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港中研院 20190308 阿里山三斗石櫟(雌花序)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40~70 公分,樹幹大多數通直,樹皮青灰色至灰褐色,縱向細縫裂,皮孔土黃色,散生或縱向排裂。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約 2 公分;葉片長可達 9 公分,寬約 4.5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為銳形,葉尖短而突尖,葉片兩側略呈下延形,葉緣全緣,上下表面平滑,下表面粉綠色,側脈 10~12 對,接近葉緣則向上彎曲,基部粗大。殼斗盤狀,徑約 1.8 公分;鱗片 2~3 輪,在中間者闊三角形,內外兩側均被倒伏狀絨毛。果實為堅果,長約 1.2 公分,徑約 2 公分,扁球形,先端具 1 尖突。花期 2~3 月。三斗石櫟的殼斗常三個伴生在一起,故有「三斗」之名;三斗石櫟別稱「赤皮杜仔」、「紅肉仔」,則是因為其木材色澤偏紅之故。
近似物種
屬與種的特徵:葉全緣或略波狀緣。殼斗最多包圍堅果3/4部份,殼斗包圍堅果不及1/2部份。葉先端銳尖、漸尖或尾尖,邊緣平。葉兩面同色,或下表面近於綠色。小枝不具稜,葉長橢圓形、長橢圓狀卵形或披針形。葉先端漸尖至短尾狀,葉基下延。
用途
木材(建築、車船及製作農具、工具柄之用)。
基本資料
學名:Pasania hancei (Benth.) Schottky var. arisanensis (Hayata) Liao
簡誌: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卵形,先端短尾狀銳尖或漸尖,鈍或圓頭,基部鈍、銳尖或向葉柄漸窄,全緣。殼斗碟狀,鱗片闊三角形,排成6-8環。
別名:阿里山三斗石櫟, 阿里山三斗柯, 細葉三斗石櫟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台灣,雖然廣為分佈於桃園八里、嘉義阿里山、台中大禹領及梨山、高雄 Alikung及台東知本大武山等700-2500m之森林中但很稀少。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南港中研院 20190308 小花黃蟬的花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人畜中毒會刺激心臟、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使之產生循環障礙,姙娠動物誤用會引起流產。
常綠性灌木,全株光滑。葉 3~5 枚輪生,具短柄,被短毛,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10~15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形,全緣,薄革質或略帶肉質,兩面光滑,僅背面的脈上有毛,葉脈被毛。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綠色,5 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漏斗形,徑約 4~5 公分,鮮黃色,花冠基部膨大,冠筒長約 5 公分,下端細而短,內側常具紅褐色縱紋,先端 5 裂狀,展開,裂片近圓形或卵形;雄蕊 5 枚,著生於花管細管上部;子房卵形,花柱短;花期長,從春末到秋初花開不斷。蒴果球形,密生長棘刺,極易傷人,果徑約 4~5 公分,內藏扁平的種子。全株有毒,乳汁毒性尤強。為觀花庭園樹、盆栽。有劇毒,誤食會造成中毒,症狀為嘔吐、腹瀉、發燒、噁心、嘴唇紅腫、心跳加快、循環系統障礙等。
近似物種
軟枝黃蟬有許多種類,常見為以下四種:
軟枝黃蟬:花桶中等,花苞深褐色
多花黃蟬:花桶最短,花苞黃綠色,花瓣以逆時針長出。
重瓣軟枝黃蟬:花重瓣
小花黃蟬:花桶最長,花苞黃褐色。花瓣小。
用途
藥用(全株:殺蟲,墮胎)。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メアリアケカズラ(姫有明葛)<Allamanda neriifolia>
學名:Allamanda neriifolia Hook.
簡誌:無描述。
別名:立株黃鶯、夾竹葉黃蟬、黄蝉、黄兰蝉<中国植物志:Allemanda neriifolia Hook.>
原產地:巴西,台灣於 1901 年由田帶安定氏從日本引入;1910 年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入。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秀柱花的花,最上面那一朵已經開了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小枝有皮孔。葉互生,單葉披針形、 橢圓形,葉端銳,葉基楔形,葉緣全緣, 齒牙狀,革質,有羽狀側脈 6~8 對,葉面正面綠色,被面淺綠色,葉柄 1~2 公分,有托葉,長約 12 公分,寬約 3.5 公分。穗狀花序,花冠徑約 0.5~0.8 公分,花瓣 5 瓣,花黃、紫色,花期在春、夏季。蒴果卵圓形,長約 1.5 公分,褐色。綠轉褐 7~9月。
基本資料
學名:Eustigma oblongifolium Gardn. & Champ.
簡誌:屬特徵- 小喬木。葉革質;托葉小,早落。花兩性,成短總狀花序;萼5裂,花瓣5,鱗片狀,2裂;雄蕊5;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2裂。 種特徵- 葉披針形,長約15 cm,寬3-4 cm,先端漸尖,全緣,上部時有1-2齒,而使前端似尖叉狀。花序頂生,被星狀毛;花瓣篦形。果長約1.5 cm。
別名:
原產地:中國大陸華南、臺灣。台灣產中部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純子貝爾蛛 雌蛛會啣卵團保護,植物為假蹄蓋蕨的葉背
主要特徵
通體淡黃褐色,各腳細長,腹部末端黑褐色,十分不容易看清楚。
體長1.8-2.8mm,頭部圓型,眼六枚排列呈左右2團,腹部卵型,腹部透明或具淡橙黃、紅色斑,各腳細長,雌蛛觸肢細長,雄蛛螫肢及觸肢發達。本種體型很小,除腹端具淡色斑外通體透明,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棲息低矮草叢蕨類或野薑花葉背,遇到騷擾會垂絲墜下或隨風搖擺攀附到其他的枝葉躲藏,雌蛛有護卵的行為,卵數十顆聚成一團,雌蛛會以口啣著四處遊走保護。本種舊稱姬幽靈蛛 Spermophora junkoae 為同種異名,體態嬌小透明,腹部具紅色斑或無。
基本資料
學名:Belisana junkoae (Irie, 1997)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旅人蕉
主要特徵
幹高約可達 10 公尺,節環顯著。葉互生於幹頂,排成整齊之 2 縱列,葉鞘筒狀,葉柄長 2~4 公尺,葉片橢圓形,長約 3 公尺。穗狀花序腋生,總苞船形,先端銳尖,萼片 3 枚,突出甚長,花瓣白色,3 枚。蒴果 3 室,外果皮堅硬而富纖維質。
用途
緊急用水(旅人蕉的葉鞘基部及花苞片可貯甚多量之鮮水)。
基本資料
學名: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So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扁芭蕉, 旅人木, 旅人蕉
原產地:馬達加斯加。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小圓彤(長在廁所旁的路邊
主要特徵
兩性花。開花期秋末至春季。
小圓彤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或宿根性草本,原產玻利維亞、秘魯、巴拉圭、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的森林中,種名 sylvatica 即意指森林產的。小圓彤這個名字,推測是從小岩桐轉變而來,「圓」是花朵特徵,「彤」是赤紅、朱紅的意思來描述花色。市面上可見高、矮兩種,應該是不同品種的區別,高的適合盆栽或地植成花壇,矮的用來當組合盆栽材料或種成吊盆。小圓彤為苣苔科圓彤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稱紅岩桐、小岩桐、小圓桐、汽球燈罩,原產於波利維亞、秘魯,地生或著生,株高約 15~30 公分,可達 50 公分,全株有毛,地下具發達走莖,休眠期根莖末端肥大,莖直立或斜伸,紅褐色。單葉對生,葉披針形或長卵形,葉端銳尖,葉基楔狀,延伸至莖部,全緣葉,葉長約 6~10 公分,寬約 1~2 公分,葉面墨綠,略光亮,質感粗澀,側脈不明顯,無托葉,短葉柄。總狀花序自莖端伸出或單花開於近莖端的葉腋,花梗細長可達 5 公分以上,5 枚花萼線形。囊狀(壺形)花長約 2~3 公分,花冠 5 裂,裂片圓形深橘色。蒴果,圓形或長條形,宿萼並存,種子多數。
近似物種
台灣市面上可見植株較矮、花與葉皆圓短,株高約 15~20 公分的矮性種及植株粗壯高大、葉片與花都較長,株高 30~50 公分的大型種兩種。
培育方式
繁殖:種子或採用地下有發達的走莖,藉以生長繁殖;休眠期根莖末端肥大,可取出作為繁殖材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圓彤,小岩桐,紅岩桐、小圓桐、汽球燈罩
原產地:原產玻利維亞、秘魯、巴拉圭、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的森林中。
進入閱讀更多...

▲六窟 20190119 推測:白琉球
主要特徵
琉球杜鵑與霧島杜鵑相同的,於江戶時期就廣為流傳的杜鵑花,以白色為代表的品種。
琉球ツツジは霧島躑躅(キリシマツツジ)などと同様に、江戸時代に広く流通していたツツジで、白ツツジの代表的な品種です。
近似物種
日本杜鵑大致上的分類(補述中):
霧島杜鵑系(霧島ツツジ系、江戶霧島):
琉球杜鵑系(琉球ツツジ系)
久留米杜鵑(久留米ツツジ):
平戶杜鵑(平戸ツツジ):
山杜鵑系(ヤマツツジ系):
大山杜鵑系(オオヤマツツジ系):
蓮華杜鵑系(レンゲツツジ系):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在日本杜鵑也有以開花時期與進口品種做區分:
杜鵑(つつじ):日本本地種。整株一起開花。4-5月開花。葉較大較軟有軟毛。雄蕊5根以上。
皐月杜鵑(さつき):日本本地種。開花有先後順序。5-6月開花。小而硬葉尾較尖。雄蕊5根。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Azalea):台灣杜鵑在比利時混種。整株一起開花。11-2月開花。小而葉互生。雄蕊5-10根。
基本資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新北投 20190213 仙鶴草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常綠亞灌木;全株生有細毛,莖稍粗壯,圓柱形,莖節部分有膨大現象,莖葉均有香氣,乾時黃綠色;老枝灰白色, 嫩枝葉翠綠色。葉柄短小,葉身橢圓形,背面葉脈突起。聚繖花序,著生於枝梢或葉腋,苞片細小,花萼裂片為五,條狀披針形,兩面生腺毛,唇形花冠白色,上唇披針狀,下唇短三裂,花冠形狀,在一片綠意背景中猶如一隻隻展翅飛翔的白鶴。
用途
藥用(皮膚病)。
基本資料
學名:Rhinacanthus nasutus (L.) Kurz
簡誌:無描述。
別名:仙鶴花, 仙鶴草, 白鶴靈芝
原產地:美洲。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北投 20190213 平戶杜鵑系之花蕊
主要特徵
在日本杜鵑園裡種植的霧島杜鵑,多被稱為「江戶霧島」。江戶初期,將鹿兒島的杜鵑送至江戶的染井的地區(也為染井杜鵑花的發祥地),以及大久保等品種改良後,推廣到全日本。
現在、つつじ園に植えられている霧島ツツジの多くは「江戸霧島」と呼ばれるものです。鹿児島の野生種のツツジが江戸時代初期に江戸へ運ばれ、染井(ソメイヨシノの発祥の地でもあります)や大久保などで品種改良がされ、さらに全国へと広がっていきました。
近似物種
日本杜鵑大致上的分類(補述中):
霧島杜鵑系(霧島ツツジ系、江戶霧島):
琉球杜鵑系(琉球ツツジ系)
久留米杜鵑(久留米ツツジ):
平戶杜鵑(平戸ツツジ):於長崎県平戸市所栽培出來的品種。
山杜鵑系(ヤマツツジ系):
大山杜鵑系(オオヤマツツジ系):
蓮華杜鵑系(レンゲツツジ系):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基本資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213 苦滇菜的花
主要特徵
多見於春、夏間。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高 50~100 公分,莖直立,中空,有稜線、帶暗紫色,分枝幼嫩部份具腺狀毛。葉互生,基部葉具短柄,莖上葉無柄而呈耳垂狀抱莖,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0~20 公分,寬 3~5 公分,提琴形羽裂或不整狀羽裂,具大小不整齊尖齒緣,先端尖,葉背稍帶粉白。頭狀花黃色,頂生,排列呈疏繖房花序,花徑約 2~3 公分;總苞圓筒狀,長 1.2~1.5 公分,綠色,苞片 3~4 輪,長橢圓狀披針形,被腺毛,外輪苞片長 0.35~0.45 公分,中輪 0.6~0.9 公分;均為舌狀花,黃色,下半部管狀,先端截形,5 齒緣,被白細毛;雌雄同株,雄蕊 5 枚;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 2 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而扁平,長約 0.6 公分,褐色,具有 3 條明顯縱紋,復有橫紋,熟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
近似物種
近似的苦苣菜屬:
苦滇菜:花苞上有較疏的長刺、葉全緣或疏鋸齒
苦苣菜:花苞有短刺上面有較明顯黑點、葉淺裂至深裂
鬼苦苣菜:花苞稀有腺毛、葉具有尖刺
基本資料
學名:Sonchus oleraceus L.
簡誌:粗壯的草本,高20-100 cm,無毛,莖中空。基部莖生葉長橢圓形,葉柄有翅,羽狀裂片或分裂,具不規則的銳齒緣;中段莖生葉琴狀羽裂,葉基耳狀抱莖。頭花繖形狀排列;總梗具毛;總苞無毛或具腺毛。
別名:苦苣菜、苦菜、滇苦菜、滇苦苣菜、滇苦蕒菜、苦蕒菜、荼
原產地:泛亞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大陸、海南島朝鮮,日本,歐洲。台灣分佈於低至中海拔之開闊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