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樹

2021/08/28 12:21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垂下來的主軸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乾枯的葉軸上有著成熟的孢子囊群(微距)

主要特徵


葉片為三回羽狀深裂,可長達3公尺,羽片長50至80公分,小羽片無柄,長8至14公分。柄的直徑約5公分,葉柄及葉軸均具有瘤狀之突起,葉柄基部密布金黃色披針形鱗片。老葉枯萎後脫落,在樹幹上會留下橢圓形的葉痕。

近似物種


台灣桫欏與筆筒樹的特徵比較:
台灣桫欏:三回羽狀深裂。羽葉不重疊。老樹裙:葉枯萎下垂未脫落,形成樹裙。樹群斷落後留下樹枝。
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圓形,具有球形孢膜。
葉柄:樹裙上的葉柄上有刺。
筆筒樹:三回羽狀深裂。羽葉多重疊。老葉枯萎樹裙:脫落,無樹群,於直立樹幹上留下橢圓形葉痕。
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圓形,沒有孢膜。
葉柄:葉芽有鱗毛。脫落的葉柄上有鱗毛。

台灣有3種桫欏科桫欏屬(樹蕨):鬼桫欏台灣桫欏筆筒樹

用途


一般種蘭花所用的蛇木,就是來自筆筒樹樹幹上的氣生根。

其他


氣孔帶:蕨類的上出現的帶狀氣孔,葉片相同,具有呼吸的功能,觀音座蓮與台灣桫欏上都容易見到。
氣生根:由於樹幹是空心的筆筒樹,不會產生年輪而越來越粗,筆筒樹以氣生根來增加筆筒樹的厚度,維持筆筒樹在長高之後不會倒下。
頂芽:具有頂芽的蕨類,需要相當程度的潮濕,如果頂芽失去水分的滋潤,筆筒樹很可能會死亡。

基本資料


和名:ヒカゲヘゴ(日陰杪欏)<Cyathea lepifera (J.Sm. ex Hook.) Copel.>
學名:Cyathea lepifera (J. Sm.) Copel.
簡誌:陽性喬木,葉柄綠色,三回羽狀複葉,老葉脫落,不形成樹裙。沒有孢膜,游離脈,一叉。
別名:山過貓心、本貫眾、蛇木、笔筒树<植物智:Sphaeropteris lepifera (Hook.) R. M. Tryon>
原產地:分布琉球、南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台灣為分佈中心,全省低海拔向陽潮濕地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育物種。


▲龍洞岬 20210403 筆筒樹


▲魚蕨步道 20201107 筆筒樹


▲魚蕨步道 20190105 已經死亡的筆筒樹,想下溪邊看看有沒有特殊蕨類,上來時仔細看樹幹,隱隱約約看見老葉脫落的葉痕,沒想到我腳下踩的樹根竟然是老筆筒樹的氣生根...


▲紅河谷 20191221 筆筒樹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筆筒樹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筆筒樹


▲翠山步道 20180721


▲基隆情人湖


▲台北植物園 20180415


▲基隆情人湖 成株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葉表側(遠軸面)的孢子囊群,不具孢膜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葉背側(遠軸面)的孢子囊群,不具孢膜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脫落的筆筒樹主軸,正在乾枯中,葉表(近軸面)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已經乾枯的羽葉


▲魚蕨步道 20210828 筆筒樹,脫落的筆筒樹主軸,正在乾枯中,葉背(遠軸面)


▲龍洞岬 20210403 筆筒樹,葉表側上(近軸面)


▲紅河谷 20191221 筆筒樹的葉表


▲龍洞岬 20210403 筆筒樹,葉背側(遠軸面)的孢子囊群,不具孢膜,毛茸茸的東西叫「隔絲」。


▲翠山步道 20180810 筆筒樹的葉芽(葉柄上隱約可見白色的氣孔帶)


▲翠山步道 20180810 筆筒樹主軸與羽軸的葉表,比起台灣桫欏的羽軸的羽葉較緊湊比較多重疊


▲翠山步道 20180810 筆筒樹的生長,頂芽需要十分潮濕的環境才能生存


▲翠山步道 20180721 主軸與羽軸


▲翠山步道 20180721 近基部的鱗毛


▲翠山步道 20180721 主軸背面


▲大崙尾山 葉芽(白色線條為氣孔帶)


▲龍洞岬 20210403 筆筒樹,頂芽


▲魚蕨步道 20201107 筆筒樹,上方為頂芽部分,葉柄脫落後留下橢圓形葉痕。


▲紅河谷 20191221 筆筒樹的頂芽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筆筒樹的頂芽之下,就是蛇木部分(氣生根)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筆筒樹的葉痕


▲十八羅漢山 20190420 斷落的筆筒樹葉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