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錢
2022/04/10 10:00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成熟的雌托(雌性生殖枝)上的孢子體分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主要特徵
毛地錢科台灣目前只有毛地錢一種,生於陰暗潮濕的土面或岩石。植物體暗綠色,二叉分枝。葉狀體背面具有白色網狀紋路,無氣室孔。雄器床圓盤狀,周圍密生剛毛。雌雄異株。
基本資料
學名:Dumortiera hirsuta (Sw.) Ne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
▲三貂嶺 20220410 毛地錢,雌株,成熟的雌托(雌性生殖枝)上的孢子體分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毛地錢科台灣目前只有毛地錢一種,生於陰暗潮濕的土面或岩石。植物體暗綠色,二叉分枝。葉狀體背面具有白色網狀紋路,無氣室孔。雄器床圓盤狀,周圍密生剛毛。雌雄異株。
學名:Dumortiera hirsuta (Sw.) Ne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陽明山 20220320 車道旁的山壁上靜靜的成長的小菫菜
▲陽明山 20220320 小菫菜,花正面角度
▲陽明山 20220320 小菫菜,花側面角度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粗大,深根性。根生葉,葉叢生,葉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 (兩側葉片基部圓形),圓齒緣;具長柄,葉柄長 2~9 公分;托葉披針形,疏細齒緣,3/4部份與葉柄合生。花紫色,具長花梗,比葉長。蒴果三角橢圓形;成熟時開裂,彈出種子。
花距沒長過花梗,為其特色。
近似的菫菜屬,較容易的分辨方法:
台灣菫菜:葉子圓形。
台北菫菜:葉子像草莓形狀。
小菫菜:長長的葉子。
如意草:葉子凹狀心形。
短毛菫菜:花距長過葉柄。
學名:Viola inconspicua Blume subsp. nagasakiensis (W. Becker) J. C. Wang & T. C. Huang
簡誌:無地上莖。葉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 (兩側葉片基部圓形),圓齒緣;葉柄長2-13 cm;托葉披針形,疏細齒緣,3/4部份與葉柄合生。花紫色至灰紫色,具暗條紋;萼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花瓣倒卵形。果橢圓形。
別名:箭葉菫菜(書籍:台灣野花365天), 戟葉紫花地丁, 小菫菜
原產地:喜馬拉雅山、緬甸、中國、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爪哇、菲律賓;變種則生長於日本及台灣。台灣見於低至中海拔山地約100~1,300 公尺處、全島均可發現。
▲陽明山 20220320 山黃麻
▲陽明山 20220320 山黃麻,花與花苞
山黃麻為自生平地或海拔五百公尺以下最常見的落葉大喬木,為生長快速的陽性先驅樹種,在全台低海拔的山坡崩塌地或干擾地裡,樹形擴張快速,常形成次生林冠層的樹種。樹皮平滑,呈灰褐色,小枝有短柔毛。葉互生,卵形,頭尖腳鈍,有細齒,兩面具剛毛。花為聚繖花序,腋生,花被黃綠色。核果,內果皮堅硬,徑約 0.3 公分,黑熟。
食料:葉子可做水鹿的食料。食用(其嫩葉、花穗及果實可食用)。藥用(各種外傷出血)。
英文名:India-charcoal Trema
和名:ウラジロエノキ<Trema orientalis (L.) Blume>
學名:Trema orientalis (L.) Blume(有同物異名)
簡誌:喬木;小枝與葉下表面密生絨毛和綿毛。
別名:山羊麻、麻布樹、檨仔葉公、山王麻、山油麻、Garahon(泰雅)、Pohada(布農)、异色山黄麻(植物智:Trema orientalis (L.) Bl.)
原產地:台灣產全島低海拔山區及河床。印度、華南、馬來西亞 、琉球、日本、澳洲、菲律賓、小笠原群島。臺灣全島海拔500m以下山麓或崩塌區。台灣原生種。
▲陽明山 20220320 瓦葦,生長在山櫻花樹幹上
▲陽明山 20220320 瓦葦,葉背上的孢子囊群(微距)
植株高約8-20厘米。根狀莖橫走,密被披針形鱗片;鱗片褐棕色,大部分不透明,僅葉邊1-2行網眼透明,具鋸齒。葉柄長1-3厘米,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中部最寬0. 5-1. 3厘米,漸尖頭,基部漸變狹並下延,乾後黃綠色至淡黃綠色,或淡綠色至褐色,紙質。主脈上下均隆起,小脈不見。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彼此相距較近,成熟後擴展幾密接,幼時被圓形褐棕色的隔絲覆蓋。
水龍骨科在台灣約有20屬58種,經常以樹幹或岩石為家,只有少數為地生性的種類,有腹背分化的根莖,葉柄和根莖連接處常有「關節」,老葉從根莖掉落後,會留下許多小突起物,像長了腳一般,即所謂「葉足」。
和名:ノキシノブ(軒忍)<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
學名: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
簡誌:根莖鱗片中間色深,不透明,周圍為窗格狀,葉柄細徑0.5~1.2cm,1~3cm長,葉長橢圓形,10~20cm長,0.3~1cm寬,頂端尖,可見脈,葉失水會反捲,孢子囊群處的部份較寬,形成縊縮。
別名:瓦韦(中国植物志:Lepisorus thunbergianus)
原產地:台灣、中國、朝鮮、日本和菲律賓也產。附生山坡林下樹乾或岩石上。
▲陽明山 20220320 黃花曼陀羅
▲陽明山 20220320 黃花曼陀羅,喇叭形花
有毒植物。大花曼陀羅為半落葉灌木,單頂花序,開白色喇叭形花。
大花曼陀羅的曼陀羅木屬約有8種。花色有白、紫、黃等顏色。
黃花曼陀羅<ダチュラ属(Datura):Datura x candida / Brugmansia x candida Persoon>
藥用(葉:治哮喘;花:止痛,解毒。治喘息,腫瘤。小量可當藥用,白花、葉及種子可當麻醉、止痛、鎮咳藥。全株有毒,誤食會有瞳孔放大、吞嚥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會產生幻覺、昏睡、麻痺等情形)。
中藥別名「洋金花」,民間使用曼陀羅花來治療老人咳嗽及寒性氣喘,常摘花炒肉絲或加排骨熬湯而食。在台灣,野地上或花圃間栽種可見的曼陀羅花有二種,一名曼陀羅,一名大花曼陀羅,二者毒性類似,外觀也類似。中毒時病人會口乾舌燥、全身燥熱潮紅、幻視、躁動不安,甚至意識模糊,因食用曼陀羅花造成的中毒的案例,在台灣相當常見。內含東莨菪鹼的生物鹼,不知劑量之下,千萬不要隨便食用。
大花曼陀羅為半落葉灌木,單頂花序,開白色喇叭形花,可作為庭園觀花植物,採插枝法或播種繁殖。樹性強健,病蟲害少,栽培土質不拘,性喜多肥,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生育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佳。生長快,又因草本高莖,故一般多利用於牆角、籬垣,以為依靠生長,並得美化。定植後,如分枝太少,可摘心並施用追肥一次,促使多分枝,可多開花。生育及開花期可多施腐熟天然肥,可使花果持續不斷,花後宜修剪整枝一次。
學名:Brugmansia suaveolens (Willd.) Bercht. & C. Presl
簡誌:屬特徵:灌木或喬木。葉卵形,近全緣。花單一,腋生狀,下垂,芳香;花萼筒狀,5裂;花冠喇叭狀,花萼之上突然增寬,5齒;雄蕊筒冠中部著生,花藥縱裂。木質不裂蒴果,無刺。 種特徵:葉長15-30 cm,寬8-15 cm,被毛。花萼長9-12 cm;花瓣白色,長25-30 cm。
別名:白花曼陀羅、南洋金花、曼桃花、萬桃花、鳳茄花、風茄兒、山茄兒
原產地:原產地巴西、印度、中東、美洲。台灣全島山野、山澗、溪谷旁或潮溼地常可見大面積族群生長。歸化種。
▲陽明山 20220320 比電線桿還要高出許多的青楓
▲陽明山 20220320 青楓,花序
▲陽明山 20220320 青楓,花掉在附近植物的葉子上
葉子會變色,在十一月到一月間會由橙轉紅。花期約在2-4月間。
落葉中或小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樹冠傘狀圓錐形;樹皮灰褐色或灰紅色,有細縱裂,皮孔顯著;小枝綠色帶點紅,平滑。葉具細柄,對生,紙質,圓心形或闊卵形,掌狀 5 裂,長 7~8 公分,寬 9~10 公分,先端漸尖,葉基心形,不規則鋸齒緣或重鋸齒緣,葉面光滑,掌狀脈,5 條,明顯。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生成無毛的繖房花序,開花與葉的生長同時;萼片 5,紫綠色,卵形或橢圓卵形,先端鈍圓,長 0.3~0.4 公分;花瓣 5,淡白色,卵形,先端鈍圓,長0.3~0.4公分;雄蕊 8,生於雄花者比花瓣稍長、花絲無毛,花藥黃色,雌花的雄蕊很短;花盤微裂,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微有長柔毛,花柱無毛,長 0.2 公分,2 裂,柱頭反捲。果實為翅果,小堅果橢圓形,翅倒卵形,長 2.5~2.7 公分,寬約 0.6 公分,黃綠色。
學名:Acer serrulatum Hayata
簡誌:小枝光滑。葉掌狀深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葉基平截或心形,鋸齒緣。
別名:中原氏掌葉槭。槭樹。青皮楓。臺灣五裂槭。雞柔、台湾五裂枫<植物智:Acer serrulatum Hayata>
原產地:台灣。低及中海拔 700 至 2200 公尺的山地闊葉林內。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陽明山 20220320 白雪木
▲陽明山 20220320 白雪木,花
全株有毒。中小型灌木或亞灌木,高性植株可達 3 公尺,矮化種則只有數十公分到 1.5 公尺高;莖多分枝,光滑,富含白色乳汁。單葉,互生,具葉柄,葉柄紅色,折斷後有白色乳汁,含毒,可能引發皮膚紅腫;葉片長 3~7 公分,寬 1~1.5 公分,披針狀卵形,邊緣為全緣。苞葉多數叢生枝梢,雪白色,披針狀長橢圓形;花頂生,花苞纖細雪白,生長開花需要全日照,日照不足會有枝葉疏落的缺點。
開花期過後進行強剪,以控制植株高度並且更新枝條。夏季輕微修剪枝條末梢,可以促進開花更加繁茂,入秋後不必修剪,以免延遲開花。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待秋末枝梢轉為花芽時即可停止施肥。繁殖採用扦插法,於高溫期剪下當年生的健壯枝條扦插。枝條具橫張性,在組合應用時必須預留未來發展空間,以免過於擁擠。
佛羅里達州稱之為「小聖誕樹、小聖誕花」 原因在於開花時期非常接近聖誕節。
學名:Euphorbia leucocephala Lotsy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雪木、雪花木、聖誕初雪、雪苞木、聖誕雪花、大戟合歡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薩爾瓦多及中美洲,台灣於近年引進栽植。園藝種。
▲陽明山 20220320 石壁上矮小又可愛的三葉茀蕨
▲陽明山 20220320 三葉茀蕨,葉背上的孢子囊群(微距)
附生或地上生,根莖長匍匐狀,被狹披針形鱗片,鱗片全緣,紅棕色,頂端具毛,基部較寬。單葉,有時呈三深裂狀;葉片或裂片披針形,漸尖頭,葉基圓或楔形,下表面光滑,葉緣軟骨質。孢子囊堆圓形,著生於每對主軸間。
三葉茀蕨,其實三葉特徵的並不多,尤其在幼株時期,大多是單葉。
注音:三葉茀(ㄈㄨˊ)蕨
和名:ミツデウラボシ(三つ手裏星)<Selliguea hastata (Thunb.) Fraser-Jenk.>
學名:Crypsinus hastatus (Thunb.) Copel. (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葉單葉至一回三出複葉,有時僅有中間和單側兩裂片。裂片(複葉)或葉片(單葉)基部較寬,為披針形至卵圓形,基部圓至楔形,末端漸尖。
別名:七星丹、鴨腳把
原產地: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中海拔地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陽明山 20220320 大葉釣樟
▲陽明山 20220320 大葉釣樟,花剛謝
落葉中喬木,樹高可達 20 公尺,樹冠廣卵形,樹幹灰黑色,小枝光滑。葉單生,互生,多長在小枝先端,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2~20 公分,寬 6~10 公分,革質或厚紙質,表面亮綠,背面粉綠色,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銳尖,羽狀脈,側脈 9~12 對,網脈極明顯。雌雄異株,繖形花序,腋出,每一團花是由大約二十朵小花構成,總苞有四片,花被六片,紫紅色;雄花有褐色總苞四片,雄蕊有三輪,第三輪花絲基部有綠色線體一對;花期 1~3 月。漿果橢圓形,初為綠色,成熟是紫黑色。大葉釣樟的葉子常有 20 公分長,輪生於枝條頂端,葉片聞起來也有樟樹和楠木同類植物共同特殊氣味,又叫大香葉樹,拉丁學名就是取其大葉的意思。
學名:Lindera megaphylla Hemsl.
簡誌:落葉灌木;小枝光滑。葉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銳尖,羽狀脈,側脈9-12對,網脈極明顯。果紫黑色。
別名:大香葉樹、大香葉樟、俄氏釣樟、黑壳楠<植物智:Lindera megaphylla Hemsl.>
原產地:台灣北中部中低海拔之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大屯山 20220304 因為花期較集中,山裡處處看得到開花中的豬腳楠,這個時期樹下附近都能聞到豬腳楠的在花期中散發出來的香味
▲大屯山 20220304 豬腳楠,鱗苞上已經長出花苞
▲大屯山 20220304 豬腳楠,花,內面散生有絨毛;完全雄蕊九枚,三輪,長短不一,雌蕊心皮一枚,花柱一枚,花柱細長
常綠大喬木,可高達 20 公尺,冬季時花芽與葉芽包裹在具有保護作用的鱗苞內,初春才挺出,嫩葉與鱗苞遠看像是一支一支的豬腳,所以又叫做豬腳楠。樹皮粗糙灰褐色有縱向細裂紋,葉子倒卵狀披針形革質,嫩葉紅色,果實漿果球形,成熟紫黑色。紅楠因在翠綠色的樹冠上挺立著紅色的芽苞,十分的醒目,因而得名。
香楠與紅楠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香楠的葉片背面有較深的銀白色粉狀物。香楠的海拔分布較紅楠為低,樹型亦較紅楠大些,開花期亦較紅楠晚,不過開花較紅楠集中,不像紅楠因植株個別差異,整個花期長約三個月,有些植株果實成熟了,有些仍在開花!由於全株具有濃郁的香味,因而得名,也因此曾被利用作線香的骨材。
染料(褐色染料)。紅楠與大葉楠、香楠同為線香之原料。
藥用(根: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扭挫傷,吐瀉)。
英文名:Red Nanmu, Common Machilus, Thunberg Namu
和名:タブノキ(椨の木)<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學名:Machilus thunbergii Siebold & Zucc.(有同物異名)
簡誌:大喬木。葉厚革質,倒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鈍至凸尖,下表面光滑或近光滑。花序光滑;花被片外面光滑,內面被毛。
別名:紅楠、豬腳楠、红楠<中国植物志: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原產地:日本、朝鮮、中國也有分佈,中國則垂直分佈在海拔800米以下,福建和廣西則多見於海拔600米以下。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緣或次生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