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山 20220626 山月桃

▲陽明山 20220626 山月桃,果序,半熟的黃綠色
主要特徵
年生草本,株高 1~1.5 公尺,地下莖蔓生,好像薑。單葉互生,廣披針形,羽狀平行脈,具短柄;葉片長 25~35 公分,寬 5~8 公分,表面光滑;葉舌長 0.5~0.6 公分。圓椎花序,直立頂生,花白色,帶紅色斑點和黃暈。花期春至秋季 (2至10月),盛花期在5月間。蒴果球形,熟時橙紅,內含種子 4~5 粒。果子除了紅色之外,還有未熟的綠色,半熟的黃綠色,以及即將成熟的橘黃色。
近似物種
月桃屬中有兩種葉子無毛的植物:呂宋月桃、山月桃
用途
繩索(莖葉有韌性)。藥用(根莖及果實:治脘腹氣脹,食積)。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intermedia Gagnep.
簡誌:葉光滑無毛,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下方分枝較上方分枝略長,每分枝具3-7朵花;小苞片長橢圓形,長約8 mm。漿果狀,球形。
別名:小月桃、中位月桃、山月桃仔、紅三七、七葉蓮
原產地:台灣、菲律賓、琉球及日本。台灣全島及蘭嶼。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褐翅椿象(成蟲),上方側(植物為大花曼陀羅)

▲陽明山 20220626 褐翅椿象(成蟲),側面(植物為大花曼陀羅)
主要特徵
體長12-13 mm,頭部及前胸背板黃褐色具微弱的金屬光澤, 觸角細長,末節端部及倒數第2節前後端具白色斑,前胸背板前緣有3-5枚小斑點,前胸背板密生刻點,近前緣有綠色分布,小楯片前緣左右各有一枚黃白斑,革質翅黃褐色或灰褐色,腹背板外露具灰白色排列,各腳黃褐色。本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若蟲各齡期體色不同但觸角都有一處白色或黃白色斑,前胸背板側緣具尖刺,腹背具橫向條紋,顏色單純沒有鮮豔的斑塊,成蟲及若蟲喜歡群聚,寄主植物有苦楝、柿子、柑橘、桃、李等多種,吸食莖枝的汁液為食,若碰觸牠們會散發出腥臭味,所以有「臭龜仔」的名號,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Halyomorpha halys (Stal, 1855 )
別名:褐翅椿象、褐翅椿、褐翅蝽、臭龜仔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相思樹

▲陽明山 20220626 相思樹,葉序與花序

▲陽明山 20220626 相思樹,葉表(葉柄膨大所變成的假葉)

▲陽明山 20220626 相思樹,葉背(葉柄膨大所變成的假葉)
主要特徵
相思樹上的葉子的構造,其實是由葉柄膨大所變成的假葉,像是仙人掌一般特化,葉柄變成像葉子,可防止水分過度散發,在乾旱的地方也能生存。相思樹真正的葉子為在幼苗期間才會出現的羽狀複葉,為豆科的特徵。
相思樹為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10~20 公尺,採播種法繁殖。它的根系非常發達,又能耐風抗旱、適應貧瘠地,是綠化荒山、保護水土的良好樹種。相思樹真正的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只有在相思樹的小苗才看得到;長大以後真正的葉便消失而退化成葉狀的葉柄(即假葉)。想看它真正的葉,最好在 8~10 月間在相思樹下尋找新苗,只有在種子萌芽後第一片長出的葉才呈現豆類特有的羽狀複葉。
用途
相思樹的木材可供製枕木、坑木及農具,更供作薪炭及種植為行道、園景樹。
藥用(嫩葉:外洗治爛瘡)。相思樹做為木炭,不容易起煙,為最好的木炭材料。香料(樹皮含單寧酸;花含芳香油)
基本資料
英文名:Taiwan Acacia
學名:Acacia confusa Merr.(有同物異名)
簡誌:枝條平滑無刺。假葉無柄,鐮刀狀披針形。莢果有節,種子7-8粒。
別名:相思仔(台語)、假葉豆。Tyokozi(排灣)、台湾相思、相思树、台湾柳(中国植物志:Acacia confusa Merr.)
原產地:菲律賓北部、台灣。台灣全島低海拔次生林中及荒廢地。普遍栽植。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羽狀地錢,常見於水邊岩石

▲陽明山 20220626 羽狀地錢,杯狀體

▲陽明山 20220626 羽狀地錢,葉片背面
主要特徵
地錢科全世界有2屬,臺灣目前記錄有2屬7種,6種地錢屬(Marchantia)(包括1亞種)和1種背托蘚屬(Preissia)。植物體葉狀,中型至大型。腹面具2~4列鱗片。雌雄異株。大多土生或石生。
近似物種
地錢通常以形成胞芽的方式進行營養繁殖,胞芽形如凸透鏡,通過一細柄生於葉狀體背面的胞芽杯中。胞芽兩側具缺口,其中各有一個生長點,成熟後從柄處脫落離開母體,發育成新的植物體。地錢為為雌雄異株植物,有性生殖時,在雄配子體中肋上生出雄生殖托,雌配子體中肋上生出雌生殖托。雄生殖托盾狀,具有長柄,上面具許多精子器腔,每腔內具一精子器,精子器卵圓形,下有一短柄與雄生殖托組織相連。成熟的精子器中具多數精子,精子細長,頂端生有兩條等長的鞭毛。雌生殖托傘形,邊緣具 8~10 條下垂的芒線,兩芒線之間生有一列倒懸的頸卵器,每行頸卵器的兩側各有一片薄膜將它們遮住,稱為蒴苞。精子器成熟後,精子逸出器外,以水為媒介,遊入發育成熟的頸卵器內,精、卵結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預卵器中發育形成胚,而後發育成孢子體;在孢子體發育的同時,頸卵器酸部的壁細胞也分裂,膨大加厚,成為一罩,包住孢子體。此外,頸卵器基部的週邊也有一圖細胞發育成一筒,籠罩著頸卵器,名為假被(又稱假蒴苞)。因此,受精卵的發育受到三重保護:頸卵器壁、假被和蒴苞。地錢的孢子體很小,主要靠基足伸入配子體的組織中吸收營養。隨著孢子體的發育,其頂端孢蒴內的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産生很多單倍異性的孢子,不育細胞則分化爲彈絲;孢蒴成熟後不規則破裂,孢子借助彈絲散佈出來,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形成原絲體,進一步發育成雌或雄的新一代植物體(葉狀體),即配子體。
基本資料
學名:Marchantia pinnata
簡誌:
別名:
原產地:羽狀地錢常見於水邊岩石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百子蓮(愛情花)

▲陽明山 20220626 百子蓮(愛情花),紫花

▲陽明山 20220626 百子蓮(愛情花),白花
主要特徵
球根植物,株高可達一公尺,地下具塊狀莖,有皮鱗莖,基生葉,叢生狀,葉線狀披針形、線形、披針形,端部漸尖,基部延伸至莖,全緣葉,葉長可達六十公分,質厚,肉質,葉兩面深綠、綠、灰綠色,平行脈,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繖形花序,整齊排列,呈聚繖狀排列,花著生於花莖頂端,花莖長,實心,直立狀,長可達一公尺,由基部抽出,頂端著生十至三十朵花,花被筒狀、漏斗形,輻射對稱,單花花徑約四至八公分,花被筒短,喉部有鱗片,花被片六枚,二輪,花藍、藍紫色,有栽培出白色品種,裂片中心線條深藍色,白花則無,端部鈍狀或微尖,略向外翻捲,雄蕊六枚,著生於花被筒近喉部,花絲絲狀,花藥二室,丁字形著生,縱裂,花藥黃色,雌蕊短於雄蕊,雌蕊心皮三枚,合生,花柱一枚,纖長,柱頭頭狀,子房下位,子房三室,中軸胎座,蒴果,縱裂。花期7~8月,果期秋季
近似物種
一說園藝植物的都是早花百子蓮 Agapanthus praecox 的雜交栽培種,不是百子蓮 Agapanthus africanus
早花百子蓮 Agapanthus praecox 是一種可變物種,具有開放的花朵。它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可以存活長達 75 年。它的常綠葉子寬2厘米,長50厘米。它的花序在繖形花序中。百子蓮的花是藍色、紫色或白色,從春末到夏季開花。他們提供裝滿黑色細種子的膠囊(在播種前在沙中保持涼爽)。它的莖高達一米。它的根非常強大,可以破壞混凝土。
亞種:
Agapanthus praecox subsp. praecox 早洩:藍色的花朵,從十二月到二月出現。
Agapanthus praecox subsp. orientalis 東方人:每株植物有多達 20 片有毒的帶狀葉子,花色範圍從藍色到白色。
Agapanthus praecox subsp. minimus 微量:這個亞種最小,花期從 11 月到次年 3 月。花色包括白色和各種深淺不一的藍色。
其他相關
學名中 Agapanthus 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意思是愛;Anthos,意思是花。百子蓮也常被稱為尼羅河百合。花語:愛情來臨。白色代表昨天,紫色代表今天。
基本資料
英文名:Lily of the Nile, African Lily
學名:Agapanthus africanus (L.) Hoffmgg.
簡誌:無描述。
別名:非洲百合、愛情花、尼羅河百合
原產地:南非。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野牡丹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野牡丹,葉表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野牡丹,內側黃色花藥x5,外側紫色花藥x5,雌蕊為中心黃色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5-7 出脈。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果實為蒴果,用種子繁殖。酸性土常見的植物。
牡丹花的授粉方式是—振動授粉(特殊的授粉方式)。提供授粉與食用兩類型花粉。
黃色花藥(雄蕊花粉):食型花藥(在內側 x5)
紫色花藥(雄蕊花粉):授粉花藥(在外側 x5)
雌蕊為中心黃色(像叉子部分)
柱頭:中間像吸管的部分
近似物種
野牡丹(美洲野牡丹屬或綿毛木屬)外觀差異:
野牡丹屬(野牡丹)的雄蕊花藥部份是黃色與粉紅色系為主
美洲野牡丹屬(銀絨野牡丹、巴西野牡丹):雄蕊花藥與花瓣顏色相同,以紫色系為主。
用途
藥用(根、葉可消積滯、收斂止血,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痢疾便血等症;葉搗爛外敷或用乾粉,作外傷止血藥)。
基本資料
英文名:Common Melastoma
和名:ノボタン(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簡誌:葉卵形、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或略呈心形。
別名:金牡丹。埔筆仔。王不留行。山石榴、Kahbatuka(泰雅)、Katuru(排灣)、野牡丹、大金香炉、猪古稔、豹牙兰<中国植物志:Melastoma malabathricum Linnaeus>
原產地:中國南方、中南半島及台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感覺受到干擾時,馬上躲到千年芋下的方格銀腹蛛。第一對及第二對步足腿節具短剛毛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方格銀腹蛛,腹部側。右側似乎是雄蛛,已經成為雌蛛的食物了
主要特徵
雌蛛體長約6.4-9.0mm,背甲橙色,邊緣兩色灰黑色,頭部區域稍微隆起,中窩明顯、成三叉狀。螯肢棕色,具前牙堤齒3顆及後牙堤齒4顆。步足黃棕色,具黑色長刺及體毛,第4對步足脛節具明顯瓶刷狀毛、腿節具20對聽毛,足式為:1-2-4-3。腹部卵形,背部銀白色並有格狀的黑色斑紋,末端具3個黑色斑點,腹部黃褐色,有兩條平行的銀色縱帶。雄蛛體長約4.9-6.3mm,外型和體色與雌蛛相似,但第一對及第二對步足腿節具短剛毛,其脛節和蹠節有許多齒狀突起。
基本資料
學名:Leucauge tessellata Thorell, 1887
別名:端斑銀腹蛛、端斑銀鱗蛛(TaiBNET)
原產地:分布於低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長在樹幹的基部旁的翅柄鳳尾蕨,上方葉子為孢子葉,下方為營養葉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翅柄鳳尾蕨,孢子葉,葉柄比營養葉長許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翅柄鳳尾蕨,營養葉,一般生長在孢子葉下方不遠處
主要特徵
葉叢生,有營養葉及孢子葉,兩者幾乎同型,分上下兩層生長,一般孢子葉在上方,營養葉在下方,為二回羽狀深裂,五角形至闊卵形。
翅柄鳳尾蕨。莖短而直立,莖頂被覆黑褐色鱗片,葉叢生其上;營養葉與孢子葉幾近同形,但孢子葉較瘦長且直立,而營養葉往外開展;孢子葉葉柄較長,約20-25cm,草桿色至栗褐色,頂部有窄翅;葉片五角形至闊卵形,長10-15cm,寬7-10cm,二回羽狀深裂;側羽片1-2對,基部一對羽片在近基部二叉分出,羽軸表面具刺;末裂片長條形,頂端圓鈍,鋸齒緣;葉脈游離,真脈之間多假脈;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由反捲之假孢膜包被。
其他相關
學名中的 Pteris 為鳥翼的意思。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シガタシダ<Pteris grevilleana Wall. ex J.Agardh>
學名:Pteris grevilleana Wall. ex Ag.
簡誌: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游離脈,三出羽狀複葉,側羽片之下基小羽片特別長,並且羽裂,葉呈卵圓形,同型葉,營養葉羽軸兩側小羽片對稱。
別名:林下鳳尾蕨、林下凤尾蕨<植物智:Pteris grevilleana Wall. ex Agardh>
原產地:臺灣(資料:植物園)。低海拔地區林緣至林內林下遮蔭及腐植土豐富之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觀音座蓮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觀音座蓮,沿著葉柄的基部的下方,有支撐著整株觀音座蓮的托葉,像是觀音的蓮座
主要特徵
老葉枯萎後遺留下來的托葉集聚在塊狀的根莖上,看起來就像是觀音菩薩盤坐的蓮花座。葉枕可以控制葉片水分的進出,當陽光強烈或是水分缺乏時,葉枕細胞萎縮,使得葉片、羽片下垂,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藉此度過短暫的缺水環境。孢子囊群由 8~10 枚孢子囊集生而成,位在小羽片側脈接近葉緣處的兩側,長約 0.1~0.2 公分。
本屬在全世界約有兩百種。
近似物種
觀音座蓮與鬼桫欏的特徵比較:
觀音座蓮:末端葉片類似三片互生,且沒有延伸的頂羽片。若有孢子囊僅在葉脈上,常10枚為一群組近葉片末端。成株時從葉背看柄與羽軸之間有彎曲與膨起來的關節(葉枕)。
鬼桫欏:最末端頂羽片為延伸出去,有時會彎曲,若有葉背有孢子囊群為圓形。成株時柄與羽軸間會稍微彎曲,但沒有膨起來的關節。
用途
食用(嫩芽有澱粉、椰子油用的芳香油)。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ビンタイ(竜髭帯)<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學名: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簡誌:幼葉一回,柄上有關節,成熟葉二回,長2~3m,小羽片寬1~2cm,葉緣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短,祇見於孢子囊側。
別名:山羊蹄
原產地:日本、琉球、臺灣。臺灣低海拔山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帶錨紋蛾,側面(植物為水冬瓜)

▲富陽生態公園 20220619 帶錨紋蛾,背面側(植物為水冬瓜)
主要特徵
展翅30-41mm,翅膀表面褐色至橙褐色,前翅腹面前緣有一條橙黃色寬型斜帶向臀角處延伸,翅腹面密布黃褐色、白色雜斑斑。本屬一種,為低海拔常見的種類,外觀像小灰蝶但觸角端不具棍棒狀,幼蟲寄主於蕨類植物,成蟲喜歡陰暗的林下或草叢活動,白天出現,喜愛吸食花蜜,獨行或成群出現。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dula attenuate
注音:帶錨(ㄇㄠˊ)紋蛾
別名: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