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運動中心旁(原中興環保公園) 20200524 原本的公園旁,種在花盆旁的彩葉草的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期 6~10 月。果實橢圓形,微扁平。
基部被多細胞毛,莖及分枝四方形,具鈍角,微被毛及腺點。單葉對生,具葉柄,闊卵形至圓形,葉基楔形,葉尖遁形,葉緣鋸齒緣或齒緣,上面被毛,下表面具腺點,葉面色彩變異甚大,一般以紅色為主,而混雜有綠色,黑色,黃色,紫色等。垂繖花序,小花頂生,白色或藍色。花萼微被毛及腺點,近球形,甚短,邊緣4裂,上部裂片寬卵形,側裂片卵形,先端圓形,下部裂片窄長橢圓形,2 裂,花冠微被毛及腺點,冠筒基部膝折。
基本資料
學名:Coleus x hybridus Voss
簡誌:無描述。
別名:鞘蕊花、小鞘蕊花、錦紫蘇、變葉草、老少年、五彩苏<植物智: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
原產地: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及大洋洲島群。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毛木耳
主要特徵
台灣野外最常發現的木耳類。毛木耳外形與黑木耳相近,毛茸茸,質地堅硬而脆。主要生長於柳樹,桑樹,洋槐等闊葉樹幹上或腐木上。
用途
東北亞溫帶地區的食用以黑木耳為主,台灣與東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則以食用毛木耳為主。
黑木耳含蛋白質、脂肪、多糖和鈣、磷、鐵等元素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還含磷脂、固醇等營養素。黑木耳子實體膠質,成圓盤形,耳形不規則形,直徑 3~12 公分。新鮮時軟,幹後成角質。口感細嫩,風味特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著名食用菌。100克幹黑木耳中水分 10.9 克、蛋白質 10.6 克、脂肪 0.2 克、碳水化合物 65.5 克、熱量 306 千卡、粗纖維 7.0 克、灰分 5.8 克、鈣 357 毫克、磷 201 毫克、鐵 185 毫克、胡蘿蔔素 0.03 毫克、硫胺素 0.15 毫克、核黃素 0.55 毫克、煙鹼酸 2.7 毫克和多重礦物質。水發木耳蛋白質極低,百克含 1.5 克。有益氣、充饑、輕身強智、止血止痛、補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膠體,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礦山工人、紡織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功能。
基本資料
學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 T.) Sacc.
別名:白背毛木耳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純白微皮傘
主要特徵
特色為純白色。常見木棲腐生菇類之一種,四季的中低海拔林區,數天生,肉質韌,不建議食用。
基本資料
學名:Marasmiellus candidus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北半球地區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孔雀苔,放大後像是蒲扇
主要特徵
本科的植物大多樹生、腐木生、土生、或石生。植物體中大型、直立,青綠色至黃綠色。主莖匍匐,支莖單一,上部常扁平羽狀或樹型分枝,貌似孔雀開屏或雀鳥尾形。葉片3列,側葉2列,腹葉1列。側葉卵形,兩側不對稱,中肋單一,葉緣細胞常有分化。
孔雀苔科(Hypopterygiaceae)全世界有6屬,臺灣目前記錄4屬共20種,分別是雉尾苔屬(Cyathophorella)、樹雉尾苔屬(Dendrocyathophorum)、孔雀苔屬(Hypopterygium)和雀尾苔屬(Lopidium)。本科的植物大多樹生、腐木生、土生、或石生。
基本資料
學名:Hypopterygium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臺北巨山蟻(上方角度)
主要特徵
體長約 15 mm,大型蟻,體色黑色油亮, 大顎發達,胸部背板長筒狀由前至後漸縮,背面無棘刺並佈滿金黃色的絨毛,垂腹短,腹部有明顯的黑色環帶,各足黑色具光澤。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樹林內遊走,通常單獨,行動並不敏捷。本屬有15種之多。
基本資料
學名:Camponotus formosensis Wheeler, 1909 [特有]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普剌特草的花
▲烏來內洞 20200511 普剌特草的果
主要特徵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莖纖細,長 30~50 公分,略呈四稜形,綠紫色,有細柔毛,節處生不定根。葉互生,圓形至心狀卵圓形,長 1~1.5 公分,寬 1~1.2 公分,先端鈍,基部心形,常稍偏斜,邊緣具鈍鋸齒,下面淡綠或帶紫色,有疏毛。夏季開淡紫色小花,單生葉腋。花梗長 1~2 公分,基部膨大;花萼基部合生,壺狀,萼齒 5 裂,裂片窄長披針形,邊緣有肉刺;花冠為二唇形;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 室,柱頭 3 裂。漿果長橢圓形,徑約 1 公分,熟時紫紅色。繁殖採播種或扦插法,春、秋季為繁殖適合期。
近似物種
看起來很類似的植物:
旋花科:馬蹄金
繖形花科:毛天胡荽、銅錢草、雷公根、乞食碗
唇形科:金錢薄荷
桔梗科:普刺特草
用途
食用(微辣,味道不是很好)。果實約1.5公分左右,水分不算多,中心有空室,內有小小種子數顆。花約1公分以下。
基本資料
注音:普剌(ㄌㄚˋ)特草
英文:Pratia
學名:Lobelia nummularia Lam.(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匍匐,圓形。葉卵心形或圓心形。花2唇形,白至淡紫色。漿果,紫紅色。
別名:銅錘玉帶草, 老鼠拖秤錘、老鼠拉秤錘、铜锤玉带草<植物智:Lobelia nummularia Lam.>
原產地:中國產廣西、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有。台灣低至中海拔林內或林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正在吃毛木耳的大黑豔蟲,似乎嘴巴的地方沒有長好
主要特徵
一般體長30-45mm,可達4-5 cm。體色黑色具光澤,大顎發達,觸角鰓葉狀但與金龜子的鰓葉狀不同, 內側分枝排列整齊,鰓葉較短,前胸背板具縱向溝紋,翅鞘有平行的縱紋排列。本屬僅一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夜晚具趨光性,遇到騷擾會於胸部板片摩擦聲音,並會散發腥臭味驅敵,幼蟲寄主於朽木中 。本科有3屬6種,其中Ceracupes屬的三叉黑艷蟲,頭部有3叉狀突出,這一屬有3種,數量稀少。Aceraius grandis hirsutus Kwert, 1891為大黑豔蟲同種異名。
本科外觀近似鍬形蟲但觸角第一節很短,有別於鍬形蟲的曲膝狀和金龜子的鰓葉狀,內側分枝排列整齊。為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生活在朽木中,成蟲也會待在朽木裡照顧幼蟲,不會遠離巢穴具群居的社會性行為,以朽木為食是森林裡重要的清道夫。
基本資料
學名:Aceraius grandis (Burmeister, 1847)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黃腺羽蕨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孢子囊有無孢膜與腺體)
▲大溝溪 20190428 黃腺羽蕨與網脈突齒的差異(主軸與羽軸的溝)
主要特徵
植株高2-3米。根狀莖直立,粗4-5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1.5-2.5厘米,先端纖維狀,幾全緣,膜質,稍捲曲而為蓬鬆狀,褐棕色並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長60-100厘米,基部粗1-1.3厘米,基部深褐棕色,向上部暗褐色並稍有光澤,上面有闊的淺溝,溝兩旁有隆起的脊,疏被棕色的短剛毛;葉片三角形,長1.2-2米,基部寬1.2-1.3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並為四回羽裂,向上部三回羽裂,葉近二型,能育羽片稍縮狹;羽片約15對,下部的對生,向上部的互生,下部的相距達20厘米,斜向上,基部一對的柄長2. 5-9厘米;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達60厘米,基部寬30-4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斜截形而不對稱,基部下側的一回小羽片明顯伸長並有多對分離而深羽裂的二回小羽片,基部上側的一回小羽片僅為深羽裂;第二對羽片橢圓三角形,長達50厘米,基部寬25-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基部羽片的一回小羽片10 -12對,互生,幾平展,基部一對的柄長6-10毫米,向上部的有短柄,彼此接近;部下側的一回小羽片最大,橢圓披針形,長30-40厘米,基部寬15-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中部以下有6-10對分離的二回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達有闊翅的一回小羽軸;二回小羽片12-14對,互生,近平展,下部的有短柄,彼此接近,基部一對較大,披針形,長7 -10厘米,基部最闊處寬2-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深羽裂達1/2;裂片7-10對,互生,彼此接近或以約1. 5毫米寬的間隔分開,缺刻有一鈍齒,稍斜向上,橢圓形至鐮狀橢圓形,長5=毫米,基部寬4-6毫米,向頂部稍狹,圓鈍頭,邊緣有鈍淺鋸齒,有軟骨質的狹邊,乾後略反捲。葉脈沿小羽軸及主脈下部兩側聯結成狹長的網眼,裂片上的小脈分離,二至三叉,兩面均稍隆起,上面光滑,下面與主脈及小羽軸均疏被黃色至橙黃色的圓柱狀腺毛。葉紙質,乾後暗綠色至褐色,兩面均光滑;葉軸及羽軸下面淡褐色,上面深禾稈色,兩面均疏被棕色的短剛毛。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有1列或不整齊的2列,著生於分離小脈的中部及聯結小脈上,無囊群蓋,被黃色的圓柱狀腺毛。<根據:植物智>
近似物種
兩種近似的蕨類,除了孢子囊群的有無孢膜的特徵之外,其他特徵皆很接近:
黃腺羽蕨:主軸無溝,羽軸的溝靠在主軸上。無孢子囊群之孢膜,在主軸、羽軸、葉背上有黃至橙色的圓柱狀腺體。
網脈突齒蕨:主軸與羽軸溝相通。孢子囊群有圓腎形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Pleocnemia winitii Holtt.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腺羽蕨、無苞蕨、黄腺羽蕨(植物智:Pleocnemia winitii Holtt.)
原產地:疑問種。中國植物誌:產台灣、福建(南靖)、廣東(寶安)、海南(澄邁、白石嶺、樂東、尖峰嶺、保亭、陵水、七指山、儋縣、沙煲山)、廣西(瑤山)、雲南(金平、河口、西雙版納、蒙自、屏邊)。生密林下或森林跡地上,常構成稠密的層片,海拔120-1 000米。越南、泰國、印度東北部。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內洞 20200511 細絨蓋牛肝菌
主要特徵
子實體校菌蓋直徑1~5cm,扁半球形或扁平或平展,污黃土色或稍淺,邊緣往呈淡褐色,傷處變淺青藍色,稍厚。管層黃色,直生至彎生,管口角形,大。菌柄長3~1.5cm.粗0.3~0.18cm.上部污白黃色.稍帶紅色,中下部呈黃褐色,傷處變青藍色,內部實心。孢子近橢圓形或卵圓形。夏秋季於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單生。
基本資料
學名:Xerocomus parvulus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南港中研院 20200503 台灣金絲桃的花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原產台灣北部山區。樹高30cm,枝條柔軟,常平伸或下垂。木質化枝紅褐色,對生卵形至橢圓形葉片,葉長2~6cm、葉寬1~3cm,葉色粉綠。枝端開花1~3朵。黃色花瓣5片,雄蕊放射狀如金絲,花徑2~3cm。蒴果長卵形,長近1cm。盛花期初夏,結果期夏季。
近似物種
兩個近似的植物:
金絲桃(園藝栽培種):葉較尖以及薄,葉上網紋較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小、圓。
台灣金絲桃(原生種):葉形較寬短與厚,葉上網紋較不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大、尖。
基本資料
學名:Hypericum formosanum Maxim.
簡誌:灌木;老枝具2縱條紋。葉卵至橢圓形,長2-6 cm,寬1.1-2.9 cm,網紋極不明顯,僅具灰色腺點,基部楔形,無柄。特有種。生長於低海拔排水良好之河岸或岩石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