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葉耳蕨

2018/10/07 22:16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基本資料


和名:オリヅルシダ(折鶴羊歯)<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Hook.) J. Sm.>
學名: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Hook.) J. Sm.
簡誌:植株叢生,一回羽狀複葉,游離脈,羽軸延長,並具有頂芽。
別名:鞭葉耳蕨, 鞭葉蕨、鞭叶耳蕨<植物智:Polystichum lepidocaulon J. Sm.>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花野牡丹

2018/10/07 21:51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5~7 出脈。純白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台灣各地山野路邊自生,但大都為紅花品種的野牡丹為主,白花野牡丹較少見到,族群數量並不多。

用途


藥用(有清熱利濕、止血、消腫止痛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var. alessandrense S. Kobayashi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埔筆花、白花山石榴、白九螺仔花
原產地:中國南方及台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牙草

2018/10/07 18:53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花序

主要特徵


花果期 7~11 月。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莖高高 30~100 公分;莖、葉柄、葉軸、花序軸都有開展長柔毛和短柔毛。葉為不整齊的單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 5~7,莖上部為 3 小葉,中間雜有很小的小葉,邊緣有鋸齒,兩面疏生柔毛,下面有多數金黃色腺點,莖上部托葉腎形,有粗大齒牙,抱莖,下部托葉披針形,常全緣。穗狀總狀花序生於枝頂,多花,近無柄,苞片細小,常 3 裂,花黃色,直徑 0.5~0.9 公分;萼筒外面有槽和柔毛,頂端有 1 圈鉤狀刺毛;裂片 6,花瓣 5,雄蕊 10,心皮 2。果實為瘦果,倒圓錐狀,長約 0.4~0.8 公分,頂端有鉤狀刺毛,有宿存萼。

用途


飲用(單寧酸)。花材。藥用(全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治吐血,尿血,便血,衄血,崩漏,跌打出血,外出血,腹瀉,痢疾,勞傷,瘧疾;根:解毒,驅蟲。治痢疾,瘡瘍,腫毒,瘧疾,絛蟲病,閉經;帶小根莖之芽:驅蟲,解毒消腫。治絛蟲病,陰道滴蟲病,瘡瘍疥癬,癰腫,痢疾)。

基本資料


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簡誌:屬特徵- 屬 多年生具地下莖草本。奇數羽狀複葉,具大小不等之小葉;托葉葉狀,常具齒或成裂片狀。花序總狀,基部有1-2分枝。花黃色;花盤上方邊緣具許多鉤刺;萼片5;花瓣片5;雄蕊5-15;雌蕊2。瘦果,包埋於花盤中。 種特徵- 植株具長硬毛。小葉疏被直柔毛,粗鋸齒緣,上表面綠,下表面灰綠。果托具5縱溝紋,上緣具鉤刺。
別名:牛尾草, 龍牙草
原產地: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毛胡枝子

2018/10/07 07:38


▲台北植物園 20181007

主要特徵


直立灌木,高 1~1.5 公尺。三出複葉,具葉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 4~8 公分,寬 3~6 公分;頂生小葉長 3~5 公分,寬 2~3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微凹或微凸,葉緣為全緣,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柔毛;托葉長 0.2~0.3 公分,線形。花序為總狀花序,腋生,長 7~8 公分;花梗長約 0.3 公分;花萼長 0.4~0.45 公分,5 齒裂,齒裂片尖;基部具 2 宿存之小苞片;花瓣長約 1 公分,紫色。果實為莢果,卵形,長約 1 公分,扁平,不開裂,內有種子 1 枚。

用途


蝴蝶食草(淡紫小灰蝶、波紋小灰蝶、姬波紋小灰蝶等)。

基本資料


學名:Lespedeza thunbergii (DC.) Nakai subsp. formosa (Vogel) H. Ohashi
簡誌:半灌木至灌木,被伏毛。頂小葉長橢圓形,長2-5 cm,寬1-2.5 c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圓形或微凹。花紫紅色,長12-18 mm。莢果長5-10 mm。
別名:臺灣胡枝子、台灣胡枝子
原產地:種產於中國大陸。變種為台灣所固有。台灣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區空地及半陰性處。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柯氏雞屎樹

2018/10/03 20:39


▲大崙尾山步道 20181013

基本資料


和名:ケシンテンルリミノキ<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et Gamble>
學名: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 Gamble
簡誌:葉披針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2-23 cm,密被粗毛,葉基銳尖,側脈7-9對,平行、分叉或網狀;葉柄長8-15 mm。花序具一葉狀苞片;萼片約長2 mm;花冠白色,外面被毛,內面上半部三分之二被毛。果藍紫色。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柱果鐵線蓮

2018/09/30 16:50


▲貓空附近 20180930 果實期

主要特徵


多年生藤本植物,乾時常帶黑色,除花柱有羽狀毛及萼片外面邊緣有短柔毛外,其餘光滑無毛。莖圓柱形,有縱裂紋。一至二回羽狀複葉,有 5~9 小葉,有時 7 片,基部二對常為 2~3 小葉,莖基部為單葉或三出葉;小葉片紙質或薄革質,寬卵形、卵形、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3~13 公分,寬 1.5~7 公分,頂端漸尖至銳尖,偶有為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淺心形或截形,全緣,表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葉脈突出,3 出或 5 出脈。圓錐狀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多花;萼片 4,開展,白色,乾時變褐色至黑色,線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 1~1.5 公分;雄蕊無毛。瘦果圓柱狀鉆形,乾後變黑,長 0.5~0.8 公分,宿存花柱長 0.1~0.2 公分。花期 6 月至 7 月。果期 7 月至 9 月。

用途


藥用(根入藥,能袪風除溼、舒筋活絡、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痛、牙痛、骨哽喉;葉外用治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Clematis uncinata Champ. ex Benth.
簡誌:莖光滑。羽狀或2回羽狀複葉,革質;小葉5或9,有時7,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形,有時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光滑,3出或5出脈。
別名:卵葉鐵線蓮、三葉女萎、柱果铁线莲(中國植物誌:Clematis uncinata Champ.)
原產地:中國大陸雲南南部、貴州、四川、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台灣和越南。全島中海拔地區林緣及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巴西野牡丹

2018/09/30 13:03


▲貓空附近 20180930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3~5 出脈。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野牡丹(美洲野牡丹屬或綿毛木屬)外觀差異:
野牡丹屬(野牡丹)的雄蕊花藥部份是黃色與粉紅色系為主
美洲野牡丹屬(銀絨野牡丹、巴西野牡丹):雄蕊花藥與花瓣顏色相同,以紫色系為主。

基本資料


和名:シコンノボタン(紫紺野牡丹)<Tibouchina urvilleana>
學名:Tibouchina urvillean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美野牡丹、紫花野牡丹、紫牡丹、豔紫野牡丹、紫紺野牡丹、紫裳
原產:巴西。台灣於 1980 年代引進栽植。園藝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叉瓣玉鳳蘭(冠毛玉鳳蘭)

2018/09/30 12:14


▲草湳 20180930

主要特徵


九月時在低海拔的山間小徑行走時,注意地上可能碰到冠毛玉鳳蘭。

基本資料


學名:Habenaria pantlingiana Kraenzl.
簡誌:地生蘭。莖具數個鬆散之鞘狀葉,都成紫綠色,在莖上部有6片左右之葉。葉橢圓狀倒披針形。花密生成圓柱狀。花綠色,花瓣裂至底,成2條絲狀物;唇瓣2裂至底,成3條絲狀物。
別名:叉瓣玉鳳蘭, 卷毛玉鳳蘭, 冠毛玉鳳蘭, 齒花玉鳳蘭
原產地:分布於海拔700 m以下之森林或竹林內。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花緬梔(紅花雞蛋花)

2018/09/28 13:07


▲中正區 20180928

主要特徵


花有香味。緬梔花就是雞蛋花,顏色像荷包蛋的顏色。花掉落後像鹿角,別稱「鹿角樹」。枝條下端沒有葉的部分,為落葉後的葉柄痕跡,為「葉痕」。葉脈明顯。越南寺廟多喜植之,故有"Temple Tree"之稱。
全身汁液具毒性。 白色乳汁有毒。誤食造成嘔吐、腹瀉、發燒、惡心、嘴唇紅腫、心跳加速。

近似物種


除了白花品種另有紅花緬梔、雜交緬梔,花色粉紅或濃紅。
常見品種:白花緬梔紅花緬梔。「紅花緬梔」通常為「紅色花」的通稱。

用途


藥用(淋病、風濕,外用可治瘀傷潰瘍)。

基本資料


注音:緬梔(ㄇㄧㄢˇ ㄓ)
學名:Plumeria rubra Linn. cv.、Plumeria × hybrid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花緬梔, 紅花雞蛋花
原產地:墨西哥、巴拿馬一帶。台灣於1910 年引進栽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油杉

2018/09/28 09:54


▲新公園 20180928 果實

主要特徵


生長於台灣北部坪林碧湖姑婆寮溪及金山寮溪的分水脊東稜線上海拔 300~600 公尺間;南部則見於恒春半島枋山附近約 1,000 公尺的山地;與其他闊葉樹散生,數量極為稀少,需加以保護。嚴重瀕臨絕滅。

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35 公尺,樹幹通直,樹皮灰至暗褐色,常呈不規則裂開;幼枝條上有短柔毛或光滑。葉線形、扁平,革質,硬,略向下反捲,長 2~5 公分,寬 0.3~0.4 公分,先端鈍圓或微凹(幼葉先端尖),基部漸狹葉緣多少呈反捲狀,中肋於表裏兩面均隆起。雄花 2~4 枚生於枝條先端,黃褐色,長約 1 公分左右;雌花亦生長於小枝先端,單生。毬果直立,圓柱狀長橢圓形,長 7~15 公分,徑 5~7 公分,幼時為綠色,成熟時為栗色;果鱗圓卵形或菱形,邊緣有不規則淺鋸齒,外面有淺縱線;苞鱗小、篦形。種子卵形、有翅,長約 1 公分。本種的種鱗斜方形或斜方狀圓形,與江南油杉K. cyclolepis Flous相似,其區別主要在於臺灣油杉的一年生枝有密生乳頭狀突起點,種鱗上部邊緣向外反曲。而江南油杉的一年生枝則常有或多或少的毛,稀無毛,種鱗的上部邊緣不反曲。

基本資料


學名:Keteleeria davidiana (Franchet) Beissner var. formosana Hayata
簡誌:芽鱗邊緣無毛。葉扁平線形,革質,硬,先端鈍或微凹(幼葉先端尖),略向下反捲,中脈兩面隆起。種鱗菱形。
別名:臺灣油杉, 德氏油杉, 台湾油杉(中國植物誌:Keteleeria formosana Hayata)
原產地:種產於中國大陸四川、陜西、湖北及雲南諸省。變種僅見於臺灣。產台灣南北兩端海拔300~900m區域,呈明顯不連續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