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子坪 20230701 斜射的陽光剛好照在陰暗中生長的華中瘤足蕨,營養葉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營養葉葉表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營養葉葉背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孢子葉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孢子葉葉表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孢子囊群(未熟)

▲二子坪 20230701 華中瘤足蕨,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莖直立或斜生;葉柄長10-20cm,基部具瘤狀氣孔帶,下段橫切成三角形;葉一回羽狀複葉,兩型;營養葉片長30-75cm,寬20-25cm,葉背與葉表同色,中下段羽片具柄,頂羽片基部有1-2枚裂片;側羽片長8-20cm,寬1.2-1.8cm,線形至披針形,邊緣鋸齒狀,頂端漸尖,基部圓形;孢子葉葉柄長20-50cm,葉片長50-80cm,羽片長6.5-12cm,窄線形。
基本資料
學名:Plagiogyria euphlebia (Kunze) Mett.
簡誌: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
別名:
原產地:分布韓國、琉球、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臺灣見於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樹蔭下,十分幽暗環境中生長的華七葉一枝花

▲二子坪 20230422 華七葉一枝花,葉表

▲二子坪 20230422 華七葉一枝花,外輪花萼片(大)與內輪花萼片(細長小)

▲二子坪 20230422 華七葉一枝花,花側面,子房近球形,具稜,雄蕊在外與雌蕊在子房上方
主要特徵
葉5-8枚輪生,通常7枚,倒卵狀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通常楔形。內輪花被片狹條形,通常中部以上變寬,寬約1-1.5mm,長1.5-3.5cm,長為外輪的1/3至近等長或稍超過;雄蕊8-10枚,花藥長1.2-1.5(-2)cm,長為花絲的3-4倍,藥隔突出部分長1-1.5(-2)mm。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近似物種
華七葉一枝花花瓣(絲狀那個)比萼片(葉狀那個)短,而且常常向下彎藏到萼片下
球藥隔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高山七葉一枝花
華七葉一枝花
狹葉七葉一枝花
宜蘭七葉一枝花
基本資料
學名: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
簡誌:無描述。
別名:華重樓<植物智: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
原產地:產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台灣生於林下蔭處或溝谷邊的草叢中,海拔600-1350(2000)米。台灣接近陽明山區的低海拔地區(約250-300 m)就可以見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林下生長的普萊氏月桃,高度一般約1公尺,花期中

▲二子坪 20230422 普萊氏月桃,葉表

▲二子坪 20230422 普萊氏月桃,葉背,邊緣與中肋具緣毛

▲二子坪 20230422 普萊氏月桃,花萼管鍾狀,一側開裂,外被粗毛,內無毛;小苞片生於花梗上方,三角狀卵形,短於3 mm
主要特徵
中型月桃。邊緣具緣毛,先端鈍。小苞片生於花梗上方,三角狀卵形,短於3 mm,有時缺。具短柄且稍鬆散的總狀花序。蒴果近球形,被毛,僅具3條微幅線狀縱稜。花期:三月。
近似物種
以下月桃屬,葉除邊緣被毛外,下表面之中肋上或與中肋交界處被毛(使用10×放大鏡)或下表面光滑無毛。
普來氏月桃:葉窄於6cm,常於中肋上表面被毛,小苞片短於3 mm或無。高度約1公尺
阿里山月桃:花序較普來氏月桃為粗壯,花緊密,每朵花具一貝殼狀小苞片。
島田氏月桃:小苞片短於2cm,果實排列疏鬆(可見果間空隙)。高度可達2~2.5公尺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pricei Hayata
簡誌:植株高約1 m。葉邊緣及下表面中肋全部被毛,常於上表面疏被毛或上表面中肋上疏被毛(恆春半島)。總狀花序,密被毛,每朵花具短梗;小苞片生於花梗上方,三角狀卵形,短於3 mm,有時缺。果疏鬆排列,蒴果狀,球形,紅色。
別名:短穗山姜(中国植物志:Alpinia pricei Hayata)
原產地:台灣全島分布。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樹蔭下不容易被發現的大花羊耳蒜

▲二子坪 20230422 大花羊耳蒜,葉表

▲二子坪 20230422 大花羊耳蒜,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在台灣,羊耳蘭屬的植物還真不少(簡誌列出21種),其中以本種花朵最大,顏色也相當特別。
羊耳蒜屬多年生草本,原產喜馬拉雅山山麓以及中南半島,臺灣亦有分布。地生蘭。株高15~25cm。肉質莖圓柱狀,直徑可達1cm。斜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葉3~6枚,長9~17cm、寬3.5~10cm。總狀花序,開花數可達20朵以上,花深紫紅色,線形花瓣與萼瓣窄小,橢圓形唇瓣寬大,寬幅約1cm,開花期春夏之際。台灣原生種。
培育方式
半日照溫暖環境,屬地生蘭,栽培介質以壤土混合腐葉土、泥炭土等材料以增加有機質。介質略乾就澆水。春、秋兩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繁殖使用分株法。
基本資料
學名:Liparis gigantea
簡誌:花序頂生,直立,橫面呈多角形,具窄翼,暗紫紅色。花頗多,深紫紅,為台灣羊耳蘭中最大者,寬約 1.5 cm;上萼片線形;花瓣絲狀;唇瓣寬廣,倒卵形,邊具細齒。
別名:紫花羊耳蒜、巨花羊耳蒜<植物智:Liparis gigantea C. L. Tso>
原產地:原產喜馬拉雅山山麓以及中南半島、泰國和越南也有分佈。台灣產於海拔500-1700米,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或陰濕的岩石覆土上或地上。國家生技園區海拔15公尺就有野生。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幽暗的樹林中,不起眼的長梗紫麻

▲二子坪 20230422 長梗紫麻,葉表

▲二子坪 20230422 長梗紫麻,葉背

▲二子坪 20230422 長梗紫麻,果序與果,花期(雌花有梗)剛結束,進入果期

▲二子坪 20230422 長梗紫麻,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通常不超過 10 公尺,徑 10~15 公分,樹皮暗褐色,枝細;小枝有毛茸,尤其是在幼年期更明顯。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5~12 公分,寬 1.5~4 公分;鈍細鋸齒緣,表面略粗糙,背淡綠色,僅脈上疏生短硬毛,基脈三條,側脈 2~3 對,紫紅色;葉柄纖細,紫紅色,長 2~3.5 公分;托葉披針形,長 0.3~1.4 公分。雌花序有長梗;雄花數朵成簇無梗。瘦果卵形,扁平。
近似物種
紫麻屬近似植物:
長梗紫麻:葉鈍齒緣,大多窄於4cm。
三脈紫麻:葉全緣,大多寬於6cm。
用途
製作繩索(莖皮纖維)。食草(葉子:黃三線蝶幼蟲)。
基本資料
學名:Oreocnide pedunculata (Shirai) Masam.
簡誌: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卵狀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5 cm,寬1.5-4.4 cm,先端漸尖至長尾狀漸尖,鈍齒狀鋸齒緣,基部鈍至圓。普遍分布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別名:長梗紫麻(臺灣樹木誌),山水柳、長柄紫苧麻、紫苧麻、长梗紫麻<植物智:Oreocnide pedunculata (Shirai) Masamune>
原產地:生長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最高可分佈至 2,100 公尺的山地,分布琉球、南日本。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暗暗的樹林中,樹枝上閃耀著花朵的光芒,台灣山桂花

▲二子坪 20230422 台灣山桂花,葉表

▲二子坪 20230422 台灣山桂花,葉背

▲二子坪 20230422 台灣山桂花,花序與花苞(漸熟)
主要特徵
臺灣山桂花為常綠性灌木,全株光滑無毛。葉紙質、長橢圓形,疏鋸齒緣,互生。花雜性,雄花具退化子房,雄蕊 5 枚;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下位,花柱長約 0.1 公分,柱頭 3 歧。冬季開白色小花,小花密集以圓錐花序方式排列,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桂花開了,故名山桂花。喜歡生長在半遮蔭的步道旁,另一種日本山桂花則喜歡生長在森林中。
近似物種
山桂花:葉芽光滑,葉革質,疏齒或細齒緣,先端突尖。
台灣山桂花:葉芽被毛,葉紙質,鋸齒或鈍鋸齒緣,先端不具突尖。幼枝近光滑(被細微直毛)
基本資料
和名:島伊豆千両<シマイズセンリョウ:Maesa perlaria (Lour.) Merr. var. formosana (Mez) Yuen P.Yang>
學名:Maesa perlaria (Lour.) Merr. var. formosana (Mez) Yuen P. Yang
簡誌:幼枝被細長直及腺毛,後變近或光滑。葉近膜質,披針、卵、橢圓或倒卵形,疏被細直毛,先端漸尖或銳尖。果光滑。
別名:九切茶、山桂花、六角草、烏樹仔、鯽魚膽、Kurisa(排灣)、台湾山桂花<植物智:Maesa perlaria var. formosana (Mez) Y. P. Yang>
原產地:大陸南方、越南、日本。全島低海拔林緣或路旁。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生長在樹蔭下的台北菫菜

▲二子坪 20230422 台北菫菜,葉表與葉背

▲二子坪 20230422 台北菫菜,花正面,花瓣內側無毛。花上方有昆蟲的糞便

▲二子坪 20230422 台北菫菜,花側面,萼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常具走莖,節上生根與密生蓮座狀葉。葉卵至橢圓形,先端圓或鈍,基部闊心形,上表面被直毛,下表面近光滑;葉柄長 2~7 公分;托葉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具疏剪裂狀緣毛。花灰紫色至近白色帶暗紫色條紋 (基部中央花瓣);萼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花瓣倒卵形。蒴果長度超過萼片的長度,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0.4~0.6 公分,光滑無毛;種子倒卵形,長 0.06~0.08 公分,淡褐色,有光澤,光滑無毛。
近似物種
近似的菫菜屬,較容易的分辨方法:
台灣菫菜:葉子圓形。
台北菫菜:花距沒長過花梗,葉子像草莓形狀。
小菫菜:花距沒長過花梗,長長的葉子。
如意草:花距沒長過花梗,葉子凹狀心形,葉柄平順。
紫花菫菜:花距長過花梗,葉子凹狀心形,托葉具剪裂狀緣毛。
茶匙黃:葉子心形,花距短圓。
短毛菫菜:花距長過花梗。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清肺止咳,利尿,袪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風熱咳嗽,小兒久咳音嘶,頓咳,肺癰,目赤,跌打損傷,淋濁)。
基本資料
英文名:Taipei Climbing Violet
學名:Viola nagasawai Makino & Hayata
簡誌:常具走莖,節上生根與密生蓮座狀葉。葉卵至橢圓形,先端圓或鈍,基部闊心形,上表面被直毛,下表面近光滑;葉柄長1-7 cm;托葉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具疏剪裂狀緣毛。花灰紫色至近白色帶暗紫色條紋 (基部中央花瓣);萼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花瓣倒卵形。果橢圓形。
別名:臺北菫菜、台北堇菜<植物智:Viola nagasawai Makino et Hayata>
原產地:台北菫菜為匍匐菫菜的台灣固有變種。台灣北部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這似乎是附近在低海拔挖來填土中,所帶來屬於低海拔的早田氏鱗毛蕨

▲二子坪 20230422 早田氏鱗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

▲二子坪 20230422 早田氏鱗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二子坪 20230422 早田氏鱗毛蕨,近基部葉柄鱗毛黑褐色
主要特徵
葉柄長可達25公分,基部疏被紅褐色之披針形鱗片。
莖短,直立,密被紅褐色、披針形、略具暗色縱紋之鱗片,葉叢生;葉柄長15-25cm,草桿色,基部褐色,疏被與莖相同之鱗片;葉片卵形,長15-25cm,寬10-15cm,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對生,具柄,長5-9cm,寬3-5cm,頂端常呈尾狀漸尖,最基部一對羽片之最基部朝下小羽片較相鄰小羽片長;小羽片末端圓鈍,上段具尖齒;孢膜圓腎形,表面密布腺體,位於小羽軸與葉緣之間,在小羽軸兩側各一行。
近似物種
相同是鱗毛蕨屬的蕨類,特徵區別如下:
早田氏鱗毛蕨:低海拔地區常見。基部葉柄鱗毛黑褐色。
長葉鱗毛蕨:中海拔地區常見(低海拔也有)。基部葉柄鱗毛近淡褐色,孢子囊群為順序成熟(漸熟型)。
其他相關
關於早田 文藏(中名或學名以紀念早田/Hayata)。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ヌタマシダ(犬玉羊歯)<Dryopteris subexaltata (H.Christ) C.Chr.>
學名:Dryopteris subexaltata (Christ) C. Chr.
簡誌:根莖粗,植株叢生,鱗片栗褐色,披針形,多少具暗色縱紋。葉窄三角形,柄比葉身長,柄基褐色,18~35cm長,基部有鱗片,二回至三回,羽片對生,具柄,基小羽片特長,小羽片鈍,頂端有鋸齒。
別名:裂盖鳞毛蕨<植物智:Dryopteris subexaltata (Christ) C. Chr.>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林下半遮蔭且富含腐植質的地上或土坡。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30422 老熟的彩絨栓菌

▲二子坪 20230422 彩絨栓菌,菌蓋

▲二子坪 20230422 彩絨栓菌,菌褶
主要特徵
中小型,無柄,呈覆瓦狀或蓮座狀在枯木上生長。大量生長在枯死的樹枝和倒下的樹木上。
菌蓋1-8cm,薄,0.1-0.3cm厚,半圓形~貝殼狀。革質表面有細長絨毛,與多種顏色組成狹窄的同心環形,邊緣較薄波浪狀。菌肉白色。
傘面顏色變化豐富,台灣較多由黑、褐、棕等色調組成,外國的顔色還多了紅、紫、藍、綠…等等色彩繽紛得多。
用途
肉非常堅硬,即使煮熟也不能食用。藥用(雲芝是一種大型珍貴藥用真菌,常用於抗癌治療)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ワラタケ(瓦茸)<Trametes versicolor>
學名:Trametes versicolor
別名:雲芝、火雞尾巴(Turkey tail)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草本地生。莖斜上生長,密布鱗片,葉叢生;葉柄長15-30cm,密生短毛,基部被鱗片;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5-25cm,寬10-15cm,一回羽狀分裂;基部羽片最長;葉脈網狀,羽片或裂片之主側脈間具2-3排網眼,孢子囊沿著葉脈生長,無孢膜。
近似物種
威氏聖蕨:基部的羽片最長且深裂,葉片基部呈心形,通常沒有獨立的羽片。
聖蕨:一回羽狀分裂至複葉(但幼葉則為一回羽狀分裂),基部有1至3對羽片是獨立的。
基本資料
學名:Dictyocline griffithii Moore var. wilfordii (Hook.) Moor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羽裂圣蕨<植物智:Stegnogramma wilfordii (Hook.) Seriz.>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山路旁邊坡常見。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及越南。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