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煮飯花)

2020/08/29 09:02


▲石碇國小 20200815 紫茉莉,黃花


▲石碇國小 20200829 紫茉莉,黃花的果實(成熟)

主要特徵


花中型或大型,白色、黃色、紅色、粉紅色或斑紋花色等。

別名:
煮飯花:開花的時間是在傍晚,從前鄉間的人家,正好是升火煮飯的時刻而得名。
胭脂花:從前的女生,在沒有口紅或指甲油的情形下,就採用它的花瓣汁液來作化妝品的顏料。
白粉花:種子中富含胚乳,乾燥後變成白粉狀,便可拿來敷臉。

用途


藥用(根、葉可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調經和滋補的功效。種子白粉可去面部癍痣粉刺)。

根和種子有毒。誤食,會有口唇麻木,接著皮膚麻木、疼痛、觸覺遲鈍,並有頭痛、頭昏、耳鳴、聽力減退等現象。

基本資料


日文:オシロイバナ<Mirabilis jalapa L.>
學名:Mirabilis jalap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煮飯花、夜飯花、胭脂花、晚香花、白粉花、晚妝花、草茉莉、洗澡花、入地老鼠、粉團花、野茉莉、粉豆花、素香、夜嬌嬌、紫茉莉、胭脂花、粉豆花、夜饭花、状元花、丁香叶、苦丁香、野丁香<中国植物志:Mirabilis jalapa L.>
原產地:熱帶美洲;台灣於 1,600 年代引進栽植。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海南實蕨

2020/08/22 13:34


▲烏塗溪 20200822 海南實蕨

主要特徵


叢生,一回羽狀複葉,有營養葉及孢子葉兩型。根莖短匍匐狀,根莖及葉柄基部密布披針形鱗片;葉兩型,一回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邊緣圓齒狀,缺刻中有向上突起之刺齒;葉脈網狀,網眼中多少有游離小脈,網眼外葉脈游離;孢子葉較窄,可見孢子囊如散沙般覆蓋在孢子羽片背面。

基本資料


和名:ヘツカシダ(辺塚羊歯)<Bolbitis subcordata>
學名:Bolbitis subcordata (Copel.) Ching
簡誌:根莖短匍匐狀,徑10~15mm,鱗片披針形。柄基密佈鱗片,柄的上段,尤其是溝中具有許多小鱗片。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末端延長,具有帶根的不定芽。葉緣圓齒狀,缺刻中有刺齒,羽片無柄,網眼中多少有游離小脈。孢子囊全面著生。
別名:华南实蕨、海南实蕨<中国植物志:Bolbitis subcordata (Cop.) Ching>
原產地:浙江(樂清) 、江西(全南) 、台灣(台北、宜蘭、新竹、台中、南投、高雄、平東、台東) 、福建(永清、福清、福州、永泰、南靖、龍巖) 、廣東(大埔、曲江、始興、英德、寶安) 、海南(瓊中、陵水、瓊海、崖縣) 、廣西(容縣、十萬大山、大苗山) 、雲南(西雙版納) 。生山谷水邊密林下石上, 海拔300-1 050米。日本、越南。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萊氏線蕨

2020/08/22 13:18


▲烏塗溪 20200822 萊氏線蕨


▲烏塗溪 20200822 萊氏線蕨,葉背

主要特徵


披針形之單葉,末端漸尖,基部較寬,但再往下則急縮至葉柄處。孢子囊群長線形,著生於側脈之間且與中脈斜交,但非與主軸近垂直。

相較於伏石蕨有營養葉與孢子葉顯著不同的兩型葉,但卻可見兩型葉的趨勢,亦即孢子葉較瘦長,營養葉較胖短,本種在台灣是否有極端兩型葉的族群,尚待進一布調查研究。資料來源-郭城孟 蕨類圖鑑 進階珍稀版 萊氏線蕨 174頁。

葉疑似兩型(孢子葉較瘦長。營養業較寬)。

近似物種


同屬近似的蕨類:
萊氏線蕨:二級脈與主脈(葉軸)成斜交,網脈不明顯,孢子囊群線型。
斷線蕨:二級脈與主脈近直交,網脈明顯,孢子囊群橢圓點狀。

用途


藥用(效用:全草:行氣化瘀,袪痰鎮咳。治婦女虛弱咳嗽,帶下)。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リノホクリハラン(槍の穂栗葉蘭 Leptochilus wrightii (Hook.) X.C.Zhang)
學名:Colysis wrightii Ching
簡誌:單葉60cm長,3~5cm寬,肉質至革質,孢子囊群圓、大,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酷似瓦葦屬成員,但孢子囊群不會像瓦葦僅位於上段,在中下段亦有。
別名:褐葉線蕨、褐叶线蕨、莱氏线蕨<中国植物志:Colysis wrightii (Hook.) Ching>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越南、香港及台灣。海拔 1,000 公尺以下潮溼溪邊的岩石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星蕨

2020/08/22 12:37


▲烏塗溪 20200822 大星蕨

主要特徵


岩生或地生。具有長約10至25公分之葉柄,孢子囊群為圓形且較同屬來得大,著生於中脈兩側且各呈一排。

地上生,根莖匍匐,很長,徑長 0.3~0.4 公分,淡綠色,頂部被披針形鱗片,鱗片具疏齒。單葉,散生;葉柄長 10~25 公分,基部被疏生鱗片,每片葉片間隔 1~2 公分;葉片長 20~60 公分,寬 1.5~5 公分,帶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漸尖頭,基部漸窄,下延,全緣,略呈波狀,具軟骨質葉緣,淡綠色,乾燥時兩面皺起,葉片近革質,中肋突出,葉脈不明顯,網眼中具分歧小脈。孢子囊堆大而圓,橙色,著生在近葉軸處,成行排列或不整齊的兩行,無孢膜;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酷似瓦葦屬成員,但孢子囊群不會像瓦葦僅位於上段,在中下段亦有。本種葉片大小變化很大,如產自西藏的植株,有的葉片長達 100 公分,葉柄長 20 公分,葉片中部寬達 7 公分。

用途


藥用(止血)。地上生,根莖匍匐,很長,徑長 0.3~0.4 公分,淡綠色,頂部被披針形鱗片,鱗片具疏齒。本種葉片大小變化很大,如產自西藏的植株,有的葉片長達 100 公分,葉柄長 20 公分,葉片中部寬達 7 公分。

基本資料


英文名:Fortune Microsorium
和名:オオクリハラン(大栗葉蘭 Microsorium fortunei.)
學名: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
簡誌:單葉60cm長,3~5cm寬,肉質至革質,孢子囊群圓、大,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酷似瓦葦屬成員,但孢子囊群不會像瓦葦僅位於上段,在中下段亦有。
別名:七星劍、大本石葦、大葉骨牌草、石葦、旋雞尾、福氏星蕨、江南星蕨(中國植物誌: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及台灣。台灣產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林下谷地腐植質多,成見於成群長在濕度高的巨石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平背棘菱蝗

2020/08/22 12:34


▲烏塗溪 20200822 平背棘菱蝗

主要特徵


體長 13 - 17 mm,體背平滑,體背褐色,胸部兩側有尖 刺,前胸背板發達向後延伸,覆蓋腹末端,一般前翅退化為瓣狀,後翅有發達的網室,腿節粗大,擅於彈跳。本種體色多變,某些個體會依棲息環境而改變,保護色良好,一般前胸背板近基部有一枚不明顯的X型斑紋,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棲息樹林底層潮溼的山路、岩壁、溪流,數量很多,以苔草或藻類為食,全年可見。 若蟲翅短或無翅,各齡期體色與斑紋多變,有些成蟲也會隨環境改變顏色。

本種大陸稱刺翼蚱科 / 優角蚱屬,本科小型,前胸兩側具刺,前胸背板延伸到腹端,前翅退化,後腳發達。

基本資料


學名:Eucriotettix oculatus (Bolívar, I., 1898)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山蘇花(臺灣山蘇花)

2020/08/22 12:00


▲烏塗溪 20200822 台灣山蘇花


▲烏塗溪 20200822 台灣山蘇花,葉背的孢子囊群未滿一半,葉脊(葉柄)較圓

主要特徵


原生種,普遍產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內,附生於樹幹、岩壁的蕨類,基部常堆積許多其他樹種的落葉而形似於鳥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綠草本蕨類。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 70 公分,寬 10 公分。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中肋和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著生。冬季生育緩慢,夏秋發育快速,喜好溫度介於 20~30 度之間,若低於 15 度的話則有黃化、壞疽等寒害現象。栽植則有板植、盆栽、寄植觀賞等。

近似物種


據說孢子囊的長度長於一半為山蘇花。葉柄剖面為橢圓形為台灣種;葉柄中間有尖凸為南洋種。

判別參考方法:
孢子囊群達葉緣→山蘇花(中海拔)
孢子囊群只佔葉背一半 +葉軸上方有稜→南洋山蘇花(中低海拔)
孢子囊群只佔葉背一半 +葉軸上方無稜→臺灣山蘇花(低海拔)

用途


食用(原住民)。藥用(清熱解毒、創傷)。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マオオタニワタリ(縞大谷渡 Asplenium nidus L.)
學名:Asplenium nidus L.
簡誌:植株叢生成巢狀,葉革質,單葉,葉身向下延至基部葉脈在葉緣處聯合,形成網脈,孢膜短,短於中軸到葉緣的一半
別名:鳥巢蕨, 臺灣山蘇, 台灣巢蕨, 巢蕨、山苏花、台湾山苏花(中國植物誌:Neottopteris nidus (L.) J. Sm.)
原產地:非洲至玻里尼西亞一帶、澳洲、亞洲熱帶區、東南亞。綠島、蘭嶼、台灣境內 2,500 公尺以下。台灣廣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內,著生為主,偶岩生,數量非常多。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粉蝶(異色尖粉蝶)

2020/08/15 15:12


▲烏塗溪 20200815 台灣粉蝶

展翅 50 - 60 mm,雄蝶翅面白色,前、後翅緣具黑色斑 紋,翅腹面後翅為淡黃色;雌蝶翅膀面灰褐色,前後翅斑紋發達,翅腹面灰褐色具白斑。本屬有6種,八重山粉蝶、尖翅粉蝶、台灣粉蝶、雲紋粉蝶、蘭嶼粉蝶、紅粉蝶 ,本種雌雄個體顏色及斑紋不同,又稱異色尖粉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山柑科的銳葉山柑、多花山柑、小刺山柑和魚木等植物寄主,成蟲4至10月出現,喜歡訪花,常 群集於溪邊吸水,活動敏捷。

學名:Appias lyncida eleonora (Boisduval, 1836)
別名:異色尖粉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長葉苧麻(柄果苧麻)

2020/08/15 12:18


▲烏塗溪 20200815 柄果苧麻


▲烏塗溪 20200815 柄果苧麻,從葉背看雌雄花位置

主要特徵


花期 3~5 月。雌雄同株。

亞灌木,高 1.5~2 公尺,枝條細長,灰褐色,平滑無毛或略被短柔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柄略被短柔毛,扁壓狀,長 2~4 公分;葉片長 7~15 公分,寬 2.5~6 公分,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尖銳至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心形,葉緣為鈍鋸齒緣至細鋸齒緣,上表面有毛,下表面無毛或略被毛,主脈 3 條,顯著;托葉披針形,葉尖銳,葉基近於圓形,背面被毛,長 0.5~1.2 公分。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集生成簇,腋生,被毛,且具短梗,花被與雄蕊各為 4 枚;雌花密生為球形,全體排列成穗狀,頂生,各穗軸再作園錐花序狀排列,有毛。果實為瘦果,花柱宿存,外被毛茸,橢圓形,略呈扁壓狀。

用途


藥用(治小兒滯食,消化不良,胎動,肝病,月經不調)。製繩索(莖皮纖維)。

基本資料


學名:Boehmeria wattersii (Hance) B. L. Shih & Yuen P. Yang
簡誌:灌木,高達3 m;小枝漸無毛,具貼伏毛。葉對生,卵形至披針形,長6.5-24 cm,寬2.5-9 cm,先端漸尖,細鈍齒緣至細鋸齒緣,葉基心形;葉柄長1.5-8.5 cm;托葉披針形,長5-12 m。雌花序圓錐狀。
別名:長葉苧麻、柄果苧麻、中華冷水麻、落尾麻
原產地:特產於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萱草(金針花)

2020/08/15 11:38


▲烏塗溪 20200815 萱草


▲烏塗溪 20200815 萱草,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約 60~80 公分,地下根部多肉質;葉自根部簇生,呈線形狹長,可及 80 公分。花莖自葉叢抽出,長 80~120 公分,頂部分成二叉或三叉,每枝著生數朵,每日開一朵。果實為蒴果,長圓形,長 2~4 公分,直徑約 1.5 公分。

每日只開一朵,花期甚長。金針花花語:歡樂、忘憂。

用途


食用:採收其花蕾經曬乾加工利用 或直接採收新鮮花蕾作為蔬菜食用。金針排骨就是常見的藥膳料理。藥用(根: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治水腫,小便不利,淋濁,帶下,黃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癰)。
萱草花蓮 2 號、花蓮 3 號、花蓮 4 號及花蓮 5 號是花蓮場持續育成的觀賞用品種。近年六十石山成為拍萱草(金針花)的聖地。

基本資料


學名:Hemerocallis fulva (L.)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花萱草、金針花、金針、宜男草、忘憂草、黃花菜、一日百合、諼草、川草花、丹棘、療愁、單棘、鹿劍、遺忘花、萱萼、本忘草
原產地:中國、日本、西伯利亞和東歐,臺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番茄(小番茄)

2020/08/15 11:32


▲烏塗溪 20200815 番茄

主要特徵


1~2 年生半蔓性草本植物。主莖有剛毛及油腺,故用手觸摸時,會有臭味及油分;植株莖老化後會木質化。葉互生,羽狀複葉,淺綠或深綠色。第 1 朵花生於第 7~10 節間,自動停芯形品種每隔 1~2 節,非自動停芯型品種每隔 3 節著生一花穗。聚繖或總狀花序,短筒形黃色完全花,萼 5 片,宿存。自交作物,漿果,胎座肉質而皮薄,果實顏色紅或黃,球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子扁腎形,覆灰色短毛。

基本資料


英文:Tomato, Love Apple
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utum Mill.(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長10-50 cm;小葉片通常5-9,卵形或長橢圓形,長6-12 cm,近全緣或不規則齒緣。花萼及花瓣各5-9。
別名:臭柿仔, 甘仔蜜, 西紅柿, 番柿, 小番茄, 小金瓜, 紅耳仔厝, 耳子蜜, 六月柿
原產地:南美洲安地斯山的祕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