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葉金粟蘭

2025/02/24 12:31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寬葉金粟蘭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寬葉金粟蘭,葉序,葉4片輪生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寬葉金粟蘭,葉常兩兩對生於枝端,近輪生,間距約0.5-1.2cm。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寬葉金粟蘭,花序,穗狀花序頂生,花無花瓣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寬葉金粟蘭,花為兩性花,花絲(白色)基部合生,先端漸尖。


▲台北植物園 20250224 寬葉金粟蘭,花的構造中,旁邊的為雄蕊x4,中間的為花柱與雌蕊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寬葉金粟蘭,果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208 寬葉金粟蘭,果實

主要特徵


學者在錐麓古道發現另一種外形跟台灣及己很像的新物種-名曰寬葉金粟蘭。

寬葉金粟蘭外型與台灣及己近似。差異在於本種葉子呈十字對生現象,同時出現第3對對生葉子的機率高。每對葉子間距明顯,間距約0.5-1.2cm。

近似物種


台灣及己:葉4-6片輪生;雄蕊花絲先端鈍圓(重點)。
寬葉金粟蘭:葉十字對生,對葉間距明顯,並且常有第3對葉子出現;雄蕊花絲先端銳尖(重點)。

用途


藥用:(全草:活血袪瘀,解毒消腫。治經閉,瘀血腫痛,風濕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學名:Chloranthus oldhamii Solms
簡誌:葉常兩對對生於枝端,闊卵狀近菱形,光滑。花序2或3分枝;花白色;苞片卵形。核果梨形或倒卵形。
別名:台灣金粟蘭<植物志:Chloranthus oldhamii Solms
原產地:台灣海拔400-1000m常綠闊葉林內。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帝皇烏藍

2025/02/24 12:11


▲台北植物園 20250224 帝皇烏藍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帝皇烏藍,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帝皇烏藍,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224 帝皇烏藍,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224 帝皇烏藍,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224 帝皇烏藍,瘦果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三回羽狀深裂,十字對生,頭狀花序可長至 2.5 公尺高。其觀賞性粉紅色至紫色的花朵吸引蝴蝶和蜜蜂。

葉子柔軟而有味道,莖呈淺綠色,帶紫色,多汁。夜幕降臨,葉片折疊起來,頂芽閉合,植物實際上進入了睡眠狀態。花朵可單生,也可聚集成鬆散的簇狀,生長在輔助花序上的單根莖上。

用途


藥用(原產於墨西哥,傳入東南亞後盛行,是當地著名的藥用植物,富含鈣質和維生素A。開桃紅或黃色花,可製作多種菜餚,例如佐以馬來餞,非常清香, 是馬來西亞馬來人的特色美食,也可治療高血壓、壞血病等疾病)

基本資料


學名:Cosmos caudatus Kunth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尾秋英<植物志:Cosmos caudatus Kunth
原產地:原產於拉丁美洲(從巴西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到墨西哥東北部的塔毛利帕斯州)和西印度群島,但在亞洲、非洲和澳洲的熱帶地區也歸化。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相關學者

2025/02/24 11:59

陵齒蕨屬 / 鱗始蕨屬的發現


一位英國的植物學家同時也是蕨類學家 James Edward Smith,以英國的外科醫生 Lindsay 為名並命名了一個蕨類的屬 Lindsaea 鱗始蕨屬以紀念他的發現。

鱗始蕨科或陵齒蕨科(Lindsaeaceae)的「鱗始」,是「開始具有鱗片」的意思。蕨類植物在演化過程中,身上的毛漸漸演化成為鱗片,而鱗始蕨科的蕨類,是介於由毛演化到鱗片中間(窄鱗片),即外形看起來像毛,但實際上卻已經是鱗片。陵齒蕨科的另一個特徵是,是它們都具有開口朝外的孢膜。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咸豐草

2025/02/20 12:44


▲澎湖 20250218 小花咸豐草


▲澎湖 20250218 小花咸豐草,葉表


▲澎湖 20250218 小花咸豐草,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方形多分枝,高約30至100公分,單葉對生有柄,卵狀葉尖銳形,葉緣粗鋸齒緣,羽狀全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白色舌狀花5至8朵,黑褐色瘦果,上部具2至3條有逆刺冠毛。

與大花種的主要差異為花瓣大小,且小花種為一年生,大花種為多年生;整體植株亦較小。

基本資料


學名:Bidens pilosa var. minor(Blume) Sherff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花鬼针草<植物志:Bidens parviflora Willd.
原產地:原產美洲,目前廣泛分布於世界中低海拔各地,臺灣因低海拔地區生存領域多被大花咸豐草佔據,目前中海拔地區發現機會較高。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PENG, Ching-I & CHUNG, Kuo-Fang; LI, Hui-Lin,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4: 869. 1998. (Fl. Taiwan 2nd edit.)

進入閱讀更多...

賽芻豆

2025/02/20 12:17


▲澎湖 20250218 賽芻豆


▲澎湖 20250218 賽芻豆,葉表


▲澎湖 20250218 賽芻豆,豆莢


▲澎湖 20250218 賽芻豆,種子成熟開裂後,外殼會成螺旋狀捲曲。橢圓形的種子,黑褐色

主要特徵


多年生雙子葉蔓生。株高(到莖頂)80~90 公分。莖沿地面匍匐生長,有時會沿著其它植物攀緣生長。花莖和果莖很脆,易折。三出複葉,葉上披滿短絨毛,小葉闊卵形或菱形,有深缺刻。腋生總狀花序。雌雄同株,花冠蝶形。花冠大約三公分大小,暗紅的顏色像是枯萎一樣,每八到十朵左右成總狀花序排列。花的構造分成四層,第一層是兩片暗紅色大花瓣,第二層是一根捲曲的花瓣,第三層是一片小小的唇形綠色花瓣,第四層是合生成鐘形的花萼,四層組織疊合構成一朵像蝴蝶般的花。花期每年 9~12 月。豐原地區整年開花結果。莢果十分細長,直線形,多毛。每一根莢果有種子 7~15 粒,最多可達 20 粒,成熟開裂後,外殼會成螺旋狀捲曲。橢圓形的種子,黑褐色。

基本資料


注音:賽芻(ㄔㄨˊ)豆
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s (DC.) Urba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紫花大翼豆<植物志: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
原產地:北美、澳洲、太平洋諸島、墨西哥和巴西等地。1960年代由澳洲引進台灣作為飼料或牧草,後來逸出野外成為歸化植物。台灣全島各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菸草

2025/02/20 12:12


▲澎湖 20250218 菸草,從巷弄內的牆角長出來


▲澎湖 20250218 菸草,葉表


▲澎湖 20250218 菸草,花序


▲澎湖 20250218 菸草,花


▲澎湖 20250218 菸草,果實

主要特徵


菸草為茄科菸草屬,一年生草本,莖高 90~200 公分;全體生有腺毛。葉互生,葉片長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15~50 公分,寬 8~25 公分,採下曝乾,稱為菸葉。秋季開花。為頂生圓錐花序;花萼圓筒狀,花冠漏斗狀。淡紅色。蒴果卵形或長圓形。種子多數、褐色,圓形,徑約 0.05 公分。菸葉主要用途為吸菸用,含有尼古丁,可製捲菸及菸絲等,有害健康。供藥用,有消炎、止痛之效,粉末及浸液當驅蟲劑,殺蟲劑,為天然農藥。中、南、東部平地栽培,原住民部落也常栽植。菸草全株有毒,葉毒性最強,其次是莖、根、花,種子最弱。人畜誤食引起急性中毒。有出血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瞳孔放大、循環及呼吸系統功能障礙,肋膜及腹膜出血、呼吸麻痹等,嚴重時死亡。

用途


菸草葉作為吸菸用(將發黃之老葉,曬乾後儲存。使用時將葉子切碎,放置於竹子製成之煙斗上或用月桃葉捲成煙捲吸食)。藥用(效用:全草、葉:行氣止痛,麻醉,發汗,鎮靜,催吐,解毒,殺蟲。治食滯飽脹,氣結疼痛,骨折疼痛,偏頭痛,瘧疾,癰蛆,疔瘡,腫毒,頭癬,白癬,禿瘡,蛇犬咬傷。煙油垢:治蛇傷,蜈蚣咬傷。有消炎、止痛之效,粉末及浸液當驅蟲劑,殺蟲劑,為天然農藥。)

基本資料


學名:Nicotiana tabacum Li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烟草<植物志:Nicotiana tabacum L.
原產地:南美洲熱帶地方。臺灣各地有計畫性栽培。台灣四大菸葉產區:台中菸區、花蓮菸區、嘉義菸區、屏東菸區,屏東菸區是台灣最大的菸葉產區,而屏東菸業產區又以美濃所佔有的面積最大。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花葉蘭嶼海桐

2025/02/18 12:44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苞與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花葉蘭嶼海桐,花

主要特徵


本品種為蘭嶼海桐之斑葉突變,最早為邱錫杰先生所發現,承蒙其提供此突變枝,共同繁殖培育成功,並於1999年聯名發表於台灣林業科學。本品種枝椏橫伸多分枝,小枝纖細,樹姿優美,為最佳的庭園觀賞樹種;亦可應用為海岸綠化造林或海岸保護工程週邊之植栽材料;花有濃厚芳香,可作為誘蝶樹種。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moluccanum ‘Variegated Leav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產恆春半島及蘭嶼、綠島。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Lu, SY, Chiou, SJ. 1999. New Cultivars from Native Plants of Taiwan(II). J. For. Sci. 14(1): 101-104.

進入閱讀更多...

木豆(樹豆)

2025/02/18 12:24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樹豆,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樹豆,豆莢

主要特徵


灌木植物,分枝多,老莖光滑,幼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三出複葉,小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密生毛茸,葉緣全緣,側脈 6~8 對,細脈呈網狀,下表面著生如樹脂狀小斑點。果莢長橢圓形,略作鎌刀狀,先端具尖嘴,表面有 4~5 橫溝,外被粗毛;種子 3~7枚,圓形但一端扁平,通常呈褐色,具白色小臍。

繖房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黃色的蝶形花冠(即由旗瓣 1 枚、翼瓣及龍骨瓣各 2 枚內曲所組成,而似蝶形之花),花萼鐘形,裂片略與花萼筒等長,披針狀,先端銳形,略作鎌刀狀,雄蕊有 10 枚,其中 9 枚花絲聯合成束,另一枚分離,呈雙體型(亦稱9+1型雄蕊)。花期自 2~11 月。

用途


食用。綠肥。藥用(治小兒水痘癰腫)。樹豆為豆科樹豆屬木本植物,可採其豆來食用,故有樹豆、木豆之名。原住民山胞自古即有種植,民間習稱為蒲姜豆或番仔豆。

在印度為平民的主糧和菜餚之一,常作包點餡料,叫豆蓉;葉可作家畜飼料、綠肥。根入藥能清熱解毒。亦為紫膠蟲的優良寄主植物。

基本資料


和名:きまめ (木豆)<Cajanus cajan (C. flavus)>
學名:Cajanus cajan (L.) Millsp.
簡誌:灌木,被灰毛。小葉披針形,長3-10 cm,兩面被毛及腺點,先端漸尖。花瓣黃紅色。莢果具長喙,種間微下陷。
別名:木豆<植物志:Cajanus cajan (L.) Millsp.
原產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普遍有栽培,極耐瘠薄乾旱,在印度栽培尤廣。歸化種植物。

進入閱讀更多...

假酸漿

2025/02/18 12:11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假酸漿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假酸漿,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假酸漿,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假酸漿,花,斜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假酸漿,進入果期的花,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假酸漿,進入果期的花,正面,子房四室長在雌蕊基上, 各自結一小果,小果周圍具鋸齒,中間長長的那一根為原來的花柱(+柱頭)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假酸漿,進入果期的花萼,看起來很像花瓣,其實不是,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假酸漿,凋謝的花,中央為果實


▲台北植物園 20250218 假酸漿,果實為小堅果,球形,長 0.5~0.7 公分,背面有粗鋸齒狀,腹面有脊,熟時呈碧紫色,裂成 4 小堅果,包於花後增大之宿存之萼內

主要特徵


多年生亞灌木,高可達 2 公尺,全株密被短毛。葉為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 0.5~2 公分;葉片長 9~24 公分,寬 5~15 公分,橢圓形,葉基銳尖形,葉尖銳尖形,葉緣為全緣,上表面粗糙。花序為圓錐花序,具長花序軸,頂生;苞片披針形,先端銳尖;花萼深五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形,外被絨毛;花冠闊圓筒形,深五裂,裂片闊圓形,先端細長而銳尖,反捲,白色至粉紅色或粉紫色,通常具鱗片;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筒下部;花藥細長;花柱絲狀;柱頭球形。果實為小堅果,球形,熟時呈碧紫色,包於花後增大之宿存之萼內。

近似物種


本屬植物:假酸漿與台灣假酸漿。

用途


原住民採假酸漿嫩葉生食或煮食,有時也可包裹食物,是一種日常的食用野菜。魯凱族、排灣族等原住民所常食用的粽子,稱為 “Abai” (魯凱族) 或 “Lavilu” (排灣族),包裹的食料主要為小米和豬肉,和一般肉粽不同的是,食料先用假酸漿包好,外頭再以月桃葉子包裹,粽子煮熟後,黏附在小米上,此即為假酸漿,食用時連假酸漿葉一起吃,有助於消化。

基本資料


學名:Trichodesma calycosum Collett & Hemsl.
簡誌:大型直立草本,高可達2m。葉倒披針形至橢圓形,長7-22 cm,兩面疏被剛匐毛,柄長1-1.5 cm。萼片花時長1-1.5 cm,果時長可至2 cm;花冠白色至粉紅色,具鱗片。
別名:毛束草<植物智:Trichodesma calycosum Coll. et Hemsl.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坡林緣及樹叢。印度錫金、泰國、寮國、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等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細辛葉鬼督郵

2025/02/18 12:10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細辛葉鬼督郵(20250218 台北植物園的標示,在之前表示為中原氏、阿里山等)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細辛葉鬼督郵,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細辛葉鬼督郵,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15 細辛葉鬼督郵,花序與花,頭狀花序具花 3 朵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細辛葉鬼督郵,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細辛葉鬼督郵,瘦果倒錐狀,先端具冠毛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5~60cm,莖被褐色毛。葉3~5枚,蓮座狀假輪生於莖的中段或中下段;葉厚紙質,卵形、狹卵形至橢圓形,長3~10cm;葉全緣或稍呈波狀,葉基心形,側脈2~3對,先端偶凸出於葉緣成芒尖,葉柄長1.5~6cm;上表面綠色至深綠色,下表面亦為綠色。

頭花總狀排列,長可達60cm,具頭花4~20個,花序軸被褐色毛。頭花梗長5~8mm,總苞圓筒狀,長3~3.5mm;總苞片約5層,外層寬內層狹;小花3朵,白色,兩性,微具杏香。瘦果圓柱形,長4mm,稍扁平,密被毛;冠毛褐色,長7mm。

花期在11~12月。

近似物種


台灣產鬼督郵屬共九種:
葉基生呈蓮座狀。葉基楔形、漸尖或圓鈍,葉柄具下延翼或上半部具短翼至無翼。葉具波浪緣,葉柄具狹窄下延翼或僅上半部具短翼至無翼。瘦果光滑或僅先端被毛。

長穗兔兒風:葉柄下延翼超過葉柄1/2或延伸至近基部
玉山鬼督郵:.葉柄下延翼不及葉柄1/3至無下延翼
台灣鬼督郵:瘦果密被毛
台灣寬葉兔兒風:葉不具波浪緣,葉柄下延翼寬且延伸至基部。

葉基心形,葉柄不具下沿翼。
香鬼督郵:葉基心形,葉柄不具下沿翼。
(過去早田氏發表之細辛葉鬼督郵處理成香鬼督郵(A. fragrans Champ. ex Benth.)的同物異名)
能高鬼督郵:葉短於3cm,葉緣無毛,葉背蒼綠色。

葉莖生,叢生於接近莖的中段。
中原氏鬼督郵:葉深裂至淺裂。

葉不分裂。
川上氏鬼督郵:瘦果光滑或僅先端被毛;葉紙質,葉緣呈稀疏之突尖
阿里山鬼督郵:瘦果被毛;葉近革質,葉緣鋸齒或粗鋸齒緣

用途


藥用(根:治咳嗽,腰腿痛;全草:清熱解毒。治鵝口瘡)
鬼督郵又名兔兒風,概因其葉形似兔耳得之,而鬼督郵之名則據明代李時珍釋曰:「此草獨莖而葉攢其端,無風自動,故曰鬼獨搖草,後人訛為鬼督郵爾。因其專主鬼病,猶司鬼之督郵也。古者傳舍有督郵之官主之。徐長卿、赤箭皆治鬼病,故並有鬼督郵之名,名同而物異」。由此而知,鬼督郵之名為鬼獨搖草之訛誤,且自古即作藥用,主要用治無名傳染疾病(俗稱鬼病)。古藥書上亦載鬼督郵能治心腹邪氣、上氣咳嗽、邪嗽、燥嗽、冷嗽等,且有強腰腳、益膂力、清熱解毒及祛瘀生新之功效;今本屬已有數種開發藥用,主要多用治感冒頭痛、咳嗽及婦科疾病等症。

基本資料


學名:Ainsliaea asarifolia Hayata
簡誌:
別名:杏香兔儿风<植物志: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原產地:Ainsliaea fragrans分布於 中國(華南)、日本和 台灣,台灣分布於 北部和東部低海拔山區,多出現於潮濕森林之底層。依據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敘述,產於北部、東北部者為 A. asarifolia,A. fragrans僅分布於東部。特有種,僅分布於 台灣北部、東北部之低山區,出現在潮濕森林之岩壁、谷地陽光漫射處。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