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莖金絲桃

2022/07/03 13:27


▲陽明山 20220626 方莖金絲桃


▲陽明山 20220703 方莖金絲桃,花苞之花序


▲陽明山 20220703 方莖金絲桃,花

主要特徵


灌木,高50厘米以上,有多少上升枝條。莖持久地4棱形至具4 狹翅;節間長1-2.5厘米,短於葉;皮層紅褐色。葉無柄;葉片狹橢圓形至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橢圓形,長1.9-7厘米,寬0.5-1.6厘米,先端銳尖至近銳尖或圓形而具小尖突,基部楔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但不呈蒼白色,主側脈2-3對,有時形成明顯的近邊緣脈,中脈有6-7條羽狀分枝,第三級脈網纖細或幾不可見,近邊緣腺體密生,葉片腺點明顯。花序1花,在莖及自其頂端向下達至6節上生出的短側枝上頂生,花梗長0.6-1.2厘米;小苞片葉狀至鑽形,凋落。花直徑約2.5厘米,近星狀;花蕾卵珠形,先端銳尖。萼片分離或近分離,在花蕾及結果時直立,長圓狀線形至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近等大或不等大,長5-8毫米,寬(-2)(-3)毫米,先端近銳尖至銳尖或短漸尖,具7-9脈,中脈多少模糊,小脈少分枝,腺體大多為線形。花瓣亮黃色,有紅暈,多少開張,倒卵形,長1-2厘米,寬0.6厘米,有近消失的小尖突。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約15枚,最長者長0.9-1厘米,長約為花瓣的4/5。子房多少呈狹卵珠形,長2-4毫米,寬0.7-1.3毫米;花柱長(3.3-)4-7毫米,長約為子房的2-2.5倍,柔弱,柱頭頭狀。蒴果狹卵珠形至圓柱形,長7-9毫米,寬3-4毫米。種子深黃褐色,狹圓柱形或狹卵珠狀圓柱形,長0.9-1.1毫米,幾無龍骨狀突起但有長而狹的頂端附屬物,有很淺的線狀網紋。花期1-3月,果期8月。

近似物種


本種在本組中因其成熟莖枝具4棱或4狹翅而有別於其他各種。

用途


藥用(金絲桃的根:袪風濕,止咳嗽,清熱解毒。治風濕腰痛,肝炎,癤腫,毒蛇咬傷;果實:潤肺止咳。治肺癆,頓咳;全株:清熱解毒,散淤止痛,袪風濕。治肝炎,肝脾腫大,急性喉炎,結膜炎,瘡癤腫毒,蛇及蜂螫傷,跌打損傷。)。美容、美髮(金絲桃之萃取液或油脂)

基本資料


學名:Hypericum subalatum Hayata
簡誌:灌木;莖具4縱翼或4稜。葉狹橢圓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9-7 cm,寬0.5-1.6 cm,網脈極不明顯,僅具灰色腺點,基部楔形。
別名:翻魂草、方莖金絲桃<植物智:Hypericum subalatum Hayata>
原產地:產台灣(台北、宜蘭、花蓮)。生於開曠石灰岩岩隙中,海拔400-900米。台灣北、東部低海拔山坡地。臺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雙花龍葵

2022/07/03 13:25


▲陽明山 20220703 雙花龍葵與青苧麻混生


▲陽明山 20220703 雙花龍葵,葉表


▲陽明山 20220703 雙花龍葵,葉背


▲陽明山 20220703 雙花龍葵,果實鮮紅,花萼上具毛

主要特徵


茄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台灣原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50~100 公分,全株有細毛,莖的基部多少有木質化現象。單葉,互生葉序,無托葉,葉基漸狹,具短葉柄,葉尖漸尖狀,葉兩型,大型葉橢圓卵形,長 9~15 公分,寬 5~7 公分,小型葉寬卵形,長 2.5~4 公分,寬 2~3 公分;兩面被毛,葉緣為全緣,膜質,脈序為羽狀網脈。花腋出,單生或成對著生,具花梗,花萼杯形,具 10 枚線形齒裂,長 0.3~0.6 公分,裂片線形;花冠漏斗形或接近鐘形,花色為鐘形,淺紫色或白色, 5 裂,長 0.8~1 公分,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 5 枚,花藥相靠合,頂端孔裂。花期 4~10 月。雙花龍葵周圍裂出十條線形的花萼,中央滿滿托著球形的綠漿果,成熟的紅果實無毒,果實鮮紅光滑剔透,模樣可口,但事實上口味卻極平淡。種子呈卵狀三角形。可用種子播種繁殖。

近似物種


與茄屬的瑪瑙珠、龍葵等等不同屬。雙花龍葵一般花萼與葉子都具毛。

用途


藥用(治狂犬咬傷,感冒)。熟果甜味淡,未成熟果(綠色)不可食用,尤其種子不可咬破,有毒。

其他相關


和名:メジロホオズキ<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學名: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簡誌:多年生草本至灌木。葉兩型,大型葉橢圓卵形,長9-15 cm,寬5-7 cm,小型葉寬卵形,長2.5-4 cm,寬2-3 cm;兩面被毛。花萼長3-6 mm,裂片線形;花瓣淺紫色或白色,長8-10 mm。
別名:紅絲線、紅子仔菜、红丝线<植物智: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原產地:中國大陸之廣東、廣西、貴州,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台灣見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的區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黃口攀蜥

2022/07/03 13:06


▲陽明山 20220703 黃口攀蜥正從樹葉中爬出來,透露著無辜的眼神


▲陽明山 20220703 順著樹枝爬行的黃口攀蜥,體背斑紋較鮮艷的個體,背面側

主要特徵


體長7-21mm,外觀近似斯文豪氏攀蜥但本種體型較小,也是台灣最小的攀木蜥蝪,嘴巴內側和舌頭黃色而得名,體背一般有深褐色的花邊縱紋,側視有菱斑連貫形成黃色縱帶,但體色及斑紋多變,雄性喉部有橘色斑塊,具領域性,若有外物靠近喉部會擴張並做出伏地挺身的趨敵動作。本屬有5種,容易與斯文豪氏攀蜥混淆,俗稱肚定、竹虎、山狗大,一般人會與斯文豪氏攀蜥混為一談。本種台灣北部較常見,體色會隨環境改變,隱密性高,白天出現,夜晚休息,肉食性,以小昆蟲為食。台灣最小型的攀木蜥蜴。

基本資料


學名:Diploderma polygonata xanthostoma(2018年10月修訂)原為: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別名:琉球龍蜥台北亞種、肚定(閩)、竹虎(閩)、山狗太(客)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闊葉樓梯草

2022/07/03 13:06


▲陽明山 20220703 比起赤車使者、冷清草的葉子還大許多的闊葉樓梯草


▲陽明山 20220703 闊葉樓梯草,莖呈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葉表側


▲陽明山 20220703 闊葉樓梯草,莖呈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葉背側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基多少有些木質化,初生部分或多或少具粗毛,漸變光滑,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葉紙質,或多或少具粗毛,窄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 30~70 公分,寬 2~8.5 公分,寬側基部具耳狀構造,鋸齒緣至細鋸齒緣,葉尖長尾狀,具多數細鋸齒;托葉早落性,長達 3 公分。雌花序外觀呈蝶形,無或近無柄。

闊葉樓梯草葉子比赤車使者、冷清草都還要大許多。莖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葉紙質,或多或少具粗毛,窄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雌花有柄,雄花無柄。

近似物種


「樓梯草屬」近十幾種,以下為最常見:
闊葉樓梯草:葉子最寬,雄花無柄。
赤車使者:葉形較冷清草寬,花序有柄。
冷清草:葉子最窄,與赤車使者比較,花無柄。

用途


食用(嫩葉)。藥用(台灣的原著民山胞取其葉煎服治毒蛇咬傷;全草:清熱解毒。治癰腫瘡瘍、咽喉腫痛、肺癰、痢疾)。

基本資料


學名:Elatostema platyphylloides B. L. Shih & Yuen P. Yang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基多少有些木質化,初生部分或多或少具粗毛,漸變光滑,綠色,略呈「之」字形彎曲。葉紙質,或多或少具粗毛,窄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30 cm,寬2-8.5 cm,寬側基部具耳狀構造,鋸齒緣至細鋸齒緣,葉尖長尾狀,具多數細鋸齒;托葉早落性,長達3 cm。雌花序外觀呈蝶形,無或近無柄。
別名:闊葉赤車使者, 闊葉樓梯草
原產地:台灣除恆春半島外,產於全島中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善變蜻蜓

2022/07/03 13:05


▲陽明山 20220703 善變蜻蜓,趴在石頭上的雄蟲


▲陽明山 20220626 善變蜻蜓,停留在空心蓮子草上頭的雄蟲

主要特徵


體長34-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部及腹部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兩條不明顯,攫握器紅色,翅膀紅褐色,翅端透明,翅痣紅色;雌蟲近似雄蟲但腹部背面的黑色縱紋較粗明顯,尤其側緣的縱紋較發達,體色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翅痣黃白色或紅色,雌蟲體色多變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為黃褐色,可從攫握器與雌蟲的尾毛構造辨識,雌蟲的尾毛較短,白色,左右向外分開,翅痣有多種顏色。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3種, 除本種外,另2種為
雙截蜻蜓 subsp. tullia (Drury, 1773)
淺褐蜻蜓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生活於中、低海拔地區,常棲息沼澤池塘,湖泊,水坑和流速緩慢的溪流。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

基本資料


學名:Neurothemis taiwanensis Seehausen & Dow, 2016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整個亞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日本,琉球群島,大,小巽他群島,菲律賓和蘇拉威西。在西方,它延伸到伊拉克,伊朗,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也被意外地引進美國佛羅里達州。

進入閱讀更多...

刀傷草

2022/07/03 13:01


▲陽明山 20220703 刀傷草


▲陽明山 20220703 刀傷草,有著像是大鋸子的樣子,葉緣還有小刺的葉表,其實是軟的


▲陽明山 20220703 刀傷草,葉背


▲陽明山 20220703 刀傷草花

主要特徵


草本。刀傷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可治刀傷而得名,它和兔兒菜、黃鵪菜為同屬植物,在辨識上較具難度,但從它具規則性的深刻葉緣便可區分。高 15~45 公分,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基生葉叢生,葉柄常由葉片延伸而不明顯,葉片長橢圓形,長 6~25 公分,寬 1~5 公分,基部漸尖,先端尾尖,疏鋸齒緣或不整齊羽狀淺裂,並疏生細緣毛,葉背常呈灰白色;莖生葉稀疏,葉片漸小。花序具短中軸,著生頭狀花,排列呈繖房狀。花黃色,花徑 0.8~1 公分。總苞長 0.5~0.6 公分,苞片約 8 枚,鱗片狀,黑綠色,被微毛。瘦果狹披針形,有 10 稜,具多數冠毛,黃褐色。花期四季均有。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刀傷草的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刀傷草:花黃色,葉近全緣(葉緣鋸齒)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

用途


食用(嫩莖葉有苦味)。藥用(行血消瘀,清熱解毒,理氣健胃。治肺炎,肝炎,感冒,氣喘,乳癰,腫毒,胃痛,風濕,跌打,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ナギニガナ(柳苦菜)<Ixeridium laevigatum (Blume) J.H.Pak et Kawano.>
學名:Ixeridium laevigatum (Blume) J. H. Pak & Kawano
簡誌:多年生草本,植株變化極大,高可達90 cm。基生葉革質,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葉尖鈍,近全緣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5-25(-50) ´ 0.8-5 cm;莖生葉1-3枚,披針形。
別名:三板刀、大葉黃瓜菜、褐冠小苦荬、平滑苦荬菜<Ixeridium laevigatum (Bl. ) Shih>
原產地:中國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泛分佈於低、中海拔之海岸、河床、路旁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雞油(光蠟樹)

2022/07/03 12:59


▲陽明山 20220703 翅果漸漸明顯的白雞油(光蠟樹)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樹枝與樹幹十分堅韌,可以延伸到15公尺以上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被獨角仙啃食的樹皮,就算是傷痕累累也是活得好好的

主要特徵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葉對生,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葉小光滑全緣,秋天葉片會轉黃。花序明顯,花黃白色,圓錐狀花序。果為翅果,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成熟時褐色。樹形優美,適合作為庭園樹、行道樹。

樹液是獨角仙、鍬形蟲之成蟲所喜愛的食物。
木犀科常綠半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與光蠟樹近似,樹形較寬的台灣櫸別名則為:雞油)。

近似物種


英文名:Griffith's Ash,Formosan Ash
和名:シマトネリコ(島十練子)<Fraxinus griffithii C.B.Clarke>
學名: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小葉5-9,橢圓或歪卵或披針形,全緣,先端銳尖或漸尖 (具鈍頭)。
別名:台灣光蠟樹、台灣白蠟樹、白蠟樹、脫皮樹、白雞油、山苦楝、光蜡树(中国植物志: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頭穗莎草

2022/07/03 12:48


▲陽明山 20220703 幾乎沒人等車的公車站牌旁,隨意長出來的頭穗莎草


▲陽明山 20220703 頭穗莎草,小穗


▲陽明山 20220703 頭穗莎草,桿光滑,截面鈍三角形

主要特徵


草本。莖稈光滑三角。株高八十至一百公分,強健,鬚根紅褐色至黑色,根莖黑色,短,莖稈橫切面三稜形,無節,實心,光滑,高五十至七十公分,寬約三公釐,根生葉,三至六枚叢生,葉長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葉全緣,粗糙,葉長約三十公分,可達九十公分,寬約六至八公釐,具摺,草質,葉面淺綠色,基部綴有紅褐色,平行脈,葉鞘長十至十八公分,封閉,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複繖房花序至繖房花序,初級輻射六至九分枝,極不等長,長零至八公分,直立至平展,次級輻射分枝短,長約二公分,總苞葉狀,七至九枚,極不等長,直立至平展,開展至反折,長五至六十公分,寬二至七公釐,小苞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卵形,長三至六公釐,寬一至三公釐,具三脈,稻草色,中肋綠色,先端粗糙,小穗七至五十枚,叢生,於分枝頂端形成一球形頭狀,小穗線狀披針形,扁平,長六至十二公釐,寬約二公釐,小穗軸直,寬約一公釐,小穗具小花十至二十枚,密集,雄蕊一枚,花絲長一公釐以下,白色,花藥白黃色,長約一公釐,線形,先端具錐狀附屬物,雌蕊心皮一枚,花柱綠色,長一公釐以下,柱頭三枚,長約一公釐,淺褐色,子房綠色,三稜形,長約一公釐,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底生(基生)胎座,瘦果,三稜形,先端具喙,長約一、二公釐,寬不足一公釐,褐色,具不明顯小點,明顯具柄,果柄基部膨大。

近似物種


刺桿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與頭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相似。
差別判別:刺桿莎草桿有疏鬆細刺,截面圓三角形,小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緊密交疊,穗形較不規則,穎片排列密,頭穗莎草桿光滑,截面鈍三角形,小穗橢圓狀披針形,多枚平行交疊,穎片排列較密,穗形近球形。

基本資料


學名:Cyperus eragrostis L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畫眉莎草、密穗莎草
原產地:原產熱帶美洲。2002年後歸化於台灣北部及東部低地及河濱公園。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野鴉椿

2022/07/03 12:45


▲陽明山 20220703 進入果期的野鴉椿


▲陽明山 20220703 進入果期的野鴉椿,果序


▲陽明山 20220703 進入果期的野鴉椿,果實,種子還沒露出

主要特徵


落葉小喬木。奇數羽狀複葉,卵至卵狀披針形。有托葉蓇葖果,肉質呈鮮紫紅色,內藏黑色且帶有光澤的種子 1~3 粒。花期 5~6 月,果期 8~9 月。

枝葉揉碎後發出惡臭氣味。奇數羽狀複葉,有托葉;小葉對生,5~7 枚,卵至卵狀披針形,5~8 公分長,3~4 公分寬,先端銳尖,細鋸齒緣,革質而油亮,羽軸常呈淡紅色。圓錐花序頂生,花黃白色,萼片、花瓣均為長橢圓形,呈覆瓦狀的排列方式。

關於蓇葖果(蓇 ㄍㄨ ˇ 葖 ㄊㄨ ˊ):由單心皮雌蕊或者離生心皮雌蕊發育而來的,蓇葖果形成過程中會沿心皮癒合處形成腹縫線,在腹縫線對側形成背縫線,果實成熟後會沿腹縫線或背縫線中的一側開裂彈出種子。

用途


藥用(根及乾果:祛風除濕)。

基本資料


和名:ゴンズイ(権瑞)<Euscaphis japonica>
學名: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Kanitz
簡誌:屬特徵- 落葉小喬木。奇數羽狀複葉,有托葉;小葉對生,5-7枚,細鋸齒緣,紙質,;羽軸常呈淡紅色。圓錐花序。蓇葖果,紅熟;種子1-3,黑色。 種特徵- 小葉卵至卵狀披針形,5-8 cm長,3-4 cm寬,先端銳尖。
別名:烏腱花、野鸦椿<植物智: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
原產地:中國主產江南各省,西至雲南東北部,西北各省除外。日本、朝鮮也有。台灣僅見於台北附近的低至中海拔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2022/07/03 12:42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葉表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葉背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花

主要特徵


果實為蒴果。花全年不定期開放。

多年生草本,莖柔弱,半弱質,多分枝,披散,光滑或被疏毛。葉無柄,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長 3~7 公分,寬 1.5~3 公分,鞘頂端、基部或全部疏被長毛,葉片的先端短尖,上面紫綠色雜以銀白色,中部邊緣具紫色條紋,背面紫紅色。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治肺癆咯血,咽喉腫痛,目赤紅腫,痢疾,水腫,淋症,帶下;外用治癰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近似物種


容易混淆的植物:
紫錦草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基本資料


學名:Zebrina pendula Schniz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苞鴉拓草, 吊竹草, 紅葉鴨跖草, 時線蓮, 紅竹菜, 紅葉鴨跖草, 吊竹梅, 鴨舌紅, 紫背金牛, 紅舌草, 紅竹仔草, 花葉竹夾菜, 二打不死, 百毒散, 假金線蓮。紫背鴨跖草(吊竹草 from 自然攝影中心)
原產地:原產墨西哥。中國之福建、廣東、廣西,日本等地栽培。台灣於 1909 年由日本引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