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

2021/03/01 13:57


▲福州山 20210301 血桐雄株,花期


▲福州山 20210301 血桐雄株,花序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雌雄異株,無花瓣;雄花圓錐花序。雌花序密生成團狀,苞片銳鋸齒緣。血桐為具有像盾形的寬闊心形葉片的植物。它的英文名形容它為「象耳」。枝條折斷處,髓心週圍和樹皮汁液氧化後會變成紅色,狀似流血,所以稱為血桐。

用途


木材。藥用(催吐)。

血桐是熱帶二期林的主要樹種,在充足的陽光下才能蓬勃的生長,一般在破壞不久的開闊地或崩壞地上生長,海岸亦有分佈,和林投、黃槿等組成海岸灌叢。由於血桐生長速度快,所以木材鬆散輕軟,可供建築及製造箱板用;早期農人常採血桐葉餵養家畜,種子亦會吸引許多鳥類、松鼠前來覓食。

蘭嶼「達悟族」則叫血桐「女人柴」,飛魚季期間男性族人忙著捕魚,無暇劈柴,因此血桐鬆軟耐燃的木柴正適合女性劈柴升火、烹煮飛魚。

基本資料


英文名:Macaranga, Elephant's Ear
和名:オオバギ(大葉木)<Macaranga tanarius (L.) Muell. Arg.>
學名:Macaranga tanarius (L.) Mull. Arg.
簡誌:小枝常粉白色。葉柄著生於下表面由葉緣至中央二分之一處;葉闊三角形或闊卵形,全緣或近全緣。
別名:血桐(中國樹木分類學),流血桐(臺灣),帳篷樹(廣東台山)、光血桐<Macaranga tanarius (L.) Muell. Arg.>
原產地:台灣及中國大陸、菲律賓、琉球、澳洲。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鵝掌柴(江某)

2021/03/01 13:23


▲福州山 20210301 鵝掌柴


▲福州山 20210301 鵝掌柴,果序

主要特徵


江某名稱的由來:「江某」與「公母」的台語諧音。日據時代流行穿木屐,木屐用江某的木頭做材料,兩腳的形狀大小相同,不分左右腳。種子剛發芽時只有一片葉子,接著長出三片複葉,再來才是掌狀複葉。

用途


木材(木屐、冰棒棍、冰淇淋的小木匙、火材棒、便當盒及製作蒸籠之主要原料)。
蜜源植物。藥用植物(根:散熱消腫。治跌打;葉:止痛,止血。治風濕,跌打;葉及根皮民間供藥用,治療流感、跌打損傷等症)。

基本資料


和名:ふかのき(鱶の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學名: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簡誌:小喬木或灌木。小葉紙質至革質,綠或深綠色,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兩面被毛,不久脫落,有時略淺裂或具疏齒,先端銳尖至短漸尖,側脈7-9對。
別名:江某、鴨腳木、鵝掌柴、八葉五加、鴨母樹、鴨麻爪、鹅掌柴、鸭母树、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煙火樹

2021/03/01 12:21


▲福州山 20210301 煙火樹


▲福州山 20210301 煙火樹,花序

主要特徵


灌木植物。株高五十至六十公分,可達四公尺,莖直立,多分枝,幼枝方形,墨綠色,單葉對生,稀輪生,葉長橢圓形,葉端尖狀,葉基漸狹,葉全緣或鋸齒狀波緣,厚紙質,葉面綠、深綠色,葉背暗紫紅色,羽狀脈,葉脈清晰,中肋於表面略凹而於背面隆起,無托葉,具葉柄,兩性花,聚繖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頂生,如煙火、星星閃爍一般,花萼杯狀、鐘狀,四裂,宿存,花冠細高腳杯形,花紫紅色,底部紫色,四、五裂,裂片白色,雄蕊四枚,花絲離生,著生於花冠筒,雌蕊心皮四枚,合生,柱頭二淺裂,子房上位,子房四室,中軸胎座,核果,球形、橢圓形,不易結果。

用途


藥用(根具有舒肝理氣、益腎強精、養胃和中、補血調經等功效。主治肝氣不舒、脘腹漲滿、月經不調等症)。

基本資料


英文名:Starburst Bush
學名:Clerodendrum quadriloculare (Blanco) Merr.
簡誌:無描述。
別名:星爍山茉莉、星爍茉莉、閃爍茉莉、煙火花、火焰仙丹、紫背大青、烟火树<植物智:Clerodendrum quadriloculare (Blanco) Merr.>
原產地:新幾內亞、菲律賓及西太平洋群島。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猴歡喜

2021/03/01 12:06


▲福州山 20210301 猴歡喜


▲福州山 20210301 猴歡喜,花序。開始進入果期。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高可達十餘公尺,幹基常生有極顯著之板根;枝開展,小枝褐色,疏生長橢圓形氣孔,嫩枝初時有毛,之後便平滑。葉聚生小枝上部,全緣或中部以上有小齒,狹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 13~20 公分,寬 5~8 公分;葉柄長 3~4 公分。總狀花序略被毛,呈繖房狀,單生或成簇腋生,有長柄,3~7 公分;兩性花,綠白色,下垂;萼片 4,長橢圓形,鑷合狀;花瓣 4~5 或有時缺,撕裂狀;雄蕊極多數,分離,著生於肥厚的花盤上;花藥線形,頂孔開裂或短縱裂;子房 4 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花柱錐尖。蒴果木質,卵形, 4 室,有 4 瓣裂,外被 0.15~0.2 公分細長刺毛,熟時外皮駝褐色,裂成四瓣,每室有種子 1~2 粒(一般以 1 粒居多),4 室中 2~3 室多半為空包室。種子黑色,長約 1 公分,有磚紅色假種皮。

基本資料


學名:Sloanea formosana H. L. Li
簡誌:屬特徵- 花成聚繖花序;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數;子房3-4室。蒴果。 種特徵- 葉長橢圓形,長19-20 cm,寬5-8 cm,全緣或疏細鋸齒緣。花序略被毛。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中。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鳳仙花

2021/02/28 15:48


▲三貂嶺 20210228 鳳仙花


▲三貂嶺 20210228 鳳仙花,花與花距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有粉紅、白、紅或桃紅色等多種顏色。莖直立,肉質,圓柱形,上部分枝,下部的節常膨大,表面有短柔毛或近乎光滑,常呈紫紅色,多汁。鳳仙花乾燥全草(白花者)稱透骨草。可利用宅旁、庭院、路邊等空地種植,種子繁殖。它成熟的果實,一經碰觸就會彈出種子來。日本的花期約在6月~9月。

用途


藥用(化瘀)。多年生草本,花有粉紅、白、紅或桃紅色等多種顏色。莖直立,肉質,圓柱形,上部分枝,下部的節常膨大,表面有短柔毛或近乎光滑,常呈紫紅色,多汁。鳳仙花乾燥全草(白花者)稱透骨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ウセンカ(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學名:Impatiens balsamm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指甲花, 透骨草
原產地:中國大陸、印度、馬來西亞。台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歸化種(特生中心)。

進入閱讀更多...

荷蓮豆草(菁芳草)

2021/02/28 15:21


▲三貂嶺 20210228 菁芳草


▲三貂嶺 20210228 菁芳草,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呈散開狀,小花梗上有腺毛;葉對生具短柄,圓腎形,長 0.5~2 公分,具有膜質絲狀裂的托葉;花朵腋生或頂生,成聚繖花序;果實是蒴果卵圓形或三角形,具梗,其葉與蔬菜荷蘭豆相似故又名荷蓮豆草。菁芳草是最典型的陰濕地區指標植物。

用途


藥用(消炎退腫)。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ンバルハコベ(山原繁縷)<Drymaria diandra Blume>
學名:Drymaria diandra Blume
簡誌:葉卵形至寬橢圓形,長1.5-2.5 cm,寬0.6-2.4 cm,無毛,具葉柄。萼片中脈具腺毛;花瓣深裂至中部,倒披針形,約3 mm長。
別名:荷蓮豆草, 菁芳草, 伊蓮豆草、荷莲豆草<植物智:Drymaria diandra Bl.>
原產地:中國南部及西南部,亞洲、非洲及澳洲。台灣全省中海拔河床地及裸露岩石區。
特生中心:台灣原生種。
台灣物種名錄:荷蓮豆草原生於美洲熱帶區。外來種。
歸化植物圖鑑臺灣花東地區 (PDF備份) (菁芳草 Drymaria diandra Blume. p65)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進入閱讀更多...

青葙

2021/02/28 15:05


▲三貂嶺 20210228 青葙


▲三貂嶺 20210228 青葙,果序(內有種子)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為單莖或有分枝,直立,全株光滑無毛。葉互生,披針形或卵形,全緣。花期為春末至深秋,花朵有柄,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呈披針或直立圓柱狀,雌雄同株,花色白或紫紅色,雄蕊五枚,基部合生成杯狀,包進子房。果實為胞果球形,成熟後橫裂,種子為黑色具光澤,小粒,腎狀圓形。

用途


食用(種子;莖葉去苦味)。藥用(種子:清肝,明目,退翳。治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袪風濕,障翳,疥癬;花序:清肝涼血,明目退翳)。

基本資料


注音:青葙(ㄒㄧㄤ)
學名:Celosia argentea L.
簡誌:葉披針形或卵形,先端銳尖或漸尖。花序長 5-8 cm;花被片長 8-10 mm。
別名:野雞冠花、狗尾草
原產地:中國大陸、朝鮮、日本、蘇聯、印度、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非洲熱帶均有分佈。野生或栽培,生於平原、田邊、丘陵、山坡,高達海拔 1,100 公尺。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暗點燈蛾

2021/02/28 14:58


▲三貂嶺 20210228 暗點燈蛾,幼蟲,腹背具橙色的橫紋,中央有一條白色不相連的斑點達腹端。

主要特徵


中小型,雌雄異色,雄蛾翅面暗紅褐色,前翅黑斑較大,近頂角區域有3條較長的縱紋,雌蛾粉白色,斑紋較淡或變異,腹背磚紅色,雌、雄前翅近前緣脈有3-4枚細小的黑斑,頂角至後緣的斜帶斑點並不連續,中間的斑點較小或消失 。本種主要分布低海拔山區,這種幼蟲到處可見,常見寄主有杜鵑、 菝契、玉葉金花、白匏子、水同木、血桐、台灣山桂花、山蘇花、 山黃麻、長梗紫麻、桃金孃、姑婆芋、野薑花等多種植物,為常見的種類,數量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Lemyra imparillis (Butler, 1877)
別名:
原產地:台灣分佈於低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節毛鼠尾草(荔枝草)

2021/02/28 13:56


▲三貂嶺 20210228 節毛鼠尾草


▲三貂嶺 20210228 節毛鼠尾草,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高15~90cm。葉莖生,單葉,卵形、狹卵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不明顯淺鋸齒緣,表面疏被微毛,背面無毛或脈上被微毛。花冠淺紫色。花萼鐘形,輪傘花序有2~6朵花。花期4-5月。

用途


藥用(用於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腎炎水腫、癰腫;外治乳腺炎、痔瘡腫痛、出血)。

基本資料


和名:ミゾコウジュ(溝香需)<Salvia plebeia>
學名:Salvia plebeia R. Br.
簡誌:葉莖生,單葉,卵形、狹卵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不明顯淺鋸齒緣或淺鈍齒緣,表面疏被微毛,背面無毛或脈上被微毛。花冠淺紫色。
別名:節毛鼠尾草、薺薴蛤蟆草、賴斷頭草、荔枝草<植物智:Salvia plebeia R. Br.>
原產地:生於山坡,路旁,溝邊,田野潮濕的土壤上,海拔可至2800米。中國、朝鮮、日本、阿富汗、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等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擬金花蟲

2021/02/28 13:43


▲三貂嶺 20210228 擬金花蟲

主要特徵


體長10-15mm,體型較狹長,體色豔麗,觸角黑色末節長而膨大,前胸背板橙褐色,前窄後寬,翅鞘寬大具灰白色短毛。本屬有6種,近似種頗多不容易辨識。

基本資料


學名:Strongylium albopilosum Gebien, 1913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中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