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吊蘭
2020/08/01 12:30
▲菜公坑 20200801 可能因為風大,橫向生長的石吊蘭
主要特徵
草本。
附生性常綠小灌木,高 20~30 公分,根部常肥大呈塊根,莖淡灰褐色。葉對生或輪生,具短柄,紫紅綠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3~6 公分,寬 0.8~1.5 公分,基部楔形或鈍形,先端鈍形或尖形,稍革質,光滑無毛,鈍狀疏鋸齒緣,主脈背面凸起。花單一,腋出; 花梗纖細,長 3~4 公分;苞片兩片;花萼 5 裂;花冠長 3~4 公分,筒形,冠筒喉部膨大,先端 5 裂,裂片圓形;雄蕊 4 枚,2 長 2 短,藥隔背面附屬物 1 枚;花盤環形;花柱細長。蒴果線形,長 6~10 公分,徑約 0.3 公分;種子細小,紡錘形,褐色,兩端具褐色毛。
用途
藥用(全草可供藥用,治跌打損傷等症)
基本資料
學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簡誌:莖無毛或披細柔毛。葉輪生、對生或 4-7枚假輪生,線、寬橢圓、倒披針至倒卵形,稀披針至卵形,長達7cm,無毛,稀具細柔毛,先端銳尖至鈍圓,先端近全緣,基部狹至寬楔形。花冠白至淡紫色,長達5.5cm,無毛。果長達13cm。 低至中海拔山谷的樹上或岩上著生。
別名:臺灣石吊蘭、吊石苣苔、吊石苣苔<植物智: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原產地:生於丘陵或山地林中或陰處石崖上或樹上,海拔300-2000米。在中國東南及越南、日本也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多花蓬萊葛
2020/08/01 12:21
▲菜公坑 20200801 多花蓬萊葛
▲菜公坑 20200801 多花蓬萊葛。幼時葉脈及兩側見綠白斑。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蓬萊葛為馬錢科攀緣性藤本。在台灣共2種;分別是:多花與垂花兩種。多花見於北部低山;垂花-
多花蓬萊葛,蔓性灌木;莖圓柱狀,綠色。葉狹橢圓形至披針形,長6 -12c m ,漸尖頭,葉基銳尖至圓。聚繖花序腋生。小花序有花3-10朵。花萼鐘形;花冠近輪狀,4-5裂。漿果球形。熟時由紅轉黑。
基本資料
學名: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
簡誌:無描述
別名:島田氏蓬萊葛、蓬萊葛<植物智: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
原產地:生海拔300-2 100米山地密林下或山坡灌木叢中。中國產於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日本和朝鮮也有。台灣原生種。
硃砂根
2020/08/01 11:16
▲菜公坑 20200801 硃砂根
主要特徵
直立小灌木,高約1.5公尺。葉緣呈波浪狀為「硃砂根葉瘤細菌」共生所造成的葉瘤;如果去除了共生菌,很可能造成無法生長或是生長緩慢。(根據:科學人雜誌2018年8月)
常有較厚根系,小枝纖細,灰褐色,枝與莖有關節,全株平滑,莖多不分枝,但在先端有特殊開花的分枝,單葉互生、近對生或近輪生,葉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葉端鈍或微尖,葉端漸縮或楔狀,葉緣疏細圓狀或波狀、皺折狀,少數全緣,緣生腺體,革質或厚紙質,光滑無毛,葉表面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背面有隆起斑點與散生鱗屑。兩性花,下位花,繖形花序或聚繖花序,簡單或複合。核果,球形,熟果鮮紅色,平滑,有斑點,稍帶肉質。
近似物種
硃砂根熟果鮮紅色,紅色喜氣,是新春的吉利花卉,所以習稱「萬兩金」。
同一屬裡頭有相近似的植物:
一個為百兩金,另一個叫萬兩金,就是硃砂根。
黑星紫金牛、玉山紫金牛、硃砂根 三者樹型相近:
黑星紫金牛:葉緣圓鋸齒。果黑色。葉型開展如傘,比玉山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大。
玉山紫金牛:葉緣具尖鋸齒。果紅色。葉型開展如傘,比黑星紫金牛植株與葉型較小。
硃砂根:葉緣圓鋸齒。果紅色。
用途
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用於跌打風濕、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經不調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製肥皂。亦為觀賞植物,在園藝方面的品種亦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Ardisia crenata Sims
簡誌:直立小灌木;莖光滑。葉紙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圓齒緣,邊緣常呈波浪狀,下表面灰綠色或紫紅色並具突起之腺點。花枝光滑,前段具2-3葉,光滑或近之。萼片三角狀卵形。
別名:朱砂根、萬兩金、萬爾金、萬兩、黃金萬兩、萬龍、大羅傘、雨傘子、短腳涼傘樹、鐵雨傘、火龍珠、水龍珠、紅銅盤、走馬胎、平地木、雅提加魯(排灣)、朱砂根<植物智:Ardisia crenata Sims>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爪哇。台灣全境海拔 500~2,000 公尺山野、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
台灣樹參(臺灣樹參)
2020/08/01 09:07
▲菜公坑 20200801 台灣樹參,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常綠無刺灌木或小喬木。葉富變化性,橢圓形、長卵形或倒三角形,先端不規則 2 或 3 裂,2 或 3 出脈,長 8~10 公分,裡面有小斑點,葉柄長 5~12 公分。果實橢圓形,徑 0.6 公分,長 0.7 公分。
台灣樹參的葉形變化極大,葉片分裂及全緣皆具。
用途
為民間草藥,根、莖、葉治偏頭痛、風濕麻痺等症。藥用(根:袪風除濕,舒筋活血,壯筋骨。治偏癱,偏頭痛,臂叢神經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扭傷,癰腫,小兒麻痹後遺症,月經不調)
基本資料
學名:Dendropanax dentiger (Harms ex Diels) Merr.(有同物異名)
簡誌:幼小植株之葉常2-3中裂,成株之葉形如檢索表,基部漸變狹或銳尖,全緣或前端略具齒緣。
別名:台灣樹參, 臺灣杞李, 臺灣樹參、树参<植物智:Dendropanax dentiger (Harms) Merr.>
原產地:分布中國華南、華西以及中南半島。臺灣全島中高地闊葉樹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臺灣側裸蜣螂(踉蹌衍裸側蜣)
2020/07/26 21:53
▲大屯山 20200726 臺灣側裸蜣螂 雌
主要特徵
本屬3種。外觀近似翹側裸蜣螂 (黑推糞金龜) Paragymnopleurus sinuatus ,但本種體色主要是(暗)紫色,偶有黑色型。繁殖期常出現於開花的柚子園採食花蜜或低空飛行,飛行十分敏捷,停棲地面後就將膜質的後翅折疊到翅鞘裡。
野外成蟲活動時間頗長,白天喜愛飛行,會製作並推滾糞球,趨近多種動物排遺,腐屍上亦有發現紀錄。
仔細觀察下,觸角錘節淺黃色或橘黃色。雄蟲:在前足部分會比雌蟲多出一支小爪。根據:台灣食糞群金龜簡誌
基本資料
注音:臺灣側裸蜣(ㄑㄧㄤ)螂
學名:Paragymnopleurus ambiguus Janssens, 1943
別名:踉蹌衍裸側蜣、俗名:台灣側裸蜣螂、台灣推糞金龜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台灣特有種。
基隆短柄草
2020/07/26 16:59
▲菜公坑 20200726 基隆短柄草
▲菜公坑 20200726 基隆短柄草,小穗上似乎有花蕊
主要特徵
禾本科短柄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五十至九十公分,稈叢生,直立或膝曲上升,具六、七節,節密生細毛,單葉互生,兩排,葉線狀、長披針形,端部銳形,基部下延,全緣葉,葉長十至三十公分,寬四至十二公釐,葉面綠色,兩面散生柔毛或僅葉上面脈上有毛,平行脈,葉舌厚膜質,長一、二公釐,葉鞘大多短於其節間,被倒向柔毛,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完全花,下位花,總狀花序,線形、穗形,花序長十至十八公分,花莖圓柱形,有節,節間中空,穗軸節間長一、二公分,直立或彎曲,著生十餘枚小穗,有時僅具一枚小穗,小穗軸節間長約二公釐,貼生細毛,小穗柄長約一公釐,被微毛,小穗圓筒形、近圓形,長約二至四公分,疏生,穎披針形,宿存,具尖狀短芒,上部與邊緣被短毛,穎較下方之外稃短,三至九脈,先端鈍至有短芒,第一穎(外穎)長約二至九公釐,具五至七脈,第二穎(內穎)長約四至十二公釐,具七至九脈,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六至十三公釐,光滑或具細毛,背部圓形,背面上部與基盤貼生短毛,具七至九脈,先端具芒,長八至十二公釐,約與外稃近等長,細直,微糙澀,內稃短於外稃,頂端截平鈍圓,脊具纖毛,有二龍骨,小穗具花五至二十枚,小而不明顯,每一小花各自脫落,無柄,長於小短軸上,雄蕊三或六枚,雌蕊心皮一枚,花藥長約三公釐,花柱二枚,柱頭羽毛狀,子房先端具毛,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穎果,每穗具種子十至十二枚,全株約八十至二百枚。
基本資料
學名: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P. Beauv.
簡誌:稈叢生。葉片長10-12 cm,寬4-6 mm。小穗長約2 mm;穎有短芒,外穎長約2.5 mm;內穎長約4 mm;外稃長7-8 mm,光滑或有細毛,先端芒與外稃近等長。
別名:短柄草<植物智: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原產地:產於歐洲、亞洲之溫帶至熱帶山區。台灣全省中高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水毛花
2020/07/26 16:28
▲大屯山 20200726 水毛花
▲大屯山 20200726 水毛花,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叢生,稈截面三角形。頭狀花序,花藥線形。瘦果倒卵形。花果期 5~8 月。根據:台灣國家公園。
多年生挺水草本,繁殖力強,全年開花;稈叢生,高 45~130 公分,橫截面三角形;具地下匍匐根莖,根莖短。葉退化,葉鞘 2 枚。頭狀花序,花序假側生,具 5~20 個小穗,小穗長卵形,長 1~2 公分;鱗片長 0.38~0.5 公分;柱頭 3 叉。瘦果倒卵形,長 0.2~0.25 公分,黑褐色,具光澤,腹背壓扁。
基本資料
學名:Schoenoplectus mucronatus (L.) Palla subsp. robustus (Miq.) T. Koyama
簡誌:根莖短。稈叢生,高45-130 cm,橫截面三角形。頭狀花序具5-20個小穗;小穗長10-20mm;鱗片長3.8-5 mm。柱頭3。瘦果長2-2.5mm,黑褐色,具光澤,腹背壓扁。
別名:有蔥
原產地:台灣各地零星分布,以新竹、宜蘭為主要分布地。新竹縣則見於尖石鄉鴛鴦湖。生育環境為在沼澤或河流的邊緣。另分布於溫帶和熱帶亞洲:日本,中國,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群島。
黑果馬皎兒(黑果馬㼎兒)
2020/07/26 15:46
▲大屯山 20200726 黑果馬皎兒,果序
主要特徵
二年生藤本狀或匍匐狀草質藤本。雌雄同株,有時為雌雄異株。果實為球形或長橢圓形,黃色,成熟後變黑,帶有香味。
莖伸長、細長,長 2~5 公尺或以上,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有溝紋,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 3~6 公分,寬 3~5 公分,寬卵形,單一或 3~5 裂片,裂片為三角形,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葉基鈍心形,葉尖銳尖頭,葉緣為全緣或鋸齒緣。單性花,雌雄同株,但有時為很明顯的雌雄異株,雄花為繖形花序,雌花單生或繖形花序;花萼短,反曲;花冠裂片卵形至長方形;花絲長。果實為球形或長橢圓形,黃色,成熟後變黑,帶有香味,長 0.8~1.5 公分;種子長 0.3~0.4 公分,扁平,具明顯外緣。
近似物種
兩種馬皎兒屬植物的差異在於葉形及果實顏色:
馬皎兒:卷鬚單一。葉近倒三角形,邊緣平直。果灰綠色轉橘紅色(熟果)。
黑果馬皎兒:葉寬卵形,邊緣鋸齒狀。熟果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Zehneria mucronata (Blume) Miq.
注音:黑果馬皎(ㄐㄧㄠˇ.)兒。黑果馬㼎(ㄅㄛˊ)兒。
簡誌:葉膜質至紙質,寬卵形,3-7淺裂。雌雄異株。果綠色轉黑色,常具白色粉面。
別名:黑果馬㼎兒、台湾马瓟儿<植物智:Zehneria mucronata (Bl.) Miq.>
原產地:產雲南、廣東和台灣。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野。台灣原生種。
麥門冬
2020/07/26 14:26
▲菜公坑 20200726 麥門冬
▲菜公坑 20200726 麥門冬,花序
主要特徵
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麥門冬的肥大根,秋至春季間,挖取塊根後,洗淨泥土,剪下塊根,曬乾,簸淨雜質,稱「麥門冬」。麥門冬著錄於本經上品。別錄‧弘景約:「根似穔麥,故謂之麥門冬。」又綱目‧時珍約:「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本草記載麥門冬非祇一種,惟近代文獻多指本種為本草記載麥門冬正品之一。(邱年永)
在日本網路上,被當做園藝植物在販賣。
近似物種
麥門冬屬特徵:
小葉麥門冬:葉寬小於4mm,花序少於10簇花。
細葉麥門冬:葉寬小於4mm,花序具15-20簇花,花白色或綠色。
麥門冬:葉寬大於4mm,葉寬4-8mm,具匍匐莖,花藍色,花約20~30個。
闊葉麥門冬:葉寬大於8mm,葉寬8-15mm,無匍匐莖,花藍色(較一般深些)。
食用(掘起地下膨大之根部)。藥用(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癰、虛勞咳血、咽喉乾渴、便秘)。
基本資料
英文名:Creeping Liriope
和名:コヤブラン(小藪蘭)<Liriope spicata>
學名: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線形,長25-50 cm,寬4-8 mm,7-11脈,明顯5脈。花序長10-25 cm;花通常3-5朵簇生;花柄長4-5 mm;花被片長4-5 mm。
別名:虋冬『爾雅』、羊韭、羊薺、馬韭、愛韭、禹韭、隨脂『吳普』、羊蓍、禹葭『別錄』、階前草『綱目』、書帶草『群芳譜』、麥門『化義』、麥冬、土麥冬、大麥冬、麥文冬、蒲草、山麥冬
原產地:中國大陸北部、中部及東南部等大部分地區,並有栽培。韓國、日本、琉球、越南亦有分布。全島低海拔及中海拔林下、草坡及潮濕陰涼處。原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