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毛蕨

2023/04/09 12:53


▲龍洞岬 20230409 在樹木與樹木之間生長的肋毛蕨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葉表側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葉背側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地生型蕨類,植株叢生,株高約一公尺,根狀莖短,粗壯,略直立,粗約十五公釐,莖頂部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二、三公分,先端纖維狀,稍捲曲,全緣,開展而蓬鬆,膜質,鏽棕色,葉簇生,葉三角形、三角狀卵形,長四十五至六十公分,基部寬三十至六十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二至四回羽狀深裂至複葉,羽片十二至十四對,下部一、二對羽片近對生,向上羽片互生,羽片斜向上,基部一對羽片最長,斜三角形,長約十八至二十二公分,基部寬十二至十六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不對稱,基部下側下延伸長,柄長十五至二十五公釐,往上部羽片漸小,羽片上之小裂片約四至六對,稍斜向上,小裂片橢圓形至斜三角形,長三至五公釐,基部寬三、四公釐,短尖頭,裂片全緣,葉草質、紙質,葉面綠色、深綠色,乾後淡褐棕色,葉面上被黃色單細胞腺毛,羽狀葉脈,小脈三、四對,單一或在基部裂片下部的二叉,斜向上,兩面均稍隆起,葉上面主脈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貼生淡棕色細毛,葉軸具肋毛,有伏生褐色鱗片,羽軸具肋毛,羽軸與葉軸之溝不相通或無溝,葉柄長約四十至七十公分,基部粗約六至八公釐,暗棕色,向上漸深禾稈色,上面有二條縱溝,基部以上密佈細鱗片,鱗片闊披針形,淺褐、褐色,常有明顯虹色光澤,長約二、三公釐,先端短尖至漸尖,全緣,往上漸短,呈複互狀貼生,薄膜質,葉紙質,葉柄與葉身約等長,長約七十公分,葉柄基部有淺褐色細鱗片,具單細胞分支至單列細胞分支,背腹性著生,孢膜小,孢膜圓腎形,早凋,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二至四對,生於小脈中部以下,較接近主脈,囊群蓋心形,全緣,膜質,淡棕色,宿存。

近似植物


三回羽狀分裂至複葉,近三角形,都較一般蕨類硬而挺為其特徵:
愛德氏肋毛蕨:愛德氏肋毛蕨主軸像是毛毛蟲的毛。
肋毛蕨:肋毛蕨各級主軸上部滿細毛鱗片,直立而有光澤,肋毛蕨也較大型。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ツモウイノデ(褐毛猪手)<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學名: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簡誌:莖粗,略直立,叢生,柄約70cm長,基部密佈淺褐色,長約2cm的細鱗片,且往上漸短。葉身和柄等長,基羽片長37cm,基部26cm寬,頂端漸尖,基部羽片基部下小羽片特別長,二回深裂。孢膜小。
別名:亮鳞肋毛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台灣、菲律賓。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愛德氏肋毛蕨

2022/10/25 13:52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步道邊長出來的,愛德氏肋毛蕨,現在變得比較稀疏些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愛德氏肋毛蕨,葉表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愛德氏肋毛蕨,葉背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愛德氏肋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側(微距)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愛德氏肋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側,孢子囊群正值飽滿狀態(微距)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愛德氏肋毛蕨,近基部葉柄,葉柄上長著稀疏的像是腳毛的鱗毛

主要特徵


整體呈長三角狀,三回羽狀分裂至複葉。葉柄及葉軸具有射出狀的窄鱗片。

近似物種


三回羽狀分裂至複葉,近三角形,都較一般蕨類硬而挺為其特徵:
愛德氏肋毛蕨:愛德氏肋毛蕨的主軸像是毛毛蟲的毛。
肋毛蕨:肋毛蕨各級主軸上部滿細毛鱗片,直立而有光澤,肋毛蕨也較大型。

基本資料


和名:ホラカグマ(洞かぐま)<Ctenitis eatonii (Baker) Ching>
學名:Ctenitis eatoni (Bak.) Ching
簡誌:柄長36cm以上,密佈暗色,硬、平展、末端內折,長0.5-1cm的窄鱗片,葉身39cm長,三回,基羽片14cm長,基部9cm寬,末端漸尖,基部羽片下基小羽片特別長,一回深裂,葉軸下表面鱗片外形和柄上的粗同。0.5cm長,羽軸上的0.3cm長。孢子囊群在小脈中段,孢膜小,早凋。
別名:直鳞肋毛蕨(中國植物誌:Ctenitis eatoni (Bak.) Ching )
原產地:中國南部、日本、台灣、菲律賓。低海拔地區之林下半遮蔭處多岩石的土坡。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沙皮蕨

2022/06/19 12:01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陰暗的樹下,長著不可思議的沙皮蕨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營養葉單葉可達40cm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較營養葉小許多,葉背上有許多孢子囊群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葉表(微距),似乎除了葉背(遠軸面),葉表(近軸面)似乎也有孢子囊群的生長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沙皮蕨,孢子葉葉背(微距),長滿了孢子囊群,正準備著下一代的繁殖

主要特徵


一回羽狀複葉,叢生;葉兩型(孢子葉細長,營養葉較大),營養葉柄長15-40cm,褐色,基部被鱗片,葉片三角形至卵形,長20-35cm,寬15-25cm,單葉三裂至一回羽狀複葉。孢子囊群最初沿小脈生長,成熟後密布葉片背面。地上生,根莖近乎直立或橫臥,強韌,被硬質鱗片及毛,鱗片披針形,褐色。

關連人物


由香港一位醫生也是植物學家的 Harland 氏所發現。

基本資料


英文名:Decurrent Hemigramma
和名:ハルランシダ(はるらん羊歯)<Tectaria harlandii (Hook.) C.M.Kuo>
學名:Hemigramma decurrens (Hook.) Copel.(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根莖直立,營養葉50cm高,頂羽片25cm長,8cm寬,孢子葉較細長。網狀脈,羽軸網眼具游離小脈。
別名:擬叉蕨、下延沙蕨、沙皮蕨<中国植物志:Hemigramma decurrens (Hook.) Cop.>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日本琉球和越南及台灣。台灣見於南北兩端及中部南投縣魚池鄉的低海拔森林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半遮蔭處之土坡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蛇脈三叉蕨

2021/10/07 13:27


▲越嶺古道 20211007 長相十分有個性的蛇脈三叉蕨


▲越嶺古道 20211007 蛇脈三叉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葉表於孢子囊群位置有突起


▲越嶺古道 20211007 蛇脈三叉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具包膜,孢膜圓應為腎形。

近似物種


三叉蕨:1至2對的獨立側羽片。著生孢子囊群時,葉表無明顯突起。孢子囊群散生於羽片的側脈兩側。
蛇脈三叉蕨:超過3對的獨立側羽片。著生孢子囊群時,葉表可見其明顯突起。孢子囊群沿羽片主脈及側脈兩側各一排。

基本資料


學名:Tectaria phaeocaulis (Rosenst.) C. Chr.
簡誌:網狀脈,羽軸網眼具游離小脈,成熟葉最下一對羽片具柄,葉單型,主脈兩側各具一排孢子囊群,葉柄和葉軸草桿色至紅褐色,不具光澤。羽軸、葉軸遠軸面肋毛稀少。短走莖,孢子囊群在小羽軸兩側各一排,小羽軸折曲,孢子囊群散佈羽片上。
別名:變葉三叉蕨、蛇脈三叉蕨、条裂叉蕨<植物智:Tectaria phaeocaulis (Ros.) C. Chr.>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無苞蕨(黃腺羽蕨)

2020/05/11 12:54


▲烏來內洞 20200511 黃腺羽蕨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孢子囊有無孢膜與腺體)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主軸與羽軸的溝)

主要特徵


植株高2-3米。根狀莖直立,粗4-5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1.5-2.5厘米,先端纖維狀,幾全緣,膜質,稍捲曲而為蓬鬆狀,褐棕色並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長60-100厘米,基部粗1-1.3厘米,基部深褐棕色,向上部暗褐色並稍有光澤,上面有闊的淺溝,溝兩旁有隆起的脊,疏被棕色的短剛毛;葉片三角形,長1.2-2米,基部寬1.2-1.3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並為四回羽裂,向上部三回羽裂,葉近二型,能育羽片稍縮狹;羽片約15對,下部的對生,向上部的互生,下部的相距達20厘米,斜向上,基部一對的柄長2. 5-9厘米;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達60厘米,基部寬30-4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斜截形而不對稱,基部下側的一回小羽片明顯伸長並有多對分離而深羽裂的二回小羽片,基部上側的一回小羽片僅為深羽裂;第二對羽片橢圓三角形,長達50厘米,基部寬25-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基部羽片的一回小羽片10 -12對,互生,幾平展,基部一對的柄長6-10毫米,向上部的有短柄,彼此接近;部下側的一回小羽片最大,橢圓披針形,長30-40厘米,基部寬15-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中部以下有6-10對分離的二回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達有闊翅的一回小羽軸;二回小羽片12-14對,互生,近平展,下部的有短柄,彼此接近,基部一對較大,披針形,長7 -10厘米,基部最闊處寬2-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深羽裂達1/2;裂片7-10對,互生,彼此接近或以約1. 5毫米寬的間隔分開,缺刻有一鈍齒,稍斜向上,橢圓形至鐮狀橢圓形,長5=毫米,基部寬4-6毫米,向頂部稍狹,圓鈍頭,邊緣有鈍淺鋸齒,有軟骨質的狹邊,乾後略反捲。葉脈沿小羽軸及主脈下部兩側聯結成狹長的網眼,裂片上的小脈分離,二至三叉,兩面均稍隆起,上面光滑,下面與主脈及小羽軸均疏被黃色至橙黃色的圓柱狀腺毛。葉紙質,乾後暗綠色至褐色,兩面均光滑;葉軸及羽軸下面淡褐色,上面深禾稈色,兩面均疏被棕色的短剛毛。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有1列或不整齊的2列,著生於分離小脈的中部及聯結小脈上,無囊群蓋,被黃色的圓柱狀腺毛。<根據:植物智>

近似物種


兩種近似的蕨類,除了孢子囊群的有無孢膜的特徵之外,其他特徵皆很接近:
黃腺羽蕨:主軸無溝,羽軸的溝靠在主軸上。無孢子囊群之孢膜,在主軸、羽軸、葉背上有黃至橙色的圓柱狀腺體。
網脈突齒蕨:主軸與羽軸溝相通。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Pleocnemia winitii Holtt.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腺羽蕨、無苞蕨、黄腺羽蕨(植物智:Pleocnemia winitii Holtt.)
原產地:疑問種。中國植物誌:產台灣、福建(南靖)、廣東(寶安)、海南(澄邁、白石嶺、樂東、尖峰嶺、保亭、陵水、七指山、儋縣、沙煲山)、廣西(瑤山)、雲南(金平、河口、西雙版納、蒙自、屏邊)。生密林下或森林跡地上,常構成稠密的層片,海拔120-1 000米。越南、泰國、印度東北部。

進入閱讀更多...

網脈突齒蕨

2019/09/22 12:37


▲烏來內洞 20200511 網脈突齒蕨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孢子囊與腺體)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主軸與羽軸的溝)

主要特徵


網脈突齒蕨的葉柄長可達70公分,葉片紙質、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長可達90公分,其最基部一對羽片的最基部下側小羽片特別長,而且呈羽狀深裂。

近似物種


頂羽片附近之羽軸及小羽軸都具有一排網眼,末裂片之凹入處有斜上突起的短齒。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網脈:羽軸及小羽軸都具有一排網眼,網眼內沒有游離小脈。
突齒:最末裂片的凹入處有像鋸齒般的向上突起。

兩種近似的蕨類,除了孢子囊群的有無孢膜的特徵之外,其他特徵皆很接近:
黃腺羽蕨:主軸無溝,羽軸的溝靠在主軸上。無孢子囊群之孢膜,在主軸、羽軸、葉背上有黃至橙色的圓柱狀腺體
網脈突齒蕨:主軸與羽軸溝相通。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カミャクシダ<Pleocnemia rufinervis (Hayata) Nakai>
學名:Pleocnemia rufinervis (Hayata) Nakai
簡誌:柄長65cm,葉身長、寬約85cm,二回,基部羽片的基下小羽片長,羽裂,羽軸近軸面密佈多細胞毛,小羽片有柄深裂,末端尾尖。遠軸面的脈上密佈黃色圓柱狀腺體。沿小羽軸有網眼,孢膜圓腎形,直徑約0.5mm。
別名:台湾黄腺羽蕨(中国植物图像库)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薄葉三叉蕨

2019/07/27 11:17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薄葉三叉蕨

和名:ウスバシダ(薄葉羊歯)<Tectaria devexa (Kunze) Copel.>
學名:Tectaria devexa (Kunze) Copel.
簡誌:短直立莖,柄長8~18cm,葉二至三回羽裂,和柄同長。羽片末端尖,羽軸及小羽軸兩側皆具網眼,網眼中不具有游離小脈。孢膜具緣毛,位在羽片近邊緣,游離脈,羽片末端鈍尖。羽軸、葉軸遠軸面密佈肋毛。
別名:
原產地:一般生長在高位珊瑚礁地形的林下珊瑚礁岩上,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地區有高位珊瑚礁地形的地方,如墾丁國家公園、小琉球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叉蕨

2019/06/01 15:55


▲景美仙跡岩 20190601 三叉蕨

主要特徵


三叉蕨為中型地生蕨類,羽軸上通常無溝槽,即使有溝亦不與葉軸溝相通,軸上密佈細毛,葉頂端通常三叉。植株高 50~70 公分;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 0.5 公分,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

用途


藥用(痢疾)。無孢子囊的葉子是軟的,有孢子囊的葉子較硬。最近似的蕨類為蛇脈三叉蕨,蛇脈三叉蕨孢子囊群平均分布於葉背;三叉蕨則分布於葉背的葉緣。

近似物種


三叉蕨:1至2對的獨立側羽片。著生孢子囊群時,葉表無明顯突起。孢子囊群散生於羽片的側脈兩側。
蛇脈三叉蕨:超過3對的獨立側羽片。著生孢子囊群時,葉表可見其明顯突起。孢子囊群沿羽片主脈及側脈兩側各一排。

基本資料


和名:ミカワリシダ(三変羊歯)<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et Arn.) Copel.>
學名: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
簡誌:網狀脈,羽軸網眼具游離小脈,成熟葉最下一對羽片具柄,葉單型,主側脈兩側具一排以上之孢子囊群,孢子囊群近葉緣,羽軸兩側幾無孢子囊群。葉柄和葉軸草桿色至褐色,羽片鋸齒緣。羽軸、葉軸遠軸面肋毛稀少。
別名:八芝蘭三叉蕨、三叉羽蕨、雞爪蕨、大葉蜈蚣、三叉蕨<中国植物志: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et Arn.) Cop.>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印度、越南、斯里蘭卡、日本南部。台灣生於中低海拔森林熱帶多雨潮濕地帶。臺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翅柄三叉蕨

2019/03/31 13:15


▲象山 20190331 翅柄三叉蕨

主要特徵


葉有兩型:孢子葉一般直立,營養葉則向外延伸。

莖短而直立,被披針形褐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20-30cm;葉片長50-150cm,寬25-40cm,一回羽狀深裂,具2-5對側裂片,基部裂片下側另具一下撇之裂片;葉軸有翅,光滑無毛;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5-25cm,寬2-5cm,邊緣波浪狀或全緣;葉脈網狀,網眼內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且大型,位在網眼中游離小脈末端,於葉表面多少突起,孢膜圓腎形。

基本資料


學名:Aspidium decurrens Pr.(同物異名共七種)
簡誌:葉一回深裂,葉軸及柄有翅,具2~5對側羽片,基羽片基部下側裂片長。網脈,網眼具游離小脈。羽軸、葉軸光滑,幾乎無毛。
別名:下延叉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原產地:台灣全島海拔 1,800 公尺以下之闊葉樹林內或路旁林緣,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向陽開闊地;台灣北、南部及蘭嶼。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紫柄三叉蕨

2019/01/26 08:56


▲新店小粗坑 20190126 外型酷似三叉蕨的紫柄三叉蕨

主要特徵


為三叉蕨<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之變種。

莖直立,被鱗片;葉柄長30-55cm,無翅,深紫色,基部被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片長40-60cm,寬30-40cm,一至二回羽狀複葉,葉軸深紫色;羽片長15-23cm,寬3-5cm,頂羽片三叉分裂,中下段羽片具1-2枚裂片或小羽片;孢子囊群圓形,無孢膜,位在網眼內游離小脈末端,在羽片主側脈間呈不規則排列。

基本資料


學名: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 var. ebenosa (Nakai) Nemoto
簡誌:外形似三叉蕨,但柄和葉軸為暗紫色,羽軸則為褐色或草桿色。羽軸、葉軸遠軸面肋毛稀少。
別名:花蓮三叉蕨、花莲三叉蕨<Tectaria kwarenkoensis (Hayata) C. Chr.>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