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榕(牛奶榕)

2024/04/06 12:46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牛奶榕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牛奶榕,葉表,摸起來有粗糙的感覺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牛奶榕,葉背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牛奶榕,隱花果,果序

主要特徵


落葉性或半落葉性小喬木,高可達七公尺,全體被有短毛;葉互生,廣菱形、長倒卵形、倒卵形或披針形,紙質,長 8~25 公分,全緣或波狀緣,托葉紅棕色;隱花果腋出,單立或成對著生,徑約 1.5~2 公分,表面有毛,成熟時紫紅色。

在台灣全島平地的野外,牛奶榕是最常見的樹種之一,因其果實內含白色乳汁故有「牛奶榕」之名,又形似牛之乳房而有「牛乳房」之稱,

近似物種


榕屬特徵對照:
雀榕:葉光滑。隱花果徑長於1cm。
牛奶榕:葉先端鈍、銳尖、漸尖。葉被絨毛。
九丁榕:小枝被細短毛。側脈8-11對。
大冇榕(稜果榕):具淡黃色乳汁,隱花果表面有稜。有果實剖面照片。
水同木:果常帶有白斑,熟時橙紅色。有果實剖面照片。

用途


造紙。藥用(活血祛瘀、消腫解毒等)。
果可食亦可入藥又被稱為「天仙果」,故俗名極多。

基本資料


學名:Ficus erecta Thunb. var. beecheyana (Hook. & Arn.) King
簡誌: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紙質,被絨毛,形狀變化大,先端銳尖或尾尖,3出脈,側脈5-10對。雌雄異株;雄花多數。隱花果寬1.5-2.5 cm,黃紅或橘紅。以前曾記錄本省有假枇杷(Ficus erecta var. erecta ),該種的葉光滑。本文對於該種是否存在台灣甚感懷疑,故暫刪除之。
別名:牛奶榕, 天仙果、天仙果(植物志:Ficus erecta Thunb. var. beecheyana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度、越南、中國大陸(兩廣、湖南、江西、福建及浙江)及臺灣。臺灣全島海拔 1.800 公尺以下之山野村落附近均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細梗絡石

2024/04/06 12:35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細梗絡石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細梗絡石,葉表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細梗絡石,葉背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細梗絡石,花(四裂)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細梗絡石,花(五裂)

主要特徵


攀緣灌木。

細梗絡石為夾竹桃科絡石屬藤科植物,枝光滑,或幼枝略被淡褐色細毛。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3~9 公分,先端銳尖或鈍,光滑。聚繖花序,頂生或腋出。花冠白色,上緣 5 裂,各裂片做迴旋狀排列,具芳香,花冠筒口光滑。從三月底,枝條上開始抽出螺旋形的花苞,接下來約有二星期的盛花期。若想欣賞它熱鬧的繁花盛景,就不能錯過四月中旬的繽紛花季。蓇葖果細長,成熟時開裂,散生出具白色種髮的扁平線形種子。細梗絡石與絡石的主要差別在葉片有毛有毛否,細梗絡石的葉片光滑。

近似物種


台灣有4種絡石:絡石細梗絡石(花比絡石小)為低海拔;台灣絡石(中海拔)、蘭嶼絡石(蘭嶼)。

基本資料


和名:テイカカズラ(定家葛)<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Siebold et Zucc.) Nakai>
學名:Trachelospermum gracilipes Hook. f.
簡誌:枝光滑,或幼枝略被淡褐色細毛。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7-9.4 cm,先端銳尖或鈍,光滑。花冠筒口光滑。
別名:細梗白花藤、細梗絡石、亚洲络石<植物智: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Siebold & Zuccarini) Nakai>
原產地:印度、泰國、日本、朝鮮,中國產華南、西南至長江流域、北達甘肅。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灌叢,林緣或近海岸地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天門冬

2024/04/06 12:01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天門冬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天門冬,葉序與花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天門冬,花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天門冬,莖上有明顯的刺

主要特徵


攀緣性多年生藤本植物,地下有橢圓形根莖,莖半木質化,莖細蔓堅韌長可達 2 公尺有縱槽紋。分枝非常多,高 1~2 公尺,小枝呈十字對生。葉片細麟狀 2~3 枚,葉狀枝束生由葉腋生出,假葉 1~2 枚至 3~4 枚群生,線形扁平,黃綠色有光澤。春至夏季開白色小花 1~4 朵,生於葉腋花白色帶淡桃色。漿果圓形,徑約 0.8 公分,熟時鮮紅色,內有黑褐色種子 1 枚。

天門冬上看起來像是葉子的部分,其實是分枝的「莖」,通稱「葉狀枝」,葉子的部分已經退化成為鱗片或鉤刺了。花期 5~6 月。

近似物種


天門冬屬常見近似的兩種植物:
天門冬:莖上有明顯的稜,一枝花梗只會開一朵花結一個果。花瓣較細長,花瓣 6,雄蕊 6,雌蕊 1枚。
武竹:莖較圓,一個花梗上會開許多朵花結許多果。花瓣較寬多後翻,花瓣 6,雄蕊 6,花柱頭狀(中間凸起)。

用途


藥用(塊根:具有養陰生津、清火潤燥、袪痰止咳、利尿解熱之功效、為治療肺腎虛熱之要藥。主治肺熱肺炎、肺癰、肺萎縮、咳嗽吐血、喉乾咽痛、支氣管炎、肺結核、白喉、百日咳、心臟性水腫、熱病口乾、糖尿病、便秘、早期乳癌、風濕偏痺、體虛衰弱等。外用治瘡瘍腫癤,蟲蛇毒傷。莖枝治皮膚病)。中藥的天門冬一般為天門冬的塊根部分。本草綱目中為天虋(ㄇㄣˊ)冬與麥虋冬功效相同。

基本資料


和名:クサスギカズラ(草杉蔓)、テンモンドウ(漢方: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學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稀具塊根。莖直立或蔓性,枝條通常下垂;葉狀枝扁平,葉狀或針葉狀;葉鱗片狀。花單一或叢聚;花被片6,通常離生;雄蕊6,離生;花柱3叉,子房上位。漿果。 種特徵- 攀緣性植物;塊根紡錘狀。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花淡黃綠色。
別名:天门冬<植物智: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原產地:朝鮮、日本、老撾和越南,以及中國南部至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台灣全省低海拔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石板菜

2024/04/06 12:00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石板菜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石板菜,葉表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石板菜,葉背

主要特徵


海邊常見的為石板菜。葉-匙形,頂端鈍形。疏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約0.8至1公分,莖部直立三叉型。萼片光滑基部離生有距

近似物種


石板菜<Sedum formosanum>:確認海邊常見的為石板菜,葉-匙形;頂端鈍形,疏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約0.8至1公分,莖部直立三叉型;萼片光滑基部離生有距
台灣佛甲草<Sedum taiwanianum>:葉-匙形,頂端有短突或微突;萼片基部癒合,5個裂片等大或近等大,裂片大,約3-4公厘,萼裂片線形;葉片較Sedum nokoense 能高佛甲草略大,先端具小尖突,花朵數目也比較少,每一分枝約僅3- 5朵
能高佛甲草<Sedum nokoense>:植株通常偏紅,在莖上會有很多細胞突起形成的腺點。花朵數目較多,每一分枝可達5朵以上,排呈似蠍尾狀的聚繖花序;緊密的聚繖花序,每朵花間距0.5公分左右

基本資料


和名:ハママンネングサ(浜万年草)<Sedium formosanum>
學名:Sedum formosanum N. E. Brown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匙形,肉質,全緣,長10-15 mm,寬7-12 mm,葉尖銳狀,葉基楔形。花黃色,聚繖花序;萼片不等長。果實直立。
別名:白豬母乳、白豬母菜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海邊岩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維吉尼亞鳶尾

2024/04/05 13:07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維吉尼亞鳶尾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維吉尼亞鳶尾,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維吉尼亞鳶尾,花上方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維吉尼亞鳶尾,近基部

主要特徵


鳶尾全株有毒,需經醫師指示用藥。

多年生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宿根性,鬚根細而短,根莖匍匐,多節,粗短,淺黃色,二歧分枝,斜伸狀,有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叢狀,莖生葉單葉互生,呈二縱列,葉寬劍形、長披針形,端部漸尖、短漸尖,基部下延,鞘狀,互相包疊,嵌疊狀,全緣葉,葉長,略彎曲,中部略寬,葉面濃綠、翠綠、黃綠色,平行脈,縱脈不明顯,平行脈,縱脈,不明顯,無托葉,無葉柄。

兩性花,花單生、總狀花序、聚繖花序,花序梗長,頂端具一、二短側枝,中或下部有一、二枚莖生葉,光滑,花梗短,花苞片二枚,佛焰苞狀,披針形、長卵圓形,先端漸尖、長漸尖,綠色,草質,邊緣膜質,內具花一、二枚,由苞內抽出,花被六枚,二輪,內外輪各三枚,花瓣狀,基部合生管狀,花被管細長,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彎,花藍紫、藍、淺藍、淺紫、粉紅、白底藍邊..等色,喉部或被面泛黃斑,外花被片圓形、寬卵形、菱形,頂端鈍圓,微凹,爪部狹楔形,內花被裂片橢圓形,向外展開,反曲,爪部變細,雄蕊三枚,豎直,著生於花被筒,貼生於雌蕊上,花絲細長,白色,花藥二室,花藥黃色,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一枚,分枝扁平,柱頭三歧,擴大,子房紡錘狀圓柱形,子房下位,子房三室,胚珠多數,中軸胎座,蒴果,長橢圓形、橢圓形、倒卵形,具稜,熟時三瓣裂,種子梨形、球形,黑褐色,無附屬物。

近似物種


維吉尼亞鳶尾的園藝栽培品種:青龍鳶尾(Iris virginica 'Contraband Girl')、南方藍旗鳶尾(Iris virginica 'Southern Wanderer')

基本資料


學名:Iris virginica L.
簡誌:多年生草本,常具地下莖;莖呈葉狀。葉線形,側扁(台灣),排成二列。花排列成圓錐或聚繖花序,多兩性,放射對稱;花被片6,2輪,內外輪均花瓣狀;雄蕊3,花絲生於花被筒上;子房3室,柱頭具小突起。蒴果。(鳶尾科)
別名:青龍鳶尾
原產地:原產於北美洲

進入閱讀更多...

台東火刺木

2024/04/05 12:51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台東火刺木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台東火刺木,葉表,葉全緣或葉端微淺凹鋸齒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台東火刺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台東火刺木,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台東火刺木,樹幹

主要特徵


薔薇科火刺木屬常綠灌木植物,又稱台東火刺木、火刺木、火棘、火把果、純陽子、紅子、水沙子、小紅子、救軍糧、救兵糧、狀元紅、赤果、豆金娘,原產於台灣,株高可達三公尺,側枝短,先端成刺狀,枝多具刺,嫩枝外被鏽色短柔毛,老枝無毛,單葉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小枝上之葉常三至五枚輪生,葉長橢圓形至倒卵形,端部圓鈍或微凹,具小突尖頭,略反捲,基部楔形,不延連於葉柄,葉近基部全緣,邊緣偶鈍鋸齒,葉長十五至六十公釐,寬五至二十公釐,葉面深綠色,羽狀脈,側脈細微而多,不明顯,托葉小,早落,葉柄短,無毛或嫩時有柔毛,兩性花,週位花,複繖房花序,簇生狀,花梗長約一公分,花托筒短小,與子房合生,花萼鐘狀,五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鈍,花冠輪形,輻射對稱,花白色,花瓣五枚,近圓形,雄蕊約二十枚,花藥黃色,雌蕊心皮二至五枚,合生,花柱約五枚,離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子房半下位,子房二至五室,中軸胎座,仁果,球形或近球形,直徑約五公釐,熟果黃、橘紅至深紅色,頂端具宿存萼。

近似物種


近似火刺木的差異:
1.台灣火刺木(Pyracantha koidzumii):葉全緣或葉端微淺凹鋸齒,葉倒披針形,熟果紅色。
2.洋火刺木(Pyracantha coccinea):葉全緣或不明顯細鋸齒,葉窄橢圓形,熟果橘紅、橘、黃色。
3.火刺木(Pyracantha fortuneana):葉全緣或不明顯細鋸齒,葉窄橢圓形,熟果橘紅色。

在台灣一般花市為園藝栽培稱做狀元紅之小盆栽居多。

用途


食用(果實磨粉可作代食品)。

基本資料


注音:火棘(ㄐㄧˊ)
學名:Pyracantha koidzumii (Hayata) Rehder
簡誌:屬特徵- 常綠灌木;枝多具刺。單葉,互生。花頂生,成簇生狀之圓錐或複繖房花序;萼裂片5;花瓣5;雄蕊15-20;心皮2-5,花柱2-5。梨果,頂端具宿存萼。 種特徵- 小枝上之葉3-5片輪生。葉長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凹但具小 突尖頭。基部楔形,全緣。果球形紅熟。
別名:狀元紅、台東火刺木、臺灣火刺木、台灣火刺木
原產地:東部近海岸地區之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柳葉馬鞭草

2024/04/05 12:46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柳葉馬鞭草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柳葉馬鞭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柳葉馬鞭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柳葉馬鞭草,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葉片十字對生,生長初期葉為橢圓形邊緣略有缺刻,花莖抽高后的葉轉為細長型如柳葉狀,葉片邊緣仍有尖是其主要特點。莖為正方形,全株有纖毛。花期5~ 10 月,甚至更長。株高100 ~ 150 cm。頂生,小筒狀花著生於花莖頂部,紫紅色或淡紫色。性喜溫暖氣候,生長適溫為20 ℃ ~ 30 ℃,不耐寒,10 ℃以下生長較遲緩。

培植方法


繁殖可利用播種法、扦插法及切根法繁殖,播種發芽適溫為20-25℃左右,春、夏、秋均可,播種後約1個月左右發芽,播種法雖然可以短時間獲得較多的植株數量,但是從播種到開花的時間較長,所以一般還是多以扦插繁殖為主,扦插以春、夏兩季為適期,以頂芽插為佳,扦插極容易發根,扦插後約4週即可成苗。

用途


柳葉馬鞭草不是香料植物的檸檬馬鞭草,並沒有食用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Verbena bonariensis L.
簡誌:直立草本,莖粗糙,稜上被粗短毛。葉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4-14 cm長,2.5-5 cm寬,近基部全緣。穗狀花序呈繖房狀,總苞片披針形。花萼5齒狀,外側被毛;花冠藍至淡紫紅色。果包於宿存花萼內。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南美洲,常見於廢耕的農田、河岸、道路邊坡等。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地區的河岸、溼地等之空曠處。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阿里山女貞

2024/04/05 12:44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阿里山女貞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阿里山女貞,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阿里山女貞,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阿里山女貞,花序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柔軟,略被毛。葉薄革質,近無柄,長3.5-7 cm,側脈不明顯;葉柄長2-3 mm。花序頂生具4-5對分枝。花冠筒長約6.5 mm。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6.5厘米,寬1.5-4.5厘米;花序梗通常長1-2厘米,有時缺;花序軸和分枝軸圓柱形,纖細,果時具棱,密被短柔毛,花序最下面分枝長0.5-1.5厘米,有花3-7朵,上部花單生或簇生;苞片線形或披針形,長2-6毫米;花梗長0-3毫米,無毛或被微柔毛;花萼無毛,長1.5-2.5毫米,先端具寬三角形齒或近截形;花冠長0.7-1.1厘米,花冠管長5-7毫米,裂片卵形,長2-3毫米,先端尖,盔狀;花絲短,長0.5-2毫米,花藥長橢圓形,長2-3毫米,與花冠裂片近等長;花柱長2-4毫米,達花冠管的1/2處。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0毫米,寬5-7毫米,呈黑色。花期5-7月,果實期8-12月。

基本資料


學名:Ligustrum pricei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总梗女贞<植物智:Ligustrum pricei Hayata
原產地:產於陝西、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貴州。海拔300-2 600公尺。台灣零星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林緣。植株形態-灌木至小喬木。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琉球鈴木草

2024/04/05 12:40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琉球鈴木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琉球鈴木草。多年生草本。莖匍匐,長20-60公分,節上生根,方形,密被毛。葉對生,紙質;葉柄長0.5-2公分;葉片圓形或圓形至卵形,長寬1-2公分,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深且圓的齒牙緣,先端圓,兩面被毛。花序長總狀,腋生於具退化葉或匙形苞片的節上。小花梗長1-2公厘,密被毛。花萼鐘形,花冠略成二唇形,紫白色,外面被短毛;上唇長4-5公厘,卵形,凸面狀;下唇長7-8公厘,三裂,中裂片最大,圓形至卵形,略成波狀緣。雄蕊4枚,二強,不外露。小堅果球狀倒卵形,長1.4-1.7公厘,有細孔,黑色。

近似物種


唇形科鈴木草屬台灣有2種:
鈴木草散見於中低海拔山徑路旁,為常見的植物;琉球鈴木草則僅見於琉球及綠島。

基本資料


學名:Suzukia luchuensis Kudo
簡誌:無描述。
別名:齿唇台钱草<植物智:Suzukia luchuensis Kudo>
原產地:僅見於日本琉球及台灣綠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綬草

2024/04/05 12:37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綬草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綬草,花序上方


▲台北植物園 20240405 綬草,花序下方

主要特徵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小型地生蘭,具簇生肉質根,地下根莖細長或粗大,圓柱狀;莖甚短,高 15~35 公分,冬季落葉,春季發芽。葉線狀披針形,無柄,約 5 片,簇生,線形,肉質,長 4~10 公分,寬 0.5~0.8 公分。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花莖無毛,具多數小花呈螺旋排列,長5至15公分;花紅色、粉紅色或白色;中萼片與花瓣靠成帽狀,側萼片基部囊狀;唇瓣不裂或 3 裂,邊緣波狀緣;萼片 5 枚,上萼 3 枚,先端粉紅;唇瓣白色;雄蕊 1 枚,花藥白色;花粉塊 2,略具柄,具粘盤。蒴果被毛,長橢圓形。花期 2~5 月,果期 3~6 月。綬草因花旋轉著生花軸上,如青龍盤纏柱上,根如參狀,故有盤龍參之別稱;又因盛花期在清明節,因此又有清明草的別名。

1.綬草因遭過度採集,野外綬草族群正逐漸消失中。
2.綬草為台灣原生蘭,喜愛向陽面草地環境,常見花色為粉紅色,也有白花品系。
3.綬草的內生真菌絲核菌屬(Rhizoctonia)屬於半知菌的共生真菌,能促進綬草的種子萌發,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因為像其他蘭科植物的種子一樣,綬草種子中所含的營養不足以使其順利發芽,共生真菌為其提供養料。

用途


藥用(根:滋陰益氣,涼血解毒,澀精。治病後氣血兩虛,少氣無力,氣虛白帶,遺精,失眠,燥咳,瘡腫,吐血,血熱頭痛,腦膜炎,腎臟炎,咽喉腫痛,纏腰火丹,肺痨咯血,消渴,小兒暑熱症;外用治毒蛇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ナンコクネジバナ(南国捩花)<Spiranthes sinensis var. sinensis>
學名:Spiranthes sinensis (Per.) Ames
簡誌:屬特徵- 地生,具簇生肉質根。莖短,具基生葉。葉狹,線形,無柄。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具多數小花呈螺旋排列。花紅色、粉紅色或白色;中萼片與花瓣靠成帽狀,側萼片基部囊狀;唇瓣不裂或3裂,邊緣波狀緣;花粉塊2,略具柄,具粘盤。 種特徵- 地生草本。根甚粗,圓柱狀;莖甚短。葉約5片,簇生,線形,肉質。花莖無毛;穗狀花序,具密集之小花,呈螺旋狀著生。花粉紅色,稀全白,半張。
別名:清明草、青龍纏柱、金龍盤樹、清明草、南國綬草、龍抱柱、盤龍參
原產地:西伯利亞、日本、中國大陸、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至澳洲、紐西蘭。台灣分布於海拔1000 m以下之草地、路旁潮濕山壁、湖沼濕地。平原、山坡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