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
▲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孢膜生於葉背的裂片兩側邊緣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具褐色柔毛;葉柄長15-35cm;葉片三角形至寬卵形,長25-60cm,寬15-35cm,三回羽狀深裂至複葉,葉背密布毛;羽片至少5-7對,通常對生,羽片平展,葉表朝上;小羽片末端銳尖,末裂片全緣,多少向葉背反捲;孢子囊群著生在裂片兩側邊緣,並由反捲之葉緣包被。
用途
在日本從初夏的春天到未開張的嫩芽時期,可採集芽的葉子(葉)芽苗可食用外,根莖還可以由澱粉製成食用“蕨粉”,但不能生吃。由於日本各地都有生長蕨,日本的蕨餅就是由蕨做成適合夏季的和式點心。
在日本,蕨(日文:わらび)的食用方法:1.取嫩芽部分,並將根切除清洗乾淨。2.將小蘇打粉慢慢放入熱水中溶解,將蕨要食用的部分放入,再將熱開水倒入鍋中至蓋過蕨,浸泡約8小時以上。3.取出後用水洗淨,並將其切成容易食用的大小,吃不完的部分可放至冰箱冷藏。(國外有報告顯示某些蕨類並不宜生吃;林試所公布57種食用蕨類蔬菜。わらびのあく抜き。)
基本資料
和名:わらび(蕨)<Pteridium aquilinum>
學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subsp. wightianum (Wall.) Shieh(特生中心)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軸蕨、蕨、龍爪菜、欧洲蕨<植物智: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毛轴蕨<植物智:Pteridium revolutum (Bl.) Nakai>
原產地:日本全土、朝鮮、中国、台湾、俄國、外蒙、歐洲、北美。中至高海拔山區開闊地或土坡上可見。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美人樹
▲蓮華池 20210314 美人樹,果實成熟後,會再長出帶有棉毛的種子,將果實包覆住
主要特徵
落葉喬木,幹具短刺罕無刺,幹基擴大,樹皮著生疏瘤狀刺,側枝成斜水平狀開展。掌狀複葉;小葉 5~7 枚,長橢狀倒披針形,細鋸齒緣,長約 8~12 公分,寬約 3 公分。蒴果長橢圓形,長約 20 公分;種子具棉毛。
近似物種
美人樹與木棉同科,由於樹幹造形奇特有如日式陶瓷酒瓶因而有「酒瓶木棉」的稱號。開花的時後景觀壯麗,粉紅色大型花掛滿樹冠,映襯著秋天的青空白雲,就像矗立在大地的美人一般。由於木棉的葉子比較大、樹型較陽剛,所以有「英雄樹」稱號,相較之下,葉子較小、樹型較柔美的就是「美人樹」了。美人樹的花期在秋至初冬或夏至秋季,在台灣越往北部越早開花。
基本資料
學名:Chorisia speciosa A. St.-Hi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美人櫻、酒瓶木棉
原產地:原產巴西、阿根廷,臺灣引進栽植為園林樹及行道村,甚為普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苦懸鉤子
▲蓮華池 20210314 苦懸鉤子,花
主要特徵
苦懸鉤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落葉攀援灌木,莖枝暗紫色,光滑,散生鉤刺,刺長 約 0.5 公分。單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不分裂或 3 淺裂,不規則鋸齒或重鋸齒緣,兩面光滑,下表面常灰色或白色;托葉線狀披針形,長 0.5~1 公分,連生於葉柄基部。短總狀花序常 3 花;萼裂片尾狀三角形,外部無毛。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期 6~7 月。果近球形,熟時呈橘紅色,8~10 月紅熟。
用途
藥用(全株入葯,有活血、散瘀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Rubus trianthus Focke
簡誌:攀緣落葉灌木;莖暗紫色,光滑;刺少,長5 mm。單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不裂至3深裂,不規則鋸齒或重鋸齒緣,兩面光滑,下表面常灰色或白色;托葉線狀披針形,長5-10 mm。花數朵成總狀花序;萼片三角狀卵形至披針形。
別名:虎氏懸鉤子、苦懸鉤子
原產地:台灣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香葉樹
▲蓮華池 20210314 香葉樹,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落葉性喬木。葉具短柄,葉片長 5~10 公分,寬 2~4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呈尾狀漸尖,上表面光滑,綠色,下表面褐色;第一側脈 4~6 對。單性花,雌雄異株;花序為繖形花序,腋生;有花 5~6 朵,總苞 4 片,早落性;雄花具小梗,被有絹毛,雄蕊 8~9 枚,藥 2 室,全內向;雌花較小,退化雄蕊 3 列。果為漿果,長約 0.8 公分,呈橢圓狀球形,先端凸突,熟時深紅色。花期自 7 月至 8 月。
近似物種
釣樟屬,香葉樹、大葉釣樟(大香葉樹)差異在於香葉樹葉背的葉脈較明顯。
用途
藥用(根、葉:散瘀消腫,止血止痛,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瘡癤癰腫)。
基本資料
學名:Lindera communis Hemsl.
簡誌:常綠喬木;小枝被褐色毛。葉長橢圓形,有時倒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銳尖至鈍,羽狀脈。果先端具小尖凸,深紅色。
別名:硬桂
原產地:台灣中部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琉球紫蛺蝶,雄(藍紫色光暈)
▲蓮華池 20210314 琉球紫蛺蝶,雄(藍紫色光暈)
主要特徵
展翅 68 - 90 mm,翅膀表面暗褐色,雄蝶各翅中央具一 枚藍紫色斑,斑點中央尚有白色斑,雌蝶則無此斑。翅腹面斑紋相似 ,雄蝶後翅白色的斜橫明顯,雌蝶不明顯或無。本屬4種,本種又稱幻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甘藷、菊科的金腰箭, 錦葵科的金午食時花等植物寄主,成蟲5-8月出現,喜歡訪花及吸食腐果,常見於陰暗的環境覓食,數量多見。近似種雌紅紫蛺蝶的雄蝶,但雌紅紫蛺蝶翅面的斑白色,邊緣不具藍紫色光暈。
基本資料
學名:琉球紫蛺蝶 Hypolimnas bolina kezia (Butler, 1877)
別名:幻蛺蝶、幻紫斑蛱蝶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呂氏菝葜
▲蓮華池 20210314 呂氏菝葜,果序
主要特徵
本種外觀形態上最大的特徵為-具盾形葉(葉柄著生在葉背),也是台灣原生菝葜類植物中唯一盾形葉者。
蔓性藤本,枝呈綠灰色,光滑無刺,偶有稜,枝上明顯可見白色顆粒狀皮孔;盾形葉呈長橢圓披針形或披針形,葉長4-10cm,寬1-3cm;葉脈呈掌狀;葉柄長度為0.8-1.4cm;葉鞘長0.1-1.2cm;葉具有卷鬚可纏繞攀爬生長;雌雄異株;雌花與雄花均為繖形花序,花梗長1.5-2.0cm,小花梗長0.4-0.5cm;雄花序具22朵小花,花被片6枚,長0.2-0.3cm,黃綠色帶紫暈,具有9枚雄蕊,長0.1-0.2cm;果為光滑的漿果。
基本資料
注音:呂氏菝葜(ㄅㄚˊ ㄑㄧㄚ)
學名:Smilax luei T. Koyama(小山鐵夫博士+呂錦明博士)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僅分布南投蓮華池林緣處附近。台灣特有種。(1975 年發表在「Taiwania」期刊上)
保育等級:瀕臨滅絕。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圓葉陵齒蕨
▲蓮華池 20210314 圓葉陵齒蕨,葉背(遠軸面)
主要特徵
葉兩型。孢子葉與營養葉。葉片為一至二回羽狀複葉未回小羽片為扇形。孢子囊群著生於近小羽片邊緣處,呈連續不斷裂且開口朝外。
近似物種
近似的陵齒蕨比較:
圓葉鱗始蕨:末回小羽片為扇形。孢膜橫長形,連續不斷裂。圓葉鱗始蕨顯得較細長。
海島鱗始蕨:末回小羽片為長方形或基部不對稱之倒三角形。孢膜橫長形,連續不斷裂或僅斷裂1-2次。
關連人物
關於陵齒蕨(鱗始蕨)的特徵與紀念 Lindsay 發現陵齒蕨(鱗始蕨)。
基本資料
英文名:Orbicular Lindsaea
和名:マルバホングウシダ(丸葉本宮羊歯)<Lindsaea orbiculata (Lam.) Mett. ex Kuhn var. orbiculata>
學名:Lindsaea orbiculata (Lam.) Mett. ex Kuhn(有同物異名)
簡誌:羽片、小羽片呈扇型,不具中肋,至少基部為二回羽狀複葉,孢子囊群連續,游離脈。
別名:圓葉鱗始蕨
原產地:中國南部、琉球及馬來西亞。台灣產於低海拔山區,生長於空曠林下,路旁坡地或森林邊緣,常見於次生林或人工林。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黃藤
▲蓮華池 20210314 黃藤,主莖上有刺
主要特徵
走在山路上容易割傷衣服,除了主幹上有長長的刺以外,樹枝上還有倒鉤。葉羽狀,無柄。
多年生有刺木質藤本植物,莖長達 200 公尺以上,粗約 3 公分。羽狀複葉長 1~2 公尺,小葉線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長 30~50 公分;總葉柄上有 2-3 對倒刺。花雌雄同株,異花,花序圓錐狀,小花黃綠色,徑約 0.3 公分,有特殊異味,雄花有 6 枚雄蕊,雌花有 3 柱頭。果實橢圓形,長 1~5 公分,外被黃色鱗片,種子一粒。
用途
製家具(莖強韌富有彈性,可製成各種家具及工藝品)。食用(嫩心莖可依個人的喜好炒食或煮成湯,阿美族祭典與過年等傳統慶典必備佳餚)。藥用(驅蟲,利尿,袪風,鎮痛。治蛔蟲、蟯蟲,小便熱淋澀痛,牙齒痛)。
基本資料
英文名:Margaret Rotang Palm, Yellow Rotang Palm
學名:Calamus formosanus Becc.(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簇生。小葉狹線形,寬約1.5 cm,中脈每邊具小脈2條,葉軸末端無刺鞭;葉柄長達22 cm;葉鞘外面膝狀突起極不明顯。果近球形。莖簇生。小葉披針形,寬約4 cm,中肋(不明顯)每側具小脈3-5條;葉軸末端具刺鞭;葉柄近無;葉鞭外面具表面具刺之膝狀突起。果橢圓形。
別名:台灣黃藤、臺灣黃藤、台灣省藤、黃藤、Kowarohu(泰雅)、Kowai(排灣)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森林中。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喜樹,上半部
▲蓮華池 20210314 喜樹,果實與樹葉
主要特徵
喜樹是溫帶樹種的落葉大喬木,原產地在中國華中一帶,台灣在民國 34 年光復後曾引進栽種,原本栽培在較高海拔山地,業者也曾嚐試在平地育苗栽培,但由於種子發芽困難、苗木在平地生長不良,一直無法推廣。林業試驗所投入喜樹栽培技術研發,獲得突破性進展。
用途
藥用(葉:抗癌,清熱,殺蟲,止癢。治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膀胱癌,顆粒性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癬)。
基本資料
學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簡誌:
別名: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蓮華池 20210314 玉山紫金牛
▲蓮華池 20210314 玉山紫金牛,葉表側的果實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枝條叢生,平滑,高約 1 公尺。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7~14 公分,寬 1.5~3.5 公分,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基銳形或楔形,葉尖銳尖,葉緣為疏鋸齒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脈腋被毛,上下表面主脈均凸起。花序為繖形花序,花 6~9 朵;花梗長約 1 公分,具腺毛;花萼 5 裂,裂片圓形,具緣毛;花冠白色,5 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長約 0.5 公分,被腺點;花藥先端銳尖,被腺點。果實為核果,徑 0.5~0.8 公分,球形。
近似物種
黑星紫金牛、玉山紫金牛、硃砂根 三者樹型相近:
黑星紫金牛:葉緣圓鋸齒。果黑色。葉型開展如傘,比玉山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大。
玉山紫金牛:葉緣具尖鋸齒。果紅色。葉型開展如傘,比黑星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小。
硃砂根:葉緣圓鋸齒。果紅色。
用途
藥用(全株:消腫散瘀,活血止痛)。
基本資料
學名:Ardisia cornudentata Mez subsp. morrisonensis (Hayata) Yuen P. Yang
簡誌:小灌木;小枝與花枝被鏽色多細胞短毛。葉近革質,下表面被多細胞短毛。萼片闊卵形,各片邊緣重疊。
別名:鐵雨傘、玉山紫金牛
原產地:台灣廣布於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及蘭嶼之森林下層。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