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埔里 20171102 蘋婆
主要特徵
常綠中喬木;樹冠圓形或短卵形,樹高 10~15 公尺,幼嫩枝葉略有星狀毛,呈紫紅色。葉薄革質,全緣,橢圓形,兩面平滑無毛,先端短尖,基部圓或鈍,長 15~27 公分,寬 9~12 公分。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柔弱下垂,披散,萼鐘形,乳白色至淡紅色,5 裂,裂片淺披針形,先端漸尖並向內曲在頂端處粘合,花於 3 月下旬至 5 月開放。
結果如豆莢之蓇葖果,約 7~8 月間成熟,果皮由青綠轉為鮮紅色,厚革質,先端稍尖,熟時裂開;莢內藏有種子 3~5 粒,呈不規則球形,深褐或黑色,富光澤有粘性,即是風味獨特的蘋婆果。
培育
蘋婆之單一蓇葖果形狀酷似眼睛(鳳眼),熟時自腹縫線開裂,狀如鳳眼微張,故名鳳眼果。
蘋婆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高壓或嫁接法,而以扦插為迅速。
基本資料
學名:Sterculia nobilis R. Br.
簡誌:無描述。
別名:鳳眼果。羅晃子。
原產地: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奧萬大 20161225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 70~120 公分;莖直立,疏分枝,與莖均散生焮毛。葉對生,有長柄,廣紙質,邊緣有雙重鋸齒。托葉 4 枚,廣卵形;夏秋季開花,雌雄同株,穗狀花序腋出或頂生。雄花位於花序下部,緣白色,花被4裂,雄蕊 4 枚;雌花位於花序上部,花被亦作 4 裂,裂片不等大;瘦果扁卵形。有毒部位:全株各部位之焮毛。
相關小常識
中毒病狀:人的皮膚若觸及焮毛,有立即的刺痛或灼痛感,十分難受,大約要半日後才逐漸恢復。解毒的方法用姑婆芋的葉子搗碎、或鹼性的肥皂水、尿液來酸鹼中和,就可以解毒、消腫止癢。
基本資料
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 Siebold & Zucc.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可達1.3 m,具刺毛。葉兩面具刺毛及密柔毛,寬而扁縮的卵形至卵形,長6-13 cm,寬5.5-12 cm,先端銳尖、漸尖或突尖,重鋸齒緣,基部心形。花序單性,總狀;雄花序位於較下部的莖上。
別名:刺草。蕁麻。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至中、高海拔約 700~3,200 公尺的山區,常成群生於潮溼的森林下,極為常見。溪頭、嘉義奮起湖步道區路旁有植株 。
進入閱讀更多...

▲奧萬大 20161225
主要特徵
岩生,主要生長在開闊溪谷地岩壁上。環境濕度足夠時植株開展,其綠色之表面可行使光合作用;溼度降低時植株捲縮,以減少蒸發面積,且露出淺色之背面亦可反射陽光。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ヒバ(岩檜葉)<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 Spring>
學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簡誌:植株直立、緊密叢生,形成幹狀構造,主軸上的小葉排列緊密,且和分支同,孢子囊穗四面體形。
別名:卷柏、还魂草、九死还魂草<中国植物志: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 Beauv.) Spring>
原產地:分布亞洲地區,臺灣全省中低海拔地區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中興環保公園
主要特徵
每年五、六月間,雪白的花朵盛開,像星星也像雪花,遍佈枝節之上,猶如雪花。
常綠小灌木,樹枝細瘦,很少有超過 1 公尺高的。葉子葉對生,密集小短枝節上,呈叢生狀;花白色或淡紅紫色,著生葉腋;花冠漏斗狀 5 裂,内面被細毛,裂片 3 淺裂;雄蕊有 5 枚;花有 2 形:長花柱者高於雄蕊,短花柱者低於雄蕊,異株。果實為核果。
用途
藥用(全株:袪風除濕,補脾調氣。治感冒,急性肝炎,風濕關節痛,水腫,腎盂腎炎,白帶,月經不調)。
基本資料
和名:ハクチョウゲ(白丁花、白鳥花)<Serissa japonica (Thunb.) Thunb.>
學名: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
簡誌:屬特徵:灌木。葉對生或叢聚枝端,無柄或近無柄,羽狀脈;托葉葉柄間,與葉柄連成剛毛狀短鞘。花白色,單一頂生或稀叢聚葉腋,無柄;花萼鐘形,裂片4-6;花冠漏斗狀,裂片4-6,苞時鑷合狀,異型花柱;雄蕊冠喉或冠口著生,突出;子房2室,每室1胚珠,柱頭2裂。核果。 種特徵:葉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5-21 mm,近無毛。萼片和花瓣各5。
別名:白丁花。白馬骨。滿天星。噴雪。
原產地:中國大陸、泰國、越南、高棉及日本。全島中低海拔林緣。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榮民總醫院 花
主要特徵
短期落葉性藤本攀緣性灌木,植株各部有銹色短絨毛;幼時全株被銹色柔毛,初具直立莖,後葉柄變形,呈刺狀能攀延伸。葉對生,有短柄,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形,基部近心形,全緣,長 7~12 公分,寬 4~6 公分,葉柄基部宿存,並逐漸硬化為刺狀。繖房狀穗狀花序頂生,花瓣由白變紅,有香氣,花瓣 5 片,萼筒細長,5 裂,裂片為三角形,雄蕊 10 枚,花絲細而短,子房下位,花柱極長。
用途
藥用(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果實橄欖狀,成熟時黑褐色,有五稜。花果期為 5~10 月。據說每天早上到晚上花瓣會變不同色。
基本資料
學名:Terminalia mantalyi H. Perri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山羊屎, 仰光藤, 使君子, 留球子,
原產地:中國雲南、廣東、福建;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中興環保公園 20170303
主要特徵
花期:春至初秋( 4月~10月 )。
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株高約 1~1.5 公尺,盆栽或修剪後約 20~40 公分;枝條柔軟,伸長後具懸垂性。單葉,對生或 3~5 葉輪生,卵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葉緣有鋸齒。兩性花,花梗長而下垂,花萼筒管狀,花萼有四片修長之裂片,花瓣 4 枚,雄蕊 8 枚,雌蕊 1 枚,花藥及柱頭均明顯突出。花色變化豐富,花萼有紅、白、粉、桃等色,花瓣有紅、白、粉、桃、紫等等;台灣平地花期為冬至春季,高冷地則四季常開,適於盆栽、吊盆或庭園美化。性喜冷涼或溫暖,台灣以中海拔冷涼山區栽培較為適合,平地高溫越夏困難。
近似物種
吊鐘花是根據中美洲的材料人工培養出的園藝雜交種,其園藝品種很多,廣泛栽培於全世界。
基本資料
學名:Enkianthus quinquefolius Lour.
簡誌:無描述。
別名:吊鐘花,金鐘花,燈籠花、吊燈花、浮鉤草、燈籠海棠,倒掛金鐘
原產地:紐西蘭、美洲高原、墨西哥、大溪地,民國 61 年,台灣自日本引進吊鐘花。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公園
主要特徵
一、二年生草本,高 20~80 公分,莖四稜形,光滑,分枝多呈叢生狀。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尖,銳頭,葉緣有鋸齒,基部圓形,兩面無毛,長 4~8 公分,寬 2.5~6 公分。
近似物種
花色有紅、粉紅、紫、黃等,具長筒狀花冠及鐘形花萼,幾乎全年開花。
基本資料
學名:Salvia splendens Ker-Graw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巴西,現有許多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公園
主要特徵
一、二年生草本,高 20~80 公分,莖四稜形,光滑,分枝多呈叢生狀。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尖,銳頭,葉緣有鋸齒,基部圓形,兩面無毛,長 4~8 公分,寬 2.5~6 公分。
近似物種
花色有紅、粉紅、紫、黃等,具長筒狀花冠及鐘形花萼,幾乎全年開花。
基本資料
簡誌:無描述。
別名:爆竹紅
原產:巴西,現有許多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玉泉公園 20171016 變葉山螞蝗
主要特徵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莖被長疏毛。三出複葉,頂小葉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葉面無毛,背面被柔毛,先端圓形,因葉形大小變化大而取『變葉』名。
基本資料
學名:Desmodium heterophyllum (Willd.) DC.
簡誌:匍匐性草本,披毛。三出葉,頂小葉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5-18 mm,寬3-10 m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圓形;托葉披針形,約長5 mm。花紫紅色。莢果4-6節,腹面收縮,長1.5-2 cm。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開闊潮溼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挖仔尾 20171016 水筆仔
主要特徵
生長於河流入海口或海岸地區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7 公尺,樹皮帶灰色或為紅褐色,平滑,具有多數的枝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平滑。葉為單葉,對生,具短柄,柄長 0.5~2 公分;葉片長 8~15 公分,寬 3~5 公分,長橢圓形,葉尖呈鈍或凹形或近於圓形,葉基呈銳狀,葉緣為全緣。花序為聚繖花序,腋生,花白色,基部有歪形苞片;苞片呈歪形,先端 2 裂;花萼 5 深裂,裂片呈線狀橢圓形;花瓣 5 片,先端 2 裂,裂片再細裂;雄蕊多數,子房 1 室,胚珠 6 個。果實卵形,長 1.5~2.5 公分;在樹體上種子能發芽長出胚莖;胚莖棍棒狀,長 20~40 公分,先端銳尖。
基本資料
學名:Kandelia candel (L.) Druce
簡誌:屬種特徵- 常綠小喬木。葉全緣,對生,厚革質,長橢圓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3-13 cm,寬1.3-4.5 cm,先端圓但具一突尖頭。花序4-10朵花;萼片5-6,線狀長橢圓形;花瓣白,5-6片;柱頭3裂。胎生苗下胚軸長棍棒狀,長15-20 cm。
別名:紅水筆子、紅欖、茄藤樹、水筆、秋茄樹、紅海茄苳,紅浪、浪柴(廣東沿海島嶼)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印度、越南、泰國、中國南部至琉球及日本南部。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