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葉表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花苞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花(型態 1)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花(型態 2)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翠珠花,花(型態 3)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在春季或秋季播種。花朵具有柔和的氣息,同時又具有強大的運動感。樹枝不斷分岔、不斷綻放的樣子,讓人想起夜空中綻放的煙火。它保水性好,花期長,幾乎全年都有切花,是插花的熱門選擇。
花朵呈傘狀,密集排列,長成半球形花簇,直徑約 5 至 7 公分。同樣,常用作切花的白蕾絲花和歐芹也有小的傘狀花,這些花聚集成更大的傘,但該物種只有一層。不過,由於每朵花都比較大,所以花束的體積比較大。它的葉子很厚,和莖一起被細毛覆蓋,給人一種天鵝絨般的感覺。
淡藍色的花色最為常見,使用最為廣泛,但也有粉紅色和白色的花色可供選擇。它有時以其舊學名 Didiscus coeruleus ( D. caeruleus )出售。
有時被歸類為繖形科(Apiaceae)或水仙科(Hydrocotyleaceae)。
培育方式
喜歡溫暖、陽光充足的氣候。如果您在花園中種植,請選擇容易乾燥的位置,例如高架床或石牆頂。
它對濕度敏感,雨季過後容易枯萎。在較涼爽的氣候下,只要避免雨水,它可以在夏季生長。冬季可耐受0℃以上氣溫,亦可耐輕霜,但要注意不要讓其受凍。它是一種長日照開花植物,冬季需要光照才能開花。在花園裡種植時,請注意不要澆水過多,但很少需要澆水。
花色:青色、粉紅、白色
基本資料
注音:
英文名:Blue Lace Flower
和名:ブルーレースフラワー
學名:Trachymene coerulea (Didiscus caerule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澳洲。園藝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木棉,木棉開花時,樹上一片葉子也沒有,完全是靠樹本身在前一年所累積的養份來完成的。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木棉,樹上有綠繡眼(或是其他鳥類)穿梭其中,作為傳播花粉的媒介,木棉採取異花授粉。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木棉,花側面,單生葉腋或近頂生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木棉,樹幹,樹高可達20公尺。主幹通直,灰褐色。 具有瘤刺,較高處的瘤刺會脫落。
主要特徵
高約 10~20公尺,平出幼樹時數皮和枝條具有短而粗的圓錐狀刺,老時脫落,為一種自衛武器,可防止動物摩擦,損害樹皮樹幹直立,側枝輪生,作水平伸展木材質輕而軟。葉互生,多叢集於枝條的先端,掌狀複葉。初春時,花先葉開放,呈橘紅色或者橘色,花大,肉質,花徑達 8~10公分,簇生於枝頭。
亞熱帶的台灣,木棉成了落葉的樹種,冬季葉片掉得精光,變為標準的禿枝寒樹;春季花蕾迅速長大。
落在地上的花,雌蕊已不見;因子房漸漸膨大,大到花萼裝不下便將花朵推開,留下連接果實的雌蕊,像極了將嬰兒與母親聯繫的肚臍帶。因為柱頭連著子房留在枝頭上,準備結果。
近似物種
木棉:春天開花,花為橙紅~橙黃色;葉片較大,枝條硬挺有陽剛氣息,是為英雄樹。
美人樹:秋天葉片未落前開花,花一般為紫紅色;葉片較小,枝條稀疏而柔美細弱。
用途
行道樹。
種子棉毛以前作為棉被、枕頭等填充物;後來多使用人造化學填充物,木棉便失去人類依賴的功能,後來日本紡織廠以木棉花絮再加些聚酯,木棉再度被使用。
藥用(樹皮: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治風失痹痛,泄瀉,痢疾,慢性胃炎,胃潰瘍,崩漏下血,瘡瘍腫痛。根皮:袪風除濕,清涼解毒,散結止痛。治肝炎,風溼痹痛,胃潰瘍,赤痢,產後浮腫,瘰癧,跌打;花: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入涼茶。治泄瀉,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瘡出血,瘡毒,溼疹)
基本資料
學名:Bombax ceib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英雄樹、木棉<植物志:Bombax ceiba L.>
原產地:爪哇、印度等地,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於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華南、香港。十七世紀引進來台灣。台灣各地普遍栽植。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柳穿魚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柳穿魚,葉表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柳穿魚,花(紫)

▲台北新生公園 20250407 柳穿魚,花(紅)
主要特徵
柳穿魚為玄參科柳穿魚屬一年生草本,是一種體態很嬌小纖細的植物,較耐寒,不耐酷熱,廣泛分佈北半球溫帶地區,種類有上百種。柳穿魚株高 30~60 公分左右,枝株纖細,多分枝,呈直立叢生狀,莖上部有黏質短柔毛。葉對生,線狀披針形,長 5~10 公分,寬 1~1.5 公分,紙質,綠色,葉脈不明顯,全緣,在植株下部葉輪生。總狀花序頂生,唇形花冠,花冠有多種顏色,下唇喉部凸起,凸起中部有黃斑,花冠筒基部延伸為距,距長超過花冠其餘部分,花色為紅、黃、白、雪青、青紫等色,花期 4~6 月。蒴果,種子細小。枝葉細如柳,開花似金魚,故名柳穿魚;花比金魚草小,又叫小金魚草、姬金魚草;因為園藝常用的種型態柔細像柳樹的枝葉上,開著一朵朵形似魚兒的小花而得名。也有人認為這些花兒,像五彩的鳥雀而稱它為「彩雀花」。花朵造型像金魚草,可是非常小巧玲瓏,花色明亮彩度很高,有黃、橙、紅、紫、粉、白等色。
基本資料
學名:Linaria bipartita (Vent.) Willd.
簡誌:無描述。
別名:彩雀花
原產地:北非至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栽培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台灣海棗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海棗,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台灣海棗,樹幹,莖之節與節間不明顯,其上布滿落葉後留下的疣狀落葉痕跡,徑可達 30 公分
主要特徵
常綠性中型木本植物,莖高達 7~8 公尺,無刺,幹下部稍細;莖之節與節間不明顯,其上布滿落葉後留下的疣狀落葉痕跡,徑可達 30 公分。羽狀複葉,小葉線形,排成 4 列,先端尖銳,下部的小葉刺狀,基部者退化成刺狀。在葉柄上作直角狀著生,長約 30~50 公分,不具中肋。花雌雄異枺,花序肉穗狀,佛燄苞橢圓形,雄花有 3 花瓣和 6 雄蕊,雌花有 3 心皮和 3 柱頭;果實長約 1.2 公分,剛成熟時為橙黃色,最後變成黑紫色。
基本資料
學名:Phoenix hanceana Naudin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中國東南部、海南島及香港。台灣全島低地及海岸荒地。恒春半島、東部海岸及各離島的海濱丘陵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佛來明豆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佛來明豆,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佛來明豆,苞片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佛來明豆,花序,花從開始枯黃的苞片中長出來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佛來明豆,花正面,花萼 5 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銳尖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佛來明豆,花側面、花上方角度,苞片、旗瓣、側瓣、龍骨瓣(雄蕊雌蕊在其中)
主要特徵
灌木,全株密被細毛。葉為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 6~15 公分,橢圓形或圓卵,葉基圓形或近於心形,葉尖短突尖,葉緣為全緣;托葉線形,著生於葉柄之上端。花序為聚繖花序,每朵花各為一疊摺之圓形大苞片所包藏,全體排列成總狀;花萼 5 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銳尖;花瓣蝶形,紫色;旗瓣闊倒卵形,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較龍骨瓣為小;二體雄蕊。果實為莢果,長橢圓形,內藏種子 2 粒。花期自 12 月至次年 1 月。
用途
藥用(清熱利濕,袪風通路,止咳化痰,補虛,壯筋骨。 治風濕痹痛,腰膝無力,咳嗽,哮喘,高熱不退,感冒,痛經,紅、白痢)
近似物種
草本或灌木。單葉或三出葉,葉背具腺點。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聚繖花序。花萼鐘形,萼片 5 深裂,最底一片最長。花瓣蝶形。兩體雄蕊, 9+1 。莢果長橢圓形,種子2粒。(簡誌:佛來明豆屬)
單葉;苞片包住花序,宿存:佛來明豆
三出葉;苞片小,早落。
├ 托葉長5-6mm,宿存:線葉佛來明豆
└ 托葉長於7mm,早落。
├ 葉柄明顯翼狀:大葉佛來明豆
└ 葉柄無翼:菲島佛來明豆
基本資料
學名:Flemingia strobilifera (L.) R. Br. ex Ait.
簡誌:草本或灌木。單葉或三出葉,葉背具腺點。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聚繖花序。花萼鐘形,萼片 5 深裂,最底一片最長。花瓣蝶形。兩體雄蕊, 9+1 。莢果長橢圓形,種子2粒。單葉;苞片包住花序,宿存。
別名:球穗千斤拔<植物志:Flemingia strobilifera (L.) W. T. Aiton>
原產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爪哇及西印度諸島。台灣中南部台南、高雄平原及山麓乾燥多陽光的開闊地區,也可見於透光的林蔭下。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葉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南台冬青,樹幹
主要特徵
邊緣具疏鋸齒,葉面綠色,具光澤,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主脈在葉面微凹陷,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8~9 條,在兩面突起,網狀脈在兩面突起;葉柄長 0.6~1.0 公分,上面具狹槽,上半部具葉片下延而呈的狹翅;托葉三角形,小,宿存。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或三年生枝的葉腋內,每束的單個分枝具單花;苞片近圓形,具緣毛。花白色,4 基數。雄花:花梗長 0.3~0.5 公分,被微柔毛,基部具 2 枚具緣毛的小苞片;花萼盤狀,直徑約 0.2 公分,4 淺裂,裂片圓形,具緣毛;花瓣 4,倒卵狀圓形,長 0.3~0.5 公分,寬 0.25 公分,具緣毛,基部稍合生;雄蕊 4,較花瓣長,花葯長圓狀卵形,長約 0.125 公分;退化子房近球形,頂端圓形或略凹入。雌花由 2~4 枚組成一聚繖花序,花序腋生長,花瓣 4 枚,呈十字形平展,雄蕊 4 枚,間生於花瓣間,亦成十字形,子房上位,卵形,柱頭臍狀,鈍 4 裂,花色淡綠至淡黃色。果序簇生,苞片長圓狀卵形,被微柔毛及緣毛;果梗長 0.6~0.8 公分,纖細,被短柔毛,近基部具 2 枚三角形,被微柔毛及緣毛的小苞片。果球形,直徑約 0.8 公分,成熟時紅色,宿存柱頭臍狀,直徑約 0.25 公分,宿存花萼近圓形,具緣毛。分核 4,輪廓長圓形,長 0.5~0.6 公分,寬約 0.35 公分;兩端鈍,背部扁平且具凹槽,兩側面具不規則的條紋和皺,內果皮石質。花期 3~ 4 月,果期 7~12 月。本種與 Ilex mertensii Maxim.相似,兩者的果柄纖細,果大,柱頭臍狀,葉面具光澤,側脈在兩面突起,但後者的葉先端漸尖,分核具掌狀條紋,無溝,內果皮木質,易於區別。
基本資料
學名:Ilex uraiensis
簡誌:常綠;小枝光滑。葉革質,橢圓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5-10 cm,寬1.2-3.5 cm,先端鈍略凹,疏鋸齒緣;葉柄長3-3.5 mm。花簇生。果球形,直徑10-11 mm。全島低海拔闊葉林中。
別名:乌来冬青<植物志:Ilex uraiensis Mori & Yamam.>
原產地:主要分布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約 300~1,500 公尺的山地,叢林內,恆春半島亦有分布,台 199 縣道從壽卡算起,約 300~500 公尺路邊可見相當數量的植株。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LU, SHENG-YOU,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3: 637. 1993. (Fl. Taiwan 2nd edit.)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水錦樹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水錦樹,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水錦樹,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水錦樹,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水錦樹,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株高二至十五公尺,枝條密被毛,小枝圓柱形,被鏽色硬毛,木材淡黃色,單葉對生,葉寬橢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卵形,端部銳尖、短銳尖狀漸尖、突漸尖,基部漸尖、楔形或短尖,全緣葉,葉長七至二十六公分,寬四至十四公分,葉紙質,葉表面散生短硬毛、疏被直柔毛或近無毛,稍粗糙,在脈上有鏽色短柔毛,葉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葉面灰綠,羽狀脈,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八至十二對,彎拱向上,近邊緣處消失或與小橫脈連結,托葉著生於葉柄間,托葉圓形,寬約小枝的二倍,基部寬,上部擴大呈圓形,反折,宿存,有硬毛或近無毛,葉柄長五至三十五公釐,密被鏽色短硬毛,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頂生,常數枚簇生,花序長,花序梗,被灰褐色硬毛,分枝廣展,總花梗具毛茸,無花梗,小苞片線狀披針形,約與花萼等長或稍短,被柔毛,花萼鐘形、壺形,長一、二公釐,淺綠色,先端四、五裂,裂片與萼管等長或近等長,萼裂片卵狀三角形,截斷狀,被灰白色長硬毛、緣有疏長毛或平滑,與子房合生,花冠漏斗狀,花小,長三、四公釐,花多數,花白、淡黃、黃綠色,外面無毛,喉部有白色硬毛,先端四、五裂,裂片披針形,長約一公釐,遠比冠管短,苞時覆瓦狀排列,開放時外反,雄蕊於筒口處著生,與花冠裂片互生,四、五枚,花絲很短,花藥橢圓形,長一公釐以下,稍伸出,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稍長,開時反捲,柱頭二裂,常伸出,子房下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球形,直徑一、二公釐,二瓣裂,被短柔毛,種子小而多數,有翼。
近似物種
簡誌水錦樹屬:
灌木至喬木。葉對生,羽狀脈;托葉葉柄間,宿存,近無毛。頂生圓錐狀聚繖花序,被毛;花具小苞片;花萼壺形,裂片,4-5,宿存;花冠筒狀或漏斗狀,喉部被毛,裂片4-5,苞時覆瓦狀;雄蕊筒口處著生;子房2室,胚珠多數,柱頭2裂,突出。蒴果,暗褐色。
葉背及花梗密被毛:水錦樹
└ 葉背及花梗無毛或近無毛
├ 托葉三角形,直立;花淺黃白色:水金京
└ 托葉橢圓形,常反捲;花白色:呂宋水錦樹
用途
蝴蝶食草(單帶蛺蝶幼蟲)。藥用(根:袪風除濕,散瘀消腫。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葉:止血生肌。外用治外傷出血,瘡瘍潰爛久不收口;全株: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痛,風溼痹痛,燒燙傷)。
基本資料
學名:Wendlandia uvariifolia Hance
簡誌:枝條、葉背、花梗密被毛。葉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10-27 cm,表面疏被直柔毛或近無毛;托葉圓形,反捲,長5-11 mm。花近無柄,白色。
別名:水锦树<植物志:Wendlandia uvariifolia Hance>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琉球、中國。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葉背,葉下散生多數黑色腺點,故又名「墨點櫻桃」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黑星櫻,花序

▲二子坪 20240414 墨點櫻桃,花序,花裡有花蜜

▲台北植物園 20250328 黑星櫻,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全株無毛。單葉,平面式互生,葉披針形有尾尖,葉身 5~9 公分長,全緣或有時有鋸齒,葉面深綠油亮,葉下散生多數黑色腺點,故又名「墨點櫻桃」,弧形羽狀脈結合成網眼。冬季亦會落葉,但要遲至 1~2 月葉子轉黃方才掉落,其更新常在數日之內便可完成。花期 3~4 月,花白色而小,總狀花序。
葉搓揉之後有濃郁的杏仁味,是極易辨別的特點。
用途
藥用(根、葉:活血散瘀,鎮咳,利尿。治閉經,癰疽,咳嗽,水腫)。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phaeosticta (Hance) Maxim.
簡誌:常綠喬木。葉近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全緣或鋸齒緣,下表面具黑色腺點。總狀花序,腋生;花瓣圓形,具緣毛。
別名:冬青葉桃仁、桃仁、黑星櫻、腺叶桂樱<植物智:Laurocerasus phaeosticta (Hance) Schneid.>
原產地:中國產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300-2000米地區的疏密雜木林內或混交林中,也見於山谷、溪旁或路邊。印度、緬甸北部、孟加拉、泰國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阿里山燈心草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阿里山燈心草,葉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阿里山燈心草,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莖短,具褐色鬚根。莖叢生,直立,較細,圓柱形或略扁,直徑0.6-1.2mm,濃綠色。葉基生;葉片細長線形,長4-23cm,頂端銳尖,邊緣向內捲;葉鞘邊緣膜質;葉耳白膜質,長2-4mm,鈍圓。圓錐花序頂生,長3-7cm,有6-40朵花;花在分枝上頂生及側生;葉狀總苞片2枚,長4-18cm,花下小苞片2枚,卵形,黃白色,頂端漸尖,長約2mm,寬約1.5mm;花下小苞片2枚,卵形,黃白色,頂端漸尖,長約2mm,寬約1.5mm;花下小花木皮;花被片狀長條,長3.5mm,長寬)約15mm。頂端銳尖,邊緣膜質,中央增厚隆起,在背部(隆起部分)兩側與膜質邊緣之間有2條黃色縱帶;雄蕊6枚;花藥長圓形;黃色,長約0.8mm;花絲長約1.2mm;雌蕊有1短花柱;柱頭3分叉,長1.6mm,紅褐色。蒴果三角卵形,黃綠色,與花被片近等長,頂端具短尖頭,有3個不完全隔膜。種子長0.4-0.5mm,紅褐色,基部有白色短附屬物。染色體數2n=30,32。花期6-7月,果實期8-9月。
基本資料
學名: Juncus tenuis Willd.
簡誌:無描述。
別名:坚被灯芯草<植物志:Juncus tenuis Willd.>
原產地:中國、日本、格鲁吉亚、欧洲也有分布。台灣生於海拔350公尺的河旁、溪邊、濕草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葉表,邊緣具鋸齒,被稀疏白柔毛或無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葉背,邊緣具鋸齒,密被白色綿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花正面(花直徑約0.8cm)

▲台北植物園 20250329 翻白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0公分。根多分枝,下端肥厚成紡錘狀。莖上升向外傾斜,表面具白色絨毛。基生葉叢生,有小葉2-4對;葉柄被白毛,有時並有長柔毛;莖生葉小,為三出複葉,頂端葉近無柄,小葉長橢圓形或狹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稀疏白柔毛或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綿毛;基生葉托葉膜質,披針形或卵形,被白綿毛,褐色,莖生葉托葉草質,卵形或寬卵形,綠色。聚傘花序;萼綠色,宿存,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副萼線形,外而均被白色綿毛,內面光滑;花瓣5,黃色,倒心形,頂端微凹;雄蕊和雌蕊多數,子房卵形而扁,花柱近頂生,基部具乳頭狀膨大,乳白色,柱頭稍微擴大。瘦果卵形,淡黃色,光滑,臍部稍有薄翅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用途
藥用(主治肺熱咳嗽,咳血,吐血,便血,崩漏,瘧疾,瀉痢,癰腫瘡毒,瘰鬁結核。內服: 煎湯,10-15克;或浸酒服。外用: 適量,煎水熏洗或鮮品搗敷。)
基本資料
學名: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生於山坡、路旁、草地。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四川等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