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子坪 20200529 角花烏斂莓上的蟲癭(ㄧㄥ ˇ)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無毛。捲鬚 2 叉分枝,相隔 2 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 5 小葉,中央小葉長橢圓披針形,長 3.5~9 公分,寬 1.5~3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每側有 5~7 個鋸齒或細牙齒,側生小葉卵狀橢圓形,長 2~5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外側有 5~6 個鋸齒或細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 5~7 對,網脈不明顯,無毛;葉柄長 2~4.5 公分,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側生小葉總柄長 0.4~1.5 公分,無毛;托葉早落。花序為複二歧聚繖花序,腋生;花序梗長 3~3.5 公分,無毛;花梗長 0.15~0.25 公分,無毛,花蕾卵圓形或卵橢圓形,高 0.2~0.3 公分;萼碟形,全緣或有三角狀淺裂,無毛;花瓣 4,三角狀卵圓形,高 0.15~0.25 公分,頂端有小角,外展,疏被乳突狀毛;雄蕊 4,花藥卵圓形,長寬近相等;花盤發達,4 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短,基部略粗,柱頭微擴大。果實近球形,直徑約 0.8~1 公分,有種子 2~4 顆;種子倒卵橢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部與種脊無異,種脊突出,兩側表面有橫肋突出,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或倒卵狹橢圓形,從基部向上斜展達種子上部 1/3 處。花期 4~5 月,果期 7~9 月。
近似物種
角花烏斂莓外形與烏蘞莓(虎葛)相似,但角花烏斂莓花瓣頂端有突出外展的小角,種子腹部兩側窪穴呈溝狀,可以區別。
用途
塊莖入藥,有清熱解毒、祛風化痰的作用。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カミノヤブカラシ(赤実の藪枯)<Cayratia yoshimurae>
學名:Cayratia corniculata (Benth.) Gagnepain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菜公坑 20200529 傅氏唐松草,花(上花:雄蕊,花萼已經掉落)與瘦果(下果)
主要特徵
植株全部無毛。莖2-3條,高13-3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有少數分枝。基生葉數個,為二回三出複葉;小葉革質,菱狀圓形,長和寬為4-10毫米,頂端圓形,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三淺裂,裂片全緣或有1-2圓齒,脈在背面不明顯隆起,小葉柄長達15毫米。莖生葉1-2,小。單歧聚繖花序有少數花;花梗長1-1.6厘米;萼片4,早落,狹橢圓形,長約4毫米;雄蕊長約4.3毫米,花藥橢圓形,頂端鈍,花絲長約4毫米,上部倒披針形,比花藥寬約3.5倍,下部絲形;心皮11-17,子房基部縮成細柄,花柱短。瘦果扁,紡錘形,長4-6毫米,有6條明顯的細縱肋,心皮柄長約1.8毫米。
近似物種
毛茛科的唐松草,台灣有6種,傅氏唐松草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地區潮濕地和林緣。約在5月開花。
傅氏唐松草與大花台灣唐松草(變種)均為台灣特有種。
基本資料
學名:Thalictrum urbaini Hayata
簡誌:莖光滑。基生葉2-3回3出複葉;小葉9-27。萼片4;心皮15-30。瘦果10-25,具長柄。
別名:臺灣唐松草、台灣唐松草、台湾唐松草(植物智:Thalictrum urbainii Hayata)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潮濕地和林緣。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00529 正在大花咸豐草上吸食花蜜的食蚜蠅
主要特徵
長約14.5-15.5mm,身體寬大,頭部寬與胸寬近似,前胸背板有2條黑色橫帶,腹背第1-2列黑色橫帶呈工字型,其餘橫帶黑色。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大花咸豐草或野花上吸食花蜜,外觀很像蜜蜂,但本種體型較寬廣,複眼大,觸角3節具芒。
基本資料
學名:Eristalis sp. (待分類)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00529 紋眼食蚜蠅,正在大花咸豐草上吸食花蜜
主要特徵
這是一隻在台灣的圖鑑裡面沒有的種類,網路上有的名稱。因為自我保護擬態成蜂,與斑眼食蚜蠅區別在於眼睛的紋路,主食是花蜜和花粉為生。查了許久才知道。
基本資料
學名:Eristalinus sp. (待分類)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00530 芒穗鴨嘴草的花序,下方露出的部分為雌蕊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或下部斜升,高60-80cm,直徑約2毫米,節上無毛或被髯毛。葉鞘疏生疣基毛;葉舌長2-3mm;葉片線狀被針形,長可達18cm,寬4-8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粗糙,兩面被疣基毛或變無毛。總狀花序互相緊貼成圓柱形,長4-6cm;總狀花序軸節間和小穗均呈三棱形,外側棱上有白色纖毛,內側無毛或略被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7-8mm;第一穎先端鈍或具2微齒,上部5-7脈,邊緣內折,兩側具脊和翅,翅緣粗糙,下部無毛;第二穎等長於第一穎,舟形,先端漸尖,背部具脊,邊緣有纖毛,下部無毛;第一小花雄性,稍短於穎;外稃紙質,先端尖,背面微粗糙,具不明顯的3脈;內稃膜質,具2脊;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長約5mm,自先端深2裂至中部;齒間伸出長約10毫米的芒;芒於中部以下膝曲,芒柱通常不伸出小穗之外;雄蕊3;花柱分離。有柄小穗較無柄小穗短小,雄性或退化為中性,其第二小花外稃有時具短直芒。花果期夏秋季。
基本資料
學名:Ischaemum aristatum L.
簡誌:稈高達1 m。葉片長10-30 cm,寬約3 mm;葉舌圓頭。總狀花序對生,長5-10cm;穗軸具纖毛。無柄小穗長約6 mm,歪斜橢圓形;外穎具3-4條橫皺紋,革質,頂端紙質,邊緣有脊翅;上位外稃二深裂,芒長約14 mm。
別名:有芒鴨嘴草、有芒鸭嘴草<植物智;Ischaemum aristatum L.>
原產地:台灣全省低海拔草地及山坡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萬華運動中心旁 20200524 圓仔花的球花
主要特徵
千日紅屬於莧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 20~60 公分。胞果圓形,種子扁豆形,黃褐色,藏在紙狀的球花中 。千日紅俗稱圓仔花。性喜高溫。花色豔麗花期很長,花色有紫紅、紅、白等顏色。白花稱「千日白」。花期春末、夏、秋季,適合花壇、盆栽、切花、乾燥花;尤其台灣習俗常用它來作祭品,每年七夕情人節,切花頗受歡迎。
基本資料
學名:Gomphrena globos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千日紅, 圓仔花(台語)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市中正區 20200524 紫錦草的花
主要特徵
葉互生,披針形,長 6~13 公分,寬 0.6~1.0 公分,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抱莖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長睫毛,上面暗綠色,邊緣綠紫色,下面紫紅色。花密生在二叉狀的花序柄上,下具線狀披針形苞片,長約 7 公分;萼片 3,綠色,卵圓形,宿存;花瓣 3,藍紫色,廣卵形;雄蕊 6,2 枚發育,3 枚退化,另有1枚花絲短而纖細,無花藥;雌蕊 1,子房卵形,3 室,花柱絲狀而長,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有 3 條隆起稜線。種子呈三稜狀半圓形,淡棕色。紫錦草四季皆具觀葉效果,但陽光不足,葉色較灰暗。
用途
有毒植物(汁液有毒,皮膚過敏者觸及汁液,常造成刺痛、紅腫和起疹子,數天後才會痊癒)。藥用(吐血,丹毒,腫毒,燙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ムラサキゴテン(紫御殿)<Tradescantia pallida 'Purpurea'>
學名:Setcreasea purpurea Boo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苞鴨跖草、紅葉鴨跖草、紫竹梅<植物智:名稱已修訂,正名為:紫竹梅 Tradescantia pallida (Rose) DR Hunt>
原產地:墨西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星公園 20200524 金葉擬美花旁有台灣紋白蝶在飛舞
主要特徵
莖直立,單葉,十字對生,葉廣披針形,葉端漸尖,葉基圓鈍狀,全緣葉或略不平整波摺,薄革質,葉面光滑,葉面黃綠、翠綠色,新葉偏金黃色,葉脈略黃綠色,無托葉,具葉柄,兩性花,穗狀花序,花序軸密生短柔毛,苞片與小苞片線形、鑽形,小型,密生短柔毛,花萼五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密生短柔毛,花冠高腳碟狀、管形,兩側對稱,花白色,具紫紅斑點,外疏生微毛與腺毛,花冠先端五裂,近對等,上面二裂片於下部三分之一處合生,下面三裂片於下部四分之一處合生,可孕雄蕊二枚,生於花冠喉部,不孕之退化雄蕊二枚,著生於花冠筒,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蒴果,背裂二瓣,下部實心似柄狀,約與上部等長,上部具種子,種子四枚。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eranthemum reticulat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金葉擬美花、網葉擬美花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星國小旁 20200524 瑪瑙珠的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單葉互生,不具托葉,葉常一大一小着生節上。瑪瑙珠的果實雖然外觀漂亮,但是不可誤食,可避免中毒的危險。漿果,種子多又細小。
瑪瑙珠屬多年生長綠小灌木,高約 1 公尺,莖枝細直,黑綠色,分枝甚多,嫩枝上面有密密的短毛。單葉互生,不具托葉,表面平滑,倒披針形,稍彎曲,全緣;葉緣不規則波狀;葉面濃綠,葉背淡綠,搓揉葉片可聞到特殊腥味。白花,花後立即結果(漿果)。幼果綠色,成熟後漸轉成橙黃色、橘紅色,果熟期為 4~10 月。果實直徑通常在 1 公分以下,在分類上也是一種漿果,成熟前呈綠色,成熟後轉為橙黃,但因果皮較薄,抗旱力稍差,果實未脫離母株前,就會有乾癟皺縮的現象。
近似物種
類似植物特徵區分:
直立草本或灌木: 瑪瑙珠:葉一大一小著生在節上。
葉單一:珊瑚櫻:葉窄於15mm。
葉寬大於20mm:光果龍葵:花瓣短於5mm,果徑小於8mm,有光澤。
花瓣長過5mm,果徑大於8mm,無光澤。
龍葵:葉先端鈍形,果徑小於10mm。
木龍葵:葉先端銳尖,果徑大於10mm。
基本資料
學名:Solanum diphyllum L.
簡誌:灌木,無毛。葉一大一小著生於同一節上,全緣,大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9 cm,寬2-3.5 cm,小葉近圓形至寬橢圓形,長1.5-3 cm,寬1.2-2.2 cm。總狀花序蝎尾狀近繖形排列;與葉相對著生,萼片中裂,於裂片下方處縮小;花瓣白色,長3.5-4.5 mm。果橘黃色,徑寬7-12 mm。
別名:黃果龍葵、玉珊瑚、岩海椒、秋珊瑚、冬珊瑚、珊瑚櫻、野海椒、珊瑚豆、紅珊瑚、黄果龙葵<Solanum diphyllum Linnaeus>
原產地:南美洲的巴西,馬得拉島。世界各地馴化野生或栽培。台灣最早是在西元 1910 年引進,1972 年由胡煥彩氏再度由日本引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萬華運動中心旁(原中興環保公園) 20200524 原本的公園旁,種在花盆旁的彩葉草的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期 6~10 月。果實橢圓形,微扁平。
基部被多細胞毛,莖及分枝四方形,具鈍角,微被毛及腺點。單葉對生,具葉柄,闊卵形至圓形,葉基楔形,葉尖遁形,葉緣鋸齒緣或齒緣,上面被毛,下表面具腺點,葉面色彩變異甚大,一般以紅色為主,而混雜有綠色,黑色,黃色,紫色等。垂繖花序,小花頂生,白色或藍色。花萼微被毛及腺點,近球形,甚短,邊緣4裂,上部裂片寬卵形,側裂片卵形,先端圓形,下部裂片窄長橢圓形,2 裂,花冠微被毛及腺點,冠筒基部膝折。
基本資料
學名:Coleus x hybridus Voss
簡誌:無描述。
別名:鞘蕊花、小鞘蕊花、錦紫蘇、變葉草、老少年、五彩苏<植物智: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
原產地: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及大洋洲島群。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