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茄

2020/04/19 15:42


▲石碇國小 20200419 小茄的花

主要特徵


蔓性或匍匐性多年生草本,高 10~30 公分;莖匍匐或斜上昇,莖有稜,被土黃色短柔毛。葉對生或互生;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5~2 公分,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下延成翼柄,全緣,兩面均被毛,下面有黑色腺點;葉柄長 0.4~0.8 公分。花單生於葉腋,徑 0.5~0.7 公分;小花梗長 0.3~0.8 公分,被短柔毛;萼 5 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外面有毛,宿存;花瓣 5,花冠裂片長 0.5~0.7 公分,倒卵形,被細半透明腺點。果實為蒴果,黃色,球形,具柔毛,較花萼短,縱裂,徑 0.4~0.5 公分;雌蕊針狀花柱宿存;種子橢圓形,黑色。

近似物種


雖然它有茄的名字,但它不是茄科,為櫻草科的小草。

基本資料


學名:Lysimachia japonica Thunb.
簡誌:蔓性或匍匐性多年生草本;莖有稜,具柔毛。葉具透明腺點,卵形至近於腎形,長1-3 cm,圓或銳尖頭,基部圓或楔形;葉柄長4-8 mm。花腋生,黃色;花冠裂片倒卵形,長5-7 mm,具透明腺點。果褐色,球形,具柔毛,縱裂。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進入閱讀更多...

紫藤

2020/04/19 14:55


▲石碇國小 20200419 紫藤的花

主要特徵


淡紫色小花成串垂下,如成群小蝴蝶翩然而降,排列整齊,經常有 20到30 朵的花排列在枝端,甚是優美,常栽做庭園觀賞植物。

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落葉性大藤本植物,莖具纏繞性,樹皮灰褐色,無刺。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 7~13 枚,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4~12 公分,嫩葉兩面被有白色小絨毛,老葉幾乎平滑。總狀花序下垂,長 15~30 公分。莢果密生黃色絨毛。

基本資料


學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
簡誌:無描述
別名:朱藤、紫藤、葛花
原產地: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偶而栽植,普遍性不及多花紫藤。自古即栽培作庭園棚架植物。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細葉雪茄花

2020/04/19 14:34


▲新店小粗坑 20180828 花


▲石碇國小 20200419 白細葉雪茄花的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植株低矮,僅 10~60 公分高,枝葉繁茂;嫩枝有赤色細毛茸。葉序單葉對生,葉形為線形、線被針形,葉長 2~2.5 公分,寬 0.3~0.5 公分;葉端漸尖,葉基漸狹;葉緣全緣;葉正面、背面皆為綠色;正面平滑,中肋有毛,背面平滑,中肋及側脈有毛;紙質;有 6~8 對羽狀側脈,中肋帶紅色;有 0.1 公分葉柄,無葉托。花序為單頂花序;花冠徑 0.5~1 公分,有 6 片單瓣花,開紅紫色小花,具觀花效果,花期四季常開。

近似物種


花色由赤紫到白色都有,蒴果褐色,長橢圓形似雪茄,所以叫做『細葉雪茄花』。 採播種、枝插法繁殖。

基本資料


和名:メキシコハナヤナギ<Cuphea hyssopifolia>
學名:Cuphea hyssopifolia H. B. K.
學名:Cuphea hyssopifolia 'Alba'(白細葉雪茄花)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丁香、細葉萼距花、细叶萼距花(植物智:Cuphea hyssopifolia Kunth)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海桐

2020/03/22 16:40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海桐的花

主要特徵


灌木。北部海岸叢林很常見。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普通。木材(薪柴或製作小用具)。藥用(樹皮:治皮膚病;枝葉:外洗止膚養;葉:外用治疥癬;根:袪風活絡,散瘀止痛;果實:治疝痛。)。

常綠大灌木。枝條平滑。葉互生,簇生枝端,革質,倒披針形至倒卵形,中肋明顯。圓錐花序,頂生,黃白色,具芳香。球形蒴果,熟橙色,蒴果開裂露出紅色種子。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抗空氣污染、抗病蟲害、耐修剪。

近似物種


銀葉樹欖仁樹、大葉山欖、海檬果白水木海桐黃槿,同為海岸林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Pittosporum tobira Ait.
簡誌:常綠灌木。葉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9 cm,寬2-4 cm,先端鈍至圓,基部楔形。頂生短圓錐花序。果球狀,3瓣裂。
別名:
原產地:中國大陸、琉球、日本、韓國及臺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葦草蘭(竹葉蘭)

2020/03/22 16:25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葦草蘭的花,正面

主要特徵


在向陽地與禾草混生的地生蘭花。多叢生,莖細如葦草,直立,葉如竹葉,又名「葦草蘭」。葉如竹葉,互生,長條形。每年七月起花序生於莖頂,依序綻放,花淺粉紅色,唇瓣鑲有紫紅色條紋,中間有黃色龍骨,形似鶴鳥展翅,故又名「鳥仔花」。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長約 10 公分,成熟後裂開,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冬季莖葉枯萎,翌年再由宿根長出新芽,進入另一個生長週期。台灣僅產一種。

遍佈台灣全省,在向陽地與禾草混生的地生蘭花。多叢生,莖細如葦草,直立,高可達 1.5 公尺,葉如竹葉,又名「葦草蘭」。葉如竹葉,互生,長條形,長約 15~25 公分,寬約 1~1.5 公分。每年七月起花序生於莖頂,依序綻放,花淺粉紅色,直徑約 5~6 公分,唇瓣鑲有紫紅色條紋,中間有黃色龍骨,形似鶴鳥展翅,故又名「鳥仔花」。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長約 10 公分,成熟後裂開,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冬季莖葉枯萎,翌年再由宿根長出新芽,進入另一個生長週期。植物體似草,大多為地生,但花極類似嘉得麗亞蘭,台灣僅產一種。

基本資料


學名: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中國鳥仔花、竹葉蘭、葦草蘭、竹叶兰<植物智: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原產地:台灣、亞洲大部地區、大洋洲。台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或平地,通常在陽光充足的山坡田野或田壟可以看到,常與禾草混生(蘇鴻傑教授在30年前的著作「台灣的野生蘭」一書中如此描述台灣原生的「竹葉蘭」,彷彿當時在山間田畝隨處可見竹葉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

2020/03/22 10:02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石斑木的花序

主要特徵


石斑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長。單葉,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5~7 公分,寬約 1.5~2 公分,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基楔形並向下延生,葉尖突尖或鈍形,葉緣為粗鋸齒狀。花序為圓錐花序,頂生,疏花,外被鐵褐色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6~0.8 公分;花萼為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被長緣毛;花瓣長菱形,長約 0.9 公分;雄蕊多數;花柱 2 裂。果實為仁果,徑約 0.5 公分,球形,成熟時黑色。本變種之分布較廣,中國大陸亦產之,其葉呈楔狀倒卵形,乃易於區分。用途同恆春石斑木,果可食,根藥用,治跌打損傷,樹供栽培觀賞,為優良的薪炭柴。

用途


食用(果)。藥用(根:驅風散熱,消腫,活血消腫,涼血解毒。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水腫,關節炎,凍傷,腳踝關節凍傷;枝葉:消腫去腐:治無名腫毒,創傷出血,燙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簡誌:葉長橢圓或橢圓形,光滑粗鋸齒緣,但近基部全緣。花序密被鏽色絨毛。
別名:白杏花、印度石斑木、刻脈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毛序石斑木<植物智:Rhaphiolepis indica var. tashiroi Hayata>
原產地: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木豆(樹豆)

2020/03/22 09:30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木豆的果莢

主要特徵


灌木植物,分枝多,老莖光滑,幼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三出複葉,小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密生毛茸,葉緣全緣,側脈 6~8 對,細脈呈網狀,下表面著生如樹脂狀小斑點。果莢長橢圓形,略作鎌刀狀,先端具尖嘴,表面有 4~5 橫溝,外被粗毛;種子 3~7枚,圓形但一端扁平,通常呈褐色,具白色小臍。

用途


食用。綠肥。藥用(治小兒水痘癰腫)。樹豆為豆科樹豆屬木本植物,可採其豆來食用,故有樹豆、木豆之名。原住民山胞自古即有種植,民間習稱為蒲姜豆或番仔豆。

在印度為平民的主糧和菜餚之一,常作包點餡料,叫豆蓉;葉可作家畜飼料、綠肥。根入藥能清熱解毒。亦為紫膠蟲的優良寄主植物。

基本資料


和名:きまめ (木豆)<Cajanus cajan (C. flavus)>
學名:Cajanus cajan (L.) Millsp.
簡誌:灌木,被灰毛。小葉披針形,長3-10 cm,兩面被毛及腺點,先端漸尖。花瓣黃紅色。莢果具長喙,種間微下陷。
別名:木豆、米豆、樹荳、柳豆、白樹豆、花螺樹豆、觀音豆、番仔豆、山豆根、Omai(阿美)、Syungutu(泰雅);Puuku(排灣)、木豆<植物智:Cajanus cajan (L.) Millsp.>
原產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普遍有栽培,極耐瘠薄乾旱,在印度栽培尤廣。歸化種植物。

進入閱讀更多...

基隆筷子芥

2020/03/22 08:20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基隆筷子芥

主要特徵


草本。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無柄,匙形,長6-10cm,邊緣波狀至微凹;莖生葉無柄,基部箭形,倒披針形,近全緣至波狀緣。花瓣白色。北部濱海沿岸山坡地可見。盛花期在5月中。

基本資料


學名:Arabis stelleris DC. var. japonica (A. Gray) F. Schmidt
簡誌: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無柄,匙形,長6-10 cm,邊緣波狀至微凹;莖生葉無柄,基部箭形,倒披針形,近全緣至波狀緣。花瓣白色。北部濱海岩石。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毛苦參

2020/03/22 08:12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毛苦參的果序

主要特徵


灌木,全株被灰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 -5c m ,寬1 -2c m ,上表面被疏絨毛,先端圓形。莢果念珠形,節間圓珠狀。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基本資料


學名:Sophora tomentosa L.
簡誌:小喬木,被灰色絨毛。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5,寬1-2 cm,上疏絨毛,背面密絨毛,先端圓形。莢果6-8粒種子。
別名:嶺南苦參、嶺南槐樹、絨毛槐<植物智:Sophora tomentosa L.>
原產地:中國產於廣東(沿海島嶼)、海南。生於海濱沙丘及附近小灌木林中。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熱帶海岸地帶及島嶼上。南部珊瑚礁岩上。島內恆春半島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毛氈苔

2020/02/29 12:53


▲鞍部 20200229 小毛氈苔


▲鞍部 20200229 小毛氈苔的葉表,昆蟲受困在葉子的黏液上,正在開始消化,葉子也變成紅色

主要特徵


葉緣及葉面上長滿的腺毛,靠分泌黏液來抓住靠近的小蟲,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取養分,為草本的食蟲植物。

葉緣及葉面都長滿了細密的腺毛,細毛會分泌黏液捕捉小蟲,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得氮素。夏至秋季開紫紅色小花,花莖細長,花會長的很高,這是為了要防止小蟲在採花蜜時,不小心被小毛氈苔黏到。小毛氈苔能行無性生殖,在葉緣長出小苗,利用葉片來繁殖。夏季至秋季時開粉紅色或白色花,花莖細長。

用途


在日本網路上,極為受到歡迎的小型園藝的食蟲植物。

基本資料


和名:ドロセラ スパツラタ<Drosera spatulata>
學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
簡誌:草本,無莖。葉基生,放射狀長出,匙狀,上表面有腺毛。花淡紅色;花柱3。
別名:小毛氈苔, 金接梅, 匙葉茅膏菜, 地氈草、匙叶茅膏菜<植物智:正确名称为:匙叶茅膏菜 Drosera spatulata Labillardiere>
原產地:分佈於日本南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福建省的中部和西部。台灣一共出產四種,以小毛氈苔為多。台灣北部低海拔之濕地或山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