒筋活血,壯筋骨。治偏癱,偏頭痛,臂叢神經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扭傷,癰腫,小兒麻痹後遺症,月經不調)。
簡誌:幼小植株之葉常2-3中裂,成株之葉形如檢索表,基部漸變狹或銳尖,全緣或前端略具齒緣。
別名:台灣樹參, 臺灣杞李, 臺灣樹參
原產地:臺灣全島中高地闊葉樹林中及華南、華西,分布中南半島。台灣原生種。
黃口攀蜥
2018/08/19 09:06
▲二子坪 20180819
體長7-21mm,外觀近似斯文豪氏攀蜥但本種體型較小,也是台灣最小的攀木蜥蝪,嘴巴內側和舌頭黃色而得名,體背一般有深褐色的花邊縱紋,側視有菱斑連貫形成黃色縱帶,但體色及斑紋多變,雄性喉部有橘色斑塊,具領域性,若有外物靠近喉部會擴張並做出伏地挺身的趨敵動作。本屬有5種,容易與斯文豪氏攀蜥混淆,俗稱肚定、竹虎、山狗大,一般人會與斯文豪氏攀蜥混為一談。本種台灣北部較常見,體色會隨環境改變,隱密性高,白天出現,夜晚休息,肉食性,以小昆蟲為食。台灣最小型的攀木蜥蜴。
學名:Japalura polygonata Hallowell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亞種。
假蹄蓋蕨
2018/08/18 09:29
▲二子坪 20180818
幼株到成株 葉形多變化。
二回羽狀淺裂至複葉,草質。葉軸及羽軸表面都有溝,但溝與溝不相通。著生於裂片或小羽片側脈之上側,孢膜為線形。
簡誌:長走莖,鱗片薄,褐色,披針形,柄10~30cm長,基部有鱗片,葉15~40cm長,頂端漸尖,基羽片多少較短,有時會反折,羽片披針形或鎌形,3~10cm長,約裂至一半,裂片圓,末端有鋸齒。孢膜長,脈兩側皆有,近緣不齊。
別名:毛軸假蹄蓋蕨。東北蛾眉蕨。東洋蹄蓋蕨。
原產地:東亞、南亞、東南亞、大洋洲及台灣。台灣中低海拔各地常見,蘭嶼亦可見到,屬雜草型蕨類。台灣原生種。
狹瓣八仙花
2018/08/18 09:12
▲二子坪 20180818 花與果
狹瓣八仙花、華八仙的比較:
狹瓣八仙花:葉緣明顯鋸齒緣,葉面細脈明顯,葉兩面多少有毛
華八仙:葉全緣或不明顯鋸齒緣 (台灣南部較明顯 ),葉兩面光滑無毛
食用(葉片有特殊的甜味,偶而可代替茶葉飲用)。藥用(根:解毒,袪痰,截瘧。治瘧疾,胸腹脹滿,瘰癧;外用治癬瀨;葉:治消渴,高血壓症)。
簡誌:小枝有毛至近無毛。葉膜質至紙質,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達19.5 cm,寬達4.6 cm,細鋸齒至鋸齒緣,漸尖頭或突漸尖,至少在側脈與中脈相接處有簇毛。兩性花黃色;不孕性萼片全緣至具少數齒牙。
別名:狹瓣八仙花、繖花八仙花、繖形繡球、窄瓣繡球、土常山、甜茶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琉球及台灣的山地均可發見其蹤跡。全省低至中海拔地區林下或林緣。台灣特有種(特生中心)。台灣原生種。
百子蓮
2018/08/18 09:02
▲陽明山 20180819
簡誌:無描述。
別名:非洲百合、尼羅河百合、紫百合、紫花君子蘭、紫君子蘭、藍花君子蘭、百子蘭、紫穗蘭、愛情花
原產地:南非。
「百子蓮屬」原分類為石蒜科或蔥科一屬,現將百子蓮屬分類為百子蓮科一屬,而百子蓮科僅百子蓮屬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