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光葉鱗蓋蕨,長約100cm,高約60cm
近似物種
簡誌中記載近似的蕨類 +中國植物誌特徵:
光葉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120cm。葉表葉軸近無毛)
邊緣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及孢膜有毛,孢膜亞邊緣生,且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密被長毛,葉軸近無溝)
台北鱗蓋蕨:葉緣裂入超過葉緣至羽軸距離的4/5,幾近羽軸。(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有短毛,葉軸有溝)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lepia calvescens (Wall.) Presl
簡誌:一回羽狀複葉,葉緣裂入至多達葉緣至羽軸距離的1/2,羽片基部具耳狀突起。此突起之裂片通常深裂,但絕不裂至羽軸。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
別名:光叶鳞盖蕨(中国植物志:Microlepia calvescens (Wall.) Presl)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薄葉三叉蕨
和名:ウスバシダ(薄葉羊歯)<Tectaria devexa (Kunze) Copel.>
學名:Tectaria devexa (Kunze) Copel.
簡誌:短直立莖,柄長8~18cm,葉二至三回羽裂,和柄同長。羽片末端尖,羽軸及小羽軸兩側皆具網眼,網眼中不具有游離小脈。孢膜具緣毛,位在羽片近邊緣,游離脈,羽片末端鈍尖。羽軸、葉軸遠軸面密佈肋毛。
別名:
原產地:一般生長在高位珊瑚礁地形的林下珊瑚礁岩上,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地區有高位珊瑚礁地形的地方,如墾丁國家公園、小琉球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大學 20190720 文殊蘭的花序,靠近時有淡淡的香味
主要特徵
大型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花期夏季。花朵雖然美麗,但全株有毒。果實具有海綿組織,可漂浮於水面,藉以傳播繁殖。喜歡溫暖有陽光及水份充足的地方,卻也耐風、耐潮,在海岸地區常有零星分布。
具有皮鱗莖,圓柱形,株高約 1 公尺。葉基部抱生,平行脈,無柄,深綠色的葉呈長線形,葉肉厚而多汁, 葉緣波狀,長 50~80 公分,寬 6~12 公分。花頂生,總苞片 2,繖形花序,由多數 20~50 朵小花組成;花冠白色,十分清香,花被片合生,花筒纖細,伸長,裂片 6;雄蕊 6,著生於花筒喉部,離生;子房下位,花柱下彎,柱頭不明顯 3 裂。蒴果近球形,通常頂端具突出喙。
近似物種
常容易混淆的植物:螫蟹花(蜘蛛百合)、文珠蘭(文殊蘭)
用途
藥用(葉與鱗莖,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治跌打損傷、風熱頭痛、熱毒瘡腫等症)
基本資料
和名:ハマユウ(浜木綿)<Crinum asiaticum>
學名:Crinum asiaticum L.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有皮鱗莖;葉基生,無柄。花頂生,總苞片2,繖形花序;花被片合生,花筒纖細,伸長,裂片6;雄蕊6,著生於花筒喉部,離生;子房下位,花柱下彎,柱頭不明顯3裂。蒴果通常頂端具突出喙。 種特徵- 葉緣波狀,長50-80 cm,寬6-12 cm。花白色;蒴果近球形。
別名:允水蕉、文殊蘭、文珠蘭、濱木綿、濱萬年青、亚洲文殊兰(植物智:亚洲文殊兰)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台灣全島海邊沙地。廣泛被栽植為園藝植栽。臺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蛾蠟蟬在五節芒的花上
主要特徵
拍植物時,有一種蟲會以奇特的彈跳加飛翔的方式跑掉,到底是什麼?搞得莫名其妙地,這一隻卻是自己跑來,完全不怕人,原來就是它。
體長約5-6.8mm,體背淡黃褐色密布白粉,頭部小,端部尖,複眼黃色,翅膀寬大,外緣弧型,各腳黃褐色,脛節端部以下黑褐色。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寄主芒草葉面或葉背吸食汁液,隱密性高,遇到騷擾會彈跳飛離,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Mimophantia maritima (Matsumura, 1900)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花期快結束的綠巨人白鶴芋的花
主要特徵
常綠草本植物。花期要過時會轉成綠色。白鶴芋栽培品種繁多,中大型品種亦有數種,不易區分。
宿根性性,植株叢生狀,株高約一百五十公分,有肉質的球莖或地下莖,有草酸鈣結晶,具短根莖,有汁,根生葉(基生葉),葉由根出叢生,葉闊卵圓形,葉端漸尖,葉基圓鈍,全緣葉,葉大型,革質,葉墨綠、濃綠色,具葉鞘,膜質,羽狀脈,葉脈清晰,葉面略皺感,葉脈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無托葉,葉柄長,綠色,兩性花或單性花,單性花之雄花在上而雌花在下,肉穗花序,柱狀,白色至乳黃色,自葉腋抽出,高出葉面,其上之突起較粗顯,花梗長,具佛焰苞,佛焰苞苞片白色,單性花無花被,兩性花則花被四至六枚,離生或鱗片狀合生,雄蕊二至八枚,與花被對生,雌蕊心皮一至三枚,合生,子房上位或位於佛焰花序中,子房一至三室,胎座有各種類型,漿果,球形或長橢圓狀圓錐形,綠色,有突起,排列如毛毛蟲狀。
基本資料
學名:Spathiphyllum 'Euro-Gigant'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大白鶴芋
原產地:熱帶美洲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散穗弓果黍的葉子,葉子基部有緣毛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細長,開花稈高可達60公分。
一年生草本,稈細長,開花稈高可達 60 公分。葉片寬大而薄,長 7~15 公分,寬 1~2 公分,橢圓形或線狀橢圓形,疏被毛;葉舌長約 0.1 公分,膜質;葉鞘邊緣被細毛,全體密被疣狀毛;兩面近無毛,脈間具小橫脈,近基部邊緣被疣基長纖毛。花序為圓錐花序,大而開展,長可達 30 公分,寬達 15 公分,分枝纖細,枝條細管狀;小穗柄遠長於小穗;小穗兩側扁壓狀,穎及下位外稃被小刺毛;外穎約為小穗的 1/2 長;內穎較小穗稍短,呈弓狀隆起;下位外稃與上位外稃等長;上位外稃堅硬,具細縱紋,近頂端之弓狀隆起面具小疤痕。 花期 5~10 月。
基本資料
英文名:Broad-leaved Bowgrass
注音:散穗弓果黍(ㄕㄨˇ)
學名:Cyrtococcum accrescens (Trin.) Stapf(有同物異名)
簡誌:一年生;葉片橢圓形至線狀橢圓形,長7-15 cm,寬10-20 mm,葉鞘邊緣具纖毛。
別名:散穗弓果黍<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散穗弓果黍 Cyrtococcum patens var. latifolium (Honda) Ohwi>
原產地:中國、東南亞、中南半島、印度、錫蘭、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新幾內亞等熱帶地區。台灣低海拔林下及溪谷。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早田氏鱗毛蕨
主要特徵
葉柄長可達25公分,基部疏被紅褐色之披針形鱗片。
莖短,直立,密被紅褐色、披針形、略具暗色縱紋之鱗片,葉叢生;葉柄長15-25cm,草桿色,基部褐色,疏被與莖相同之鱗片;葉片卵形,長15-25cm,寬10-15cm,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對生,具柄,長5-9cm,寬3-5cm,頂端常呈尾狀漸尖,最基部一對羽片之最基部朝下小羽片較相鄰小羽片長;小羽片末端圓鈍,上段具尖齒;孢膜圓腎形,表面密布腺體,位於小羽軸與葉緣之間,在小羽軸兩側各一行。
近似物種
相同是鱗毛蕨屬的蕨類,特徵區別如下:
早田氏鱗毛蕨:低海拔地區常見。基部葉柄鱗毛黑褐色。
長葉鱗毛蕨:中海拔地區常見(低海拔也有)。基部葉柄鱗毛近淡褐色,孢子囊群為順序成熟(漸熟型)。
其他相關
關於早田 文藏(中名或學名以紀念早田/Hayata)。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ヌタマシダ(犬玉羊歯)<Dryopteris subexaltata (H.Christ) C.Chr.>
學名:Dryopteris subexaltata (Christ) C. Chr.
簡誌:根莖粗,植株叢生,鱗片栗褐色,披針形,多少具暗色縱紋。葉窄三角形,柄比葉身長,柄基褐色,18~35cm長,基部有鱗片,二回至三回,羽片對生,具柄,基小羽片特長,小羽片鈍,頂端有鋸齒。
別名:裂盖鳞毛蕨<植物智:Dryopteris subexaltata (Christ) C. Chr.>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林下半遮蔭且富含腐植質的地上或土坡。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4 五節芒的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葉作牧草飼料,稈可作造紙原料。根狀莖有利尿之效。台灣最常見的草本植物之一。每年從九月、十月開始,五節芒必會準時抽出花穗,剛開始整串花穗呈紫紅色,成熟後便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是台灣秋冬野外成為特殊景觀。
高約 1~3 公尺,地下莖非常發達,莖節處常有粉狀物。葉緣含有矽質,能割傷皮膚。葉片細長如甘蔗葉,葉緣具堅硬的鋸狀小齒。秋天開花,呈大圓錐狀花序,花穗白略帶紅暈,每個小穗上有兩朵小花對生。長約 30~50 公分,小穗成對著生,但是穗柄不等長,在基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具有兩朵小花,雄蕊 3 枚,花柱 2 枚。穎果長橢圓形。
近似物種
「五節芒」與「白背芒」相似,「五節芒」葉背綠色,「白背芒」葉背具白粉,兩者花期不同。
基本資料
英文名:Silver-grass, Sword grass, Japanese silvergrass
學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Schum. & Laut.
簡誌:圓錐花序長30-50 cm,其組成份子之總狀花序長10-20 cm。外穎膜質至亞革質,先端二齒;上位外稃具曲折短芒,芒長約4 mm。
別名:菅草、菅芒(台語)、五节芒(中國植物誌: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 Warb. ex Schum. et Laut.)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破壞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3 赤腹寄居姬蛛
主要特徵
體長雌5-6mm、雄3mm,體色橙紅色,體表光滑,腹部末端微突,腹背有3列橫向的白斑,各腳細長黑色,常見寄主在別種蜘蛛的網上,習慣腹部朝上倒掛,並會有3-4隻聚集,也會發現雄蛛,雄蛛體型細瘦而長,觸肢端部膨大。本屬有3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寄主於人面蜘蛛和泉字雲斑蛛的網上,雌、雄會出現在同一個網上,行體外交配,雄蛛會以螫肢咬住雌蛛頭部,用腳架開開雌蛛,以觸肢注入精包到雌蛛的外雌器,交配後就會迅速離開,避免被雌蛛當點心吃掉。
基本資料
學名:Argyrodes miniaceus Doleschall, 1857
別名:桔紅錐腹蛛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90713 母子葉變葉木的主脈先端有匙狀小葉
主要特徵
園藝栽培種。子母葉型變葉木之通稱,非指單一品種。植株高約一、二公尺,可達三、四公尺。特徵為葉片細長,前端有一條主脈,主脈先端有匙狀小葉。
幼枝灰褐色,有明顯葉痕,葉痕大而平整,圓形或近圓形,樹皮光滑,具多數分枝,小枝細,直立、斜昇、平展或下彎,全株具白色乳汁,汁液有毒,單葉互生,葉長條狀,葉尾端托一小葉片,葉基圓鈍、楔形、漸狹或延伸至莖...等,通常是全緣葉,葉大小有變化,薄革質、革質,肥厚,平滑,具光澤,光滑無毛或近無毛,葉色多,有紅、紫紅、橙紅、深紅、褐紅、綠、黃綠、淺綠、墨綠、褐黃、黃、紫黃、白、雙色、雜色...等,常有色斑、色塊、條紋、斑點,通常羽狀脈,葉脈顯著或不明顯,通常中肋清晰,托葉小或無,具葉柄,單性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多枚,花序長約十至十五公分,約具花十至二十枚,常二、三枚簇生於一處,光滑無毛,花梗細長,長約二、三公分,光滑無毛,具苞片,花萼合生,三至六裂,常五裂,橢圓狀披針形,長約一公分,寬約三至五公釐,覆瓦狀排列,花冠幅形,輻射對稱,花白、淡黃、黃綠色,花瓣五、六枚或無花瓣,遠小於萼片,腺體五枚,花盤環狀,五至十五裂,腺體狀,雄蕊多數,著生於花盤上,約二十至三十枚,聚成球狀,離生,花絲細長,長約十至十五公釐,伸出於花外,花藥長方形,具十字形溝紋,雌花單出,生於總狀花序上,花序長八至十二公分,直立,光滑無毛,包被於苞片,近無花梗,花酒瓶狀,花淡黃色,花萼合生,五裂,萼片卵狀三角形,無花瓣,花盤環狀,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三枚,細長,柱頭三裂,絲狀,子房球形、近球形,綠色,子房上位,子房三室,中軸胎座,蒴果,近球形,徑約一 公分,有六條縱稜線,熟時裂成三枚二瓣裂之分果片,熟果黑褐色,種子卵形,白色。
近似物種
變葉木品種繁多。有長葉變葉木、複葉變葉木、螺旋葉變葉木、戟葉變葉木、闊葉變葉木、細葉變葉木、圓葉變葉木、弧葉變葉木、角葉變葉木等等。
基本資料
學名:Codiaeum variegatum Blume var. pictum Muell.-Arg. forma appediculatum Celak ex Bailey(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複葉變葉木、飛葉變葉木、子母葉變葉木、蜂腰灑金榕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