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萼龍吐珠

2018/10/20 17:38


▲新北投銀光巷 20181020 野生

主要特徵


植株攀援性,莖伸長狀,具多數分枝,小枝條帶黑色,四方形,有毛茸,單葉對生,葉卵狀橢圓形、橢圓形,端部銳尖,基部鈍狀或心形,全緣葉,紙質,葉面暗綠色,有光澤,光滑無毛茸,背面淡綠色,光滑無毛茸或散生毛茸,基出三脈,側脈羽狀,每邊三至五條,葉脈明顯,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細脈明顯而細緻,無托葉,葉柄光滑,無毛茸,兩性花,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著生於小枝先端葉腋,花序長約四至六公分,細長狀,光滑無毛茸,花柄細長,近光滑無毛茸,花萼杯狀或鐘狀,淡紅色,深五裂,裂片闊披針形,先端銳尖,宿存,花冠高腳碟形、長漏斗形,冠筒細長,外面光滑無毛茸,內略具毛茸,先端五裂,裂片卵形或橢圓形,豔紅、紫紅色,先端鈍,雄蕊四枚,著生於花冠筒內,遠挺出花冠外,離生,花絲線形,細長,白色,雌蕊心皮四枚,合生,花柱細長,遠挺出花冠外,柱頭二淺裂,子房上位,子房不完全四室,中軸胎座,每室具胚珠一枚,核果,球形,外果皮肉質,有四槽紋,藏於殘存花萼內,熟後分裂為四枚小堅果,種子四枚,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Clerodendrum speciosum Teijsm. & Binn. ex Le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萼珍珠寶蓮, 紅萼龍吐珠
原產地:熱帶非洲,有栽培出園藝與雜交育成品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山葛

2018/10/20 13:10


▲新北投銀光巷 20181020 花

主要特徵


山葛為纏繞性藤本。莖疏生黃色長硬毛。葉互生,具長柄,三出複葉,頂小葉闊卵形,長10~18 公分,寬 6~12 公分,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有疏黃色長硬毛,葉背有銀白色光澤的絹質柔毛,側生小葉略小而偏斜; 托葉披針形,基部於著生處下延為盾形。花紫色,密集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腋生; 萼鐘狀,萼齒 5,披針形,最下一個萼齒較長,均有黃色硬毛;花冠長約 1.2 公分,翼瓣長於龍骨瓣。莢果線狀長橢圓形,扁平,長 2~5 公分,寬 0.3~0.6 公分,密被褐色剛毛;有種子 3~7 個,深褐色,扁橢圓形,長約 0.2 公分。

用途


食用(根可提取澱粉食用或釀酒)。藥用(感冒藥:葛根湯的原料。清熱,透疹,生津止渴。治麻疹不透,吐血,消渴,口腔破潰;葉、藤莖、種子、花:解熱,鎮痛)。

基本資料


學名:Pueraria montana (Lour.) Merr.
簡誌:藤本;莖枝被褐色粗毛。頂小葉菱狀卵形至披針狀卵形,長10-16 cm,兩面被毛,先端銳形,偶而三裂;托葉盾狀著生,披針形,長約10 mm。花粉紅色,下方萼片披針形。莢果長橢圓形,長 2-4cm,密被褐色粗毛。
別名:山肉豆, 山葛, 葛, 臺灣葛藤
原產地:中國大陸、越南、琉球。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緣、路旁、荒地、草生地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石竹

2018/10/20 09:12


▲北投銀光巷 20180210 花色:洋紅、紅

主要特徵


花期 4~10月,集中於 4~5 月。藥用(治經閉,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水腫,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搔癢)。石竹花語:純潔的愛。

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根粗壯,根頸處有殘葉。莖簇生,光滑多分枝,直立,高 30 公分左右,無毛。葉對生,基部合生,孢莖;葉片條形至狹披針形,全緣;籜灰黃色並具深褐色斑點,外面疏被毛,幼時邊緣被緣毛,後變無毛;籜耳具深褐色毛;籜舌先端被黃色短毛。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緣一邊密被緣毛,另一邊疏被緣毛。花頂生在分叉處,單生或對生,花序為圓錐形聚繖狀,萼下具 4~6 片葉狀苞;花朵筒狀合生,5 個萼齒,5 個花瓣,花紅色、粉紅色或白色,邊緣具不整齊的淺齒裂,喉部具深色斑紋和疏生須毛;10 個雄蕊,2 花柱。花色豐富,有白、紅、黃、粉紅、紫紅、橙紅或具有斑紋,缺刻及單瓣重瓣之分可用於花壇、花徑、花台或盆栽。

基本資料


學名:Dianthus chinensis L.
簡誌:籜灰黃色並具深褐色斑點,外面疏被毛,幼時邊緣被緣毛,後變無毛;籜耳具深褐色毛;籜舌先端被黃色短毛。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緣一邊密被緣毛,另一邊疏被緣毛。
別名:五彩石竹、洛陽花、剪絨花、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
原產地:廣泛栽植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臺灣特有種(特生中心)。

進入閱讀更多...

澤瀉

2018/10/10 22:03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花

用途


全草入藥,主治皮膚皰疹、小便不通、水腫、蛇咬傷等;亦用於花卉觀賞。

基本資料


學名: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 Bouche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具長柄,披針形至挾長橢圓形。圓錐花序。花小,兩性;雄蕊6,心皮成一輪。瘦果側扁,背具2或3稜脊。
別名:窄葉澤瀉、澤瀉、窄叶泽泻<植物智: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he.>
原產地:生長於現今楊梅至富岡的水田中。多年來歷經多人在該地搜尋結果,均不曾採得。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尾葉實蕨

2018/10/10 18:58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營養葉

主要特徵


葉兩型,營養葉側羽片較大。孢子葉較細瘦,一般較直立。

根莖匍匐狀;葉兩型,營養葉柄長15-60cm,基部被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長30或更長,一回羽狀複葉;側羽片3-5對,羽片邊緣缺刻無刺齒;頂羽片披針形,有的下垂,長可達20-30cm,末端具不定芽;孢子葉較窄,側羽片有柄,孢子囊散沙狀覆蓋葉背。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ヘツカシダ(大辺塚羊歯)<Bolbitis heteroclita>
學名: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 Ching
簡誌:根莖長具攀爬性,徑6~7mm粗,植株相距約1cm。幼葉常祇有一對側羽片,成葉則有3~5對。葉緣缺刻無齒狀刺,葉軸和羽軸多少具鱗片。柄15~60公分長,頂羽片披針形,很長,末端有具根的不定芽。孢子囊群全面著生。
別名:长叶实蕨<植物智: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雙蓋蕨

2018/10/10 18:01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與葉柄基部同樣被覆黑色披針形有齒緣的鱗片,葉疏生,葉柄長20-40cm;葉片卵狀三角形,長50-70cm,寬35-60cm,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具柄,小羽片長4-8cm,寬約2cm,淺裂至中裂,基部楔形;葉脈游離,孢膜長橢圓形,位於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

近似物種


比起廣業鋸齒雙蓋蕨葉子比較不容易折斷。與綠葉雙蓋蕨同一複合群的雙蓋蕨還有台灣雙蓋蕨、琉球雙蓋蕨及邊生雙蓋蕨,差異不大之下,再加上德氏雙蓋蕨,往往很難分辨。

基本資料


和名:ニセシロヤマシダ(偽城山羊歯)<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學名: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位於裂片中軸與邊緣之間或較靠近邊緣,小羽片基部楔形。
別名:台湾短肠蕨、少羽短肠蕨、台湾双盖蕨<中国植物志:Allantodia kappanensis (Tagawa)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鞭葉耳蕨

2018/10/07 22:16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基本資料


和名:オリヅルシダ(折鶴羊歯)<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Hook.) J. Sm.>
學名: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Hook.) J. Sm.
簡誌:植株叢生,一回羽狀複葉,游離脈,羽軸延長,並具有頂芽。
別名:鞭葉耳蕨, 鞭葉蕨、鞭叶耳蕨<植物智: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J. Sm.>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花野牡丹

2018/10/07 21:51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5~7 出脈。純白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台灣各地山野路邊自生,但大都為紅花品種的野牡丹為主,白花野牡丹較少見到,族群數量並不多。

用途


藥用(有清熱利濕、止血、消腫止痛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var. alessandrense S. Kobayashi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埔筆花、白花山石榴、白九螺仔花
原產地:中國南方及台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牙草

2018/10/07 18:53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序

主要特徵


花果期 7~11 月。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莖高高 30~100 公分;莖、葉柄、葉軸、花序軸都有開展長柔毛和短柔毛。葉為不整齊的單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 5~7,莖上部為 3 小葉,中間雜有很小的小葉,邊緣有鋸齒,兩面疏生柔毛,下面有多數金黃色腺點,莖上部托葉腎形,有粗大齒牙,抱莖,下部托葉披針形,常全緣。穗狀總狀花序生於枝頂,多花,近無柄,苞片細小,常 3 裂,花黃色,直徑 0.5~0.9 公分;萼筒外面有槽和柔毛,頂端有 1 圈鉤狀刺毛;裂片 6,花瓣 5,雄蕊 10,心皮 2。果實為瘦果,倒圓錐狀,長約 0.4~0.8 公分,頂端有鉤狀刺毛,有宿存萼。

用途


飲用(單寧酸)。花材。藥用(全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治吐血,尿血,便血,衄血,崩漏,跌打出血,外出血,腹瀉,痢疾,勞傷,瘧疾;根:解毒,驅蟲。治痢疾,瘡瘍,腫毒,瘧疾,絛蟲病,閉經;帶小根莖之芽:驅蟲,解毒消腫。治絛蟲病,陰道滴蟲病,瘡瘍疥癬,癰腫,痢疾)。

基本資料


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簡誌:屬特徵- 屬 多年生具地下莖草本。奇數羽狀複葉,具大小不等之小葉;托葉葉狀,常具齒或成裂片狀。花序總狀,基部有1-2分枝。花黃色;花盤上方邊緣具許多鉤刺;萼片5;花瓣片5;雄蕊5-15;雌蕊2。瘦果,包埋於花盤中。 種特徵- 植株具長硬毛。小葉疏被直柔毛,粗鋸齒緣,上表面綠,下表面灰綠。果托具5縱溝紋,上緣具鉤刺。
別名:牛尾草, 龍牙草
原產地: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毛胡枝子

2018/10/07 07:38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主要特徵


直立灌木,高 1~1.5 公尺。三出複葉,具葉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 4~8 公分,寬 3~6 公分;頂生小葉長 3~5 公分,寬 2~3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微凹或微凸,葉緣為全緣,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柔毛;托葉長 0.2~0.3 公分,線形。花序為總狀花序,腋生,長 7~8 公分;花梗長約 0.3 公分;花萼長 0.4~0.45 公分,5 齒裂,齒裂片尖;基部具 2 宿存之小苞片;花瓣長約 1 公分,紫色。果實為莢果,卵形,長約 1 公分,扁平,不開裂,內有種子 1 枚。

用途


蝴蝶食草(淡紫小灰蝶、波紋小灰蝶、姬波紋小灰蝶等)。

基本資料


學名:Lespedeza thunbergii (DC.) Nakai subsp. formosa (Vogel) H. Ohashi
簡誌:半灌木至灌木,被伏毛。頂小葉長橢圓形,長2-5 cm,寬1-2.5 c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圓形或微凹。花紫紅色,長12-18 mm。莢果長5-10 mm。
別名:臺灣胡枝子、台灣胡枝子
原產地:種產於中國大陸。變種為台灣所固有。台灣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區空地及半陰性處。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