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在冇骨消上的榕四星螢金花蟲
主要特徵
體長 7.5 - 8.5 mm,翅鞘及頭部為黑色,具光澤,最明 顯特徵為前胸背板具4枚黑色的黑點,為命名的由來。本種分佈十分普遍 ,公園、學校裡有榕樹的環境就可看到牠們,榕科植物是幼蟲及成蟲寄主的食草。牠們是早春的昆蟲,直到冬季都還有零星分布,有些個體會群聚在牆角或涼亭屋簷下避冬取暖。本屬2種,本種又稱榕四星金花蟲,外觀近似同屬的二星金花蟲,棲息環境跟榕四星金花蟲同但其前胸背板為2枚黑色星斑,數量稀少。
基本資料
學名:Morphosphaera chrysomeloides
別名:榕四星金花蟲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石碇國小 20210529 星點黃守瓜
主要特徵
體長 7 - 8 mm,體色橙色,頭部顏色較淺,觸角黃褐色,翅鞘基部左右各具2枚小黑斑,中後方尚有3枚黑斑緊連的小黑斑,有些個體黑斑大小變異或消失,腹部銀灰色,多數個體腹部末端露出翅鞘。本種為常見的金花蟲,分布於 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棲息於野生瓜類植物上。
近似物種
近似種蘭陽星守瓜,翅鞘上的黑斑較大,僅分布於蘭嶼島。
基本資料
學名:Aulacophora bicolor (Weber, 1801)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台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10411 長筒猿金花蟲,上方側

▲二子坪 20210411 長筒猿金花蟲,側面
主要特徵
長筒型,翅鞘兩側平行,體色呈綠色或藍色金屬光澤;觸角黑色,但第一到第四節紅褐色。體長:6.5-7.8 mm。 成蟲以紅楠葉片為食,主要發生於春季。
基本資料
學名:Chalcolema cylindrica (Chujo, 1938)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草湳 20200711 四紋溝腳葉蚤
主要特徵
體長 4 - 5mm, 頭部及前胸背板橙黃色,翅鞘黑色,左右各具2個大白斑,此為命名的由來,但斑紋具個體變化,本種翅緣黑色與另一近似種白緣溝腳葉蚤翅緣白色不同。本屬有18種之多,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杜虹花、冷水麻等多種植物葉片取食,數量很多。
基本資料
學名:Hemipyxis quadripustulata (Baly, 1876 )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坪頂古圳 20190511 小溝腳猿金花蟲
主要特徵
體長4mm,體型寬廣短胖,體色藍綠色,頭部及前胸背具刻點,翅鞘藍綠色具縱向排列的刻點,翅面在陽光下有藍、紫色光澤。本種又稱薑金花蟲,普遍生活於低海拔山區, 常見棲息於野薑花、月桃等植物上,數量很多,喜歡群居,習性靈敏。
基本資料
學名:Cleorina janthina Lefevre, 1885
別名:薑金花蟲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甘藷龜金花蟲(植物:台灣桫欏
主要特徵
體長 4 - 5 mm,體色綠色具強烈金屬光澤,翅鞘具2條縱向黑帶,靠近翅縫的黑色縱紋較短,兩側的縱帶至近翅端相連,部份個體黑帶斑消失。本屬8種,體背周圍向外展樣子像斗笠,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體色草綠色,體型略扁,各體節側緣突出具白色的肉刺,幼蟲和成蟲都以甘藷和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寄主,啃食葉片, 在野外常見成蟲群聚在葉面上覓食、交尾,幾乎有此類植物就有牠們的族群,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Cassida circumdata Herbst , 1790
別名:縱條姬斗笠金花蟲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虎山步道 20180602 白斑筒金花蟲(植物:野牡丹的花)
學名:Cryptocephalus luteosignatus
別名:
原產地:
體長 4-6 mm,觸角黑色細長,近基節黃褐色,頭部及前胸背板橙紅色,前胸背板後緣偶黑色邊線,翅鞘黑色,左右各 有6枚白色橫列斑紋, 斑紋上有細微的刻點,其中一枚小斑在肩角,斑紋具個體變異,有些個體黑色處呈線條分布或漸少消失,變異個體較常見於1000公尺以上山區。本屬有27種之多,本種分布於台灣低、中海拔山區,成蟲於4-8月出現,曾見於九芎 、赤楊葉面取食,普遍分布全島,數量多見。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