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嶺古道 20200627 落鱗鱗毛蕨
主要特徵
莖直立,密被黑褐色鱗片;葉柄長15-55cm;葉片呈五角形,長30-50cm,寬25-30cm,三回羽狀深裂,基部羽片近葉軸之下側羽片特別長;羽片長12-20cm,寬2-4cm,互生,具柄;小羽片具齒緣,頂端突尖,基部兩側有葉耳;葉柄、葉軸和羽軸上有貼伏的黑色鱗片,在葉表上尚可見互通的深溝;孢膜圓腎形,長在裂片或小羽片的側脈上。
基本資料
學名:Dryopteris sordidipes Tagawa
簡誌:根莖直立,鱗片栗色至黑褐色,柄和羽軸有深溝,上有貼伏的暗褐色鱗片,柄15~55cm長,葉五角形,三回深裂,基部羽片的基部小羽片特別長,羽片互生,有柄。小羽片鋸齒,頂端突尖。羽片30~50cm長, 20~25cm寬,不具帽形鱗片,所有羽片都有孢子囊群。具孢膜。
別名: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地生蕨。多見於迎風面或闊葉林下。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埔里紅弄蝶
主要特徵
展翅 30 - 35 mm,外觀近似竹紅弄蝶但本種下翅表面的橙黃斑紋兩側較不整齊且呈鋸齒狀, 翅腹面的黃色斑紋與翅面同。本屬有3種,本種又稱竹橙斑弄蝶,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會與竹紅弄蝶混棲,喜歡訪花,飛行快速,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3種,除常見的埔里紅弄蝶、竹紅弄蝶外,另一種為熱帶紅弄蝶(橙黃斑弄蝶)Telicota colon bayashikeii Tsukiyama, Chiba & Fujioka, 1997分布於綠島、金門,台灣本島較少見。
基本資料
學名:Telicota bambusae horisha Evans, 1934
別名:竹橙斑弄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豹紋蝶
主要特徵
展翅45- 60mm,翅膀表面橙黃色佈滿黑色斑點,以翅基及翅端的斑點較密集,後翅近基部前段底色白色,翅腹面與翅面斑紋相同,雌蟲翅型較大且圓,雌蝶後翅表面顏色較淡。本種又稱白裳貓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體色與斑型近似花豹為命名的由來,成蟲常見於潮濕地面吸食水液或於陽光下賞花,飛行緩慢,幼蟲綠色,頭部褐色,前方有一對端部分枝狀的犄角,體表具點狀疣突,體側有一條褐色的縱紋,寄主榆科的朴樹、台灣朴樹。
基本資料
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別名:白裳貓蛺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短柄卵果蕨
主要特徵
觀察短柄卵果蕨的柄時,有時並不短。
著生於潮濕的土壁或石壁上。葉片披針形,二回羽狀分裂至深裂。羽片無柄,同側羽片之間具有三角形之翼片,其葉脈是從葉軸而非羽軸長出。孢子囊群卵圓形,著生於側脈靠近葉緣處,不具孢膜。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 5~20 公分,具毛鱗片;葉片披針形,長 10~45 公分,寬 5~15 公分,二回羽狀分裂至深裂,基部羽片略小;羽片互生,羽片基部與葉軸合生,同側羽片間具三角翼片;末裂片全緣,側脈不分叉。孢子囊群卵圓形,著生於側脈近葉緣處,不具孢膜。
基本資料
英文名:Decursive Pinnated Beech Fern
學名: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ee(有同物異名)
簡誌:叢生,柄長4-20 cm,具毛和鱗片。葉披針形,基部羽片略小。
別名:短柄卵果蕨、延羽卵果蕨(中國植物誌: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ée)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日本、韓國南部和越南北部;中國大陸廣布於亞熱帶地區,北達河南南部及陝西秦嶺,東至福建平原地區,向西達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北部及東部。生沖積平原和丘陵低山區的河溝兩岸或路邊林下,海拔 50~2,000 公尺。台灣產於低、中海拔林緣半遮蔭處之潮濕土璧或石壁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燕灰蝶,拍攝時尾部不斷地晃動
主要特徵
中型灰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胸部淺褐色或灰色,腹部黃白色或橙色。前翅翅頂尖,外緣、前緣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細長尾突。臀區葉狀突發達,上有橙色及黑色斑紋組成之眼斑。翅背面褐色,上有藍紋。翅腹面底色暗褐色,前、後翅有一兩側鑲淺色線之暗色帶紋,於後翅成W字形。前、後翅中室端有一兩側鑲淺色線之暗色短條。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幼蟲取食多種闊葉樹之花與花苞,如鼠李科桶鉤藤、朴樹科山黃麻、千屈菜科九芎、豆科相思樹等。成蟲於7-8月數量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Rapala varun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別名:埔里小灰蝶、棗長尾灰蝶、墾丁小灰蝶
原產地: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東洋區大部份地區及澳洲區之新幾內亞、澳洲東北部等。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淡青雅波灰蝶
主要特徵
雄蟲前、後翅表底色為金屬光澤淡藍色,前翅前緣、外緣有黑色外框,後翅前緣有灰色鱗片分布、後翅亞外緣各翅室有小型黑色圓斑,翅腹底色灰色,前翅中央及後翅中橫線到翅基部有波狀白色細紋,肛角附近有一外圈黃色之黑色圓斑。雌蟲翅表為淡藍色金屬光澤,翅緣黑色紋較雄蟲寬 。
雌蝶將卵產於食草幼嫩花苞上,孵化幼蟲在花苞外皮鑽洞後便迅速潛入,故只要觀察花苞上的洞孔及花苞表面日漸增多的褐色排泄物,便能得知幼蟲所在。
基本資料
學名:Jamides alecto dromicus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金露花的花與花序(漸熟型)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小毒)。
總狀花序腋出或頂生,常排成圓錐狀;花萼管狀,萼 5 裂,有毛。
常綠灌木、葉對生或叢生、夏秋開花,花色紫色、球形果實。分枝多,小枝方形,長而下垂。夏秋季開花,花淺紫色,能結果,成熟果色鮮黃,聚生成串,觀花賞果,逸趣橫生。容易被小孩誤食,會造成腹痛腹瀉、昏昏欲睡、發燒、痙攣等症狀。
用途
藥用(果實:截瘧,活血止痛。治瘧疾,跌打損傷;根:止痛,止渴;葉:活血消腫,散瘀,解毒。治跌打瘀腫,癰腫)。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レンギョウ(台湾連翹)<Duranta repens L.>
學名:Duranta repens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本苦林盤、臺灣連翹、苦樂槃、假連翹<植物智:Duranta repens L.>
原產地: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相傳是明朝時代西班牙人引進台灣栽培的。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馬纓丹的花序(多彩)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花色多種。
常綠半蔓性灌木。原產於熱帶美洲,三百年前由荷蘭人帶來台灣,株高 1.5~3 公尺,小枝四稜形,具有逆向的銳利。兩面均被有短硬毛。四季開花,頭狀花序作散房狀排列,花冠有黃、白、橙黃、淡紅、紫紅、深紅等色彩。核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品種繁多,有黃花、白花及無刺等等之品種。
用途
藥用(花: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跌打,肺癆;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袪風利濕,清熱活血。治風濕,跌打、敷治蛇傷及瘀腫等)。
基本資料
學名:Lantana camara L.
簡誌:屬特徵:直立或蔓性灌木,小枝常具刺。葉單,對生或輪生。穗狀花序呈柱狀或頭狀,通常腋生。花無柄,花萼截形或略齒狀;花冠顏色多變,雄蕊二強,著生花冠筒中部。子房二室。核果。 種特徵:灌木,莖方形。葉紙質,卵形至長卵形,4-7 cm長,2.5-4 cm寬,鋸齒緣。花序頭狀,具長柄。花多由黃轉紅、粉紅、橘紅或橘黃色。果球形,紫或黑色。
別名:五色梅、五色龍、五龍蘭、五彩花、五雷丹、五色繡球、如意草、變色草、臭草、臭花草、臭金鳳、七變化、七變花、頭暈花、龍船花、刺仔花、發瘋花、馬纓丹、珊瑚球、马缨丹<植物智:Lantana camara L.>
原產地:熱帶美洲、西印度、中國大陸南部,台灣於 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麝香百合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短胖,全株無紅褐色素,莖無毛狀突起,花微上揚。
近似物種
近似百合科的植物:
台灣百合:莖光滑機戶全株有紅褐色素。葉寬細狹,一般不及一公分寬。花稍下垂,被紅褐條紋(有時無)
麝香百合(鐵炮百合):莖光滑,無紅褐色素(綠色)。葉寬短胖,達2-3公分或更寬。花稍上舉,純白。
糙莖麝香百合:莖粗糙,有紅褐色素(尤其基部)。葉寬一般1-2公分寬。稍下垂,被紅褐條紋(有時無)
(資料參考:自然攝影中心植物觀察)
基本資料
和名:鐵砲百合(テッポウユリ)
學名:Lilium longiflorum var. longiflorum(Lilium longiflor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鐵炮百合、麝香百合(植物智:Lilium longiflorum Thunb.)
原產地:原產臺灣和琉球群島。
進入閱讀更多...

▲加九寮溪 20200620 土紋桑舞蛾,上方角度
主要特徵
小型,前翅黃褐色,頭胸背板及前翅基部區域具顆粒狀的斑紋,翅面有6-7條黑色粗細不等的黑色橫帶貫穿,內有2條青紫色的橫帶掺雜其中,前翅外緣的弧線角度頗大,緣毛灰黑色。本種普遍分布低海拔山區,常見於陰暗的林下,喜歡群聚,數量不少。
基本資料
學名:Choreutis amethystodes (Meyrick, 1914)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