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雙叉犀金龜)

2022/06/26 15:58


▲陽明山 20220626 交尾中的獨角仙(雙叉犀金龜),左雄右雌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蟲,正在啃食光蠟樹的樹皮,進而取得樹液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ㄐㄧㄐㄧㄠˇ)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雄分開影片

主要特徵


體長35-55mm(不含犄角),外觀近似鍬形蟲但卻屬於金龜子科,體色黑褐色或紅褐色具微弱的光澤,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末端開叉,前胸背板也有一枚小犄角,末端開叉,雌蟲無犄角,黑色或黑褐色,不具光澤, 前腳脛節端部外側有2枚棘刺,部分雄蟲小型個體頭部前方無犄角但前胸背板仍有一枚小犄角,樣子很像雌蟲容易看錯。本種又稱雙叉犀金龜,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5 - 7月出現,常見成群的雄蟲聚集於木犀科的光蠟樹吸食樹液,有時出現上百隻,把樹幹啃得滿目瘡痍,8月份就不容易看到牠們了。

性二型現象顯著,雄性有發達的額角,長15-35mm,向前伸出,末端向上彎曲並分四叉(體型較小的個體可能僅有兩叉),前胸背板中央向前伸出一前胸背角,略向下彎曲,末端分兩叉。雌性額頭頂部僅有一小型隆起,無前胸背角,胸背板有Y字型淺凹。雄性背部較為光亮,雌性背部較為粗暗。雄性前足明顯長於雌蟲。

獨角仙幼蟲俗稱“蠐螬”“雞母蟲”,身體肥大,最大可長約10cm。

多棲息於常綠或落葉闊葉林中,因幼蟲依賴林下的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為食,因而對森林的原生性要求較高,尤其喜愛殼斗科植物,如青岡櫟。此外幼蟲也會在腐爛的草堆、木材廠木屑堆、蘑菇種植場的木屑培養基中生活。

近似物種


目前台灣主要有兩種,獨角仙、姬獨角仙,都是夜行性甲蟲。大約5-7月會在光蠟樹(白雞油)上出現。進口常見的有中國大陸產獨角仙,以及日本獨角仙(甲虫:カブトムシ)。

雙叉犀金龜主要有6-8個亞種:
T. d. dichotomus Linnaeus, 1771 分布於中國東部和南部
T. d. septentrionalis Kono, 1931 分布於日本本州,九州,四國
T. d. tunobosonis Kono, 1931 分布於中國台灣島
T. d. politus Prell, 1934 分布於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印度東部
T. d. takarai Kusui, 1976 分布於日本沖繩本島
T. d. inchachina Kusui, 1976 分布於久米島,或與沖繩本島同一亞種
T. d. tuchiyai Nagai, 2006 分布於日本口永良部島
另外有T. kanamorii Nagai, 2006 分布於緬甸北部一小塊區域,可能是獨立物種也可能是雙叉犀金龜的一個亞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ブトムシ(広義)
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 tunobosonis (Kono, 1931 )
別名:雙叉犀金龜
原產地:日本、台灣、中國

進入閱讀更多...

中華脊頭鰓金龜(中華褐栗金龜)

2022/06/26 15:28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上方側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側上方

主要特徵


1.體型較胖 後半段較寬圓,體長20~24mm 於褐栗金龜中體型最大。
2.體色:暗褐色 鉅鈍光澤
3.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
腹部:黑褐色 中胸腹板叢生黃褐色長毛

生態習性:
1.成蟲出現於6-8月
2.中低海拔蟲種 趨光

近似物種


蓬萊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formosana (Moser, 1909)
火燒島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huesiotoi Li & Yang, 2015
墾丁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kuraruana (Nomura, 1977)
中華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台北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ipei Wang & Li, 2015
達悟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oi Li & Wang, 2015

臺灣有三種褐栗金龜之區別: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具短纖毛-----台灣褐栗金龜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墾丁褐栗金龜 &中華褐栗金龜
色澤較暗 體型較大 蟲體後半段寬胖-----中華褐栗金龜

基本資料


學名: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別名:中華褐栗金龜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藍帶條金龜

2021/05/15 12:18


▲魚蕨步道 20210515 藍帶條金龜正棲息在蒲桃的花上


▲魚蕨步道 20210515 藍帶條金龜

主要特徵


體長 15 - 17 mm,頭、胸、翅鞘綠色具銅綠色的金屬光澤,體背無毛,翅鞘具深溝的縱向條紋, 翅膀不及腹末端,各腳腿節淺褐色,脛節褐色,跗節黑色,腹面紅色但個體體色變化多。本屬有38種之多,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於4-7月出現,夜晚具趨光性,為常見的金龜子。

基本資料


學名:Anomala aulacoides Ohaus, 1915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臺灣側裸蜣螂(踉蹌衍裸側蜣)

2020/07/26 21:53


▲大屯山 20200726 臺灣側裸蜣螂 雌

主要特徵


本屬3種。外觀近似翹側裸蜣螂 (黑推糞金龜) Paragymnopleurus sinuatus ,但本種體色主要是(暗)紫色,偶有黑色型。繁殖期常出現於開花的柚子園採食花蜜或低空飛行,飛行十分敏捷,停棲地面後就將膜質的後翅折疊到翅鞘裡。

野外成蟲活動時間頗長,白天喜愛飛行,會製作並推滾糞球,趨近多種動物排遺,腐屍上亦有發現紀錄。

仔細觀察下,觸角錘節淺黃色或橘黃色。雄蟲:在前足部分會比雌蟲多出一支小爪。根據:台灣食糞群金龜簡誌

基本資料


注音:臺灣側裸蜣(ㄑㄧㄤ)螂
學名:Paragymnopleurus ambiguus Janssens, 1943
別名:踉蹌衍裸側蜣、俗名:台灣側裸蜣螂、台灣推糞金龜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豆金龜

2020/06/27 18:18


▲陽明山 20200627 台灣豆金龜,腹末端有2枚白色毛叢。

主要特徵


體長 8 - 11 mm,翅鞘為鮮艷的褐色有不明顯的縱向溝紋,部分個體具黃褐色的條狀斑紋,前胸背板綠色或褐綠色 有強烈金屬光澤,腹部末端外露有2枚白色三角斑毛叢。本屬有8種,外觀近似蒙古豆金龜但從外觀不容易分辨,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為台灣特有種,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Popillia taiwana Arrow, 1913 [特有]
簡誌:
別名:棉花弧麗金龜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青銅金龜

2020/06/14 10:34


▲婆婆橋 20200614 台灣青銅金龜,頭與背部

主要特徵


體長 24 - 28 mm,體色為鮮麗的綠色,具亮麗的金屬光澤,前胸及頭部有微弱的銅色光澤,各腳腿節內側褐色,雌、雄外觀相似但雄蟲翅鞘下緣具有翼片突起容易區分。本屬有37種之多,屬名都叫青銅金龜,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成群棲息於豆科植物,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綠色但不同角度用閃光燈照攝會有金銅的色澤。

基本資料


學名:Anomala expansa expansa (Bates, 1866 )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