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葛

2022/10/01 12:30


▲陰陽海 20221001 攀附在民家牆壁上的黃金葛,葉子大小快超過路燈了!!超誇張


▲陰陽海 20221001 黃金葛,葉表


▲陰陽海 20221001 黃金葛,葉背,羽狀脈


▲陰陽海 20221001 黃金葛,葉鞘

主要特徵


原本是觀賞植物的栽培種,現在在野外逸出也很到處看得到,而且植株規模大到驚人。

草質藤本。雖說是栽培種,但是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它逸出的情況,延伸到20公尺以上的壯大植株都屢見不鮮。黃金葛的汁液具有毒性,若不慎接觸到,則會引起皮膚炎。

植株蔓生,莖節易長氣根,單葉互生,心形或橢圓形,葉端漸尖、微尖或小尾尖,葉基心形,全緣葉,革質,平滑,有光澤,葉面翠綠,有不規則黃、白色斑塊或斑點,光線充足處則斑紋越明顯,因栽培條件差異,葉片大小有別,肉穗花序,花小,具佛燄苞,苞片黃綠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漿果,種子埋藏於漿汁果肉中,汁液有毒,勿食。

黃金葛又稱綠藤、萬年青,屬天南星科麒麟葉屬,原產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的莫雷阿島,並隨著人類引進而在東南亞、南亞、華南、索羅門群島、非洲、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等地的熱帶雨林中歸化。

培育方式


主要用扦插繁殖。在整個生長期均易成活。扦插時剪取長15—30公分枝條,將其基部1—2節葉片去掉,插於河沙與腐葉土各半培成的插床上,保持濕潤,可很快生根,然後上盆。黃金葛在一般20度至28度下均能生長;若營養不足葉片不易長大。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dophora aurea (Lindl. ex Andre.) Birdsey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金葛, 萬年青, 錦藤
原產地:原產於所羅門群島。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羽葉天南星

2021/05/16 14:41


▲二子坪 20210516 沒有直立生長的羽葉天南星


▲二子坪 20210516 羽葉天南星,葉表

主要特徵


草本。在臺灣現有紀錄的天南星屬中,有羽葉、東台跟宜蘭三種為鳥足狀複葉。

基本資料


學名: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
簡誌:假莖高25-60 cm。葉單生,葉柄遠短於假莖;小葉11-19枚,呈鳥足狀排列,狹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漸尖,具短柄至無柄,頂端小葉明顯短於相鄰小葉。花序軸長15-25 cm,於佛焰苞口彎曲,向前端漸變細。
別名:天南星<植物智: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柚葉藤

2021/04/17 13:46


▲魚蕨步道 20210417 柚葉藤


▲魚蕨步道 20210417 柚葉藤,剛結束花期,進入果期的花(肉穗花序)

主要特徵


附生藤本,以氣根攀貼於石上或樹上。莖纖弱,綠色,分枝多。花為肉穗花序,春季開花,生於枝頂或葉腋。漿果橢圓形。

用途


藥用(全草:袪風去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消食,理氣止痛,導滯去積,活血散瘀,止咳。治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風濕關節痛,疝氣,腳氣,小兒疳積,咳嗽,骨折,中耳炎,鼻塞流涕)。

基本資料


學名: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屬特徵- 附生藤本。葉二列排列;葉柄扁平呈翼狀。佛燄苞小,卵形。花序具長梗,橢圓形。花兩性;花被片6;雄蕊6,花絲與花藥均短;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漿果,紅色。 種特徵- 葉披針狀卵形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11 cm,寬1-3 cm;葉柄倒卵狀長橢圓或楔形。 除了本種外,另有一種台灣柚葉藤(P. warburgii Engl.)被認為是台灣的特有種。根據描述,該種與柚葉藤的差別僅在於葉與葉柄較狹小。由於未見模式標本,暫將台灣柚葉藤處理為疑問種。
別名:柚葉藤、石柑、青風藤、柚葉天南星、石柑子<植物智: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刺芋

2021/04/10 13:47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刺芋


▲台北植物園 20210410 刺芋,佛焰苞

主要特徵


刺芋為超大型的水生草本,高可達2公尺。莖直立或斜上生長。葉有二型,新型全緣葉或一回羽狀裂葉。在較陰暗的地方,裂片較寬,裂片與裂片之間會靠很近,在全日照的環境下,裂片會變得很細,像魚骨狀。葉柄及葉背都佈滿刺。佛焰花序,佛焰苞暗紅色,扭曲而直立,高可達60公分。花梗也具刺。花期9月,果翌年2月成熟。

用途


藥用(能消炎止痛、消食、健胃;可治淋巴結核、淋巴腺炎、胃炎、消化不良、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獸醫用以治牛馬勞傷,催膘),中國雲南則將嫩葉作為蔬菜食用。

基本資料


學名:Lasia spinosa (L.) Thwait.
簡誌:屬特徵- 溼生草本,具匍匐地下莖。葉具長柄,基部具鞘,疏具皮刺,幼時箭形,不裂,成熟時鳥足狀裂,下表面脈上具肉刺。花序柄具皮刺;佛燄苞長;花序短圓柱形,密生花。花兩性;花被片4,稀6;雄蕊4-6;子房1室,具1胚珠。漿果,緊密著生。 種特徵- 葉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側裂片2-3,線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最側之裂片再3裂,小裂片長15-20 cm。佛燄苞長15-30 cm,上部螺旋狀紐轉;花序長2-3 cm。 此處記載係根據中國植物誌第13卷第2分冊(吳征鎰、李怛,1979)。
別名:刺芋<植物智:Lasia spinosa (L.) Thwait.>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等地。生於海拔1530米以下的田邊、溝旁、陰濕草叢、竹叢中。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申跋

2021/01/24 13:11


▲虎豹潭古道 20210124 申跋


▲虎豹潭古道 20210124 申跋,花苞(佛焰苞)

主要特徵


全株有毒,塊莖毒性尤強。禽畜誤食引起抽搐、扭體、呼吸系統障礙等。果實為漿果,球形,未熟果綠色,熟果黃橙色,內含種子 1 至數枚;果實約在七月中旬至九月中旬間成熟。藥用(塊莖:燥濕化痰,袪風定驚,消腫散結)。

基本資料


和名:ムサシアブミ(武蔵鐙 Arisaema ringens)
學名:Arisaema ringens (Thunb.) Schott
簡誌:假莖高4-30 cm。葉兩片,葉柄略長於假莖或近等長;小葉3枚,無柄,頂端小葉卵形披針狀至菱狀橢圓形,兩側小葉歪斜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具長絲狀尾。花序軸前2/3部份膨大呈長圓錐體,表面平滑。
別名:由跋, 申跋, 油跋, 小天南星、普陀南星(中国植物志:Arisaema ringens (Thunb.) Schott)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海拔地區及蘭嶼。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海芋(彩色海芋)

2021/01/20 13:19


▲新生公園 20210120 海芋,花(粉紅色)


▲新生公園 20210120 海芋,花(黃色)

主要特徵


草本。為多年生球根花卉。一般在每年立秋時以分株法種植,花季為每年 12 月到翌年六月,三月至五月為盛開期,每一株花的花期大約是八到十天。單性花,雌雄同珠,肉穗花序。雄花位於花序梗上方,雌花位於花序梗下方。

近似物種


海芋因品種不同,有的適合濕地栽培,有的則適合旱地栽培,一般長見的白色海芋偏好水田及濕地的環境,金黃色海芋、粉紅或濃紅海芋則偏好排水性佳的旱地。海芋喜歡生長於溫暖且濕潤的環境中,最適溫度為攝氏 15 至 20 度,因此台灣的冬天及春天,最適合海芋的生長。海芋一般有黃、紅、白三種主 要色系,以本省市場之接受性而言,金黃色彩色海芋最受歡迎,濃紅或粉紅色海芋次之,白 色花又次之。黃色系有金黃、杏黃、鵝黃、米黃、橙色等,紅色系有濃紅、粉紅、深紫、淡 紫等,亦有白綠色花系。台灣目前常種之商業品種,多為雜交種海芋 (Zantedeschia hybrid), 有金黃系的Florex Gold、Pot of Gold、Best Gold,杏黃色的Black Magic、Black Eye Beauty,紅花系的Super Red、Dominique等。

用途


藥用(根、葉:磨醋,敷癰瘡惡癬)。

基本資料


和名:オランダカイウ<Zantedeschia aethiopica>、カラー
學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Spreng.
簡誌:無描述。
別名:海芋、馬蹄蓮、蕃海芋、彩色海芋、粉色海芋
原產地:南非。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拎樹藤

2020/11/21 13:48


▲紅河谷 20201121 拎樹藤


▲紅河谷 20201121 拎樹藤,葉表

主要特徵


多年生常綠攀緣大藤本;莖具攀緣性,莖節生氣根,能爬附蛇木柱、樹幹、岩石生長.葉長卵心形,幼葉在中肋兩側有小窗孔,成熟葉轉為羽裂狀。佛焰苞黃綠色。果實為漿果。

近似物種


拎樹藤屬的植物:
台灣拎樹藤:葉基常鈍,葉裂片數量6~10。
拎樹藤:葉基常心形,葉裂片數量12~13。

用途


藥用(治感冒發熱,頓咳,傷寒,跌打,骨折,風濕痹痛,目赤,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毒蛇咬傷,陰囊紅腫,乳瘡,結膜炎,四肢酸痛,風溼性腰腿痛)。


培育

主要以分枝或莖插方式繁殖。春至夏季為繁殖適期,將莖條直接插於水中發根容易。盆栽時取 4~6 支插穗植入盆中,注意遮陰、灌水、施肥等管理工作。冬天應減少灌水及防止寒害。

基本資料


學名: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 ex Engl. & Kraus
簡誌:屬特徵- 葉全緣,穿孔或羽裂,細脈近平行。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花絲線形;子房1室,胚珠2-4,側膜胎座或近基生。漿果;種子1-8。 種特徵- 攀緣藤本;莖近圓形,直徑2.5-4 cm;葉羽狀深裂,卵狀橢圓形,長30-50 cm ,寬20-35 cm,先端漸尖,基部近心形,裂片12-13對,披針形至略呈鐮刀形,頂端裂片近菱形。佛燄苞歪,長10-12 cm;花序無柄。 本屬在台灣尚有一種為E. formosanum Hayata。由於其花單性,該植物是否屬於本屬,需待進一步研究。
別名:爬樹藤, 萬年青, 拎樹藤
原產地:印度及東南亞各地,中國大陸南部及南太平洋諸島。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拎樹藤

2020/11/07 13:24


▲魚蕨步道 20201107 台灣拎樹藤


▲魚蕨步道 20201107 台灣拎樹藤,葉表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花期 4~5 月。

附生草植或木質藤本,常匍匐於石上或樹幹上;根莖匍匐,粗 1 公分,光滑,乾時有許多縱皺和細斑痕;葉柄痕明顯,倒三角形或橫新月形,寬 2 公分,高 0.8 公分。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10~30 公分,近直立;半圓柱形,腹面平坦或內凹,背面圓形隆起,基部擴大,擴展部分三角形,長 0.3 公分,基寬 0.2 公分,葉片膜質,輪廓長圓形,倒卵狀或卵狀長圓形,長 40 公分,寬 25~30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鈍非心形,成熟葉羽狀分裂,下部裂片間彎缺與中肋相距 2.5 公分,裂片 6~10 對;頂生裂片梯形,先端驟狹銳尖或漸尖,中部側裂片線狀三角形,多少鐮狀,長約 18 公分,基部寬 3.5 公分,先端長漸尖;中部側脈與中肋交成 40~50° 銳角,細脈明顯,網狀。花序柄單生葉腋,長約 15 公分,粗 0.8 公分;佛焰苞厚,席捲,先端銳尖,長 13 公分;肉穗花序單性,圓柱形,長 11 公分,粗 2 公分,先端鈍圓,向下多少變粗;雄花極密,通常有雄蕊 6,成熟時外彎,花絲扁平,牢貼於不育子房上,寬 0.1 公分,長度不一,變黑色,先端漸狹,花藥卵狀線形,長 0.25 公分,基部寬 0.1 公分;不育子房倒圓錐狀圓柱形,橫切面為六角形,長 0.4~0.3 公分,寬 0.4 公分,頂端截平,中央有線形臍狀凸起。

近似物種


拎樹藤屬的植物:
台灣拎樹藤:葉基常鈍,葉裂片數量6~10。
拎樹藤:葉基常心形,葉裂片數量12~13。

用途


藥用(效用:全草:清熱潤肺,散瘀消腫,舒筋活絡,清肝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血。治感冒發熱,頓咳,傷寒,跌打,骨折,風濕痹痛,目赤,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毒蛇咬傷,陰囊紅腫,乳瘡,結膜炎,四肢酸痛,風溼性腰腿痛)。

基本資料


學名:Epipremnum formosanum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拎樹藤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香港針房藤(獅子尾)

2020/10/24 15:12


▲三貂嶺 20201024 攀附在樹幹上的香港針房藤,由下往上看


▲三貂嶺 20201024 香港針房藤,葉序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香港針房藤乃攀緣性藤本。植株變化大,幼株植根於岩壁或巨樹樹皮上,攀緣大樹枝幹而上,形成大藤本。

葉二列排列,葉片兩側不等。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20-35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缘。幼株時,葉幾無葉柄,成株,葉柄長。具關節,略具鞘。佛焰苞船形,脫落性。花序頂生,粗厚,無梗,密被花。花兩性或具少數雌花;雄蕊4。

近似物種


台灣拎樹藤與香港針房藤(自然攝影中心),兩種植物十分接近,在「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2945台灣拎樹藤 P1473、特生中心 台灣拎樹藤」中均有記載。

用途


藥用(可治脾腫大、高燒、風濕腰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燙火傷。本種有毒,內服僅能用微量,一般以1/4個葉片為限)。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簡誌:附生藤本。葉紙質或近革質,披針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35 cm,中部向基部漸狹,全緣。
別名:獅子尾、狮子尾、小上石百足、百足草、上木蜈蚣、石风、厚叶藤、石壁枫、大蛇翁、大青龙、大青蛇、过山龙、香港崖角藤<植物智: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原產地:中國南方、緬甸、越南、老撾、泰國以至加里曼丹島均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萍(水芙蓉)

2020/08/29 12:16


▲烏塗溪 20200829 大萍

主要特徵


喜歡高溫多雨的環境,適宜於在平靜的淡水池塘、溝渠中生長。在溫暖的南方是水田中常見的雜草。

莖極短,鬚根發達,白色呈纖維狀,大多聚集成團沉於水中。葉倒卵形,波狀緣,葉面黃綠,葉背則為淺灰綠,兩面被覆白色透明毛茸,葉片多數簇生,走莖多數,輻射狀生長。夏天開花,佛焰花序著生於莖頂葉腋間,其佛焰苞細小黃綠色被長茸毛,花序上部葫蘆形,下部長筒狀,雄花在花序軸上部,雄蕊五枚、無花絲;雌花在花序軸下方,雌蕊單一,子房圓錐狀卵球形,短花柱,柱頭盤狀,果實、種子不發育。

用途


全株約含蛋白質1.25%,脂肪0.75,碳水化合物和澱粉9%,以及少量的礦物質和維生質,是產量高、培植容易、質地柔軟、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豬飼料。藥用(外敷無名腫毒;煮水可洗汗瘢、血熱作癢、消跌打腫痛;煎水內服可通經,治水腫、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瘡、水蠱)。

基本資料


學名:Pistia stratiotes L.
簡誌:屬種特徵- 具走莖之漂浮水生草本;莖極短。葉蓮座狀著生,淺綠色,楔形,先端近平截,兩面密被細毛。佛燄苞小,淡綠色,中部內縮。花序下部具1雌花,上部具2-8朵雄花,無附屬物;花無花被;雄花具2雄蕊(合生成柱)。
別名:大蓮、大蕊萍、水芙蓉、大薸、猪乸莲、天浮萍、水浮萍、大萍叶、水荷莲<中国植物志:Pistia stratiotes L.>
原產地:台灣全島分布,常見於水田、水溝或泥沼中。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