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觀音座蓮

2025/06/10 12:58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葉表側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葉背側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羽葉葉表與主軸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羽葉葉背與主軸,基部心形。葉脈游離,單一或分叉一次。每脈對應一齒,具回脈。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葉枕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近基部上方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觀音座蓮,近基部下方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蘭嶼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微距)

主要特徵


大型蕨類,植株高度可達 3~4 公尺高,莖為塊莖,根粗,莖短、肥大,完全露出土面,塊莖內含澱粉,布滿葉足與托葉形成的塊莖組織。幼葉一回,捲旋;成熟葉二回,葉大,長可達 3~4 公尺,為二回羽狀複葉,柄上有關節,小羽片狹長形,基部膨大,形成葉枕(pulvinus);末端漸尖,寬約 1 公分,邊緣有圓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用手摸之不刺人;游離脈,至多具一分叉點,多少具由葉肉生成或葉緣伸出之假脈及回脈(recurrent veins)。孢子生於葉背近葉緣處,成群集生,褐色,呈屈折迴繞排列。本種與觀音座蓮差別在於回(迴)脈延伸至中肋,觀音座蓮回脈只延伸 1/2 至 1/3 處,葉軸基部有窄形鱗片,葉片、羽片基部,或幼葉葉柄上具腫大葉枕。

近似物種


蘭嶼觀音座蓮:回脈可達小羽片的中脈附近。孢子囊群(一組可能少於10個)。小羽片基部多為心形。
觀音座蓮:回脈至孢子囊群附近。孢子囊群(一組為10個上下)。小羽片基部為多楔形。

用途


製酒原料(塊莖內含澱粉)。

基本資料


學名: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
簡誌:幼葉一回,柄上有關節,成熟葉二回,長2m,小羽片寬1cm,葉緣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
別名:
原產地:分布菲律賓、泰國,臺灣在蘭嶼普遍可見,恆春半島則有零星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短莖薩巴爾櫚

2025/06/10 12:47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表側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背側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柄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幹單立極短,老樹莖約可達 1~4 公尺。掌狀葉的外型輪廓略圓,裂片約深至全葉的 2/3,先端尖而 2 裂,葉片長約 70 公分;葉柄長約 50~70 公分;正面銀綠色,背面深綠色。肉穗花序梗長,直立,短枝先端開小白花。核果球形,果蒂長約 0.2 公分,徑約 0.5 公分,深綠色,熟時黑色。內有褐色種子 1 枚。

基本資料


學名:Sabal minor (N. J. Jacq.) Per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矮箬(ㄖㄨㄛˋ)棕
原產地:美國德克薩斯州及佛羅里達州。早期曾於 1909 年自印度引種,1964 年再自美國引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糯米條

2025/06/10 12:30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台灣糯米條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花序與葉序,花萼片5,倒卵形。花冠漏斗狀。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台灣糯米條,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台灣糯米條,剩下花萼

主要特徵


灌木。盛花期在10月。

落葉小灌木,高 1~2 公尺,全株被短柔毛,側枝細長。單葉,對生,具葉炳,柄長 0.1~0.3 公分;葉片長 1~2 公分,寬 0.5~1.2 公分,卵狀長橢圓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業基鈍或近於圓形,葉尖三角狀銳形,葉緣為疏鈍鋸齒緣,或具突尖,上表面綠色,有時被毛,下表面中肋及側脈均被毛。花雙出,呈頂生或腋出之聚繖花序;具芳香氣味,在花蕾時呈桃紅色,開放則現白色;苞片 4 片,倫生,卵形,被毛;花萼 5 片,篦形,先端鈍,被緣毛;花冠長筒形,長 2~2.5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 4 枚,挺出花冠外,錵柱較花冠筒短;子房 3 室,僅 1 室發育而具 1 胚珠。果實為細長瘦果,革質,先端具宿存之萼片,外被柔毛。

基本資料


學名:Abelia chinensis R. Br. var. ionandra (Hayata) Masam.
簡誌:低矮灌木;小枝被短毛。葉卵至長橢圓形,長0.6-2 cm,寬0.2-1.3 cm,齒至圓齒緣,先端銳尖至圓鈍,基部鈍至圓形,偶心形。
別名:六道木、阿貝利亞、臺灣糯米條
原產地:臺灣北部至東部之海岸一帶。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蘭嶼木藍

2025/06/10 12:29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木藍,株高可達4米以上。蘭嶼木藍為木藍屬中體型最為壯碩者。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木藍,葉序與葉表,羽狀複葉,小葉5-11或更多,對生。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木藍,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木藍,花序,總狀花序腋生,盛花期在夏季。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蘭嶼木藍,樹幹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全株被疏毛。羽狀複葉;小葉9-11枚,對生,長橢圓形,長3 -4.5cm,寬1.5 -2c m,兩面被毛,先端銳形。花紅色。莢果長橢圓形至線形,長2 -4c m,種子10-20粒。

相關小常識


蘭嶼木藍曾被視為尖葉木藍的同種異名,但新的研究將其視為獨立種。
它是一種常見於海濱及曠野草生地,也是一種藍染的原料。

基本資料


學名:Indigofera zollingeriana Miq.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主要分布在台灣的恆春半島及蘭嶼地區。蘭嶼木藍也分布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區。台灣原生種。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國內紅皮書: 易危(VU, Vulnerable) (出版年月: 2017-12)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砂仁

2025/06/10 12:18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砂仁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砂仁,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砂仁,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砂仁,花,從地面冒出(地下莖)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砂仁,花,背面側

主要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植株高達3米,根莖匍匐地面。莖散生。葉長披針形,長約37厘米,寬約7厘米,上部葉較小,先端尾尖,基部近圓,兩面無毛;無柄或近無柄,葉舌半圓形,長3-5亳米,葉鞘有略凹陷的方格狀網紋。穗狀花序橢圓形,花序梗長4-8厘米;苞片披針形,長1.8亳米。小苞片管狀,長1厘米;花萼管長1.7厘木,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長1.8厘米,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1.6-2厘米,白色,唇瓣圓匙形,長寬1.6-2厘米,白色,先端2裂,反卷,具黃色小尖頭,中脈凸起,黃色而帶紫紅,基部具2個紫色痂狀斑,具瓣柄;雄蕊1,長約1厘米,花絲長5-6亳米,花藥長約6亳米,藥隔附屬體3裂,頂端裂片半圓形,兩側耳狀;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橢圓形,長1.5-2厘米,成熟時紫紅色,乾後褐色,被不裂或分裂的柔刺。種子多角形,有濃香。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用途


藥用(以乾燥成熟果實入藥。中藥名: 砂仁。效用:濕阻氣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痛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內服: 煎湯3-6克,後下: 或入丸、散。)

基本資料


學名:Amomum villosum Lour.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以及中南半島、南亞東北部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水石榕

2025/06/10 12:06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花期,開花的盛況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被暗藍扁騷金龜吃剩一半的花,剛好可以看見花的內部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水石榕,花正面,可以看見內部,雄蕊多數,花藥頂端突出呈芒刺狀

主要特徵


水石榕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植物,高可達 8 公尺,嫩枝無毛。葉狹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急尖而鈍頭,葉基部漸狹尖,邊緣有小鋸齒,葉腹背兩面均無毛,革質,單葉,互生,聚生於枝頂,側脈 14~16 對,長約 7~15 公分,寬約 1.4~2.8 公分,葉柄長約 1~2 公分。花為總狀花序,腋生,有花 2~6 朵,比葉略短或與葉等長,花白色,兩性,直徑約 3~4 公分;苞片宿存,葉狀,薄膜質,卵圓形,邊緣有齒,基部微心形,無柄,長約 0.8~1.4 公分;花梗長約 2.5~4 公分,披短柔毛;萼片 5,狹披針形,長約 1.8~2.4 公分;花瓣倒卵形,有毛,基部楔尖,頂端深裂,裂片 35 條,絲狀,花瓣與萼片等長;雄蕊多數,花藥頂端突出呈芒刺狀;子房無毛,2 室,每室有胚珠 2 顆,花期 6~7 月。果為紡錘形核果,光滑,兩端漸尖,長約 2~3 公分,寬約 0.8~1.2 公分,形如橄欖。花與果均垂掛於樹上。

基本資料


學名:Elaeocarpus hainanensis Oliv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石榕<植物志:Elaeocarpus hainanensis Oliv.
原產地:中國海南島、廣西、雲南及越南等。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塔朋貝克閉鞘薑

2025/06/10 12:02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塔朋貝克閉鞘薑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塔朋貝克閉鞘薑,葉序與葉表,有螺旋狀彎曲生長的莖與螺旋排列的葉子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塔朋貝克閉鞘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塔朋貝克閉鞘薑,花,上方側,與許多薑科植物一樣,花從地下冒出


▲台北植物園 20250610 塔朋貝克閉鞘薑,花,正面側

主要特徵


陸生草本,高0.2 – 1公尺。葉數枚;葉鞘棕紅色,有光澤,或多或少陀螺狀,直徑0.3 – 1厘米,上緣具不規則小齒;葉舌紙質,截形,長1 – 5毫米;葉柄長0 – 3毫米;葉鞘、葉舌及葉柄密被至疏被半貼伏至直立的棕色針狀毛褶,長約4毫米。 9962),上面有光澤,鮮綠色,下面淡紅色至淡紫色,橢圓形至倒卵形,常略不對稱,5.5 – 18 (– 22) x 2.5 – 7 (– 14) 厘米,兩面密被至稀疏的棕色針狀毛,半貼伏至直立,長約 4 毫米尖尖,心尖形,頂端長度至尖形,半長約 10 毫米尖)。花序少花,(狹)卵形至橢圓形,2.5 – 4 x 1 – 1.5 厘米,端生於單獨的 1 – 9 厘米長的無葉枝上,或很少端生於多葉枝上;苞片、小苞片、萼片、子房和蒴果無毛或近無毛。每苞片開花 2 朵;苞片棕紅色至深紫色,有光澤,紙質,卵狀三角形,2 – 3.5 x 0.7 – 3 厘米,癒傷組織棕色,2 – 4 毫米長;無附屬物;苞片船形,22 – 35 毫米長,癒傷組織綠裂至寬黃色,長約 2 公厘船形,22 – 35 公釐長,癒傷組織綠裂至寬黃色,長約 2 公釐;毫米長,無癒傷組織;花冠透明,粉白色,55 – 90 毫米長,無毛,筒部長 15 – 30 毫米,裂片狹橢圓形,30 – 60 毫米長;唇瓣外側白色,上半部深粉紅色,內側唇瓣白色,上有深粉紅色,或全深粉紅色,很少有全白色,有長相細管,半部內側唇瓣白色,上有深粉紅色,或全深粉紅色,很少有全白色,有長紋的白細管,微細管60毫米,邊緣波狀及流蘇狀;雄蕊白色至粉紅色,長20 – 45毫米,寬9 – 12毫米,頂端粉紅色至紅色,花藥長5 – 6毫米。蒴果寬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7毫米。種子2 – 3粒,長3 – 4毫米。

相關小常識


德國的探險家漢斯‧塔彭貝克(Hans Tappenbeck)在1884至1886年期間,探索了非洲的剛果地區,1887 年,他受命與理查德·昆德 (Richard Kund) 一起探索喀麥隆的內陸地區,而在1889年因為瘧疾而過世。

基本資料


學名:Costus tappenbeckianus J.Braun & K.Sch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非洲的喀麥隆、剛果和加彭,生長在潮濕森林的底層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GBIF |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Costus tappenbeckianus J.Braun & K.Schum.

進入閱讀更多...

珠芽狗脊蕨

2025/05/31 12:59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葉表,羽軸兩側之裂片不等長,近羽軸之下側小羽片小或不存在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珠芽狗脊蕨,孢子囊群(微距)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葉芽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葉芽(微距),像是電影異形的卵,也很像巴洛克的裝飾花草造型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近基部1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珠芽狗脊蕨,近基部2

主要特徵


短直立莖,二回羽裂。羽軸兩側之裂片不等長,近羽軸之下側小羽片小或不存在。孢子囊群沿小羽軸兩側生長。

此植物的短直立莖具有不等長的羽片,孢子囊群則生長於小羽軸的兩側。

基本資料


學名:Woodwardia prolifera Hook. & Arn.
簡誌:短直立莖,二回羽裂。羽軸兩側之裂片不等長,近羽軸之下側小羽片小或不存在。孢子囊群沿小羽軸兩側生長。
別名:東方狗脊蕨<簡誌:Woodwardia prolifera Hook. & Arn.>、珠芽狗脊<植物志:Woodwardia prolifera Hook. & Arn.
原產地:分佈日本、中國大陸,臺灣低海拔溝渠附近常見。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芒果(檬果)

2025/05/31 12:57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花正面(看起來有點像是皮卡丘?),徑 0.3~0.5 公分,黃綠色或淡黃色,花萼片 5 枚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花側面,花柄長 0.3~0.5 公分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芒果,果實


▲台北植物園 20250316 芒果,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10-20m。枝褐色,無毛,有條棱。葉柄粗壯,長2-6cm,基部膨大,上面有溝,與葉片的兩面均無毛;葉常聚生於枝上部,互生,嫩葉紫紅色,成長葉深綠色,葉片薄革質,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30cm,寬3.5-8cm,基部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皺波狀,先端漸尖、長漸尖或急尖,上面有光澤,側脈每邊20-35條。(深圳植物誌)

本屬植物約 40~60 種,多年生常綠大喬木植物。樹高可達 20~30 公尺,樹冠稍呈卵形或球形,樹幹直,樹皮灰白色或灰褐 色,樹枝強大,小枝直立。芒果,臺灣話稱「檨仔」(白話字:söai°-á,平埔族語)。

用途


食用(果樹)。藥用(暈車)。常用於行道樹。

相關小常識


從芒果被荷蘭人於16世紀到17世紀,從南洋移植而來、日本人引進臺灣栽培,乃至芒果引入美國、又產生「美國種」移植到臺灣。市面上可能買得到的就有超過20種的芒果品種,臺灣有保留的種原更達到130種。從1700年代的土芒果(柴檨仔),1910年代有懷特、黑烏香等品種。1945年左右引進愛文、凱特、海頓等品種。金蜜(1971年)、卓安南(1990年)、金煌(1966年)、農民黨(1981年)、玉文(1995年)、慢愛文(1196年)、以及2000年後的夏雪、蜜雪等等。

金煌芒果(Nam Dok Mai):學名為 Mangifera indica。
愛文芒果(Haden):學名同樣為 Mangifera indica

培育方式


原產自北印度和馬來半島,性喜高溫、乾燥的天氣,營養生長期(根、莖、葉)最適合溫度為24~30℃,氣溫降到18℃以下時生長緩慢,10℃以下停止生長,生殖生長期(花、果)需較高溫度,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植質的砂質土壤最適宜,pH值5.5~7.5為佳。後引種改良,已遍及多個地方,其中十大芒果生產國家,以產量排名如下: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國、中國、印尼、菲律賓、海地、剛果。

基本資料


學名:Mangifera indic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檬果, 檨仔(台), 杧果, 馬蒙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栽培種(荷蘭人約400年前引進)

進入閱讀更多...

玉蘭花

2025/05/31 12:55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玉蘭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玉蘭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玉蘭花,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玉蘭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玉蘭花(台灣通稱)是由黃玉蘭(學名:Michelia champaca)和山含笑(學名:Michelia montana)自然雜交得到,同屬的還有大約 49 種植物。玉蘭花是台灣的通稱,亦稱白蘭,但事實上,白蘭(玉蘭花)並非玉蘭屬植物的玉蘭。玉蘭花為常綠中喬木,株高可達 30 公尺。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葉端漸尖,葉緣微波狀;有托葉,枝上每一葉皆留有托葉遺痕。花腋生,苞片佛焰狀,花瓣乳白到微黃,雌蕊各心皮分離,為原始花。果實肉質,有 2 顆或較多的種子,背面裂開,台灣很少見到。

基本資料


學名:Michelia × alba (DC.) Figlar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兰<植物志:Michelia × alba DC.
原產地:爪哇、中國南部、喜馬拉雅山、印度。台灣栽培歷史悠久,大約有三百餘年。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