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洞岬 20210327 小金梅葉

▲龍洞岬 20210327 小金梅葉,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毒植物。根莖塊狀,徑約 1 公分,球形或長橢圓形,通常被覆老葉柄的纖維殘餘。葉基生,4~12 枚,狹線形。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キンバイザサ(小金梅笹)<Hypoxis aurea Lour.>
學名:Hypoxis aurea Lour.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球形或長橢圓形,通常被覆老葉柄的纖維殘餘。葉基生,背面中肋及葉緣被毛。花1至數朵,花柄與總花梗接處有小苞片;花被片6,離生,宿存;雄蕊6;子房下位,柱頭3,直立。蒴果,胞間開裂。 種特徵- 葉線形,長10-30 cm,寬2-6 mm。花黃色。蒴果棒狀。
別名:小仙茅、小金梅葉、小金梅草<植物智:Hypoxis aurea Lour.>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東南亞、日本。台灣北部海邊及低山曠野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 20210327 長在海岸水泥壁上的石板菜

▲龍洞岬 20210327 台灣佛甲草(石板菜),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 10~15 公分,肉質,莖簇生,斜上生長,綠色,分枝 2 歧或 3 歧。葉為單葉,對生或互生,無柄;葉片倒卵形至近匙形,葉基窄楔形,葉尖闊圓形,葉緣為全緣。花序為聚繖花序,花多數;花無梗,黃色;苞片呈葉狀;萼片 5 片,線狀披針形,鈍頭;花瓣 5 片,窄披針形,先端漸尖;雄蕊較萼片短。果實直立,寬披針形;種子多數。
基本資料
和名:ハママンネングサ(浜万年草)<Sedium formosanum>
學名:Sedum formosanum N. E. Brown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匙形,肉質,全緣,長10-15 mm,寬7-12 mm,葉尖銳狀,葉基楔形。花黃色,聚繖花序;萼片不等長。果實直立。
別名:白豬母乳、白豬母菜、石板菜、台湾佛甲草<Sedum formosanum N. E. Brown>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海邊岩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野桐,雄株

▲龍洞岬海岸 20210327 野桐,雄花序
主要特徵
喬木。單性花,雌雄異株,皆為圓錐形穗狀花序,頂生且密生紅褐色之短毛。花期:春季至夏季。
半落葉性小喬木,全株被有星狀絨毛。嫩葉與芽密生紅褐色絨毛,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末端成尾狀,上半部有時作3淺裂,長 7~20 公分,寬 5~15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主脈 3 條,葉背淡黃綠色,葉表基部有蜜腺,可分泌糖蜜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為它驅除蟲害,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葉柄很長;春至夏季開花,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頂生,雄花疏生,花被 3~4 裂,雄蕊多數,雌花排列較密,花極小而且缺乏花瓣;子房 3 室,花柱 3~4 裂;蒴果球形,外表佈滿軟刺,內有三室,各各含有一顆種子,種子黑色。
近似物種
野桐與白匏子(葉較方,葉背灰白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カメガシワ(赤芽槲)<Mallotus japonicus (L.f.) Mu''ll.Arg.>
學名: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Muell. -Arg.
簡誌:小枝,葉柄及花序被星狀毛。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闊卵形至圓形,常3裂,前端常3淺裂,下表面被星狀毛及淡黃褐色透明腺體。果實密被長軟刺。
別名:野梧桐、野桐仔、日本野桐、摩頂仔、帽頂、楸、白肉白匏子、大白匏子、野梧桐<中国植物志: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Muell. Arg.>
原產地:中國產於浙江和江蘇,日本。多生於海拔320-600米林中。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 20210327 田代氏鼠尾草

▲龍洞岬 20210327 田代氏鼠尾草,花。花萼鐘形,2唇狀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基生葉-常3出,與莖生葉-單葉。葉柄甚長(6-9cm);葉卵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葉基心形至圓形,圓鋸齒緣。花序頂生。果熟,小堅果4枚藏於宿存花萼中。
用途
拉丁文屬名中若有Salvia,多具有治療功能。
基本資料
學名:Salvia tashiroi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华鼠尾草<植物智:Salvia chinensis Benth.>
原產地:目前僅知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地區可見田代氏鼠尾草。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碗花草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碗花草,花
主要特徵
蔓性多年生藤本植物,全株被倒向毛或無毛,莖四方形,幼莖被有毛茸。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生於印度、越南,中國。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麝香木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麝香木,花序
主要特徵
灌木。植株具特殊香味,葉形與草本的到手香近似,花粉紅,故別稱紅花到手香。台灣引入作藥用栽培。
基本資料
學名:Tetradenia riparia (Hochst.) Cod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花到手香
原產地:南非。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琉球鈴木草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琉球鈴木草,花
主要特徵
琉球鈴木草。多年生草本。莖匍匐,長20-60公分,節上生根,方形,密被毛。葉對生,紙質;葉柄長0.5-2公分;葉片圓形或圓形至卵形,長寬1-2公分,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深且圓的齒牙緣,先端圓,兩面被毛。花序長總狀,腋生於具退化葉或匙形苞片的節上。小花梗長1-2公厘,密被毛。花萼鐘形,花冠略成二唇形,紫白色,外面被短毛;上唇長4-5公厘,卵形,凸面狀;下唇長7-8公厘,三裂,中裂片最大,圓形至卵形,略成波狀緣。雄蕊4枚,二強,不外露。小堅果球狀倒卵形,長1.4-1.7公厘,有細孔,黑色。
近似物種
唇形科鈴木草屬台灣有2種:
鈴木草散見於中低海拔山徑路旁,為常見的植物;琉球鈴木草則僅見於琉球及綠島。
基本資料
學名:Suzukia luchuensis Kudo
簡誌:無描述。
別名:齿唇台钱草<植物智:Suzukia luchuensis Kudo>
原產地:僅見於日本琉球及台灣綠島。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小石積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小石積,花
主要特徵
灌木。小葉歪斜,卵形或橢圓形,兩面被直硬毛。
基本資料
學名:Osteomeles anthyllidifolia Lindl. var. subrotunda (C. Koch) Masamun
簡誌:小葉歪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4 mm,寬約3 mm,先端圓具突尖頭,基部鈍,無柄,兩面被直硬毛。
別名:
原產地:僅生長於蘭嶼。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花
主要特徵
澎湖決明屬於小灌木,高度約 20 ~ 100 公分,莖葉是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6 - 7 對,橢圓形狀至長卵形狀,花瓣為黃色,繖房花序,6 - 8 朵小花。莢果則是線狀短圓柱形,種子是扁圓形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Cassia sophora L. var. penghuana Y. C. Liu et F. Y. Lu
簡誌:未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僅分布在澎湖群島,其中又以南方四島中的東吉嶼族群數量最多,分布於方山臺地處,形成矮伏狀的小灌叢。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跳石 20210315 佛氏通泉草,變異的植株,莖變得異常的粗(+中研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跳石 20210315 佛氏通泉草,變異的植株,白花族群(+中研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主要特徵
潮溼之地常常意味著泉水水源在附近,因此可能是「通泉」命名的由來。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佛氏通泉草 宿存花萼裂至約1/2處為最大特徵
近似物種
佛氏通泉草與通泉草區別
1.花色:佛氏通泉草花冠顏色較深,通泉草下唇顏色很較淡,通常是白色,或淡紫。
2.花型:佛氏通泉草較通泉草大上一倍以上。花長1cm以上。
3.花萼(宿存花萼)裂開的深度:通泉草深裂至2/3處,而佛氏花萼僅裂至1/2處。
玄參科以下幾種辨識上容易混淆的植物:
泥花草、旱田草、藍豬耳、通泉草、佛氏通泉草、定經草、陌上草。
在日本低海拔也有三種通泉草:トキワハゼ(常盤爆)<Mazus pumilus>,很接近台灣的通泉草。サギゴケ(鷺苔)<Mazus miquelii>很接近台灣的佛氏通泉草,但花萼缺口長度不同。ムラサキサギゴケ(紫鷺苔)<Mazus miquelii Makino>為匍茎通泉草,花瓣上唇上翹為特徵。
用途
藥用(治婦女經閉,毒蛇咬傷,利尿等)。
基本資料
學名:Mazus faurei Bonati
簡誌:多年生草本,具短匍匐莖。根生葉長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匙形,長3-7 cm,葉緣裂至深裂,兩面被粗毛或下表面僅葉脈被毛,寬翼,葉柄長1-4 cm;走莖葉近無柄,小於根生葉。花序5-15朵花。
別名:台灣通泉草。烏子草。台湾通泉草《植物智:Mazus fauriei Bonati》
原產地:北部低海拔山區荒地。台灣特有種(特生中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