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子貝爾蛛

2019/03/02 11:59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純子貝爾蛛 雌蛛會啣卵團保護,植物為假蹄蓋蕨的葉背

主要特徵


通體淡黃褐色,各腳細長,腹部末端黑褐色,十分不容易看清楚。
體長1.8-2.8mm,頭部圓型,眼六枚排列呈左右2團,腹部卵型,腹部透明或具淡橙黃、紅色斑,各腳細長,雌蛛觸肢細長,雄蛛螫肢及觸肢發達。本種體型很小,除腹端具淡色斑外通體透明,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棲息低矮草叢蕨類或野薑花葉背,遇到騷擾會垂絲墜下或隨風搖擺攀附到其他的枝葉躲藏,雌蛛有護卵的行為,卵數十顆聚成一團,雌蛛會以口啣著四處遊走保護。本種舊稱姬幽靈蛛 Spermophora junkoae 為同種異名,體態嬌小透明,腹部具紅色斑或無。

基本資料


學名:Belisana junkoae (Irie, 1997)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旅人蕉

2019/03/02 11:22


▲新店和美山 20190302 旅人蕉

主要特徵


幹高約可達 10 公尺,節環顯著。葉互生於幹頂,排成整齊之 2 縱列,葉鞘筒狀,葉柄長 2~4 公尺,葉片橢圓形,長約 3 公尺。穗狀花序腋生,總苞船形,先端銳尖,萼片 3 枚,突出甚長,花瓣白色,3 枚。蒴果 3 室,外果皮堅硬而富纖維質。

用途


緊急用水(旅人蕉的葉鞘基部及花苞片可貯甚多量之鮮水)。

基本資料


學名: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So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扁芭蕉, 旅人木, 旅人蕉
原產地:馬達加斯加。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圓彤

2019/02/23 11:36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小圓彤(長在廁所旁的路邊

主要特徵


兩性花。開花期秋末至春季。

小圓彤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或宿根性草本,原產玻利維亞、秘魯、巴拉圭、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的森林中,種名 sylvatica 即意指森林產的。小圓彤這個名字,推測是從小岩桐轉變而來,「圓」是花朵特徵,「彤」是赤紅、朱紅的意思來描述花色。市面上可見高、矮兩種,應該是不同品種的區別,高的適合盆栽或地植成花壇,矮的用來當組合盆栽材料或種成吊盆。小圓彤為苣苔科圓彤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稱紅岩桐、小岩桐、小圓桐、汽球燈罩,原產於波利維亞、秘魯,地生或著生,株高約 15~30 公分,可達 50 公分,全株有毛,地下具發達走莖,休眠期根莖末端肥大,莖直立或斜伸,紅褐色。單葉對生,葉披針形或長卵形,葉端銳尖,葉基楔狀,延伸至莖部,全緣葉,葉長約 6~10 公分,寬約 1~2 公分,葉面墨綠,略光亮,質感粗澀,側脈不明顯,無托葉,短葉柄。總狀花序自莖端伸出或單花開於近莖端的葉腋,花梗細長可達 5 公分以上,5 枚花萼線形。囊狀(壺形)花長約 2~3 公分,花冠 5 裂,裂片圓形深橘色。蒴果,圓形或長條形,宿萼並存,種子多數。

近似物種


台灣市面上可見植株較矮、花與葉皆圓短,株高約 15~20 公分的矮性種及植株粗壯高大、葉片與花都較長,株高 30~50 公分的大型種兩種。

培育方式


繁殖:種子或採用地下有發達的走莖,藉以生長繁殖;休眠期根莖末端肥大,可取出作為繁殖材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圓彤,小岩桐,紅岩桐、小圓桐、汽球燈罩
原產地:原產玻利維亞、秘魯、巴拉圭、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的森林中。

進入閱讀更多...

琉球杜鵑系(リュウキュウツツジ系)

2019/02/23 11:17


▲六窟 20190119 推測:白琉球

主要特徵


琉球杜鵑與霧島杜鵑相同的,於江戶時期就廣為流傳的杜鵑花,以白色為代表的品種。
琉球ツツジは霧島躑躅(キリシマツツジ)などと同様に、江戸時代に広く流通していたツツジで、白ツツジの代表的な品種です。

近似物種


日本杜鵑大致上的分類(補述中):
霧島杜鵑系(霧島ツツジ系、江戶霧島):
琉球杜鵑系(琉球ツツジ系)
久留米杜鵑(久留米ツツジ):
平戶杜鵑(平戸ツツジ):
山杜鵑系(ヤマツツジ系):
大山杜鵑系(オオヤマツツジ系):
蓮華杜鵑系(レンゲツツジ系):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在日本杜鵑也有以開花時期與進口品種做區分:
杜鵑(つつじ):日本本地種。整株一起開花。4-5月開花。葉較大較軟有軟毛。雄蕊5根以上。
皐月杜鵑(さつき):日本本地種。開花有先後順序。5-6月開花。小而硬葉尾較尖。雄蕊5根。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Azalea):台灣杜鵑在比利時混種。整株一起開花。11-2月開花。小而葉互生。雄蕊5-10根。

基本資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仙鶴草(白鶴靈芝)

2019/02/13 13:06


▲新北投 20190213 仙鶴草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常綠亞灌木;全株生有細毛,莖稍粗壯,圓柱形,莖節部分有膨大現象,莖葉均有香氣,乾時黃綠色;老枝灰白色, 嫩枝葉翠綠色。葉柄短小,葉身橢圓形,背面葉脈突起。聚繖花序,著生於枝梢或葉腋,苞片細小,花萼裂片為五,條狀披針形,兩面生腺毛,唇形花冠白色,上唇披針狀,下唇短三裂,花冠形狀,在一片綠意背景中猶如一隻隻展翅飛翔的白鶴。

用途


藥用(皮膚病)。

基本資料


學名:Rhinacanthus nasutus (L.) Kurz
簡誌:無描述。
別名:仙鶴花, 仙鶴草, 白鶴靈芝
原產地:美洲。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平戶杜鵑系(ひらどつつじ系)

2019/02/13 11:49


▲新北投 20190213 平戶杜鵑系之花蕊

主要特徵


在日本杜鵑園裡種植的霧島杜鵑,多被稱為「江戶霧島」。江戶初期,將鹿兒島的杜鵑送至江戶的染井的地區(也為染井杜鵑花的發祥地),以及大久保等品種改良後,推廣到全日本。
現在、つつじ園に植えられている霧島ツツジの多くは「江戸霧島」と呼ばれるものです。鹿児島の野生種のツツジが江戸時代初期に江戸へ運ばれ、染井(ソメイヨシノの発祥の地でもあります)や大久保などで品種改良がされ、さらに全国へと広がっていきました。

近似物種


日本杜鵑大致上的分類(補述中):
霧島杜鵑系(霧島ツツジ系、江戶霧島):
琉球杜鵑系(琉球ツツジ系)
久留米杜鵑(久留米ツツジ):
平戶杜鵑(平戸ツツジ):於長崎県平戸市所栽培出來的品種。
山杜鵑系(ヤマツツジ系):
大山杜鵑系(オオヤマツツジ系):
蓮華杜鵑系(レンゲツツジ系):
西洋杜鵑(アザレア):

基本資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苦滇菜

2019/02/13 11:46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213 苦滇菜的花

主要特徵


多見於春、夏間。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高 50~100 公分,莖直立,中空,有稜線、帶暗紫色,分枝幼嫩部份具腺狀毛。葉互生,基部葉具短柄,莖上葉無柄而呈耳垂狀抱莖,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0~20 公分,寬 3~5 公分,提琴形羽裂或不整狀羽裂,具大小不整齊尖齒緣,先端尖,葉背稍帶粉白。頭狀花黃色,頂生,排列呈疏繖房花序,花徑約 2~3 公分;總苞圓筒狀,長 1.2~1.5 公分,綠色,苞片 3~4 輪,長橢圓狀披針形,被腺毛,外輪苞片長 0.35~0.45 公分,中輪 0.6~0.9 公分;均為舌狀花,黃色,下半部管狀,先端截形,5 齒緣,被白細毛;雌雄同株,雄蕊 5 枚;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 2 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而扁平,長約 0.6 公分,褐色,具有 3 條明顯縱紋,復有橫紋,熟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

近似物種


近似的苦苣菜屬:
苦滇菜:花苞上有較疏的長刺、葉全緣或疏鋸齒
苦苣菜:花苞有短刺上面有較明顯黑點、葉淺裂至深裂
鬼苦苣菜:花苞稀有腺毛、葉具有尖刺

基本資料


學名:Sonchus oleraceus L.
簡誌:粗壯的草本,高20-100 cm,無毛,莖中空。基部莖生葉長橢圓形,葉柄有翅,羽狀裂片或分裂,具不規則的銳齒緣;中段莖生葉琴狀羽裂,葉基耳狀抱莖。頭花繖形狀排列;總梗具毛;總苞無毛或具腺毛。
別名:苦苣菜、苦菜、滇苦菜、滇苦苣菜、滇苦蕒菜、苦蕒菜、荼
原產地:泛亞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大陸、海南島朝鮮,日本,歐洲。台灣分佈於低至中海拔之開闊地。

進入閱讀更多...

鼠婦

2019/02/13 10:14


▲新北投銀光巷 20190213 鼠婦(植物為半邊羽列鳳尾蕨)

主要特徵


體近橢圓長型,體長約9-15mm,腹背扁平,後7對胸肢變成步足,是一種小型陸生甲殼類 。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以腐爛的植物、朽木、苔蘚、地衣、樹皮等腐敗有機物營生,在受到驚擾時會捲成一團。本種體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紋,兩側具黃色的斑紋,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晨昏或夜間活動, 常見於落葉和土壤中,繁殖能力強。 小型,頭部黑色,背甲各節密布褐斑,中央具縱線,縱線由2條黑褐色平行線構成,前後寬度等長,體側之背甲端部各有1枚白色斜斑及圓斑,端部有黃色分布。本種分布於低海山區,棲息陰暗的枯葉層,群體營生。

基本資料


日文:だんだんダンゴムシ
學名:Armadillidium vulgare
別名:土鱉、潮蟲

進入閱讀更多...

三突花蛛

2019/02/03 11:36


▲坪頂古圳 20190203 在台灣溲疏上等待獵物上門的三突花蛛

主要特徵


雌蛛體長 5 -8 mm,雄蛛 2.5 - 5 mm,本種斑型變異很大,坊間出版的圖鑑及網路蒐尋的資料,標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的斑型有十幾種之多,若加上雄蟲的斑型就更複雜了。日本新海榮一蜘蛛圖鑑本種雌蛛綠色,前胸背板及各步足無斑,腹部水梨狀,中央寬弧圓,背上有一條褐色的縱斑,前窄後寬,近後端中央分離,雄蛛前胸背板有2條黑褐色縱紋,腹背綠色,各腳節間具黑褐色斑。台灣的網路以此種稱名的有白色、黃白色、黃褐色、綠色等多種,體色會隨環境改變具良好的保護色,腹部一般水梨狀,雌蛛近似三角蟹蛛但眼域內不具黃褐色的三角眼罩。本屬TaiBNET網站沒有記錄,世界蜘蛛名錄將本種分類於分布於伊氏蛛屬 Ebrechtella下,有2種,另一種為偽弓足伊氏蛛Ebrechtella pseudovatia ,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隱藏花朵間捕食小昆蟲或同類的蜘蛛,雌蛛有捲葉築巢產卵的習性,巢型粽狀,曾見於茶花及五節芒葉上築巢產卵、護幼。
三突花蛛Misumena tricuspidatus Lee, 1966= Ebrechtella tricuspidatus 同種異名。

基本資料


學名:Ebrechtella tricuspidatus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溲疏(臺灣溲疏)

2019/02/03 08:04


▲坪頂古圳 20190203 台灣溲疏的花序

主要特徵


灌木,高 3~5 公尺;老枝灰色,表皮脫落,無毛;花枝長 8~14 公分,具 4~6 葉,淡綠色,被星狀毛。葉紙質或薄革質,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5~8 公分,寬 2~3 公分,先端漸尖、尖頭稍彎,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大小不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疏被 4~5(~6) 輻線星狀毛,毛緊貼並與葉同色,側脈每邊 4~6 條,網脈兩面均隆起;花枝的葉柄長 0.2~0.4 公分,其餘葉柄長 0.6~0.8 公分,被星狀毛。聚繖狀圓錐花序長 6~8 公分,直徑 3~4 公分,具多花,疏被星狀毛;花蕾長圓形;花冠直徑 1.5~2.5 公分;花梗長 0.3~0.5 公分;萼筒杯狀,高約 0.25 公分,直徑約 0.3 公分,裂片三角形,長寬均約 0.1 公分,先端急尖,密被 8~12 輻線星狀毛;花瓣白色,長圓形,長 0.9~1.3 公分,寬 0.3~0.4 公分,先端急尖,基部稍狹,外面被星狀毛,花蕾時內向鑷合狀排列;外輪雄蕊長約 1.2 公分,內輪較短,花絲先端 2 齒,齒長不達花藥,花藥長圓形,具短柄,從花絲裂齒間伸出;花柱 3~4,較外輪雄蕊稍長。蒴果半球形,直徑約 0.35 公分。花期 3~6 月,果期 8~10 月。

近似物種


近似植物的特徵:
1.心基葉溲疏:葉立體星狀毛
2.大葉溲疏:葉革質,平面星狀毛。
3.台灣溲疏:葉紙質,平面星狀毛。

用途


藥用(根:解熱,止瘧。治瘧疾)。

基本資料


學名:Deutzia taiwanensis (Maxim.) Schneider
簡誌:葉膜質至薄紙質,卵狀長橢圓至卵狀披針形,長5-8 cm,寬2-3 cm,基部鈍至圓,銳尖細鋸齒緣,先端尾尖;葉柄長5-6 mm。頂生圓錐花序。
別名:臺灣溲疏、常山、台灣溲疏、台湾溲疏<中国植物志:Deutzia taiwanensis (Maxim.) Schneid.>
原產地:生於海拔300-2300米林中。特產台灣全省低至中海拔山區較潮濕的環境。台灣原生種。台灣固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