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非亞草

2021/05/09 12:38


▲三貂嶺 20210509 克非亞草


▲三貂嶺 20210509 克非亞草。當花的子房澎大之後,就會形成果實。果實上的蒴果,種子外露,由綠轉黑後會掉落。

主要特徵


克非亞草為直立草本,莖木質化。葉橢圓形,兩面被毛。花左右對稱;萼筒具稜,6裂,具6副萼;花瓣6;紫紅色;蒴果。

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莖部多少為木質,長 25~75 公分;莖圓柱形,具有多的數分枝,小枝細長,直立或偃臥狀,有硬的腺毛或近似如此。葉為單葉對生,有時少數一側的葉片退化,橢圓狀長橢圓形或多少為倒卵形,長 1.5~5.5 公分,寬 0.5~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漸狹,紙質,全緣,表面及背面皆有粗毛;葉柄短,長約 0.2~0.3 公分,有粗毛。花單生或少數為花序基部有葉片的總狀花序,腋生,多生長於枝條先端的葉腋;花柄長 0.2~0.25 公分;花萼長 0.4~0.6 公分,萼筒筒狀,有 8 條稜肋,先端有裂片 6 枚,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瓣 6 枚,大小略不一致,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0.2~0.4 公分,紫紅色,基部漸狹如有爪;雄蕊 11 枚;子房卵形或橢圓形,光滑無毛;花柱包藏於花萼內。蒴果橢圓形,長 0.4~0.6 公分;種子約 5~6 枚,倒卵形,扁平,黃褐色,長 0.06~0.08 公分,有翼翅。

基本資料


學名:Cuphea carthagenensis (Jacq.) J.F. Macbr.
簡誌:屬特徵- 草本;莖木質化。花左右對稱;萼筒具稜,6裂,具6副萼;花瓣6;雄蕊4-11;子房2室。蒴果。 種特徵- 葉橢圓形,長1.5-4 cm,寬1-2 cm,兩面被毛;葉柄長約0.5 cm。花紫紅色;萼表面被紫色腺毛。
別名:香膏萼距花<植物智:Cuphea carthagenensis (Jacq.) J. F. Macbr.>
原產地:全島低海拔地區濕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波氏星蕨

2021/05/01 13:59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


▲菜公坑 20210501 波氏星蕨,剛形成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孢子囊群是圓形平均散佈在葉背,走莖鱗毛較不均勻;石葦的孢子囊群則是較密佈,鱗毛像魚鱗般披在走莖上。

根莖長匍匐狀,具褐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相距1-3cm,植株常呈蔓生狀;葉柄長1-5cm;葉片長披針形,長15-35cm,寬1.2-3cm,單葉,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葉全緣或邊緣呈波浪狀;葉脈網狀,不顯著;孢子囊群圓形,不規則散布在葉軸兩側。

用途


藥用(清熱利濕。治淋症,黃疸,筋骨痛)。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ノネシダ(矢の根羊歯)<Lepido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et K.H.Shing>
學名: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簡誌:長走莖,半著生於樹幹上,柄長1~5cm,葉橢圓形,15~35cm長,1.2~2cm寬,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脈不明,全緣,孢子囊群小,散佈在中肋兩側。
別名:金交剪、飛刀劍、攀援星蕨、鏃瓦蕨、表面星蕨<植物智:Lepidomicrosorium superficiale (Blume) Li Wang>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及台灣。台灣低至中海拔森林內較潮濕的遮蔭環境,著生、岩生或地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環塔獵椿象

2021/05/01 13:38


▲菜公坑 20210501 環塔獵椿象,上方側,腹側緣具黃斑

主要特徵


體長約11mm, 頭部具細頸,觸角黑色細長,黑色,複眼大,紅褐色,前胸背板前半具縱向溝槽,後半平坦兩側與下方呈稜狀邊,下緣弧狀內凹,中胸盾板三角型,革質翅密生灰褐色短毛,膜質翅黑色具紫色分布,各腳細長,黑色,腹背板外露具黃色斑。與近似種相較,本種體型較瘦長,體色暗土灰色,側接緣為黃斑。

基本資料


學名:Tapirocoris annulatus Hsiao and Ren, 1981
別名:
原產地: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林下,局部地區普遍。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刺鱗雙蓋蕨(綠葉雙蓋蕨)

2021/05/01 13:35


▲菜公坑 20210501 刺鱗雙蓋蕨,近基部的葉柄較長些


▲菜公坑 20210501 刺鱗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卵狀三角形之二回羽狀複葉,小羽片基部截形,柄極短。孢膜橢圓形,著生裂片主脈到葉緣的中間,並非從裂片主脈開始著生。

根莖匍匐狀,近黑色,具黑色、線形、邊緣具細齒之鱗片;葉柄長30-45cm,近基部被暗色鱗片;葉片卵狀三角形,二回羽狀複葉,長35-65cm,寬8-20cm;小羽片披針形,長5-10cm,寬1.5-2cm,基部截形,柄極短,先端漸尖,邊緣淺齒裂;孢膜橢圓形,位於小羽軸與葉緣之間。

近似物種


三種近似的蕨類,主軸、羽軸的溝相通之外: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子較軟,葉柄較長,鱗毛為線形鱗片。
刺鱗雙蓋蕨(綠葉雙蓋蕨):葉子較硬,葉柄較短,鱗毛為黑褐色鱗片。
廣葉深山雙蓋蕨:葉子較硬,葉柄較短,鱗毛為黑灰色刺毛。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キナワコクモウクジャク(沖縄黒毛孔雀)<Diplazium virescens Kunze var. okinawaense (Tagawa) Sa.Kurata>
學名:Diplazium virescens Kun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綠葉雙蓋蕨、刺鱗雙蓋蕨、淡綠雙蓋蕨
原產地:臺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庭菖蒲

2021/05/01 12:53


▲二子坪 20210501 庭菖蒲。不知道是不是花與蒴果的基部就是簡誌所指的佛焰苞


▲二子坪 20210501 庭菖蒲,花

主要特徵


庭菖蒲為多年生落葉性蓮座叢狀草本植物,株高 10~25 公分,具粗大的肉質宿根,莖直立或斜生;開花時不分叉 ,具狹縱翼。花序頂生;苞片 5~7 枚,外側 2 枚狹披針形,邊緣膜質;花藥鮮黃色,花柱絲狀,上部 3 裂,子房圓球形,綠色,生有纖毛。花期 5~7 月。。蒴果球形,黃褐色或棕褐色,成熟時室背開裂;種子多數,黑褐色。果期 7~8 月。

近似物種


在台灣的庭菖蒲屬植物均為水生,有庭菖蒲(Sisyrinchium atlanticum Bickn.)、黃花庭菖蒲(Sisyrinchium exile E. P. Bicken.)和鳶尾葉庭菖蒲(Sisyrinchium iridifolium Kunth)等3種,均為引進逸出後歸化者。另有窄葉庭菖蒲(S. angustifolium Mill.),和庭菖蒲的不同處,在於本種的莖較細弱,呈蓮座叢狀;莖基部的節處略膨大成膝蓋狀彎曲。

基本資料


和名:ニワゼキショウ(庭石菖)<Sisyrinchium atlanticum auct. non E.P.Bicknell>
學名:Sisyrinchium atlanticum Bickn.
簡誌: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寬5-8 mm。生殖莖具狹縱翼。佛焰苞紫紅色;花藍紫色。果卵至球形。
別名:大西洋庭菖蒲<植物智:Sisyrinchium atlanticum E.P.Bicknell>
原產地:原產北美。台灣全島中海拔山區潮濕草生地或山坡。歸化種。
保育等級:
花語:

進入閱讀更多...

裏白鼠麴草

2021/05/01 12:47


▲菜公坑 20210501 裏白鼠麴草


▲菜公坑 20210501 裏白鼠麴草,花與瘦果

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表面綠色近乎無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氈毛。盛花期3-4月間。

基本資料


和名:ウラジロチチコグサ 裏白父子草<Gamochaeta coarctata>
學名:Gnaphalium spicatum Lam.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不分枝或由基部分出許多斜倚的花莖,莖灰色,高15-60 cm,被絨毛。基葉蓮座狀,橢圓形,3-10  0.8-2 cm,於第二年生時枯萎但仍宿存,莖葉與基生葉形態相似,向莖頂漸變小;葉上表面綠色近乎無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氈毛。頭花多數,由腋生的穗狀花序複排列為圓錐狀。冠毛於基部相連成環。
別名:里白合冠鼠麴草<植物智:Gamochaeta coarctata (Willdenow) Kerguelen>
原產地:原產南美洲,現已廣泛歸化於全球多處。見於臺北盆地北側陽明山及汐止海拔400-1,000 m山區路旁。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茯苓菜(魚眼草)

2021/05/01 12:40


▲菜公坑 20210501 茯苓菜


▲菜公坑 20210501 茯苓菜,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莖直立,高 20~35 公分,密被短細毛,有明顯氣味。盤狀頭花,球形或半球形,頂生,圓錐狀或總狀排列。果實為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

用途


藥用(全草:消腫解毒,清熱利尿,止血,癒傷。治角膜炎,疔瘡腫毒,創傷出血,糖尿病,高血壓,肝炎。)。日本民間療法により(解毒、利尿、子供の外生殖器の腫物や咽喉炎に用いる)。

基本資料


和名:ブクリョウサイ(茯苓菜)<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O. K.>
學名: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L. f.) Ktze.
簡誌:屬特徵: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葉鋸齒緣或琴狀羽裂。盤狀頭花,球形或半球形,頂生,圓錐狀或總狀排列。總苞1或2層。邊花雌性,可稔,白色或黃色;心花兩性。瘦果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稍扁平。冠毛無或易脫落。 種特徵:莖直立,分枝。葉不規則鋸齒列裂片或琴狀羽裂,被毛。頭花直徑2-5 mm,總狀排列;邊花白色,心花黃綠色。瘦果倒披針形,稍扁平,被腺體。無冠毛。
別名:土茯苓、茯苓菜、豬菜草、魚眼草、鱼眼草<中国植物志: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原產地:廣佈於亞洲與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山坡、山谷陰處或陽處,或山坡林下,或平川耕地、荒地或水溝邊。海拔200-2000米。台灣全境及蘭嶼、綠島,平地至中央山脈中海拔約 3,000 公尺地區。多生於農園、荒野及路旁。

進入閱讀更多...

水竹草(巴西水竹葉)

2021/05/01 12:05


▲二子坪 20210501 巴西水竹葉


▲二子坪 20210501 巴西水竹葉,花

主要特徵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被認定為外來入侵植物(大花咸豐草、巴西水竹葉、非洲鳳仙花)。

基本資料


英文名:Wandering Jew
和名:トキワツユクサ(常盤露草)<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學名: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Vell.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竹草、斑葉水竹草、紫葉水竹草、巴西水竹草、巴西水竹葉
原產地:原產於南美。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光囊紫柄蕨

2021/04/17 14:30


▲魚蕨步道 20210417 光囊紫柄蕨


▲魚蕨步道 20210417 光囊紫柄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孢子囊群無孢膜,孢子囊光滑無毛

主要特徵


光囊紫柄蕨。莖短而直立,莖頂與葉柄基部同樣被覆褐色窄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莖頂;葉柄紫褐色,具光澤,長12-15cm,葉片披針形,長30-50cm,寬10-23cm,基部略變窄,二回羽狀深裂;羽片長披針形,長6-12cm,寬1-3cm,無柄;羽片最基部的一對裂片較長,尤其是朝下的裂片;葉脈游離,裂片側脈常分叉;孢子囊群短橢圓形,無包膜,著生在分叉小脈近頂處,孢子囊光滑無毛。也屬於低海拔居多。

近似植物比較


紫柄蕨屬在台灣目前登錄的有3種:光囊、密毛(毛囊)、耳羽紫柄蕨。除了葉柄同為紫色外,還有羽片對生,基部一對小羽片較長,孢子囊群不具孢膜等共同特徵。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ophegopteris subaurita (Tagawa) Ching
簡誌:叢生,羽片橢圓形,柄長12~15cm,葉長30~50cm,最寬在中間偏基部。高海拔植物。
別名:光囊紫柄蕨<植物智:Pseudophegopteris subaurita (Tagawa) Ching>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至中海拔林緣潮溼的半遮蔭處或稍空曠處或溪畔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垂葉書帶蕨

2021/04/17 14:18


▲魚蕨步道 20210417 垂葉書帶蕨,幼苗


▲魚蕨步道 20210417 垂葉書帶蕨,幼葉葉片並非只有姬書帶蕨才會有捲曲

主要特徵


生長於低海拔。著生。葉片長可達2公尺。葉柄長可達15公分。中脈於葉背沒有明顯突出。鳥巢蕨(山蘇花、台灣山蘇花、南洋山蘇花)、大黑柄鐵角蕨、垂葉書帶蕨等蕨類一起混生(著生)於樹上。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マモシシラン(甘藻獅子蘭)<Vittaria zosterifolia>
學名:Vittaria zosterifolia Willd.
簡誌:葉長,可達2m,孢子囊在葉側。根莖鱗片黑色。
別名:双唇书带蕨<植物智:Haplopteris zosterifolia Willd.>
原產地:分佈於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錫金、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中國與台灣。海拔190-135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