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苧麻(柄果苧麻)

2020/08/15 12:18


▲烏塗溪 20200815 柄果苧麻


▲烏塗溪 20200815 柄果苧麻,從葉背看雌雄花位置

主要特徵


花期 3~5 月。雌雄同株。

亞灌木,高 1.5~2 公尺,枝條細長,灰褐色,平滑無毛或略被短柔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柄略被短柔毛,扁壓狀,長 2~4 公分;葉片長 7~15 公分,寬 2.5~6 公分,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尖銳至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心形,葉緣為鈍鋸齒緣至細鋸齒緣,上表面有毛,下表面無毛或略被毛,主脈 3 條,顯著;托葉披針形,葉尖銳,葉基近於圓形,背面被毛,長 0.5~1.2 公分。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集生成簇,腋生,被毛,且具短梗,花被與雄蕊各為 4 枚;雌花密生為球形,全體排列成穗狀,頂生,各穗軸再作園錐花序狀排列,有毛。果實為瘦果,花柱宿存,外被毛茸,橢圓形,略呈扁壓狀。

用途


藥用(治小兒滯食,消化不良,胎動,肝病,月經不調)。製繩索(莖皮纖維)。

基本資料


學名:Boehmeria wattersii (Hance) B. L. Shih & Yuen P. Yang
簡誌:灌木,高達3 m;小枝漸無毛,具貼伏毛。葉對生,卵形至披針形,長6.5-24 cm,寬2.5-9 cm,先端漸尖,細鈍齒緣至細鋸齒緣,葉基心形;葉柄長1.5-8.5 cm;托葉披針形,長5-12 m。雌花序圓錐狀。
別名:長葉苧麻、柄果苧麻、中華冷水麻、落尾麻
原產地:特產於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番茄(小番茄)

2020/08/15 11:32


▲烏塗溪 20200815 番茄

主要特徵


1~2 年生半蔓性草本植物。主莖有剛毛及油腺,故用手觸摸時,會有臭味及油分;植株莖老化後會木質化。葉互生,羽狀複葉,淺綠或深綠色。第 1 朵花生於第 7~10 節間,自動停芯形品種每隔 1~2 節,非自動停芯型品種每隔 3 節著生一花穗。聚繖或總狀花序,短筒形黃色完全花,萼 5 片,宿存。自交作物,漿果,胎座肉質而皮薄,果實顏色紅或黃,球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子扁腎形,覆灰色短毛。

基本資料


英文:Tomato, Love Apple
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utum Mill.(有同物異名)
簡誌:葉長10-50 cm;小葉片通常5-9,卵形或長橢圓形,長6-12 cm,近全緣或不規則齒緣。花萼及花瓣各5-9。
別名:臭柿仔, 甘仔蜜, 西紅柿, 番柿, 小番茄, 小金瓜, 紅耳仔厝, 耳子蜜, 六月柿
原產地:南美洲安地斯山的祕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還魂(玉咲葛藤)

2020/08/02 15:41


▲大屯山 20200802 大還魂


▲大屯山 20200802 大還魂,果實(成熟果為紫紅色)

主要特徵


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細長而具條紋,全株平滑。單葉,互生,全緣,具長柄。

葉膜質,卵圓形,基部平截至圓。花序單一頭狀,有花盤。果扁闊卵形。葉脈由葉柄著生處掌狀向外放射,葉面也呈凹陷狀,藤本植物中很少有此類型者。又稱玉咲葛藤,藥草界則以-倒地瓊稱之。核果,闊卵形,扁平,2~5 枚一簇,徑約 0.6 公分,成熟時呈紫紅色,結果期 6~9 月。

近似物種


防己科千金藤屬有4物種,2-3種在本島可見(大還魂, 千金藤, 石蟾蜍),另2種主要分布於蘭嶼。

用途


藥用(根,莖或全草,全年可采,洗淨切碎,曬乾備用,亦可鮮用。其味微甘辛,性溫,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要用於跌打及骨折)。花序單一頭狀,有花盤,花期 4~7 月。核果,闊卵形,扁平,結果期 6~9 月。

基本資料


和名:タマザキツヅラフジ(玉咲蔓藤)<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
注音:玉咲(ㄒ|ㄠˋ)葛藤
學名: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
簡誌:葉膜質,卵圓形,基部平截至圓。花序單一頭狀,有花盤。果扁闊卵形。
别名:金線弔烏龜、台灣千金藤、倒地拱、頭花千斤藤、倒地瓊(桕)、白藥子『唐本草』、白藥『藥性論』、山烏龜『圖考』、玉咲葛藤(日本)、金線吊葫蘆
原產地:中國大陸中、南各省;台灣產於北部及東部山區。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王瓜

2020/08/02 15:05


▲大屯山 20200704 王瓜


▲大屯山 20200802 王瓜,花盛開的樣子(PM 18:59)

主要特徵


攀緣性多年生草質藤本。根肥厚而呈塊狀,莖細長而有粗毛,具卷鬚;葉互生,膜質至紙質。花在傍晚至晚上階段開花,過程約1個半小時前後。王瓜與括樓的區別:根狀莖紡錘形;葉背面密生短柔毛。

攀緣性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而呈塊狀,莖細長而有粗毛,具卷鬚;葉互生,膜質至紙質,掌狀 3~5 淺裂,近基部之葉則多呈深裂狀而被有粗毛,三角卵形至近圓形,全緣至 5~7 深掌裂卷鬚,單一或 2 分叉;花雌雄異株,腋出,花冠白色,先作 5 裂,各裂片再呈細絲裂狀而下垂;雄花少數而呈短總狀排列,雌花單立,萼筒長約 6 公分;果實橢圓形或近於球形,具 10 條綠白色縱條紋,熟時橘紅色,果實長圓形;種子中部有增厚的環帶。全島中低海拔森林及山野。

基本資料


學名: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 ex Franch. & Sav.
簡誌:葉膜質至紙質,三角卵形至近圓形,全緣至5-7深掌裂;卷鬚單一或2分叉。果卵形至橢圓形,具10條綠白色縱條紋,熟時橘紅色。
別名:師古草、烏瓜、狹果師古草、野冬瓜、臺灣師古草
原產地: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森林及山野。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鬼豔鍬形蟲

2020/08/02 14:53


▲大屯山 20200802 鬼豔鍬形蟲 雌(短齒型)

主要特徵


鬼艷鍬形蟲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鍬形蟲。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常出現於柑橘園吸食汁液。幼蟲稱蠐螬或雞母蟲。近幾年採集風氣盛行,加上鬼艷的飼育方法並不是很容易,使得長牙的個體面臨到捕捉的壓力。

大型鍬形蟲,體色黑,雄蟲45-93mm、雌蟲40-60mm。一般75mm以上之大型雄蟲大顎較細且長,僅末端有大齒凸及少許小齒凸,咬合時兩顎間有一水滴狀之空隙;未達65mm之小型個體大顎粗且短,形狀呈剪刀狀,內側許多小齒凸呈鋸齒狀;65-75mm之中型個體大顎形狀介於兩者之間,前端如小型個體有較多小齒凸,中間有一較小圓形之空隙;本種小型個體與大圓翅小型個體外觀相似,本種眼緣不發達,後方有一明顯尖突,且體色為亮黑色,而大圓翅則是眼緣呈三角形,後方無尖突,體色呈深褐色。雌蟲眼緣發達呈三角形,但頂角不尖銳,體色為亮黑色,而大圓翅則是眼緣呈三角形,體色呈深褐色。

台灣體型最大的鍬形蟲,分佈於全島1500公尺以下山區,蘭嶼和綠島亦有分佈。成蟲主要發生期為7~9月,易於低海拔柑桔園發現,或是夜外在山區水銀燈底下也可發現趨光個體。 幼蟲主要棲息在枯樹樹根下方或是倒木下方的土壤中,直接啃食上方的朽木纖維維生,甚少棲息在枯木內部。

近似物種


鬼豔鍬形蟲分三種:
長牙型:大顎長又細,齒突在大顎尖端處。
中牙型:近頭部大顎有延伸。
短牙型:近頭部大顎無延伸。雄,頭部近胸部節段有尖刺。雌,則無;但外觀與大圓翅雌蟲差異在眼緣凸起部分,鬼豔雌蟲的複眼較近也較圓。
根據:台灣鍬特集(一)-Odontolabis艷鍬屬介紹

其他相關


學名:Odontolabis siva Hope et Westwood, 1845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亞種。

進入閱讀更多...

輝椿象

2020/08/02 11:32


▲大屯山 20200802 輝椿象

主要特徵


觸碰到輝椿象時,會發出有點像是杏仁粉味道的臭味,久久不退。

體長 7 - 8 mm,體型寬廣短胖,觸角1-4節黃褐色,其餘紅褐色,體色褐色或黃褐色,前胸背板褐色具波狀橫向刻點,前緣兩側具乳黃色分布,側角黃褐色光亮,端部圓鈍。本屬一種,常見於旋花科的牽牛花、菊科的大花咸豐草、茄科的龍葵植物寄主,成蟲若蟲群聚吸食植物汁液, 若蟲近似成蟲但觸角倒數第2節灰白色,普遍分布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Carbula crassiventris (Dallas, 1849)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中華括樓

2020/08/02 11:19


▲大屯山 20200802 中華括樓


▲大屯山 20200802 中華括樓,花苞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葉子有點像是西瓜葉。括樓屬的開花時間都在夜晚。

基本資料


學名: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簡誌:葉紙質,卵形至近圓形,5-7掌裂;卷鬚2-5分叉。果橘紅色。
別名:括樓
原產地:台灣北部開闊林地及草地。

進入閱讀更多...

早田氏蛇根草

2020/08/02 10:31


▲大屯山 20200802 早田氏蛇根草


▲大屯山 20200802 早田氏蛇根草,果實上有疣狀突起

近似物種


台灣共四種蛇根草:蛇根草白花蛇根草早田氏蛇根草及小花蛇根草。

蛇根草早田氏蛇根草關鍵在於「花萼」與「果實」上的瘤狀物(疣狀突起):
蛇根草「花萼」與「果實」光滑,早田氏「花萼」與「果實」可見瘤狀物。

基本資料


學名:Ophiorrhiza hayatana Ohwi
簡誌:葉長橢圓披針形至長橢圓倒披針形,長8-16 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漸狹,無毛;葉柄長1-2 cm。花冠喉部被毛。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石吊蘭

2020/08/01 12:30


▲菜公坑 20200801 可能因為風大,橫向生長的石吊蘭

主要特徵


草本。
附生性常綠小灌木,高 20~30 公分,根部常肥大呈塊根,莖淡灰褐色。葉對生或輪生,具短柄,紫紅綠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3~6 公分,寬 0.8~1.5 公分,基部楔形或鈍形,先端鈍形或尖形,稍革質,光滑無毛,鈍狀疏鋸齒緣,主脈背面凸起。花單一,腋出; 花梗纖細,長 3~4 公分;苞片兩片;花萼 5 裂;花冠長 3~4 公分,筒形,冠筒喉部膨大,先端 5 裂,裂片圓形;雄蕊 4 枚,2 長 2 短,藥隔背面附屬物 1 枚;花盤環形;花柱細長。蒴果線形,長 6~10 公分,徑約 0.3 公分;種子細小,紡錘形,褐色,兩端具褐色毛。

用途


藥用(全草可供藥用,治跌打損傷等症)

基本資料


學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簡誌:莖無毛或披細柔毛。葉輪生、對生或 4-7枚假輪生,線、寬橢圓、倒披針至倒卵形,稀披針至卵形,長達7cm,無毛,稀具細柔毛,先端銳尖至鈍圓,先端近全緣,基部狹至寬楔形。花冠白至淡紫色,長達5.5cm,無毛。果長達13cm。 低至中海拔山谷的樹上或岩上著生。
別名:臺灣石吊蘭、吊石苣苔、吊石苣苔<植物智: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原產地:生於丘陵或山地林中或陰處石崖上或樹上,海拔300-2000米。在中國東南及越南、日本也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多花蓬萊葛

2020/08/01 12:21


▲菜公坑 20200801 多花蓬萊葛


▲菜公坑 20200801 多花蓬萊葛。幼時葉脈及兩側見綠白斑。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蓬萊葛為馬錢科攀緣性藤本。在台灣共2種;分別是:多花與垂花兩種。多花見於北部低山;垂花-

多花蓬萊葛,蔓性灌木;莖圓柱狀,綠色。葉狹橢圓形至披針形,長6 -12c m ,漸尖頭,葉基銳尖至圓。聚繖花序腋生。小花序有花3-10朵。花萼鐘形;花冠近輪狀,4-5裂。漿果球形。熟時由紅轉黑。

基本資料


學名: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
簡誌:無描述
別名:島田氏蓬萊葛、蓬萊葛<植物智: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
原產地:生海拔300-2 100米山地密林下或山坡灌木叢中。中國產於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日本和朝鮮也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