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雞屎樹

2018/10/03 20:39


▲大崙尾山步道 20181013

基本資料


和名:ケシンテンルリミノキ<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et Gamble>
學名:Lasianthus curtisii King & Gamble
簡誌:葉披針狀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2-23 cm,密被粗毛,葉基銳尖,側脈7-9對,平行、分叉或網狀;葉柄長8-15 mm。花序具一葉狀苞片;萼片約長2 mm;花冠白色,外面被毛,內面上半部三分之二被毛。果藍紫色。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柱果鐵線蓮

2018/09/30 16:50


▲貓空附近 20180930 果實期

主要特徵


多年生藤本植物,乾時常帶黑色,除花柱有羽狀毛及萼片外面邊緣有短柔毛外,其餘光滑無毛。莖圓柱形,有縱裂紋。一至二回羽狀複葉,有 5~9 小葉,有時 7 片,基部二對常為 2~3 小葉,莖基部為單葉或三出葉;小葉片紙質或薄革質,寬卵形、卵形、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3~13 公分,寬 1.5~7 公分,頂端漸尖至銳尖,偶有為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淺心形或截形,全緣,表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葉脈突出,3 出或 5 出脈。圓錐狀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多花;萼片 4,開展,白色,乾時變褐色至黑色,線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 1~1.5 公分;雄蕊無毛。瘦果圓柱狀鉆形,乾後變黑,長 0.5~0.8 公分,宿存花柱長 0.1~0.2 公分。花期 6 月至 7 月。果期 7 月至 9 月。

用途


藥用(根入藥,能袪風除溼、舒筋活絡、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痛、牙痛、骨哽喉;葉外用治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Clematis uncinata Champ. ex Benth.
簡誌:莖光滑。羽狀或2回羽狀複葉,革質;小葉5或9,有時7,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形,有時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光滑,3出或5出脈。
別名:卵葉鐵線蓮、三葉女萎、柱果铁线莲(中國植物誌:Clematis uncinata Champ.)
原產地:中國大陸雲南南部、貴州、四川、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台灣和越南。全島中海拔地區林緣及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巴西野牡丹

2018/09/30 13:03


▲貓空附近 20180930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3~5 出脈。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用種子繁殖。

近似物種


野牡丹(美洲野牡丹屬或綿毛木屬)外觀差異:
野牡丹屬(野牡丹)的雄蕊花藥部份是黃色與粉紅色系為主
美洲野牡丹屬(銀絨野牡丹、巴西野牡丹):雄蕊花藥與花瓣顏色相同,以紫色系為主。

基本資料


和名:シコンノボタン(紫紺野牡丹)<Tibouchina urvilleana>
學名:Tibouchina urvillean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美野牡丹、紫花野牡丹、紫牡丹、豔紫野牡丹、紫紺野牡丹、紫裳
原產:巴西。台灣於 1980 年代引進栽植。園藝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叉瓣玉鳳蘭(冠毛玉鳳蘭)

2018/09/30 12:14


▲草湳 20180930

主要特徵


九月時在低海拔的山間小徑行走時,注意地上可能碰到冠毛玉鳳蘭。

基本資料


學名:Habenaria pantlingiana Kraenzl.
簡誌:地生蘭。莖具數個鬆散之鞘狀葉,都成紫綠色,在莖上部有6片左右之葉。葉橢圓狀倒披針形。花密生成圓柱狀。花綠色,花瓣裂至底,成2條絲狀物;唇瓣2裂至底,成3條絲狀物。
別名:叉瓣玉鳳蘭, 卷毛玉鳳蘭, 冠毛玉鳳蘭, 齒花玉鳳蘭
原產地:分布於海拔700 m以下之森林或竹林內。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花緬梔(紅花雞蛋花)

2018/09/28 13:07


▲中正區 20180928

主要特徵


花有香味。緬梔花就是雞蛋花,顏色像荷包蛋的顏色。花掉落後像鹿角,別稱「鹿角樹」。枝條下端沒有葉的部分,為落葉後的葉柄痕跡,為「葉痕」。葉脈明顯。越南寺廟多喜植之,故有"Temple Tree"之稱。
全身汁液具毒性。 白色乳汁有毒。誤食造成嘔吐、腹瀉、發燒、惡心、嘴唇紅腫、心跳加速。

近似物種


除了白花品種另有紅花緬梔、雜交緬梔,花色粉紅或濃紅。
常見品種:白花緬梔紅花緬梔。「紅花緬梔」通常為「紅色花」的通稱。

用途


藥用(淋病、風濕,外用可治瘀傷潰瘍)。

基本資料


注音:緬梔(ㄇㄧㄢˇ ㄓ)
學名:Plumeria rubra Linn. cv.、Plumeria × hybrid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花緬梔, 紅花雞蛋花
原產地:墨西哥、巴拿馬一帶。台灣於1910 年引進栽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油杉

2018/09/28 09:54


▲新公園 20180928 果實

主要特徵


生長於台灣北部坪林碧湖姑婆寮溪及金山寮溪的分水脊東稜線上海拔 300~600 公尺間;南部則見於恒春半島枋山附近約 1,000 公尺的山地;與其他闊葉樹散生,數量極為稀少,需加以保護。嚴重瀕臨絕滅。

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35 公尺,樹幹通直,樹皮灰至暗褐色,常呈不規則裂開;幼枝條上有短柔毛或光滑。葉線形、扁平,革質,硬,略向下反捲,長 2~5 公分,寬 0.3~0.4 公分,先端鈍圓或微凹(幼葉先端尖),基部漸狹葉緣多少呈反捲狀,中肋於表裏兩面均隆起。雄花 2~4 枚生於枝條先端,黃褐色,長約 1 公分左右;雌花亦生長於小枝先端,單生。毬果直立,圓柱狀長橢圓形,長 7~15 公分,徑 5~7 公分,幼時為綠色,成熟時為栗色;果鱗圓卵形或菱形,邊緣有不規則淺鋸齒,外面有淺縱線;苞鱗小、篦形。種子卵形、有翅,長約 1 公分。本種的種鱗斜方形或斜方狀圓形,與江南油杉K. cyclolepis Flous相似,其區別主要在於臺灣油杉的一年生枝有密生乳頭狀突起點,種鱗上部邊緣向外反曲。而江南油杉的一年生枝則常有或多或少的毛,稀無毛,種鱗的上部邊緣不反曲。

基本資料


學名:Keteleeria davidiana (Franchet) Beissner var. formosana Hayata
簡誌:芽鱗邊緣無毛。葉扁平線形,革質,硬,先端鈍或微凹(幼葉先端尖),略向下反捲,中脈兩面隆起。種鱗菱形。
別名:臺灣油杉, 德氏油杉, 台湾油杉(中國植物誌:Keteleeria formosana Hayata)
原產地:種產於中國大陸四川、陜西、湖北及雲南諸省。變種僅見於臺灣。產台灣南北兩端海拔300~900m區域,呈明顯不連續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羽毛雞冠花

2018/09/28 09:00


▲新公園 20180928 花序:紅

主要特徵


花序尖塔、火焰狀品種之通稱,非指單一品種。常見約有12品種。

株高約六十至九十公分,全株無毛,莖直立,有縱稜,一般紅色,不分枝或有分枝,有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叢狀,莖生葉單葉互生,葉卵形、卵狀長圓形、披針形、狹披針形,端部長尖、漸尖,基部狹楔形,延成葉柄,全緣葉,葉一般長五至十五公分,寬約三至六公分,葉面綠色,有栽培褐紅色品種,羽狀脈,葉脈明顯,無托葉,葉柄長約三至五公分,兩性花,穗狀花序,頂生,生於莖頂或小枝端,,多數極密生,成扁平肉質羽毛狀,外型如尖塔、火焰,小花苞片三枚,乾膜質或多刺狀,小花密生,花被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廣披針形,花紅、黃、橙色為主,有栽培出其他色之品種,被片三至五枚,一般五枚,長五至八公釐,先端芒尖或漸尖,膜質狀,有光澤,薄而乾,覆瓦狀排列,宿存,雄蕊五枚,雄蕊與花被同數對生,花絲下部或基部合生成杯狀、筒狀,花藥一、二室,雌蕊一枚,雌蕊心皮二、三枚,合生,花柱細長,柱頭二淺裂,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胚珠一至數枚,胞果,卵形,花後結蓋果,成熟時自蓋裂,種子飛散,種子二至數枚,扁球形,黑色,有光澤,長約三公釐,包於宿存花被內。

基本資料


學名:Celosia argentea var. plumosus、Celosia plumos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羽狀雞冠花、羽毛雞冠花、鳳尾雞冠花
原產地:亞洲南部。多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藍雪花

2018/09/22 09:47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主要特徵


花於枝端呈穗狀花序,花萼筒狀,外面有腺體,5 稜;花冠高碟狀,淺藍或白色,筒部細長,口部開展,5 裂;雄蕊 5 枚,子房一室。夏及冬季開花。膜質蒴果,內藏種子。

基本資料


學名:Plumbago auriculata L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藍花丹、蓝花丹(中國植物誌:Plumbago auriculata Lam. )、花繡球(北京草橋)。藍茉莉。
原產地:南非。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紫嬌花

2018/09/22 09:30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花

主要特徵


株高約 30~50 公分且生長迅速,擁有「蔥、蒜」般的外表以及類似「韭菜」的氣味,因此又稱為「野蒜」。是多年生球根花卉,葉片為狹長線形,具有圓柱形的小鱗莖,成株為叢生狀。花莖自葉叢中抽出,頂端著生 8~20 朵淡紫色小花;其抽長的花莖上能開出如夢似幻的紫色花朵群。果實特徵為三角型蒴果,內含扁平狀的黑色種子。花期長,於溫暖環境幾乎全年均可開花;但需注意耐寒性稍弱,需在 10℃ 以上的氣候,若遇冬季低溫時地上部易枯黃,待溫度上升時開始長葉。 栽培繁殖:紫嬌花喜好高溫環境,非常適合平地種植,近年來常見於公園花壇。繁殖可用播種、分株或鱗莖種植。用分株或鱗莖種植,全年均可施行,成活率極高,只要掘取帶有鱗莖的幼株或成株另植即可。栽培土質不拘,通常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生育最佳。栽培需全日照、半日照,蔭蔽處開花不良。土壤需經常保持濕度,尤其夏季需水量較大。花謝後立即剪除花莖,可維持美觀,並可促進再開花。性喜高溫,生育適溫 24~30℃。

用途


食用(花朵常用於沙拉及餐點中作為香草與裝飾)。藥用(其搗碎的葉片據說可用來治療偏頭痛)。
除了運用於花壇及盆栽等觀賞用途外,由於花朵及葉片具特殊香氣,故在歐美常運用於香草花園。

基本資料


學名:Tulbaghia violacea Harvey
簡誌:無描述。
別名:非洲小百合、紫瓣花、野蒜
原產地:原產於南非開普敦,另有一說來自於地中海沿岸。台灣全島普遍作為園藝觀賞栽培用,偶見山野馴化自生。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馬齒牡丹

2018/09/20 09:40


▲台北市中正區 20180920 花(紫)

基本資料


宿根性,植株低矮,株高十至十五公分,全株肉質,莖近圓柱形,枝柔軟,匍匐四散,生長成墊狀,全株光滑,淡綠、綠色,葉常腋生腋芽二枝,近基部者較粗大,單葉,葉不規則互生或近對生,常密集生於枝端,簇生狀,較下之葉分開,葉長橢圓形、橢圓形、卵圓形、長倒卵形、湯匙形,葉端鈍狀,基部圓鈍或楔形漸狹,全緣葉,葉長約十至四十公釐,寬約八至二十五公釐,葉肉質,肥厚細小,形似馬齒,厚革質,葉綠色或葉緣泛紅褐色,有栽培出斑葉品種,羽狀脈,葉脈中肋較清晰,側脈不明顯,托葉退化為毛狀或無,葉柄極短、近無葉柄或無葉柄,兩性花,整齊花,花單生或數枚簇生,頂生或腋生,花常五、六枚生於枝端或近枝端的葉腋,清晨開花,午後閉合,總苞八、九枚,葉狀,輪生。

近似物種


多園藝栽培種或雜交品種。花開時間大多是有太陽的時候。為松葉牡丹及馬齒莧的雜交種。到了下午時,花朵就會閉合起來,故又稱半日花。品系花種繁多。

有些資料將 馬齒牡丹(Portulaca umbraticola) 鑑識為 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園藝栽培的大花種,以及馬齒牡丹(Portulaca umbraticola) 的一些別名常與 松葉牡丹(Portulaca grandiflora)混稱。

基本資料


英文名:Wingpod Purslane, Portulaca umbraticola
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 var. granatus Bailey
簡誌:無描述。
別名:豬母乳仔花, 豬母乳, 豬母菜, 半日花, 長命菜
原產地:起源於印度,後傳播到世界各地,西喜馬拉雅山、俄國、南希臘一帶地方亦認為是其原產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