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庭梅,花(一般為5瓣,這是重瓣品種)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 0.5~1.5 公尺。小枝灰色,嫩枝綠色,無毛或微被柔毛。冬芽卵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葉片倒卵狀橢圓形,長 2.5~4.5 公分,寬 1~2 公分,先端短漸尖或圓鈍,基部楔形至闊楔形,葉邊有圓鈍稀急尖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稀疏柔毛或僅脈上微被柔毛;葉柄長 0.2~0.4 公分,被稀疏短柔毛;托葉線形,長 0.5~0.6 公分,邊有腺齒。單生或 2 朵,花葉同開;花梗長 0.8~1.0 公分,被稀疏短柔毛;萼筒陀螺狀,長寬近相等,約 0.25~0.3 公分,幾無毛或基部有短柔毛,萼片長卵圓形或三角卵形,長 0.4~0.5 公分,比萼筒稍長,先端急尖,邊有腺齒;花瓣粉紅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 25~30 枚;花柱比雄蕊長,基部有稀疏柔毛。核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縱徑 0.8 公分,橫徑 0.4~0.5 公分;核表面光滑。花期 1~2 月,果期 3~5 月。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pogonostyla Maxim.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柱郁李<植物志:Cerasus pogonostyla (Maxim.) T. T. Yu & C. L. Li>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及台灣。台灣見於北部低海拔山地灌叢,最高可達 800 公尺處。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花
主要特徵
郁李為薔薇科梅屬落葉灌木,高約 1.5 公尺;小枝纖細,灰褐色,無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3~7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銳利重鋸齒,無毛,側脈 5~8 對;葉柄長 0.2~0.3 公分;托葉線形,長 0.4~0.6 公分,邊緣具腺齒,早落。花春季與葉同時或先葉開放,2~3 朵簇生於葉腋,直徑 0.15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無毛;萼筒陀螺形,長寬近相等,無毛或被短柔毛,裂片 5,橢圓形,較萼筒長,花後反折;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枚,離生,較花瓣短;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較長,無毛。核果近球形,直徑約 1 公分,成熟時暗紅色,有光澤。
近似物種
本種野生狀態下特別是在栽培中變化較大,有人根據花色、單瓣或重瓣、花梗、小枝及花柱被毛等變異又劃分若干變種或變型。我們認為這些特徵變化在地理分佈上無一定規律,可進行變型處理。
用途
藥用:種子: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治津枯腸燥,食積氣滯,付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淋痛。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glandulosa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郁李、麦李<植物志:Prunus glandulosa Thunb.>
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多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向陽處或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青條花蜂,側面,腹部有4-5條水青色橫帶。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青條花蜂,頭部
主要特徵
體長12-13mm, 體色黑色,頭、胸背板密生黃褐色毛叢,腹部有4-5條水青色橫帶。
本屬7種,飛行能力強,吸取花蜜前會短暫停隔,然後快速奔向花朵,捲曲取食瞬間發出高頻聲響後離開,取食時間很短但會在同一個地方多次取食,十分忙碌。黃昏時會集體在枝條上找床舖,以強而有利的大顎緊緊咬住睡覺,由於大顎已特化成一對大鉗子,而且末端還有一個小機關,一旦咬住東西就會自動「上鎖」,也讓青條花蜂可以毫不費力的咬著小樹枝睡覺或休息,這些都是雄蜂。
青條花蜂並非社會性蜂類,雌蜂會單獨挖掘繁殖巢穴,巢穴毗連卻不互通,而雄蜂不會築巢,只會雲遊四方。
基本資料
學名:Amegilla calceifera
別名:鞋斑無墊蜂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類雛菊飛蓬(下方的葉子應該是台灣蛇莓的葉子)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類雛菊飛蓬,花,直徑約2mm
主要特徵
草本,具短根莖,莖短,葉蓮座狀,葉片倒卵形至匙形,基部葉柄狀,先端銳尖,散生毛被,全緣至略為齒牙緣。頭花倒錐狀,單一,直徑3-6公厘,總梗不分枝,長3-7公分,具小苞片;總苞線形,先端銳尖,邊緣膜質,外苞片長約0.5公厘,被毛;內苞片光滑至被毛,長0.7-0.8公厘,舌狀花2層,雌性,舌瓣白色至淺黃色,長約0.7公厘,管狀花兩性,花冠5裂,白色至淺黃色,長約1.3公厘,花藥長約0.3公厘;瘦果同型,被毛,冠毛1層,纖細,為易斷的剛毛,近與花冠等長。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ケセンボンギクモドキ(苔千本菊擬)<Lagenophora sp.>
學名:Erigeron bellioides DC.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生於南非,歸化於澳洲,夏威夷,玻多黎各。於臺灣歸化於北部。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光葉鴨舌癀舅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光葉鴨舌癀舅,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光葉鴨舌癀舅,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光葉鴨舌癀舅,花(花徑約2 mm)
主要特徵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公分;莖直立或斜上,四方形;單葉,對生,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5公分,寬0.8-1.2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近無柄;花多數密集,頂生或腋生;花萼4裂;花冠白色,4裂,基部被毛,柱頭2裂;雄蕊4枚;蒴果卵圓形,被軟毛;種子橢圓形,具網紋,內側有1溝槽。
基本資料
學名:Spermacoce assurgens Ruiz & Pavon
簡誌:無描述。
別名:光葉鴨舌癀、光叶丰花草<植物志:Spermacoce remota Lam.>
原產地:熱帶美洲;近年來(馴化)於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竹桿、竹枝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八芝蘭竹,葉籜
主要特徵
稈高3-10 m,徑1-6㎝,正圓形,肉厚,節間長20-70㎝,幼稈薄被白粉並疏生小刺毛,基部數節於籜環上、下方具一圈灰白色絹毛;稈節隆起較著。籜鞘外側生有黑毛,稍圓頭;籜耳顯著,密生褐毛,叢生鬚毛,二耳大小不等,大耳長1-1.5㎝,寬4-5㎜;小耳約大耳之1/3大;籜舌近於不顯著;籜葉卵狀尖三角形,長約為籜鞘之1/3-1/2,背面具褐色毛,基部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之3/4。葉一簇4-8,先端漸尖,成熟時平滑無毛。
用途
稈劈竹篾,供編織。
基本資料
注音:葉籜(ㄊㄨㄛ ˋ)
學名: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米篩竹、米筛竹<植物志: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原產地:原產臺灣北部平地及中國福建、浙江
保育等級: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林氏刺竹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林氏刺竹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林氏刺竹,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林氏刺竹,近基部的葉籜(注音:ㄊㄨㄛ ˋ)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林氏刺竹,竹枝
主要特徵
地下莖合軸叢生,枝節具2-3刺,稈籜邊緣無毛,稈橙黃色且具深綠色縱向條紋。稈基部節上有一圈氣生根;枝之節上有3彎硬刺。籜外面密被毛;籜耳大,被叢生褐毛;籜舌鉅齒緣,被緣毛;籜葉三角形或卵形,無毛。葉一邊密生緣毛,一邊疏生或無緣毛,平行細脈間有橫脈;葉耳近圓形。
基本資料
注音:簕(ㄌㄜˋ)竹、葉籜(ㄊㄨㄛ ˋ)
學名:Bambusa stenostachya cv. 'Wei-Fang Li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簕竹<植物志:Bambusa blumeana Schult. & Schult. f.>
原產地: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在菲律賓被稱為「Kawayang Tinik」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30 新竹腹水草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新竹腹水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新竹腹水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630 新竹腹水草,花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新竹腹水草,花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新竹腹水草,果實
主要特徵
常綠亞蔓性草本;株高 1~2 公尺,全株無毛,纖細,圓柱形,上部枝條下垂。葉為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長橢圓形至卵形,葉基圓形或闊楔形,葉尖漸尖形,葉緣呈歪三角狀鋸齒緣。花序為多花、密生穗狀花序,腋生,長 1.5~3 公分;苞片較花萼長,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形,光滑或疏被緣毛;花萼 5 裂,裂片長 0.3~0.4 公分,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光滑;花冠長約 0.5 公分,藍紫色,冠筒長約 0.3 公分,裂片漸尖形,花期 6~9 月。果實為蒴果,卵圓狀球形,稍扁平。果實為蒴果,卵圓狀球形,稍扁平。果期 10~11 月。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利水,行氣,去瘀,消腫,解毒之效。治肺熱咳嗽,目赤,水腫,淋病,腰痛,小兒驚風,血熱,肝炎,月經不調,疔瘡腫毒,瘰癧,跌打損傷,火燙傷。腹水草因治腹水病而得名)。腹水草因治腹水病而得名。草木便方稱釣魚竿,其腹水草屬(Veronicastrum)植物均同功效使用。
基本資料
學名:Veronicastrum axillare (Siebold & Zucc.) Yamaz. var. simadae (Masam.) H. Y. Liu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釣魚竿、爬岩红<植物志:Veronicastrum axillare (Siebold & Zucc.) T. Yamaz.>
原產地:分佈於江蘇南部、安徽(舒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乳源)。台灣(新竹)。日本也有。台灣北部新竹、桃園境內山區海拔 360~1,500 公尺的山谷林蔭下。。臺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黃金蒲桃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黃金蒲桃,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黃金蒲桃,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黃金蒲桃,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黃金蒲桃,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黃金蒲桃,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株形挺拔,主幹明顯,6 年生植株樹高可達 5 公尺。葉色亮綠,葉對生、互生或叢生枝項,披針形,全緣,革質,葉表光滑,新葉帶有紅色,揉搓有番石榴氣味。全年有花,盛花期為每年 11 月到次年 2 月,總狀花序有花 4~7 朵。開花後易結果,蒴果杯狀球形,果實有宿存的雌蕊。種子棕褐色,類三角形、腎形,扁平。花初開時黃綠色,隨著開花時間延長,轉為黃色,凋謝時為金黃色,其鮮黃色的小花聚生在枝條的頂端,排成繖房花序,整團花序遠觀有如絨球,遠看仿佛一個個憨態可掬的熊貓臉,故稱為“金黃熊貓”,是花色特殊的珍奇花木。樹形優美,木質堅硬,適宜作園景樹木、行道樹以及房前屋後等非規劃林地造林,幼株可盆栽,具有較高的綠化景觀和經濟開發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Xanthostemon chrysanthus (F.Muell.) Benth.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澳大利亞,主要分佈於昆士蘭東北部沿海地區,是澳洲特有的代表植物之一,也是澳洲特有的雨林特色風情樹種,為昆士蘭省凱因斯市(Cairns)市樹。性喜光充足、溫濕的環境,對栽培土質選擇不嚴,耐瘠薄;新加坡亦有引種栽培;中國福建、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等均有引種栽培;台灣近年各地偶見栽植。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葉表,如同一般的葉子質感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葉背,帶古銅色的質感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花序與花(雌花)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金新木薑子,花序與花(雌花)
主要特徵
喬木。保育等級:瀕臨絕滅。
基本資料
學名:Neolitsea sericea (Blume) Koidz. var. aurata (Hayata) Hatus.
簡誌:小枝被褐色伏毛;芽鱗略被褐色毛。葉卵至橢圓形,下面密被金褐色伏毛。
別名:
原產地:蘭嶼山區林緣或開闊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