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假黃鵪菜

2023/12/19 12:42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細葉假黃鵪菜,葉不抱莖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細葉假黃鵪菜,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細葉假黃鵪菜,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細葉假黃鵪菜,開花的分枝橫臥狀

主要特徵


草本,莖強韌,木質化,短而少分枝,開花的分枝橫臥狀。根生葉厚,長 5~15 公分,寬 0.5~4.5 公分,卵形至匙形,先端鈍,葉基狹窄呈下延形,葉緣全緣,上下表面皆無毛;莖生葉下層葉片由匙狀長橢圓形至線狀披針形;中層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上層葉片長 4~5 公分,寬 0.5~2 公分,卵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尖鈍形,葉基呈抱莖狀。頭狀花序徑約 1.5 公分,呈繖房狀排列,花序軸長 0.3~0.9 公分;總苞長 0.8~0.9 公分,寬 0.3~0.5 公分,無毛;外層總苞片 4輪,卵圓形;小花皆為舌狀花,花冠長 0.9~1 公分,黃色。果實為瘦果,長 0.25~0.4 公分,寬約 0.08 公分,具 10~15 稜;冠毛白色,長 0.3~0.4 公分。花期自 5 月至 10 月 。

基本資料


注音:細葉假黃鵪(ㄢ)菜
和名:
學名: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Houtt.) Nak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假还阳参<植物智: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Houtt.) Nakai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台灣產在海岸向陽及多岩石地區。在臺灣平野至中海拔山區的田間、庭園或路邊非常容易見到,八斗子公園的路邊經常可見。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囊稃竹

2023/12/19 12:40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民族植物區外的囊稃竹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囊稃竹,外稃囊狀(雌蕊在外稃外端,像毛毛蟲)

主要特徵


草本。臺灣有 1 種,原始標本採自臺東知本,為本屬植物分布之北限。多年生草本,具向下直伸的短根狀莖。稈叢生,直立,高 40~60 公分。葉鞘壓扁;葉舌截平,具纖毛;葉片寬大,披針形,頂端尖,基部楔形漸窄,具長約 1 公分的葉柄。圓錐花序長達 20 公分,狹窄;小穗單性;雌小穗的第一穎長約 0.1 公分,具 1 脈;第二穎長約 0.16 公分,具 3 脈;外稃囊狀球形,長約 0.45 公分,生短鈎毛,具 9 脈,有橫脈;內稃狹窄,長 0.15 公分,先端 2 裂,具 2 脊;鱗被不存在;柱頭 3 枚;子房具細毛。雄小穗小,穎片具 1 脈,長約 0.15 公分;外稃長約 0.23 公分,卵形,有 7 脈,脈上具纖毛,頂端尖;內稃披針形,與外稃等長,兩脊生微柔毛;雄蕊 6 枚,花藥長約 0.18 公分。花果期 5~7 月。

相關小常識


臺灣最早是由臺灣大學植物系教授許建昌博士於1958年在臺東縣知本附近的天然闊葉樹林下發現並採集,但自許教授發現之後,其後歷經約50年的時間,一直到2007年才又被謝春萬先生在屏東縣恆春鎮關山附近的原始林中發現,不論是在恆春熱帶植物園或是台北植物園,我們能見到的囊稃竹,都是從最初野外帶回的那一單株,利用種子一代一代繁殖而來的。

基本資料


注音:囊稃(ㄈㄨ)竹
學名:Leptaspis formosana C. C. Hsu
簡誌:屬種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實心,高40-60 cm。葉呈二列排列,竹葉狀,平行羽脈間具橫脈,具柄;葉舌前端平截,被短緣毛;葉鞘側扁。穗狀花序排成總狀。小穗單性,具1小花;外稃囊狀,具短鉤毛。
別名:囊桴竹
原產地:台灣僅見於台東知本低海拔森林中。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假長葉腎蕨(耳羽長葉腎蕨)

2023/12/19 12:12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假長葉腎蕨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假長葉腎蕨,近尾端的葉表(微距),明顯的多毛,像長葉腎蕨的羽葉末端,羽片基部有突起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假長葉腎蕨,近尾端的葉背(微距),明顯的多毛,近似於毛葉腎蕨的毛

主要特徵


保有長葉腎蕨的外形。但羽片基部朝上一側具指狀(三角狀)突起,羽片邊緣鋸齒明顯。相較於毛葉腎蕨,耳羽長葉腎蕨-葉軸、羽軸光滑,少毛,則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差異。當然,雜交的產物,本就無一定的模式,與母種之間的差異,並無定式。

近似物種


長葉腎蕨:岩生。不具葉耳或具葉耳。
毛葉腎蕨:著生或地生。羽片僅貼近葉軸,近葉軸有耳狀突出葉。葉上或葉背有鱗毛(不一定)。
假長葉腎蕨:長葉腎蕨與毛葉腎蕨的天然雜交種。

雜交的腎蕨:
科氏腎蕨<Nephrolepis × copelandii>:腎蕨+毛葉腎蕨 的雜交種
馬蹄腎蕨<Nephrolepis × hippocrepicis Miyam.>:腎蕨+長葉腎蕨 的雜交種
假長葉腎蕨<Nephrolepis x psedobiserrata>:毛葉腎蕨+長葉腎蕨 的雜交種

基本資料


和名:
學名:Nephrolepis × pseudobiserrata Miy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擬長葉腎蕨、耳羽長葉腎蕨
原產地:為長葉腎蕨與毛葉腎蕨-天然雜交。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

2023/12/19 12:02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葉序,葉表惻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葉序,葉背側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果序


▲台北植物園 20231219 石斑木,從樹枝上也能長出葉芽與果實

主要特徵


石斑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長。單葉,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5~7 公分,寬約 1.5~2 公分,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基楔形並向下延生,葉尖突尖或鈍形,葉緣為粗鋸齒狀。花序為圓錐花序,頂生,疏花,外被鐵褐色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6~0.8 公分;花萼為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被長緣毛;花瓣長菱形,長約 0.9 公分;雄蕊多數;花柱 2 裂。果實為仁果,徑約 0.5 公分,球形,成熟時黑色。本變種之分布較廣,中國大陸亦產之,其葉呈楔狀倒卵形,乃易於區分。

用途


食用(果)。藥用(根:驅風散熱,消腫,活血消腫,涼血解毒。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水腫,關節炎,凍傷,腳踝關節凍傷;枝葉:消腫去腐:治無名腫毒,創傷出血,燙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用途同恆春石斑木,果可食,根藥用,治跌打損傷,樹供栽培觀賞,為優良的薪炭柴。

培育方式


全日照溫暖至炎熱環境,原生於濱海地區或面陽坡地,耐旱、耐風,介質要排水良好。種植初期於春至秋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開花後進行整枝修剪以維持美觀造型。繁殖使用播種、扦插法。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ャリンバイ(車輪梅)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簡誌:葉長橢圓或橢圓形,光滑粗鋸齒緣,但近基部全緣。花序密被鏽色絨毛。
別名:白杏花、印度石斑木、刻脈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毛序石斑木<植物智:Rhaphiolepis indica var. tashiroi Hayata>
原產地:中國、日本、寮國、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印尼均有分布。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火炭母草

2023/11/19 12:49


▲陰陽海 20231119 生長在岩壁上的火炭母草


▲陰陽海 20231119 火炭母草,葉表


▲陰陽海 20231119 火炭母草,葉背


▲陰陽海 20231119 火炭母草,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本品全長約 30~100 公分。莖扁圓柱形,有分枝,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褐色須根,淡綠色或紫褐色,嫩枝紫紅色,無毛,有細線棱;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疏鬆,常中空。葉多卷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卵狀長圓形,長 5~10 公分或過之,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面暗綠色,有淡紫色斑塊。下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抱莖。無臭,味酸、微澀。在台灣的路旁,很難不見到火炭母草,他可從平地一直生長到海拔2500公尺高的山地,而且四季都可見到他白中略帶黃的小花,小巧可愛,花落後的果實,可以直接採食。而他的嫩葉可是民間用藥的一種,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及腰酸背痛,據說療效非常好,如果浸酒的話,還可以消腫毒!至於根,則可以消炎、鎮咳及通經。

近似物種


到現在為止的紀錄中,葉子三種不同紋路,但是簡誌裡面卻無記載。白中略帶黃的小花。花後的果實,外表呈透明狀。分佈自低海拔到高山都有,紋路也可能因為棲地環境而不同。另外一種生長在中海拔地區葉基有耳狀托葉,看起來十分像的耳葉火炭母草。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明目退翳。全草治跌打閃挫,久年傷痛,肝炎,感冒,喉炎,敷腫毒,癰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扁桃腺炎,咽喉炎,角膜雲翳,白喉,百日咳,子宮頸炎,霉菌性陰道炎,皮膚炎,濕疹,白帶,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疱瘡,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英文名:Rice Saartweed,Southern Smartweed,Chinese Knotweed
和名:ツルソバ(蔓蕎麦)<Persicaria chinensis (L.) H.Gross>
學名:Polygonum chinense L.(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光滑至具疏毛。葉卵狀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基截形,光滑至脈具疏毛。葉鞘管狀,斜截形, 無緣毛。花序分枝頭狀。花被花後藍黑色肉質狀,外圍透明狀。
別名:冷飯藤、清飯藤、剩飯藤、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
原產地:中國南部、菲律賓、印度等地均有出產。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地區,極為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水木(銀毛樹)

2023/11/19 12:37


▲陰陽海 20231119 白水木


▲陰陽海 20231119 白水木,花,花頂生,白色或是略帶淺粉紅,排成兩列,屬蠍尾狀聚繖花序;花萼、花冠都小徑約 0.5 公分


▲陰陽海 20231119 白水木,果實球形核果,徑約 0.5~0.9 公分,初呈橄欖綠,隨著成熟顏色漸漸轉淡,最後終至白色或淺綠色,具軟木質,能藉海水傳播

主要特徵


樹皮灰褐色,小枝條、葉片、花序,都被有銀白色的絨毛。常綠性的小喬木或中喬木,樹皮灰褐色,葉叢生在枝端,全緣,倒卵形,肉質性。白色小花列排成蠍尾形的聚繖花序。果實球形,具軟木質,能藉海水傳播。白水木生長的地方絕大多數是看得到海水的地方,所以有「白水木」之稱。

近似物種


銀葉樹欖仁樹、大葉山欖、海檬果白水木海桐黃槿,同為海岸林植物。

用途


根及莖有清熱,利尿,解毒之效。治風濕骨痛。葉有解毒,消種之效。治解魚類、貝類中毒。
葉子可以作為食物和香料。

培育方式


適合全日照溫暖至炎熱環境。栽培介質需排水良好,以砂質壤土為主。

基本資料


學名:Tournefortia argentea L. f.
簡誌:灌木至小喬木。葉叢聚枝條先端,倒卵形至匙形,長10-20 cm,密被灰白色絹絨毛,先端鈍狀至圓形。花瓣白色至粉紅色。核果白色。
別名:银毛树(海南植物志)、白水草<植物智:Tournefortia argentea Linnaeus f.>
原產地:中國產海南島、日本、越南及斯里蘭卡有分佈。。臺灣產南北兩端、蘭嶼、綠島等沙灘。 白水木全身披著銀白色絹毛,在濱海地區相當亮眼,它天生就適合生長在海岸沙灘,既抗旱又耐潮,在沿海地區,不論單株或帶狀種植都是極佳的樹種。 全島南北兩端及蘭嶼,綠島的沙灘。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美人蕉(蓮蕉花)

2023/11/19 12:34


▲陰陽海 20231119 在步道旁生長的美人蕉


▲陰陽海 20231119 美人蕉,果實為蒴果


▲陰陽海 20231119 美人蕉,果實為蒴果,長 2~3 公分,卵狀長圓形,具小軟刺,未熟青綠色,熟後變為黑色;種子 5~15 粒,種子圓形

主要特徵


蓮蕉為多年生草本,花色有紅、黃、粉紅、橙紅、乳白及斑點複色,高約一至二公尺左右,莖圓柱形,節上生葉,葉互生,長橢圓形,總狀花序,頂生各種顏色花,以花色分為紅花曇華、黃花曇華、白花曇華等三種,蒴果白綠色,成熟後變為黑褐色,整株可以入藥。塊根發達,是綿延下一代的高手,所以婚嫁常用來做為「早生貴子」的象徵。

用途


藥用(塊莖(蓮蕉頭):清熱解毒、調莖、利水。治月經不調,帶下,黃疸,痢疾,瘡瘍腫毒;花: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美人蕉花語:堅實的未來。

基本資料


學名:Canna indica L. var. orientalis (Rosc.) Hook.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蓮蕉花、蓮召花
原產地:西印度群島,泛熱帶地區。台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全緣貫眾蕨

2023/11/19 12:32


▲陰陽海 20231119 與傅氏鳳尾蕨、台灣蘆竹一起生長在大岩石旁的全緣貫眾蕨


▲陰陽海 20231119 全緣貫眾蕨,具孢子囊群(已經掉落)的葉表微距


▲陰陽海 20231119 全緣貫眾蕨,具孢子囊群(已經掉落)的葉背微距

主要特徵


為了適應海邊嚴苛的環境,全緣貫眾蕨的葉片呈厚革質且質地堅硬。

地上生,根莖肥短,直立,密被覆膜質大卵形之紅棕色鱗片。一回羽狀複葉,叢生;稻稈色,基部覆鱗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革質,小羽片 6~14 對,互生,具短柄,卵狀鐮形,長漸尖頭或尾狀,基部圓形或上側呈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緣,尖端無鋸齒,光滑,革質,上面呈亮綠色,中肋及羽柄具纖為狀鱗片,葉脈網狀。孢子囊堆散生,孢膜革質,圓形,盾狀著生。

基本資料


和名:オニヤブソテツ(鬼藪蘇鉄)<Cyrtomium falcatum (L.f.) C.Presl subsp. falcatum>
學名:Cyrtomium falcatum (L. f.) Presl
簡誌:葉厚草質,網脈,網眼中具游離小脈,具明顯之頂羽片,側羽片6~14對,羽軸兩側孢子囊群多排,孢膜腎形,全緣,羽片邊緣不規則。
別名:大貫眾、貫眾、冬青蕨、齒緣貫眾蕨、全缘贯众(植物智:Cyrtomium falcatum (L. F.) Presl)
原產地:日本、琉球、韓國、中國大陸及越南。台灣海邊林緣或空曠地之岩縫中或岩石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金鳥赫蕉

2023/07/22 14:39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金鳥赫蕉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金鳥赫蕉,葉表側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金鳥赫蕉,葉背側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金鳥赫蕉,花序(一左一右一朵一朵地往下走形成蠍尾狀)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金鳥赫蕉,花苞由基部往先端平開,互生排列,中間紅色,末端金黃色,上緣綠色,多朵於舟狀苞片內排成,花萼片 3 枚,花瓣 3 枚,抱成管狀

主要特徵


金鳥赫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叢生,草質莖,地下莖橫生。葉大型,單葉對生,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向內捲曲,葉基鈍,全緣葉,革質,葉面翠綠,葉脈中肋清晰,中肋於背面隆起,側脈平行,兩面密被毛茸,具長柄,葉鞘包莖。蠍尾狀聚繖花序,花莖自莖中抽出,下垂性,花苞由基部往先端平開,互生排列,中間紅色,末端金黃色,上緣綠色,花左右對稱,多朵於舟狀苞片內排成,花萼片 3 枚,花瓣 3 枚,抱成管狀,可育雄蕊 5 枚,不育雄蕊 5 枚,花柱細小,柱頭有時淺 3 裂。果實為蒴果,綠色,如囊狀物,種子細小。主要花期夏秋。

培育方式


喜溫暖,喜濕潤,忌乾燥,耐熱性好,不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生長適溫18℃-28℃;

基本資料


注音:金鳥赫(ㄏㄜˋ)蕉
學名:Heliconia rostrata Ruiz et Pav.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金嘴蝎尾蕉(植物智:Heliconia rostrata Ruiz et Pav.)
原產地:秘魯、厄瓜多爾。園藝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水燭

2023/07/22 13:47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水燭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水燭,花序,雌雄花序通常未緊靠,中間有一段長約3公分裸露之短軸隔開;苞片開裂或有時缺如,著生於花序基部。

主要特徵


葉長52-100 cm,寬4-9 mm。株高可達250公分。穗狀花序雄花部分長約8 cm。雌花部分長約5 cm,與雄花部分有一裸露短軸間隔,子房柄具小苞片。小苞片細長,全緣,厚,頂端棕色,比毛稍長。花期春至夏季;果期秋至冬季。瘦果細小,具長毛,種子懸垂。

近似物種


台灣有兩種常見的香蒲屬的植物,共同特徵為圓錐形穗狀花序:
香蒲(寬葉香蒲):雄花較短,雌雄花序不分離幾乎貼在一起,葉形較寬
水燭(狹葉香蒲):雄花和雌花隔開約1~3公分,葉較細長

基本資料


學名:Typha angustifoli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蠟燭、長苞香蒲、狹葉香蒲
原產地:中國、日本、印度、西伯利亞。台灣全島沼澤地、溼地等水域地帶。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