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埔農場 20250131 天香 茶花

▲大埔農場 20250131 天香 茶花,葉表

▲大埔農場 20250131 天香 茶花,葉背

▲大埔農場 20250131 天香 茶花,花
主要特徵
種類:山茶雜交種Hybirds
顏色:薄象牙粉,邊較深粉
花徑: 中輪至大輪
花型: 牡丹
季節:1~2月份
登陸年份:1986
香味:★★★★☆
由新西蘭旺格雷的 JR Finlay 培育,為Bertha Harms x(Salab x Scentuous)的幼苗。<High Fragrance>
烈香 Camellia 'High Fragrance'。 《國內外茶花名種識別與欣賞》,第297頁。 0枚,與少量金黃色雄蕊混生,花朵稠密。
朱國棟、蔡燦玉,2011。 《台灣茶花族譜》,第123頁。 High Fragrance天香( C. hybrid )山茶雜交 種。ragrance — 1993年,新竹市侯進益先生從日本伊豆大島引進台灣栽培。烈香一高繼銀,1998,世界名貴茶花,P.142,No.2。
陳麗惠, 2013. 《山茶花譜台灣情》第212頁,粉、深粉霧邊,半重瓣~牡丹型、中輪、中花, 1986年紐西安發表。
<世界山茶屬植物品種注册中心:High Fragrance>
基本資料
英名:High Fragrance Camellia
學名:Camellia 'High Fragrance'
簡誌:無描述。
別名:Liexiang、烈香、
原產地:1986年紐西蘭發表。Bertha Harms x(Salab x Scentuous)的幼苗。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埔農場 20250131 山路台階旁的葶藶

▲大埔農場 20250131 葶藶,葉表

▲大埔農場 20250131 葶藶,葉背

▲大埔農場 20250131 葶藶,花正面

▲大埔農場 20250131 葶藶,花與果莢(漸熟型)
主要特徵
草本。花期自 12 月至次年 8 月。全省平野常見雜草。葶藶與小葶藶不同的地方為,葶藶花有花瓣。花期自 12 月至次年 8 月,花序為總狀花序,花黃色,花徑4mm、萼片4、花辦4、雄蕊6、雌雌蕊1。果與花漸生型,花期與果期經常一起,果實為長角果。
花序為總狀花序,長 4~6 公分,基部多分枝;花具小梗,梗長 0.5~0.8 公分;萼片長約 0.25 公分,橢圓形;花瓣長 0.3~0.35 公分,匙形,黃色;花柱厚短,柱頭長 0.05~0.1 公分。
用途
食用(花期前嫩莖葉)。藥用(全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痛利尿,通經活血。治咳嗽,袪痰,咽痛,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疔瘡)。
基本資料
注音:葶藶(ㄊㄧㄥˊ. ㄌㄧˋ)
和名:イヌガラシ(犬芥子)<Rorippa indica>
學名:Rorippa indica (L.) Hiern(多同物異名)
簡誌:多年生草本,無毛至被毛。葉有柄,通常長橢圓狀披針形,不規則缺刻至偶而琴狀羽裂,長5-15 cm,寬1-3 cm。花序頂生及腋生,總狀;花瓣黃色。角果長10-20 mm。
別名:山芥菜、印度蔊菜、蔊菜、印度蔊菜<中国植物志:Rorippa indica (L.) Hiern>
原產地: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以及中國南方各地也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埔農場 20250131 小菫菜

▲大埔農場 20250131 小菫菜,葉表,像是箭的頭部

▲大埔農場 20250131 小菫菜,葉背

▲大埔農場 20250131 小菫菜,花正面,長 0.8~1.2 公分,寬 0.3~0.45 公分

▲大埔農場 20250131 小菫菜,花側面,花距沒長過花梗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小菫菜,蒴果三角橢圓形;堇菜的果實成熟後,會裂成三瓣,每個果瓣藉由彈力將種子釋出。接著種子底部的「油質體」會吸引螞蟻前來進一步地搬運。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粗大,深根性。根生葉,葉叢生,葉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 (兩側葉片基部圓形),圓齒緣;具長柄,葉柄長 2~9 公分;托葉披針形,疏細齒緣,3/4部份與葉柄合生。花紫色,具長花梗,比葉長。蒴果三角橢圓形;成熟時開裂,彈出種子。
花距沒長過花梗,為其特色。
近似物種
近似的菫菜屬,較容易的分辨方法:
台灣菫菜:葉子圓形。
台北菫菜:花距沒長過花梗,葉子像草莓形狀。
小菫菜:花距沒長過花梗,長長的葉子。
如意草:花距沒長過花梗,葉子凹狀心形,葉柄平順。
紫花菫菜:花距長過花梗,葉子凹狀心形,托葉具剪裂狀緣毛。
茶匙黃:葉子心形,花距短圓。
短毛菫菜:花距長過花梗。
基本資料
學名:Viola inconspicua Blume subsp. nagasakiensis (W. Becker) J. C. Wang & T. C. Huang
簡誌:無地上莖。葉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 (兩側葉片基部圓形),圓齒緣;葉柄長2-13 cm;托葉披針形,疏細齒緣,3/4部份與葉柄合生。花紫色至灰紫色,具暗條紋;萼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花瓣倒卵形。果橢圓形。
別名:箭葉菫菜(書籍:台灣野花365天), 戟葉紫花地丁, 小菫菜
原產地:喜馬拉雅山、緬甸、中國、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爪哇、菲律賓;變種則生長於日本及台灣。台灣見於低至中海拔山地約100~1,300 公尺處、全島均可發現。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31 焊菜

▲湖山國小 20250131 焊菜,葉表,羽狀複葉

▲湖山國小 20250131 焊菜,葉背

▲湖山國小 20250131 焊菜,花正面

▲湖山國小 20250131 焊菜,花側面

▲大埔農場紗帽山 20241124 焊菜,果莢,成熟的果實黃色,如果輕輕碰一下,兩邊的果皮會由下往上卷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自基部處多分枝,被粗毛,被毛往植物體上部漸稀。葉呈羽狀分裂,基生葉不簇生,羽狀複葉,側生羽片 3~6 對,羽片長 0.2~1 公分,全緣。
是一種在野菜圈子裡少見的十字花科野菜。
近似物種
除了焊菜之外,還有日本焊菜。
繁殖期在春天與秋天。蔊菜能在乾燥的社區公園堤壁上、清澈的河溝中,都可發現它沉浸在水中生長。其葉片可當野菜食用。蔊菜的果實為長角果,成熟的果實黃色,如果輕輕碰一下,兩邊的果皮會由下往上卷,常會將種子與果皮一起彈出去。
用途
食用(像是台灣的蘿蔔泥+山葵 WASABI 的味道)。藥用(全草:清熱利濕,解毒消炎,養心安神,收斂,止帶,利尿,鎮咳。治痢疾,淋症,小便澀痛,心悸,失眠,帶下,膀胱炎,尿道炎,痢疾,疔瘡,便秘,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小便不利;種子:利尿)。
基本資料
學名:Cardamine flexuosa With.、Cardamine occulta(新定義)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自基部處多分枝,被粗毛,被毛往植物體上部漸稀。基生葉不簇生,羽狀複葉,側生羽片3-6對,羽片長2-10 mm,全緣。
別名:蔊菜、細葉碎米薺、小葉碎米薺、弯曲碎米荠<植物志:Cardamine flexuosa With.>
原產地:泛熱帶至溫帶地區。台灣全省平野常見雜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山枇杷,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株高可達 20 餘公尺,胸徑 40~8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淡灰褐色,幼嫩部分常被有紅棕色毛茸。葉多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粗鋸齒緣,厚紙質,葉脈顯著。花多數,白色,圓錐花序頂生。果實為梨果,橢圓形至圓球形, 長約 2 公分餘,密被毛茸,先端有殘存萼片,可生食,並有防治熱病功效。
近似物種
台灣枇杷恆春變型
台灣枇杷武葳山變型
用途
食用(成熟的果實汁多味甜,很好的山中野味,但果肉不多)
基本資料
學名: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台湾枇杷<植物志: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
原產地:生於山坡及山谷闊葉雜木林中,海拔1000-1800公尺。台灣固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葉表,葉革質,倒卵狀至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至鈍。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全緣葉冬青,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枝光滑。葉革質,倒卵至倒卵狀橢圓形,長4-8 cm,寬2-4.5 cm,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光滑,側脈不明顯。花簇生。果球形,直徑7-12 mm,紅色。
基本資料
學名:Ilex integra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全缘冬青<植物志:Ilex integra Thunb.>
原產地:生於海濱山地。分佈於朝鮮、日本(包括琉球群島)。台灣全緣葉冬青僅見於蘭嶼。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火焰桑葉麻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火焰桑葉麻,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火焰桑葉麻,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火焰桑葉麻,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火焰桑葉麻,近基部的莖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3公尺。莖被長毛。葉互生,托葉略為合生,先端二裂,著生於葉腋;葉柄長7-11公分;葉片寬卵形,長8-17公分,寬6-13公分,兩面疏生刺毛,基部圓至心形,先端漸尖,葉緣齒牙緣。花序兩性,雌雄花混生,腋生,圓錐狀;總梗被刺毛。雄花花被4-5枚,先端被少許長腺毛或刺毛;雄蕊4-5枚,白色。雌花花被4枚,兩側的一對長約0.5公厘,背側花被長約0.25公厘,呈膝狀,具3-5根腺毛,腹側花被非常微小。子房呈不對稱卵形,柱頭線形,不分叉;小花梗約0.5公厘。瘦果不對稱卵形,果梗長至2公厘。
基本資料
學名:Laportea aestuans (L.) Chew
簡誌:無描述。
別名:腺花桑葉麻
原產地:熱帶美洲、西印度群島、熱帶非洲、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印度、蘇門答臘、爪哇、小巽他群島。在臺灣分布於中部及南部低海拔地區。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笑靨花,樹枝
主要特徵
落葉小灌木,樹高可達 2 公尺,樹皮灰褐色,常有細裂片剝落,具多數分枝;小枝細弱,老時近無毛。葉橢圓形、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2~4 公分,表面有毛或光滑,背有密生毛,細銳鋸齒緣。花白色,無梗繖形花序,基具數枚葉狀苞;花瓣闊卵形。蓇葖果展開,有分果 5,長 0.2~0.5 公分,成熟時開裂,光滑無毛。每年春季,笑靨花於枝上密綴雪白小花,迎風搖曳,如春風笑靨,因而得名,其花細密雪白,亦稱珍珠花,又細碎如玉屑,故清陳淏子:曰「珍珠花,一名玉屑」。其萬花齊放如同噴雪,故亦有噴雪花、雪柳之稱。臺灣笑靨花多見於台灣中高海拔向陽山坡,亦分布於大陸華東。模式型廣布中國大陸、韓國與日本,本變種與模式之差別在葉質稍厚、花形較小、毛茸較多。
用途
藥用(根:退熱,解毒。治發燒,咽喉腫痛)。
基本資料
注音:笑靨(ㄒ一ㄠ ˋ 一ㄝ ˋ)花
學名:Spiraea prunifolia Siebold & Zucc. var. pseudoprunifolia (Hayata) H. L. Li
簡誌:小枝具稜,被毛或近光滑。葉細鋸齒緣,下表面密被毛。無柄之繖形花序。
別名:笑靨花、假笑靨花、雪柳、珍珠花、噴雪花、臺灣笑靨花、多毛李叶绣线菊<植物智:Spiraea prunifolia var. pseudoprunifolia (Hayata) Li>
原產地:種見於中國山東、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及廣東各省,台灣笑靨花為台所特有的變種。台灣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凹葉柃木,雄株

▲鼻頭角 20240114 凹葉柃木,樹枝,雄株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凹葉柃木,雄株,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凹葉柃木,雄株,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凹葉柃木,雌花,花約0.3cm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凹葉柃木,雄花,正面,雄蕊數 10-20(概略數量),花約0.3-0.4cm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凹葉柃木,雄花,側面
主要特徵
株高約一、二公尺,莖直立,具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灰褐色或紅褐色,無毛或近無毛,嫩枝圓柱形,稀二稜,粗壯,紅棕色,密被黃褐色短柔毛,後漸光滑,頂芽長錐形,基部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單葉互生,呈二列排列,葉狹倒卵形、倒卵形、倒卵狀長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端部圓狀,有時鈍形,常微凹頭,稀略凸,基部楔形或鈍狀,葉緣細微鋸齒或波狀鈍鋸齒,略反捲,齒端常具黑色小點,葉長約二至四公分,寬約十至十八公釐,厚革質,葉兩面光滑無毛,稍有光澤,葉上面綠色或濃綠色,背面黃綠色或淡綠色,羽狀脈,葉脈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約五對,纖細,連同網脈於葉上面凹下,而於背面稍隆起,無托葉,葉柄短或近無柄,長約二、三公釐,無毛,單性花,雌雄異株,整齊花,花單生或二至四枚簇生,生於葉腋,花梗長二、三公釐,小苞片二枚,近圓形,細小,花萼五枚,近圓形,長一、二公釐,光滑無毛,頂端圓,有小尖頭,邊緣透明膜質,覆瓦狀排列,宿存,花細小,花冠鐘狀,花白、淡黃綠色,花瓣五枚,圓形、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約三、四公釐,徑四、五公釐,無毛茸,覆瓦狀排列,雄蕊多數,約二十枚,一輪,離生,基部與花瓣合生,花藥基生,二室,光滑,具分格,雌蕊心皮二至五枚,合生,花柱二至五枚,長約一公釐,柱頭三裂,退化子房無毛,子房圓球形,光滑無毛,子房上位,子房二至五室,通常三室,中軸胎座,漿果,圓球形,果徑約三、四公釐,熟時黑或帶紫黑色,光滑無毛,種子長一、二公釐。
近似物種
米碎柃木:花期 10-12月,果期 4-6月,雄蕊數 12-15
假柃木:花期 2-4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5-6
凹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8-10月,雄蕊數 16-20
薄葉柃木:花期 1-3月,果期 10-12月,雄蕊數 6-8
用途
綠化美化及防風優良樹種:凹葉柃木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佳。
基本資料
學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Ilex emarginata Thunb.
簡誌:小枝密被毛,漸光滑;葉芽僅基部被毛。葉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 2-4 cm,先端圓或鈍,稀略凸,凹頭,下表面光滑。
別名:濱柃木、濱柃、翠米茶、滨柃<植物智: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北部淡水至基隆之海岸邊。本種僅生長在海岸邊。所知本種的標本僅限於淡水,石門,野柳和龜山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葉序,中間有果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葉表,樹枝具刺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葉背,樹枝具刺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椬梧,花正面,雄蕊 4 枚,花藥長橢圓形,花絲甚短;雌蕊通常略超出於花萼筒外,柱頭棒狀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椬梧,花序與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果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果實卵圓形,成熟時紅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121 宜梧,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 1~2 公尺,具刺,刺粗壯,長 1.0~4.0 公分或更長,基部著生花和葉;當年生枝密被褐色或鏽色鱗片,一年生枝灰色或灰黃色,多年生枝鱗片脫落,黑色。葉近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 3~4.5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端圓形,稀鈍圓形,向基部漸窄狹,急尖或楔形,全緣,上面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或部分脫落,微具光澤,乾燥後褐黃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深褐色鱗片,側脈 4~5 對,兩面略明顯;葉柄褐色,長 0.4~0.7 公分。花淡白色,被鱗片,數花簇生於葉腋極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梗長 0.3~0.4 公分;萼筒短,杯狀,長約 0.2 公分,在裂片下面略收縮,子房上先膨大後收縮,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或更長,達 0.3 公分,頂端鈍形,內面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卵形,長約 0.1 公分;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藥矩圓形,長 0.15 公分,達裂片的 1/2 以上;花柱直立,無毛。果實卵圓形,長 0.5~0.8 公分,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時紅色,萼筒常宿存;果梗在花後不伸長。花期 11~12 月,果期次年 2~3 月。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小枝被銀白痂鱗。葉互生,厚革質,長倒卵形,先端鈍凹,全緣,具鱗片,葉背並有褐色斑點。花腋生,銀白至淡黃色;花期冬季。果實包於肉質花托內,球形,熟時橙紅色帶銀白斑點。
近似物種
密花胡頹子 Elaeagnus conferta Roxb.
臺灣胡頹子 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藤胡頹子 Elaeagnus glabra Thunb.
慈恩胡頹子 Elaeagnus grandifolia Hayata
大橋胡頹子 Elaeagnus ohashii T.C.Huang
椬梧 Elaeagnus oldhamii Maxim.
胡頹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太魯閣胡頹子 Elaeagnus tarokoensis S.Y.Lu & Yuen P.Yang
鄧氏胡頹子 Elaeagnus thunbergii Serv.
菲律賓胡頹子 Elaeagnus triflora Roxb.
小葉胡頹子 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用途
藥用(全株、果實:袪風理濕,下氣定喘,固腎。治疲倦乏力,泄瀉,胃痛,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痛,哮喘久咳,腎虧腰痛,盜汗,遺精,帶下,跌打損傷;根:袪風理濕,下氣定喘,固腎。治風濕,腎虧腰痛;葉:下氣定喘。治哮喘。)。
基本資料
學名:Elaeagnus oldhamii Maxim.
簡誌:灌木或小喬木;幼枝銀白色。葉紙質,倒卵形,長3-6 cm,寬1.3-2.5 cm,先端鈍,圓或微凹,鱗片多呈銀白色;葉柄長3-5 mm。繖形狀總狀花序。花白色,1-3朵簇生於長枝葉腋及於短枝苞片腋處。果球形,直徑7-9 mm,紅色。
別名:宜梧、俄氏胡頹子、柿糊、椬梧、福建胡颓子<植物智:Elaeagnus oldhamii Maximowicz>
原產地:中國東南。台灣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地區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