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油(光蠟樹)

2022/07/03 12:59


▲陽明山 20220703 翅果漸漸明顯的白雞油(光蠟樹)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樹枝與樹幹十分堅韌,可以延伸到15公尺以上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被獨角仙啃食的樹皮,就算是傷痕累累也是活得好好的

主要特徵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葉對生,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葉小光滑全緣,秋天葉片會轉黃。花序明顯,花黃白色,圓錐狀花序。果為翅果,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成熟時褐色。樹形優美,適合作為庭園樹、行道樹。

樹液是獨角仙、鍬形蟲之成蟲所喜愛的食物。
木犀科常綠半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與光蠟樹近似,樹形較寬的台灣櫸別名則為:雞油)。

近似物種


英文名:Griffith's Ash,Formosan Ash
和名:シマトネリコ(島十練子)<Fraxinus griffithii C.B.Clarke>
學名: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小葉5-9,橢圓或歪卵或披針形,全緣,先端銳尖或漸尖 (具鈍頭)。
別名:台灣光蠟樹、台灣白蠟樹、白蠟樹、脫皮樹、白雞油、山苦楝、光蜡树(中国植物志: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頭穗莎草

2022/07/03 12:48


▲陽明山 20220703 幾乎沒人等車的公車站牌旁,隨意長出來的頭穗莎草


▲陽明山 20220703 頭穗莎草,小穗


▲陽明山 20220703 頭穗莎草,桿光滑,截面鈍三角形

主要特徵


草本。莖稈光滑三角。株高八十至一百公分,強健,鬚根紅褐色至黑色,根莖黑色,短,莖稈橫切面三稜形,無節,實心,光滑,高五十至七十公分,寬約三公釐,根生葉,三至六枚叢生,葉長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葉全緣,粗糙,葉長約三十公分,可達九十公分,寬約六至八公釐,具摺,草質,葉面淺綠色,基部綴有紅褐色,平行脈,葉鞘長十至十八公分,封閉,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複繖房花序至繖房花序,初級輻射六至九分枝,極不等長,長零至八公分,直立至平展,次級輻射分枝短,長約二公分,總苞葉狀,七至九枚,極不等長,直立至平展,開展至反折,長五至六十公分,寬二至七公釐,小苞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卵形,長三至六公釐,寬一至三公釐,具三脈,稻草色,中肋綠色,先端粗糙,小穗七至五十枚,叢生,於分枝頂端形成一球形頭狀,小穗線狀披針形,扁平,長六至十二公釐,寬約二公釐,小穗軸直,寬約一公釐,小穗具小花十至二十枚,密集,雄蕊一枚,花絲長一公釐以下,白色,花藥白黃色,長約一公釐,線形,先端具錐狀附屬物,雌蕊心皮一枚,花柱綠色,長一公釐以下,柱頭三枚,長約一公釐,淺褐色,子房綠色,三稜形,長約一公釐,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底生(基生)胎座,瘦果,三稜形,先端具喙,長約一、二公釐,寬不足一公釐,褐色,具不明顯小點,明顯具柄,果柄基部膨大。

近似物種


刺桿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與頭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相似。
差別判別:刺桿莎草桿有疏鬆細刺,截面圓三角形,小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緊密交疊,穗形較不規則,穎片排列密,頭穗莎草桿光滑,截面鈍三角形,小穗橢圓狀披針形,多枚平行交疊,穎片排列較密,穗形近球形。

基本資料


學名:Cyperus eragrostis L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畫眉莎草、密穗莎草
原產地:原產熱帶美洲。2002年後歸化於台灣北部及東部低地及河濱公園。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2022/07/03 12:42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葉表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葉背


▲陽明山 20220703 吊竹草(紫背鴨跖草),花

主要特徵


果實為蒴果。花全年不定期開放。

多年生草本,莖柔弱,半弱質,多分枝,披散,光滑或被疏毛。葉無柄,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長 3~7 公分,寬 1.5~3 公分,鞘頂端、基部或全部疏被長毛,葉片的先端短尖,上面紫綠色雜以銀白色,中部邊緣具紫色條紋,背面紫紅色。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治肺癆咯血,咽喉腫痛,目赤紅腫,痢疾,水腫,淋症,帶下;外用治癰毒,燒、燙傷,毒蛇咬傷)。

近似物種


容易混淆的植物:
紫錦草吊竹草(紫背鴨跖草)

基本資料


學名:Zebrina pendula Schniz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苞鴉拓草, 吊竹草, 紅葉鴨跖草, 時線蓮, 紅竹菜, 紅葉鴨跖草, 吊竹梅, 鴨舌紅, 紫背金牛, 紅舌草, 紅竹仔草, 花葉竹夾菜, 二打不死, 百毒散, 假金線蓮。紫背鴨跖草(吊竹草 from 自然攝影中心)
原產地:原產墨西哥。中國之福建、廣東、廣西,日本等地栽培。台灣於 1909 年由日本引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飛龍白粉蝶(輕海紋白蝶)

2022/07/03 12:25


▲陽明山 20220703 飛龍白粉蝶(植物為寒緋櫻)

主要特徵


中型粉蝶。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雄蝶翅面底色白色,前翅翅頂有黑褐色紋; M3及CuA2室各有一黑褐色斑點;中室端有一黑褐色小點。前翅翅腹面翅頂黃色。後翅翅腹面黃色。雌蝶前翅中室及後緣有一片黑褐色鱗,M3室有一明顯黑褐色條紋與中室紋相連,形似龍紋; CuA2室的黑褐色斑點比雄蝶明顯。後翅沿外緣有一列黑褐色斑點。

主要棲息在有其寄主植物鐘萼木生長的闊葉森林中。一年多代,成蝶飛翔緩慢,會訪花。雄蝶常聚集在濕地吸水。以蛹態度冬。

基本資料


學名: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Ikeda, 1937)
別名:大紋白蝶、輕海紋白蝶、嬌鸞紋白蝶、鐘萼木白粉蝶、那迦粉蝶
原產地:在臺灣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北部及東北部低山丘陵地。此外廣泛分布於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北部、中國大陸南部等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

2022/06/26 15:58


▲陽明山 20220626 交尾中的獨角仙(雙叉犀金龜),左雄右雌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蟲,正在啃食光蠟樹的樹皮,進而取得樹液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ㄐㄧㄐㄧㄠˇ)

▲陽明山 20220626 獨角仙(雙叉犀金龜),雌雄分開影片

主要特徵


體長35-55mm(不含犄角),外觀近似鍬形蟲但卻屬於金龜子科,體色黑褐色或紅褐色具微弱的光澤,雄蟲頭部前方有一個鹿角狀的犄角,末端開叉,前胸背板也有一枚小犄角,末端開叉,雌蟲無犄角,黑色或黑褐色,不具光澤, 前腳脛節端部外側有2枚棘刺,部分雄蟲小型個體頭部前方無犄角但前胸背板仍有一枚小犄角,樣子很像雌蟲容易看錯。本種又稱雙叉犀金龜,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5 - 7月出現,常見成群的雄蟲聚集於木犀科的光蠟樹吸食樹液,有時出現上百隻,把樹幹啃得滿目瘡痍,8月份就不容易看到牠們了。

性二型現象顯著,雄性有發達的額角,長15-35mm,向前伸出,末端向上彎曲並分四叉(體型較小的個體可能僅有兩叉),前胸背板中央向前伸出一前胸背角,略向下彎曲,末端分兩叉。雌性額頭頂部僅有一小型隆起,無前胸背角,胸背板有Y字型淺凹。雄性背部較為光亮,雌性背部較為粗暗。雄性前足明顯長於雌蟲。

獨角仙幼蟲俗稱“蠐螬”“雞母蟲”,身體肥大,最大可長約10cm。

多棲息於常綠或落葉闊葉林中,因幼蟲依賴林下的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為食,因而對森林的原生性要求較高,尤其喜愛殼斗科植物,如青岡櫟。此外幼蟲也會在腐爛的草堆、木材廠木屑堆、蘑菇種植場的木屑培養基中生活。

近似物種


目前台灣主要有兩種,獨角仙、姬獨角仙,都是夜行性甲蟲。大約5-7月會在光蠟樹(白雞油)上出現。進口常見的有中國大陸產獨角仙,以及日本獨角仙(甲虫:カブトムシ)。

雙叉犀金龜主要有6-8個亞種:
T. d. dichotomus Linnaeus, 1771 分布於中國東部和南部
T. d. septentrionalis Kono, 1931 分布於日本本州,九州,四國
T. d. tunobosonis Kono, 1931 分布於中國台灣島
T. d. politus Prell, 1934 分布於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印度東部
T. d. takarai Kusui, 1976 分布於日本沖繩本島
T. d. inchachina Kusui, 1976 分布於久米島,或與沖繩本島同一亞種
T. d. tuchiyai Nagai, 2006 分布於日本口永良部島
另外有T. kanamorii Nagai, 2006 分布於緬甸北部一小塊區域,可能是獨立物種也可能是雙叉犀金龜的一個亞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ブトムシ(広義)
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 tunobosonis (Kono, 1931 )
別名:雙叉犀金龜
原產地:日本、台灣、中國

進入閱讀更多...

貝氏虎甲蟲(台灣八星虎甲蟲)

2022/06/26 15:49


▲陽明山 20220626 常常跑著讓人追的台灣八星虎甲蟲


▲陽明山 20220626 常常跑著讓人追的台灣八星虎甲蟲

主要特徵


俗稱引路蟲或是攔路虎,為此類虎甲蟲的通稱。喜好在人前面飛行,肉食性。

體長15 - 21 mm,鞘翅為較深的藍綠色,翅背左右各有4顆白色斑點,其中一個斑點於翅肩面積較小,共計八顆星斑以此命名,喜歡在泥地路面活動,遇有狀況會做短距離的飛行,然後又回到地面捕食小昆蟲,有人稱牠為「引路蟲」,成蟲出現於5 - 9月,常於空曠的地面活動。雌蟲卵產於土中,散產,產卵時雌蟲會先在地面上挖洞,每洞1卵。幼蟲潛伏洞中,洞的長短和深淺因土質的堅硬程度而不同。交配期5-8月,雌、雄交尾後雄蟲仍會以大顎咬住雌蟲前胸背板後緣,趴在其上不分離,是一種佔有的行為。

近似物種


台灣生物名錄將本科分類於步行蟲科下,為步行蟲總科 / 步行蟲科 / 虎甲蟲亞科,舊稱虎甲蟲科,常見有8屬15種,本屬一種,本種又稱大八星虎甲蟲、八星虎甲蟲、台灣八星虎甲蟲、斑蟊,與金門出產的八星虎甲Cosmodela aurulenta juxtata為不同的種,普遍分布於台灣1000公尺以下山區,為數量最多的虎甲蟲。

基本資料


學名:Cosmodela batesi (Fleutiaux, 1894) [特有]
別名:大八星虎甲蟲、八星虎甲蟲、台灣八星虎甲蟲、斑蟊、引路蟲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緬甸藍葉蚤

2022/06/26 15:29


▲陽明山 20220626 體長不到1cm的緬甸藍葉蚤,側面


▲陽明山 20220626 緬甸藍葉蚤,前方側

主要特徵


體長 5.0 - 5.5 mm,體型寬廣,全身藍黑色具金屬光澤,翅鞘有細刻點呈縱向條紋,腹面藍黑色。本屬有8種,本種又稱藍金花蟲,體型、顏色近似的種類很多,在野外容易混淆但以寄主火炭母草做依據容易辨識,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全年可見,常成群覓食火炭母草,遇到騷擾會彈跳飛離或裝死掉落草叢裡,黃昏時常見集體婚禮,許多藍金花蟲交尾,有些會有3-4個交疊場面十分壯觀。

成蟲及幼蟲均以火炭母草的葉片為食,成蟲善跳躍但不常飛行,野外全年可見。雌蟲產卵於葉片背面,一次可產10~20枚卵粒;卵粒為黃色長卵形,雌蟲產卵時於每粒卵上覆蓋一條黑色糞便,卵粒排列整齊緊密。幼蟲共三齡,老熟幼蟲鑽入土中以泥建成蛹室化蛹。卵期7天。齡期: 一齡2~3天;二齡2~3天;三齡4~5天。蛹期10~11天(自潛入土中至羽化)。

基本資料


學名:Altica birmanensis (Jacoby, 1896)
別名:藍金花蟲
原產地: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中華脊頭鰓金龜(中華褐栗金龜)

2022/06/26 15:28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上方側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側上方

主要特徵


1.體型較胖 後半段較寬圓,體長20~24mm 於褐栗金龜中體型最大。
2.體色:暗褐色 鉅鈍光澤
3.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
腹部:黑褐色 中胸腹板叢生黃褐色長毛

生態習性:
1.成蟲出現於6-8月
2.中低海拔蟲種 趨光

近似物種


蓬萊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formosana (Moser, 1909)
火燒島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huesiotoi Li & Yang, 2015
墾丁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kuraruana (Nomura, 1977)
中華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台北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ipei Wang & Li, 2015
達悟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oi Li & Wang, 2015

臺灣有三種褐栗金龜之區別: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具短纖毛-----台灣褐栗金龜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墾丁褐栗金龜 &中華褐栗金龜
色澤較暗 體型較大 蟲體後半段寬胖-----中華褐栗金龜

基本資料


學名: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別名:中華褐栗金龜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串鼻龍

2022/06/26 15:21


▲陽明山 20220626 正值花季的串鼻龍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葉表,葉三出或複三出複葉,葉緣粗鋸齒;正面被稀絨毛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葉背,基出 3~5 主脈,於正面平坦或下凹,背面隆起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花序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質地堅韌不容易彎曲。葉背下表面被毛,3出脈。花與果都有奇特的變化。花期主要是 4 月至 9 月。瘦果卵形,果期為 6 月至 10 月。

多年生藤本,全株被覆粗毛,以長葉柄卷絡他物而上生。從海岸地區到山麓,串鼻龍常攀緣在其它樹木樹冠、枝條上,也常爬在牆垣或圍籬。攀緣靠蔓莖和細長又能捲曲的蔓柄。

用途


農業社會的農民會在小牛隻的鼻孔上穿洞,再以木質化的莖蔓,編成環狀物套牢牛鼻,製作好的環叫做牛鼻環;串鼻龍的蔓莖木質化後,堅韌有彈性,正是農民最常使用的蔓藤,這就是串鼻龍名稱的由來。牛鼻環的材料經歷了生鐵、銅等材質,現在的牛鼻環大多使用不鏽鋼居多。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キュウボタンヅル(琉球牡丹蔓)<Clematis grata Wall.>
學名:Clematis grata Wall.
簡誌:莖密被毛。3出、2回3出或羽狀複葉,紙質;小葉3-9,三角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3深裂,粗鋸齒緣,上表面疏被毛或光滑,下表面被毛,3出脈。花黃綠或灰黃色;萼片4;雄蕊光滑。
別名:威靈仙、秀丽铁线莲<中国植物图像库:Clematis grata>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林緣及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散紋盛蛺蝶(臺灣亞種)

2022/06/26 15:04


▲陽明山 20220626 散紋盛蛺蝶,上方側

主要特徵


中小型蛺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部有橙黃色細環,腹側黃色或黃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後翅M3脈末端突出成尖角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後翅有橙黃色條紋及斑點成帶狀,有一黃帶從前翅中室基伸至M3室基部,於中室端分斷;另一帶紋由前翅外側斑紋及後翅基部條紋組成;最後一條為後翅外側帶。前翅翅端附近有數枚橙黃色斑紋。翅腹面底色黃色,翅面有由紅褐色斑紋及線紋組成之複雜花紋。緣毛暗褐色。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會吸食花蜜,也會吸食腐果、樹液。以幼蟲態休眠越冬。幼蟲取食蕁麻科青苧麻、木苧麻、臺灣苧麻柄果苧麻、水麻、水雞油等植物葉片。

基本資料


學名:Symbrenthia lilae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8
別名:金帶蝶、黃三線蝶、黃三條蝶、黃三綫蝶、爪哇黃條褐蛺蝶
原產地:棲息在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也有記錄。馬祖地區分布者屬於不同亞種。臺灣以外廣泛分布於東洋區各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