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子坪 20200905 黃花鼠尾草

▲二子坪 20200905 黃花鼠尾草,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方形,自基部傾斜上昇,被柔毛。花黃色,花序為垂繖花序,具腺點,花期 9~10 月。果實為小堅果狀。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60 公分,莖方形,自基部傾斜上昇,被柔毛。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約 10 公分,纖細,被細毛;葉片長 3~8 公分,寬 2~4 公分,戟形,葉基具三角形裂片,葉尖銳形至漸尖形,葉緣鋸齒至齒牙狀,上表面被細毛,下表面光滑或葉脈被細毛,具腺點。花序為垂繖花序,呈疏總狀排列,頂生,長約 15 公分;苞片長 0.5~1 公分,卵形;花萼長 0.7~0.8 公分;筒形至鐘形,被細毛,唇裂,上唇全緣,銳形,下唇 2 齒裂,齒裂片長 0.15~0.2 公分,窄三角形;花冠長 2~3.5 公分,黃色,鐘形,具腺點,花萼近基部內面被一圈毛,唇裂,上唇長 0.4~0.6 公分,長橢圓形,2 裂,下唇 3 裂,中裂片長 0.2~0.4 公分,寬 0.5~0.6 公分,闊卵形,2 側裂片寬約 0.2 公分,卵形;雄蕊 2 枚,著生在花筒內;花絲長 0.4~0.5 公分;藥隔上臂長 0.5~0.6 公分,下臂長約 0.3 公分。果實為小堅果狀,長約 0.2 公分,倒卵形至圓形,具 3 鈍角,平滑。
基本資料
學名:Salvia nipponica Miq. var. formosana (Hayata) Kudo
簡誌:葉莖生,單葉,戟形,先端長漸尖至銳尖,牙齒狀粗鋸齒緣,表面被微毛,背面無毛或脈上被微毛及腺點。花冠黃色,筒內具毛環;孕性雄蕊花絲近基部具微裂之附屬物。
別名:黃花鼠尾草,臺灣日紫參,台灣琴柱草
原產地:產於台灣西北部低海拔濕潤地自生。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鄧氏胡頹子

▲大屯山公園 20200905 鄧氏胡頹子,宿存花萼上,開始長果實
主要特徵
常綠叢狀半蔓性灌木,分枝多,幼枝銀褐色。葉紙質,橢圓披針形,鈍頭或漸尖,背具銀色痂鱗,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銳尖至漸尖;葉柄 0.8~1.8 公分長。花無花瓣,白色,單生於長枝上且 2~6 朵成總狀生於短枝上,萼鐘狀至漏斗狀,先端 4 裂,銀黃色,常簇生於葉腋,8~11月可見。果橢圓形,長 1.1~1.4 公分,熟時橘紅色。性喜陽光,合歡山區於 3000 公尺以下之道路邊坡常可見之。
基本資料
注音:鄧氏胡頹(ㄊㄨㄟˊ)子
學名:Elaeagnus thunbergii Servais
簡誌:攀緣灌木;幼枝銀褐色。葉紙質,橢圓形,長5-10 cm,寬2-5 cm,先端銳尖至漸尖;葉柄0.8-1.8 cm長。花白色,單生於長枝上且2-6朵成總狀生於短枝上。果闊橢圓形,長1.1-1.4 cm,紅色。
別名:魏氏胡頹子
原產地:台灣海拔3,000 m以下地區。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00905 華東瘤足蕨

▲二子坪 20200905 華東瘤足蕨,葉背
主要特徵
華東瘤足蕨。莖短直立狀,葉叢生莖頂;營養葉柄長約10-25cm,基部略膨大,具氣孔帶;葉片一回羽狀複葉,長32-42cm,寬10-16cm,葉背和葉表同色,基部數對羽片具短柄,中上段羽片-基部單邊下延與葉軸連結;羽片鐮刀形,細齒緣;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並與相鄰的側羽片略相連;孢子葉葉柄長約40cm,葉片長約10cm,線形,邊緣反捲成假孢膜,中下段羽片具柄,上段羽片無柄。
基本資料
學名:Plagiogyria japonica Nakai
簡誌: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
別名:
原產地:分布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北印度,台灣見於中海拔地區。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略薄多孔菌
主要特徵
略薄多孔菌,屬多孔菌科一種,是木棲腐生的中小型菇類,該菇類生長於如台灣等地之低中海拔林區,生長期間約是在春夏兩季之間。此種菇類食用價值頗大,可烹煮食用。
外觀主要特徵:
數週生,韌肉質。菌蓋3~6㎝寬,0.1~0.3㎝寬,扇形至近半圓形,初白色,後漸變成淡乳白和乳黃色。光滑無環紋,有時具不明顯放射狀條紋。
著生環境:
木棲腐生。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春到初秋可於平地公園、低海拔山區的枯樹枝、腐木上,發現群生的菇體,單株看來似乎有些單薄,但當是一大片群生時,密密麻麻的卻十分壯觀。
原列多孔菌屬Polyporus,已改列菱孔菌屬Favolus。種小名tenuiculus由拉丁語tenui「薄的、纖細的」加陽性後綴culus所組成。culus(陰性cula、中性culum)「小的、小型的」,置於名詞後形成縮小詞(diminutive)或暱稱,因此本種宜稱為「纖薄菱孔菌、小薄菱孔菌」,應指其菌孔既小且薄的特徵而言。
基本資料
學名:Polyporus tenuiculus(Beauv.)Fr.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幹花榕

▲烏塗溪 20200829 幹花榕,葉背與葉脈,葉較寬,無九丁榕的閉鎖脈
主要特徵
喬木。雌雄同株(台灣),雌雄異株(台灣/日本)。花期8~10 月,花為綠白色。隱花果著生在主幹及枝條上,扁球形,寬 2.5~3公分,具長柄,果為綠褐色,10~12 月結果。雄株也會結果,但果較小。
常綠大喬木,徑達 100 公分,樹皮灰色,平滑。葉卵形,長 12~28公分,寬 5~1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三出脈,側脈 6~8 對,兩面平滑,柄 4~8 公分長。隱花,果 2~6 個叢生為一束,著生於幹上。雌花腎形,柱頭一;雄花棍棒狀,果梗特長。花期 8~10 月,花為綠白色,10~12 月結果,果為綠褐色。
近似物種
俗稱大板根的樹木,九丁榕、幹花榕以及大葉楠等。註:隱花果看似果實,其實是花軸膨大成花托,將花包藏於內,稱為「隱頭花序」
基本資料
和名:ギランイヌビワ(Ficus variegata Blume var. grciae Corner)
學名:Ficus variegata Blume var. garciae (Elm.) Corner
簡誌:葉革質,卵形,先端銳尖或具短尾,基部鈍,葉全緣,有時波狀或具疏鋸齒。雌雄異株。隱花果著生在主幹及枝條上,扁球形,寬2.5-3cm,具長柄。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省低海拔及蘭嶼地區,多在河谷兩側。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毛蓮子草

▲烏塗溪 20200829 毛蓮子草,花與葉表,花無柄
主要特徵
葉卵形、橢圓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兩面被毛。
莧科蓮子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田邊草、彩莧草、五色草、紅草、紅綠草、紅節節草、毛滿天星、毛蓮子菜、錦繡莧、五色莧,原產於南美洲,植株叢生狀,全株被毛,莖斜上或直立,紅色至褐紅色,多分枝,上部四稜形,下部圓柱形,兩側各有一縱溝,頂端和節部有貼生柔毛,幼莖疏被白色柔毛,後漸脫落,節部易生根,單葉對生,卵形、橢圓形、狹橢圓形、倒披針形,葉端圓鈍、急尖或小凸尖,葉基楔狀,漸狹成柄,全緣葉,紙質,葉面綠色,受日照、天候、地形影響,會偏紅、褐紅或褐綠,兩面幼時被疏毛,後漸脫落,兩性花,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無總花梗,常密集成圓球形,具苞片與小苞片,膜質,宿存,苞片一枚,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乾膜質,無毛或脊部有長柔毛,小苞片二、三枚,與苞片相似,更小或稍窄,花被片五枚,卵狀矩圓形,常不等,乾膜質,白色花,先端漸尖,常具短刺,外面二枚凹形,三脈,背部下半密生開展狀柔毛,中間一枚較短,稍凹或近扁平,三脈,疏生柔毛或無毛,內面二枚極凹,稍短且較窄,三脈,疏生柔毛或無毛,雄蕊五枚,花絲基部合生成短杯狀,與退化雄蕊互生,花藥一室,條形,黃色,其中一、二枚較短,不育,退化雄蕊五枚,帶狀,先端裂成三至五極窄條,雌蕊心皮二、三枚,合生,花柱短,柱頭頭狀,子房近球形,基部縊縮,無毛,子房一室,子房上位,基生胎座,胚珠一枚,垂生,株柄長,胞果,扁平,倒心形,幾不發育。
近似物種
近似的三種植物:
毛蓮子草、空心蓮子草、蓮子草。
另有一種為 匙葉蓮子草<Alternanthera paronychioides St. Hil.>北部地區不見匙葉蓮子草,中南部海岸附近開闊地偶見。
基本資料
學名:Alternanthera ficoidea(指正:古訓銘) <舊資料: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Regel) Nicholson>
簡誌:莖斜上或直立。葉卵形、橢圓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 4-8 cm,寬 2-2.5 cm,兩面被毛。花被片先端銳尖並具短刺;雄蕊與退化雄蕊等長。
別名:毛蓮子草、紅莧草、綠莧草、锦绣苋、五色草、红草、红节节草、红莲子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Regel) Nichols.>
原產地:原產南美洲,引進後逸出。生長於廢耕田地及路旁。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黑鳳蝶
主要特徵
展翅 75 - 86mm,雄蝶翅膀黑色,無尾狀突起,後翅面前緣有具一條白色橫帶,翅緣波浪狀,翅腹面肛角及前緣有紅色弦月斑紋,有些個體紅斑不明顯或無,雌蝶近似雄蝶但雌蝶顏色較淡,後翅前緣無白色橫帶斑,翅緣較寬圓。本屬21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幼蟲以芸香科的柑橘及雙面刺等植物寄主,蛹為帶蛹懸掛隱密的枝條,體表綠至黑褐色具青苔模樣,中胸背方隆起,頭部前端中央凹陷呈 Y 字型分叉, 蛹期 15-25 日不定,越冬的蛹較久, 成蟲於3 - 10 月出現, 常見於濕地吸水及訪花, 數量多見。
基本資料
學名:Papilio protenor Cramer, 1775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數珠珊瑚

▲烏塗溪 20200829 數珠珊瑚,果實
主要特徵
商陸科珊瑚珠屬多年生半落葉草本植物,枝條柔軟,深紫褐色。葉互生,披針狀長卵形,先端漸尖,具紫褐色波狀緣,紅葉和綠葉常並存。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花白色。花後能結果,漿果球形,豔紅色,有光澤,種子落地後常能自生
用途
鳥類食物。蜜源植物。漿果是(鴿)鳥類冬季食用,也是蜜蜂與蝴蝶的蜜源植物,被稱為Pigeonberry (鴿子莓果)。北美洲的原住民會用果實製作紅色染料,所以又叫做 Rouge plant(胭脂植物)。藥用(葉抑菌可治傷口)。
基本資料
英文名:Pigeonberry, Rouge Plant
學名:Rivinia humlis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珊瑚珠、數珠珊瑚
產地:熱帶美洲、西印度。歸化種(新歸化植物 2008)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大萍
主要特徵
喜歡高溫多雨的環境,適宜於在平靜的淡水池塘、溝渠中生長。在溫暖的南方是水田中常見的雜草。
莖極短,鬚根發達,白色呈纖維狀,大多聚集成團沉於水中。葉倒卵形,波狀緣,葉面黃綠,葉背則為淺灰綠,兩面被覆白色透明毛茸,葉片多數簇生,走莖多數,輻射狀生長。夏天開花,佛焰花序著生於莖頂葉腋間,其佛焰苞細小黃綠色被長茸毛,花序上部葫蘆形,下部長筒狀,雄花在花序軸上部,雄蕊五枚、無花絲;雌花在花序軸下方,雌蕊單一,子房圓錐狀卵球形,短花柱,柱頭盤狀,果實、種子不發育。
用途
全株約含蛋白質1.25%,脂肪0.75,碳水化合物和澱粉9%,以及少量的礦物質和維生質,是產量高、培植容易、質地柔軟、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豬飼料。藥用(外敷無名腫毒;煮水可洗汗瘢、血熱作癢、消跌打腫痛;煎水內服可通經,治水腫、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瘡、水蠱)。
基本資料
學名:Pistia stratiotes L.
簡誌:屬種特徵- 具走莖之漂浮水生草本;莖極短。葉蓮座狀著生,淺綠色,楔形,先端近平截,兩面密被細毛。佛燄苞小,淡綠色,中部內縮。花序下部具1雌花,上部具2-8朵雄花,無附屬物;花無花被;雄花具2雄蕊(合生成柱)。
別名:大蓮、大蕊萍、水芙蓉、大薸、猪乸莲、天浮萍、水浮萍、大萍叶、水荷莲<中国植物志:Pistia stratiotes L.>
原產地:台灣全島分布,常見於水田、水溝或泥沼中。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塗溪 20200829 種在花盆中的白花馬齒莧

▲烏塗溪 20200829 白花馬齒莧,花
主要特徵
農業栽培種,有栽培出數品種,是白色花之通稱,宿根性,植株低矮,株高二十八至三十五公分,莖具半匍匐性,全株無毛,莖近圓柱形,光滑,自莖部分枝,栽培種呈淡綠、綠色,葉腋生腋芽二枝,近基部者較粗大,單葉,葉不規則互生或近對生,常密集生於枝端,簇生狀,較下之葉分開,葉長倒卵形、湯匙形,葉端圓鈍,葉基鈍或楔形,全緣葉,葉長三十至四十公釐,寬十五至二十五公釐,葉肉質,葉綠色,羽狀脈,葉脈中肋較清晰,側脈不明顯,托葉退化或無,葉柄極短,兩性花,花單生或數枚簇生,花常五、六枚生於枝端,總苞八、九枚,葉狀,輪生,花萼二枚,淡黃綠色,卵狀三角形,長五至七公釐,頂端尖,基部合生管狀,宿存,花冠寬鐘形,輻射對稱,花白色,花瓣五枚,闊卵狀、卵圓形、倒卵形,長十二至三十公釐,先端圓鈍,雄蕊多數,常十二枚,長五至八公釐,花絲基部與花瓣合生,雌蕊一枚,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一枚,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二至九裂,通常五裂,子房半下位或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底生(基生)胎座,蒴果,近橢圓形,半帽狀,黑色,蓋裂,熟後自然脫離,種子細小,直徑一公釐以下,多數,扁圓形,鉛灰、灰褐或灰黑色。
用途
白花馬齒莧可食,是農業試驗所研究栽培出並推廣之優良品種;通常是大花瓣之單瓣品種。株高二十八至三十五公分,莖具半匍匐性,全株無毛,莖近圓柱形,光滑,自莖部分枝,栽培種呈淡綠、綠色,葉腋生腋芽二枝,近基部者較粗大,單葉,葉不規則互生或近對生,常密集生於枝端。藥用(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治目赤腫痛、糖尿病、血痢、痢疾、赤白帶、痔瘡、結石、胃酸、丹毒)。
基本資料
注音:白花馬齒莧(ㄒㄧㄢˋ)
學名:Portulaca umbraticola cv.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豬母乳、白花豬母乳、白花豬母奶、白豬母奶、白馬齒莧、白花馬齒牡丹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