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芋

2021/04/10 13:47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刺芋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刺芋,佛焰苞

主要特徵


刺芋為超大型的水生草本,高可達2公尺。莖直立或斜上生長。葉有二型,新型全緣葉或一回羽狀裂葉。在較陰暗的地方,裂片較寬,裂片與裂片之間會靠很近,在全日照的環境下,裂片會變得很細,像魚骨狀。葉柄及葉背都佈滿刺。佛焰花序,佛焰苞暗紅色,扭曲而直立,高可達60公分。花梗也具刺。花期9月,果翌年2月成熟。

用途


藥用(能消炎止痛、消食、健胃;可治淋巴結核、淋巴腺炎、胃炎、消化不良、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獸醫用以治牛馬勞傷,催膘),中國雲南則將嫩葉作為蔬菜食用。

基本資料


學名:Lasia spinosa (L.) Thwait.
簡誌:屬特徵- 溼生草本,具匍匐地下莖。葉具長柄,基部具鞘,疏具皮刺,幼時箭形,不裂,成熟時鳥足狀裂,下表面脈上具肉刺。花序柄具皮刺;佛燄苞長;花序短圓柱形,密生花。花兩性;花被片4,稀6;雄蕊4-6;子房1室,具1胚珠。漿果,緊密著生。 種特徵- 葉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側裂片2-3,線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最側之裂片再3裂,小裂片長15-20 cm。佛燄苞長15-30 cm,上部螺旋狀紐轉;花序長2-3 cm。 此處記載係根據中國植物誌第13卷第2分冊(吳征鎰、李怛,1979)。
別名:刺芋<植物智:Lasia spinosa (L.) Thwait.>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等地。生於海拔1530米以下的田邊、溝旁、陰濕草叢、竹叢中。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貓鬚草

2021/04/10 13:19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貓鬚草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貓鬚草,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1.5米,四稜形,具淺槽及細條紋,被倒向短柔毛。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2-5.5cm,寬(0.8)1.3-3.5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至截狀楔形,邊緣具粗牙齒或疏圓齒,齒端具小突尖,紙質,上面欖綠色,下面灰綠色。花、果期5-11月。

用途


藥用(治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及風濕性關節炎,對腎髒病有良效)。

基本資料


學名: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 Miq.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木質化,頂生疏離假總狀輪生聚繖花序;花萼鐘形,二唇,上唇寬卵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萼齒三角形,最底一對較窄;花冠筒狀,二唇,上唇三裂,中裂片凹缺,下唇內凹;雄蕊4,2強,花絲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遠,花藥2室;子房4深裂,花柱基生。花堅果球形,具網紋。 種特徵: 葉片菱形,長5-12 cm,寬2-5 cm,鋸齒緣,兩面被短毛;葉柄長0.5-2 cm。花冠白色至淡紫色。
別名:肾茶<植物智: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 Y. Wu ex H. W. Li>
原產地:中國產廣東海南,廣西南部,雲南南部及福建。印度,緬甸,泰國,經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澳大利亞及鄰近島嶼也有。平地栽培及逸出。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屯鹿月桃

2021/04/10 12:58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屯鹿月桃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屯鹿月桃,花側面

主要特徵


屯鹿月桃花序似乎看起來是直立的,也會被誤認為烏來月桃,其實屯鹿月桃的花序軸基部是彎曲的,葉子的側脈不凸起,與烏來月桃有別。屯鹿月桃的葉子除了葉緣有毛之外,兩面光滑無毛。

近似物種


根據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的學者推測:屯鹿月桃(Alpinia tonrokuensis)是月桃 (Alpinia zerumbet)和烏來月桃 (Alpinia uraiensis)的天然雜交種。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tonrokuensis Hayata
簡誌:葉僅於葉緣下表面被毛。圓錐花序,下方分枝具2朵花(被無梗花朵的小苞片包被),密被毛;小苞片具殼狀,長約3.5 cm;唇瓣深黃色,具紅色斑點及條紋。蒴果狀,扁球形,具縱稜。
別名:通落月桃
原產地:台灣北部山區。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蔓性野牡丹

2021/04/10 12:57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蔓性野牡丹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蔓性野牡丹,花側面

主要特徵


宿根常綠草質蔓藤,莖呈匍匐性,延伸可達 60 公分以上;嫩枝紫紅色,具有溝槽,葉片兩面顏色有明顯差異,單葉十字對生,闊卵形,有 3 出脈,陰暗處葉面較平展,葉背色淺、葉面深綠色,都有明顯毛茸,細齒狀緣。花朵狀似野牡丹,只是花朵比較小;花頂生,花萼面有許多小刺毛,宿存,花冠紫粉紅色,5 瓣,花瓣倒卵形,瓣端圓或截形,雄蕊鮮黃色。果實表面有許多刺毛。性耐陰,花、葉柔美,可用仟插法繁殖。

基本資料


學名:Heterotis rotundifolia (Sm.) Jacq.-Fe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粉光花
原產地:墨西哥,1997年自泰國引入台灣。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三儉草

2021/04/10 12:25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三儉草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三儉草,小穗

基本資料


學名:Rhynchospora corymbosa (L.) Britt.
簡誌:根莖短,粗壯。稈高80-120 cm,具節。葉基生或莖生,寬8-20 mm。花序由2-4個繖房花序組成;小穗很多,長7-10 mm;鱗片排成兩列,長2.5-6 mm。瘦果長3-3.5 mm,黃褐色,橫截面近圓形。
別名:繖房刺子莞、傘房刺子莞、三俭草<植物智:Rhynchospora corymbosa (L.) Britt.>
原產地: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布於桃園、宜蘭等地區低海拔溼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宜蘭月桃

2021/04/10 12:18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宜蘭月桃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宜蘭月桃,花序與花正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葉長橢圓至披針形,長20-50cm,寬4-9cm ,亞革質,兩面密被絨毛。圓錐花序,基部短枝具1-2朵花;小苞片小或無;花梗長約2mm;花冠白色帶淺紅色;唇瓣倒卵形,先端凹或圓,長寬1.4-1.8×1.2-1.5cm,底色白至粉紅,中間往邊緣有一些紅色條紋,但未達邊緣,邊緣為粉白色。蒴果不規則球形。

近似物種


宜蘭月桃可能是普來氏月桃與山薑天然雜交種。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 ilan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宜兰山姜<植物智:Alpinia × ilanensis S. C. Liu & J. C. Wang>
原產地:分布台北、宜蘭、花蓮等海拔450-1,500m之濕涼山區。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過長沙

2021/04/10 12:13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長在水溝邊的過長沙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過長沙,花側面

主要特徵


匍匐草本植物,因外形像馬齒莧(豬母乳),別名假馬齒莧,多數開白花,又叫白豬母乳,另由英文音譯得名百克爬草。花期5至10月。兩性花,單生於葉腋。蒴果,長卵狀錐形,長約0.4至0.5公分,包於宿存花萼內;種子橢圓狀,黃褐色,一端平截,表面具縱條稜。藥用(消腫)。

基本資料


英文名:Waterhyssop,Brahmi,Thyme-leafed Gratiola,Water Hyssop,Herb of Grace,Indian Pennywort
學名:Bacopa monnieri (L.) Wettst.(有同物異名)
簡誌:屬特徵:多年生親水性草本。葉對生,全緣。花單生或偶而成對,腋生;萼片5,不等尺寸,後方者最大,底部具2小苞片;花冠筒形,花瓣片5,略二唇化;二強雄蕊,花藥不相聯,藥室等長。蒴果包於花萼內。 種特徵:莖匍匐,無毛。葉匙形至倒卵形,長5-20 mm,先端鈍形,基部稍抱莖,兩面無毛。花瓣白色或淺藍色。
別名:小對葉, 百克爬草, 陌子菜, 過長沙, 過塘蛇、假马齿苋<植物智:Bacopa monnieri (L.) Wettst.>
原產地:亞洲的印度、中國、越南等亞熱帶地區。台灣沙質濕地、石礫濕地及水稻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柳葉水蓑衣

2021/04/10 12:05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柳葉水蓑衣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柳葉水蓑衣,花側面

主要特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可高達80 cm。葉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兩面略被刺毛。花淡紫色,簇生。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ギノツメ(荻の爪)<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學名: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簡誌:植株高達80 cm。葉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8 cm,寬7-15 mm,兩面略被刺毛。花淡紫色,簇生。
別名:水蓑衣、大青草、青澤蘭、竄心蛇、魚骨草、水蓑衣<植物智: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原產地:台灣、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及琉球。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濕地上。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山欖

2021/04/03 16:22


▲龍洞岬 20210403 山欖(果期)


▲龍洞岬 20210403 山欖,中間淺褐色小顆粒狀的是花苞,果是左後中下方綠色較大顆的

基本資料


學名: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簡誌:中或小喬木;小枝具鐵銹色柔毛。葉倒卵、倒卵狀長橢圓或長橢圓形,可長達16 cm,圓或微凹頭。花1-4朵叢生葉腋。果橢圓形。
別名:樹青、山榄<植物智: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日本前胡

2021/04/03 15:30


▲龍洞岬 20210403 日本前胡


▲龍洞岬 20210403 日本前胡,停在繖形花序上的橘虎

主要特徵


草本,株高 60~100 公分。花期 6~9 月。果期 9~11 月。

用途


藥用(根:鎮靜,鎮咳,利尿,祛風,行氣,止痛,強壯。治感冒,頭痛,痛風,泄瀉,膀胱結熱,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皮膚搔癢)。

基本資料


和名:ボタンボウフウ(牡丹防風)<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var. japonicum>
學名: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簡誌:莖高60-100 cm。葉基生者三角卵形,長5-20 cm,小葉倒卵楔形,長3-6 cm,寬2-4 cm,先端通常3淺裂,葉柄長10-20 cm。最小單位之繖形花序15-30朵花,花白色。離果寬2-4 mm。
別名:防風、防葵、食用防風、滨海前胡<植物智: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
原產地:中國東部沿海等地及日本本州関東以西、朝鮮、菲律賓等地。台灣北部及東部海濱。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