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公園 20210620 白雪花,花序
主要特徵
株高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公分,莖枝柔軟,基部略木質,莖細長,綠色,枝條伸長後呈半蔓性,易下垂,單葉互生,葉倒披針形、長橢圓形,葉端鈍、漸尖或略凹狀,葉基漸狹,全緣葉,葉長三至十三公分,寬八至六十公釐,葉硬紙質,羽狀脈,中肋明顯,葉面綠、灰綠色,無托葉,葉柄長三至五公釐,兩性花,整齊花,下位花,總狀花序,穗狀排列,頂生,花開於枝端,約具花二十至九十枚,花軸長八至五十公分,於花期不斷伸長,總花梗長約一至三公分,具苞片一枚,長約二、三公釐,寬約一、二公釐,長卵形、寬卵形,先端漸尖,小苞片二枚,長約二、三公釐,寬一、二公釐,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卵形,先端急尖,花萼合生管狀、筒狀,長七至十公釐,萼筒中部直徑約二公釐,膜質,外有腺體,具五稜,宿存,花萼五齒裂,小裂片三角形,有腺毛,花瓣合生高碟狀花冠,先端五裂,幅射對稱,花白色,筒部細長,口部開展,花冠筒長二十至二十五公釐,中部直徑不足一公釐,冠簷徑約二公分,先端五裂,裂片長約十二公釐,寬約七公釐,倒卵形,先端圓,雄蕊五枚,與花冠裂片對生,花絲幾與花冠管等長,花藥長約二公釐,雌蕊心皮五枚,合生,花柱內藏,合生,短柱型,柱頭伸於喉部之外,柱頭五裂,子房橢圓狀卵形,上部略較細,無明顯之稜,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胚珠一枚,基生胎座,蒴果,胞果,膜質,蓋裂,包在宿存花萼內,內藏種子。
用途
藥用(袪風、散瘀、解毒,可治風濕頭痛、血瘀閉經、疥癬)。
基本資料
學名:Plumbago auriculata 'Escapade White' 或 Plumbago auriculata 'Alba'
簡誌:無描述。
別名:雪丹花、白花丹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龍吐珠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龍吐珠,花
主要特徵
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具有會纏繞的莖枝,初生的莖是方形的,漸漸衰老之後就變成圓形,它的分枝性很強,具有光澤,卵圓形。葉對生,有柄,紙質,全緣且葉脈明顯,呈卵橢圓形,先端尖銳。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呈圓錐狀繖形花序。常習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
基本資料
英文名:Bleeding Glorybower, Bleeding Heart Vine
學名:Clerodendrum thomsonae Balf.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珍珠寶蓮。臭牡丹藤。
原產地:熱帶非洲。台灣於 1901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栽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長穗木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長穗木,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可達 1~2 公尺,其莖小枝四方形,略二分叉光滑無毛。
莖的基部會有木質化的現象。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菱形,葉面粗糙,粗鋸齒緣,紙質。雌雄同株。室;一次只開三、四朵,由底部往上開花。花期 5~11 月,幾乎全年開花。蒴果,長橢圓形。
基本資料
學名: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Salisb.) Sims
簡誌:屬特徵:草本或灌木;莖常二叉分生。單葉對生,偶互生,表面皺摺,齒緣。穗狀花序頂生,花單生於花序軸的凹穴內。花萼管狀,膜質;花冠管纖細,常彎曲,裂片5,喉部被毛;雄蕊2,內藏;子房2室,花柱凸出。核果包於宿存花萼內。 種特徵:亞灌木;莖方形,無毛或略被毛。葉卵形、長橢圓形或橢圓形,3-7 cm長,1.3-3 cm 寬,近無毛或脈上被短硬毛。穗狀花序細長,花藍色。果埋於花軸內。
別名:木馬鞭、長穗木、假敗醬(台灣)
原產地:熱帶美洲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白馬朱蕉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白馬朱蕉,果實
主要特徵
龍舌蘭科朱蕉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植物,又稱織錦朱蕉、白葉朱蕉、青竹,園藝栽培種,具發達地下莖,常木質化,莖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老幹葉痕明顯,單葉互生,叢生於莖頂,葉披針形、長橢圓形、寬卵形,葉端漸尖、鈍狀,葉基鈍或楔形,全緣葉,葉大型,厚紙質,葉面綠色,葉面具米黃、白色斑紋,葉面平滑,有光澤,羽狀脈,中肋明顯,側脈不顯著,近平行,無托葉,具葉柄,兩性花,圓錐花序,腋生,花被六枚,二輪,基部合生圓筒狀、鐘形,花小,花白或紫色,雄蕊六枚,從花被筒或裂瓣基部生出,花藥二室,縱裂,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一枚,細長,柱頭頭狀,子房上位,子房三室,中軸胎座,漿果,球形,熟果紅至乳白色,種子一枚。
近似物種
常見「朱蕉(Cordyline)」園藝品種至少有100種以上。
基本資料
學名:Cordyline fruticosa 'Hakuba'
簡誌:
別名:織錦朱蕉、白葉朱蕉、青竹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2021/05/30 13:39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打架中的斯文豪氏攀蜥(下方這隻尾巴脫皮未完成)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斯文豪氏攀蜥,戰勝一方(尾巴無脫皮)
主要特徵
大型,體色灰褐色至灰綠色,背面密部鱗狀棘刺,具黃色不明顯的斜紋,雄性腹側近基部有黃色寬型的縱帶,喉部較大且有明顯的白斑,口腔外緣白色,具強烈的領域性,通常一棵樹只容得下一隻雄蜥,常見伏地挺身威嚇。本屬有5種,本種為為台灣特有種,因為身體背兩側有鮮黃的縱帶,經常停駐路中不動,又叫:肚定(肚燈),安定如釘而命名。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停棲樹幹,晝行性,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蚯蚓為食,為台灣最常見的種類。
關連人物
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
十九世紀,歐美各國探險家陸續來臺採集動物及植物標本進行研究。第一位在臺灣本島進行蒐集,同時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整理,開啟臺灣自然史研究者則為斯文豪。為了紀念斯文豪的貢獻,許多物種皆以斯文豪為名,如:斯氏懸鉤子(Rubus swinhoei)、斯氏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斯文豪氏天牛(Paraglenea swinhoei)、斯文豪大蝸牛(Nesiohelix swinhoei)、斯文豪小山蝸牛(Platyrhaphe swinhoei)、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等等。
基本資料
學名:Japalura swinhonis (Günther, 1864) [特有]
別名:箕作氏攀蜥,俗稱攀木蜥蝪、肚定(肚燈)
原產地:台灣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樹蘭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樹蘭,果實與果序
主要特徵
樹蘭株高約 2~ 6 公尺,常綠小喬木。樹皮紅褐色,小枝多。大葉互生,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葉柄、葉面及花序皆被灰白色痂鱗,葉互生,小葉 3~5 枚,革質,倒卵形為奇數羽狀複葉。花小,多數,黃色,開放時徑 0.25~0.35 公分,具濃郁香味,呈腋生的圓錐花序,生於近枝頂葉腋或頂生。
近似物種
月橘與樹蘭未開花時的分辨方法;
月橘:樹枝末端的三片葉子為互生。
樹蘭:樹枝末的端三片葉子,兩片為對生,一片獨立。
用途
藥用(枝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骨折,疽瘡;花:解鬱,醒酒,清肺,止煩渴。治胸膈脹滿,咳嗽。)。
基本資料
學名:Aglaia odorata Lour.
簡誌:無描述
別名:米碎蘭。珍珠蘭。珠蘭。茶蘭。
原產地:中國南方、馬來西亞、印尼。台灣於 1661 年從華南引進。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吳氏雀稗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吳氏雀稗,花與花序(包含雌蕊與雄蕊)
基本資料
和名:立ち雀の稗(タチスズメノヒエ)<Paspalum urvillei Steud.>
注音:吳氏雀稗(ㄅㄞˋ)
學名:Paspalum urvillei Steud.
簡誌:多年生;根莖短小;稈叢生,無毛。葉片長15-35 cm,寬0.5-1.5 cm,基部有時被毛;葉鞘密佈剛毛。總狀花序10-20枚,長8-15 cm。小穗2至3行排列,長2-3 mm,淡綠色稍帶紫色,邊緣密被長絹毛;內穎3脈,2側脈與邊緣平行;上位外稃革質,邊緣疊抱上位內稃。
別名:吳氏雀稗、絲毛雀稗、丝毛雀稗<植物智:Paspalum urvillei Steud.>
原產地:原產南美。台北北部低海拔路旁、荒廢地及溝渠旁。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姬蕨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姬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孢子囊群無孢膜(微距)
主要特徵
根莖長匍匐狀,密被褐色毛。葉柄長 25~40 公分,覆褐色短毛;葉片卵狀三角形,長 30~75 公分,寬 20~45 公分,三回羽狀複葉至四回羽狀分裂,草質,不具腺毛;最下羽片對生,裂片邊緣鋸齒狀。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裂片基部兩側或上側近缺刻處,無孢膜。
近似物種
姬蕨屬種檢索表:
長走莖,覆紅色毛,二回以上。葉草質,游離脈,孢子囊群在小脈末端,葉緣缺刻,被反折的葉緣覆蓋。臺灣有2種。
姬蕨:葉片不具黏毛(viscid hair),孢子囊群幾近裸露
細葉姬蕨:葉片具黏毛,孢子囊群被齒狀突起反捲包被,姬蕨柄長20~30 cm,覆褐色短毛。葉三角形30~75 cm長,二至三回羽裂,最下羽片對生。細葉姬蕨:植株相距遠,柄長50~65 cm,具褐色毛,葉大可達100cm長,三回羽狀複葉,紙質。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ヒメワラビ(岩姫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 ex Kuhn>
學名: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
簡誌:柄長20-30 cm,覆褐色短毛。葉三角形30-75 cm長,二至三回羽裂,最下羽片對生。
別名:岩姬蕨、下鱗蕨、姬蕨、岩姬蕨<中国植物志: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
原產地:中國熱帶地區、印度、印度支那、菲律賓、馬來亞、澳洲、紐西蘭、夏威夷群島及熱帶美洲。日本在北海道與小笠原諸島沒有分布外,日本其他地方均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咖啡樹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咖啡樹,花與花序(漸熟)
主要特徵
咖啡的種植首次發現於非洲衣索比亞,最早的可信證據出現於15世紀葉門的蘇菲主義,咖啡樹有許多種類多樣性與系品種。咖啡普遍分為兩種:備受推崇的小果咖啡(阿拉比卡)及顆粒較粗和酸味較低而苦味較濃的中果咖啡(羅布斯塔)。
用途
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也是重要經濟作物,其為全球期貨貿易額度第二高(最高為石油)。飲用(果實含有膠質,採收後送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再發酵脫除膠質,僅存種子稱咖啡豆。再用脫殼機脫除種子果殼,並經磨光機磨去銀膜,並磨光豆面,再焙炒研末,既成精製咖啡)。
基本資料
學名:Coffea arab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南亞、東亞和太平洋諸島等。外來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珊瑚刺桐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珊瑚刺桐,花
主要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茶褐色的樹幹上有顆粒狀的瘤刺,老枝灰白,無刺;中枝、細枝有刺,枝條細長。高可達 3~6 公尺。花為頂生總狀花序,花冠呈長牙形而不開張,鮮紅色。三出葉,小葉菱形;總狀花序,頂生,約 40~60 公分;花冠呈長牙形而不開張,鮮紅色,遠看彷彿如紅辣椒。莢果長約 10~20 公分,似四季豆的果實但略小,內有數顆種子,種子有毒,不可誤食。於種子間縊縮而稍呈念珠狀。種子多粒,深紅色,被黑斑紋。
近似物種
一般種植的刺桐種類還有黃脈刺桐、刺桐、雞冠刺桐、火炬刺桐、蝙蝠刺桐等。
用途
藥用(樹皮:疏肝行氣,止痛。主治胸痛,乳房脹痛,痛經。作麻醉劑及止痛鎮靜劑)。
基本資料
學名: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
簡誌:
別名:龍芽花、象牙紅、珊瑚樹、烏仔花、關刀花、龙牙花<植物智: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
原產地:原產南美洲。台灣全島可見栽植。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