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蕨步道 20210417 車前草

▲魚蕨步道 20210417 車前草,花序
主要特徵
車前草高度約 15~30 公分,地下莖粗短,鬚根發達,根生,沒有莖的構造。11~15 片葉片呈簇生狀,葉卵狀或橢圓形,波狀緣。花朵腋出,穗狀花序著生多數小花,小苞片卵形,雌雄同株,花色白色,小花無柄,花序有長梗,有毛,萼片 4 枚,綠色,狀長橢圓形,先端尖而反捲;花冠筒很小, 4 裂。雄蕊 4 枚,抽出花外,花藥卵形。蒴果,卵狀長橢圓形,橫裂(即蓋果)。橢圓形的果實中藏有 4 到 6 顆的種子。
依照種子的大小和多少,又可以分成大車前草和車前草二種。
用途
救荒野菜(需水煮調味)。藥用(種子: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袪痰。治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全草:清熱利尿,吐血衄血,癰腫,瘡毒。車前草富含膠質,食入後吸水膨脹,吃了會有飽足感,可促進腸道蠕動,治療便秘)。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バコ(大葉子)<Plantago asiatica L.>
學名:Plantago asiat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五斤草、牛舌、牛遺、車前、車前草、車輪菜、當道、蝦蟆衣、芣苢『詩經』、車輪草、车前、车轮草、猪耳草、牛耳朵草、车轱辘菜、蛤蟆草<中国植物志:Plantago asiatica L.>
原產地:中國、朝鮮、俄羅斯(遠東)、日本、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生於草地、溝邊、河岸濕地、田邊、路旁或村邊空曠處,海拔3-320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417 淺刻地錢,大部分為雌托、雄托少數

▲魚蕨步道 20210417 淺刻地錢,根部
主要特徵
苔蘚植物。廣泛分佈於全球,植物群喜生長於潮濕崖面或土壁上,灰綠色,葉狀體長三至五公分,寬四至五公釐,二叉狀分歧,背面中央有黑線條,腹鱗片紅紫色,四列,半月形,附屬物橢圓形,先端尖長,緣有細長齒,杯狀體外面平滑,杯緣近全緣,單性,雌雄異株,雌器床成握拳狀,四至七深裂,裂片指狀,相接,下曲,柄短,苞膜袋狀,具孢子體一枚,孢蒴球形,內有孢子及彈絲,成熟後,頂端作不規則開裂,孢子褐白色,細小,表面呈細小網狀。雄器床四至六淺裂,圓盤狀。
基本資料
和名:トサノゼニゴケ<Marchantia emarginata>
學名:Marchantia emarginata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417 木頭階梯旁的短葉水蜈蚣

▲魚蕨步道 20210417 短葉水蜈蚣,花序與葉表面側(1/2)
主要特徵
莎草科之多年生植物,藉種子及走莖繁殖,為發生於臺灣各地草坪之重要雜草,具有細長褐色鱗片的地下莖,稈直立柔軟,高 10~30 公分。葉根生,葉片狹線形,葉鞘膜質,根基葉片,常只具葉鞘。花序無梗,為頂生之圓頭狀花序,生在莖頂,由多數密生淡綠色小穗組成,小穗寬披針形,長 0. 3~0.35 公分,每一小穗只有一花,苞葉 3~4 片,不等長。瘦果倒卵形,長約 0.15 公分。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ヒメクグ(台湾莎草)<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學名: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有同物異名)
簡誌:具長走莖。稈高7-30 cm。花序綠色;葉狀總苞通常3片;小穗長3-3.5 cm;鱗片之脊上具小刺。
別名:水蜈蚣, 短葉水蜈蚣, 金鈕草, 土香頭, 白香附, 無頭香, 無頭土香、短叶水蜈蚣(中国植物志: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原產地:台灣全省中、低海拔常見之雜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可以看見孢子囊群沿葉緣上的線形假孢膜裡生長,羽軸旁的葉脈有網眼
主要特徵
末端漸尖而後圓鈍,邊緣具淺鋸齒;葉脈網狀,僅具一排網眼,位在小羽軸兩側裂片凹入處附近,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假孢膜線形,位於裂片邊緣。
在台灣有幾種大型的鳳尾蕨中以瓦氏鳳尾蕨植株最為高大,株高常超過2米以上。只有本種葉片圓形,掌狀複葉。
用途
藥用(治痢疾,驚風,外傷出血)。
關連人物
關於瓦氏:納薩尼爾·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
基本資料
和名:ナチシダ(那智羊歯)<Pteris wallichiana>
學名:Pteris wallichiana Ag.
簡誌:葉三等分(tripartite),且在不同平面上,網狀脈,植株極大,僅具一排網眼。
別名:三叉鳳尾蕨、西南凤尾蕨、开三叉凤尾蕨<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原產地:台灣,中國,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台灣全境中海拔山區,偶亦見於北部低海拔地區,地生,生長在林緣或空曠的潮溼環境,如溪畔或谷地。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維管束植物的繁殖,下分為兩種:
孢子繁殖(蕨類)、種子繁殖(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其中種子繁殖又下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兩種:
├ 裸子植物:不開花、種子裸露無果實。
└ 被子植物:開花、種子外具果實:
被子植物的果實種類
└ 單果、聚花果、聚合果。
單果類:
一朵花中的一個子房發育而來。
單果類共有兩種:肉果、乾果(裂果、不裂果)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亞粗毛鱗蓋蕨

▲二子坪 20210411 亞粗毛鱗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植株高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3毫米,密被果色長針狀毛。葉遠生,葉柄長30-50厘米,基部粗3毫米,褐禾桿色,下面圓,被短褐色毛,上面有淺溝,幾光滑;葉片長圓披針形,長35厘米,寬20厘米,先端漸尖,二回羽狀;羽片約18對,基部對生,上部互生,相距5厘米,斜展,有柄(長5毫米),披針形,向基部漸闊,長12-20厘米,基部寬3.5-4.5厘米,向上漸變狹,先端長漸尖,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下側廣楔形至圓形;小羽片12-13對,接近,有短柄(長1毫米) ,開展,近長圓形,長2-2.2厘米,寬約1.1厘米,基部下側一片較長,先端略為鈍頭,少有急尖,基部不對稱,上側平截,與羽軸並行,下側楔形,下部幾片的邊緣作羽狀深裂;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基部上側一片最大,先端圓,全緣,少有一二淺缺刻。葉脈纖細,下面明顯,上面僅可見,在裂片為羽狀,細脈二又分枝或向上為單一。葉草質,乾後綠色;上下兩面沿葉脈有針狀長毛疏生,脈間光滑,葉軸及羽軸下面密被淡棕色短毛,上面有淺溝,幾光滑。孢子囊群小,每小裂片上1-3枚,頂生脈端;囊群蓋腎圓形,棕色,幾光滑。(植物智)
基本資料
和名:ウスバイシカグマ(薄羽石加熊)<Microlepia substrigosa>
學名:Microlepia substrigosa Tagawa
簡誌:三回羽狀複葉至四回羽狀裂葉,羽片遠軸面脈明顯突起。最末裂片鋸齒緣。孢膜具毛,亞邊緣生。
別名:亚粗毛鳞盖蕨<植物智:Microlepia substrigosa Tagawa>
原產地:中國產江西、日本南部屋久島也有。台灣生密林陰處,海拔600米。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華八仙

▲二子坪 20210411 華八仙,剛形成的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花多數,2 型花,雌雄同株,呈頂生繖形排列的繖房花序;光滑無毛,不孕性花緣生,有花瓣狀萼片4枚。華八仙的一個不孕花序中,柱頭外有八到十枚雄蕊花柱,像是八個仙人圍著中間的元寶(子房),當白色花瓣(實際上是花萼)掉落時,就好像化成八個仙人守住一個元寶。
近似物種
狹瓣八仙花:葉緣明顯鋸齒緣,葉面細脈明顯,葉兩面多少有毛。花期 4~7 月。
華八仙:葉全緣或不明顯鋸齒緣 (台灣南部較明顯 ),葉兩面光滑無毛。花期 1~6 月(冬末-春夏之交)。
用途
食用(葉)。藥用(全株:治肺癆;根:利尿,抗瘧,袪瘀止痛,活血生辛。治跌打損傷,骨折,麻疹)。
基本資料
英文名:Chinese Hydrangea
學名: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簡誌:小枝無毛或近無毛。葉薄革質,無毛,倒卵形、長橢圓至長橢圓披針形,長達15 cm,寬達5 cm,疏鋸齒緣,銳尖至長漸尖頭。花序枝具貼伏毛,漸變無毛;兩性花黃色。
別名:土常山、華八仙、蜀七葉、中国绣球、狭瓣绣球、伞形绣球、绿瓣绣球、江西绣球<中国植物志: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原產地:中國南部、琉球及台灣。全省低至中海拔地區,亦見於蘭嶼及綠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肋毛蕨

▲二子坪 20210411 肋毛蕨,具孢子囊的葉背側
主要特徵
地生型蕨類,植株叢生,株高約一公尺,根狀莖短,粗壯,略直立,粗約十五公釐,莖頂部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二、三公分,先端纖維狀,稍捲曲,全緣,開展而蓬鬆,膜質,鏽棕色,葉簇生,葉三角形、三角狀卵形,長四十五至六十公分,基部寬三十至六十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二至四回羽狀深裂至複葉,羽片十二至十四對,下部一、二對羽片近對生,向上羽片互生,羽片斜向上,基部一對羽片最長,斜三角形,長約十八至二十二公分,基部寬十二至十六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不對稱,基部下側下延伸長,柄長十五至二十五公釐,往上部羽片漸小,羽片上之小裂片約四至六對,稍斜向上,小裂片橢圓形至斜三角形,長三至五公釐,基部寬三、四公釐,短尖頭,裂片全緣,葉草質、紙質,葉面綠色、深綠色,乾後淡褐棕色,葉面上被黃色單細胞腺毛,羽狀葉脈,小脈三、四對,單一或在基部裂片下部的二叉,斜向上,兩面均稍隆起,葉上面主脈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貼生淡棕色細毛,葉軸具肋毛,有伏生褐色鱗片,羽軸具肋毛,羽軸與葉軸之溝不相通或無溝,葉柄長約四十至七十公分,基部粗約六至八公釐,暗棕色,向上漸深禾稈色,上面有二條縱溝,基部以上密佈細鱗片,鱗片闊披針形,淺褐、褐色,常有明顯虹色光澤,長約二、三公釐,先端短尖至漸尖,全緣,往上漸短,呈複互狀貼生,薄膜質,葉紙質,葉柄與葉身約等長,長約七十公分,葉柄基部有淺褐色細鱗片,具單細胞分支至單列細胞分支,背腹性著生,孢膜小,孢膜圓腎形,早凋,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二至四對,生於小脈中部以下,較接近主脈,囊群蓋心形,全緣,膜質,淡棕色,宿存。
近似植物
三回羽狀分裂至複葉,近三角形,都較一般蕨類硬而挺為其特徵:
愛德氏肋毛蕨:愛德氏肋毛蕨主軸像是毛毛蟲的毛。
肋毛蕨:肋毛蕨各級主軸上部滿細毛鱗片,直立而有光澤,肋毛蕨也較大型。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ツモウイノデ(褐毛猪手)<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學名: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簡誌:莖粗,略直立,叢生,柄約70cm長,基部密佈淺褐色,長約2cm的細鱗片,且往上漸短。葉身和柄等長,基羽片長37cm,基部26cm寬,頂端漸尖,基部羽片基部下小羽片特別長,二回深裂。孢膜小。
別名:亮鳞肋毛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台灣、菲律賓。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七葉一枝花

▲二子坪 20210411 七葉一枝花,花正面,盤狀花柱基
主要特徵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高 30~100 公分。莖直立。葉 5-10 片輪生於莖頂,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 7~l7 公分,寬 2.5~5 公分。花梗從莖頂抽出,通常比葉長,頂生一花,萼片 4~6,葉狀,綠色,長 3~7 公分;花被片細線形,黃色或黃綠色,寬 0.l~0.15 公分,長為萼片的 l/3 至近等長;雄蕊 8~12 ,花藥長 1.2~2 公分。蒴果球形。
觀賞與判斷重點:
1.不管幾葉,都叫做七葉一枝花。
2.第二層「綠色輪生萼片」是花萼。萼片葉化:一枝花的花瓣,或無或有(3-12片)-呈線形或絲狀,隱藏在花萼底下。花心,可見子房,圓錐形,頂端具一盤狀花柱基;外圍多枚雄蕊環繞。
3.植物學上稱為「花被片tepal」(即花萼和花瓣區分並不明顯,如樟樹、百合等)。
4.花期約在 3~7 月,果期約在 8~l0 月。

▲二子坪 20190328 七葉一枝花的花萼部位說明
用途
藥用(主治流行性乙型腦炎,胃痛,闌尾炎,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蟲咬傷,瘡瘍腫毒)。
基本資料
英文名:One flower with sevenleaves, Leafy Paris,Chinese Paris Rhizome
和名:シチヨウイッシカ(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學名:Paris polyphylla Sm.(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七葉蓮、重樓(中藥名:根部)、七叶一枝花<植物智:Paris polyphylla Smith>
原產地:中國廣東、廣西、江西、福建、陜西、四川。生於山坡林下蔭處或溝谷邊的草叢陰濕處。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台灣崖爬藤

▲二子坪 20210411 台灣崖爬藤,花苞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花期 5~7 月,花多數,小形,單性,黃綠色或淡黃色。果實為漿果,乾時呈黑色。果期 7~9 月。
近似植物
台灣崖爬藤與外型接近的絞股藍,幼葉時期很容易弄混,有個分辨方法,台灣崖爬藤的葉基部較為暗紅色和絞股藍葉基部為綠色。
用途
藥用(全草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舒筋活絡,袪風除濕,活血止痛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Tetrastigma umbellatum (Hemsl.) Nakai
簡誌:小葉3-5,近無柄,紙質,橢圓形,圓齒緣。花序繖形。
別名:臺灣崖爬藤、无毛崖爬藤<植物智:Tetrastigma obtectum var. glabrum (Levl.& Vant.) Gagnep.>
原產地:北中部低中海拔地區。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