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臭腥草)
2018/04/28 15:01
▲大溝溪 20180623
花期 5~6 月,果期 7~8 月。食用。藥用(抗病毒、消炎)。
簡誌:植物體高約40 cm,有強烈腥味,地下莖分枝多。葉闊心形,邊緣紅色,脈上有毛;葉柄常呈紅色。花小,無柄;花藥黃色。
別名:臭腥草(台灣南部台語)。蕺菜。魚腥草(本草綱目)九節蓮
原產地:中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大溝溪 20180623
花期 5~6 月,果期 7~8 月。食用。藥用(抗病毒、消炎)。
簡誌:植物體高約40 cm,有強烈腥味,地下莖分枝多。葉闊心形,邊緣紅色,脈上有毛;葉柄常呈紅色。花小,無柄;花藥黃色。
別名:臭腥草(台灣南部台語)。蕺菜。魚腥草(本草綱目)九節蓮
原產地:中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台北植物園 20180422
簡誌:植物體高約1 m,有強烈腥味。葉卵形。花小,有柄。
別名:水檳榔、水荖仔、水荖葉、水荖、水木通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琉球、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