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商陸

2024/10/06 12:47


▲大埔農場 20241006 美洲商陸


▲大埔農場 20241006 美洲商陸,葉表


▲大埔農場 20241006 美洲商陸,葉背


▲大埔農場 20241006 美洲商陸,花絮(上方)果序(下方)

主要特徵


為商陸科商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 1~2 公尺,根肥大,肉質,倒圓錐形。莖直立或披散多分枝,紫紅色。葉互生,紙質,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10~25 公分,寬 5~15 公分,全緣,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有柄,長約 2~3 公分。穗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傾斜,長達 20 公分,兩性花,花淡粉紅色,花被片 5 枚,雄蕊 10 枚,雌蕊 10 枚。漿果扁球形,果序下垂,軸不增粗漿果扁球形,熟時紫黑色,徑約 0.7~0.8 公分,通常由 8~10 個分果組成,成熟後呈紫黑色;種子腎形,扁平,黑色。

近似物種


台灣產的商陸科植物有2種,除本種外還有一種外來的美洲商陸(Phytolaca americana)

用途


藥用(根:催吐,利尿。治風濕,水腫;種子:利尿;葉:解熱。治腳氣)

基本資料


學名:Phytolacca americana L.
簡誌: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葉柄長 3-4 cm。
別名:洋商陸。商陸。垂序商陆<植物智:Phytolacca americana L.
原產地:原產北美,引進栽培。分佈於北部,生長於路邊或空曠地上。基隆、台北、桃園,平野至山地。南投縣清境農場呈馴化自生狀態。歸化植物。

進入閱讀更多...

一枝香

2024/10/06 12:44


▲大埔農場 20241006 一枝香


▲大埔農場 20241006 一枝香,葉表


▲大埔農場 20241006 一枝香,葉背


▲大埔農場 20241006 一枝香,花


▲大埔農場 20241006 一枝香,瘦果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公分。花期全年。雜草,常見於山坡曠野、荒地、田邊、路旁。

根垂直,多少木質,分枝,具纖維狀根。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或稀自基部分枝而呈鋪散狀,具條紋,被灰色貼生短柔毛,具腺。下部和中部葉具柄,菱狀卵形,菱狀長圓形或卵形,長3-6.5厘米,寬1.5-3厘米,頂端尖或稍鈍,基部楔狀狹成具翅的柄,邊緣有具小尖的疏鋸齒,或波狀,側脈3-4對,上面綠色,被疏短毛,下面特別沿脈被灰白色或淡黃色短柔毛,兩面均有腺點;葉柄長10-20毫米;上部葉漸尖,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線形,具短柄或近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或稀少數,徑6-8毫米,具19-23個花,在莖枝端排列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5-15毫米,具線形小苞片或無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鐘狀,長4-5毫米,寬6-8毫米;總苞片4層,綠色或有時變紫色,背面被短柔毛和腺,外層線形,長1.5-2毫米,頂端漸尖,中層線形,內層線狀披針形,頂端刺狀尖,具1條脈或有時上部具多少明顯3脈;花托平,具邊緣具細齒的窩孔;花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5-6毫米被疏短微毛,具腺,上部 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外面被短微毛及腺;瘦果圓柱形,長約2毫米,頂端截形,基部縮小,被密短毛和腺點;冠毛白色,2層,外層多數而短,內層近等長,糙毛狀,長4-5毫米。花期全年。

近似物種


相近似的植物:
一枝香:苞片兩層,外層類副萼,較短,內層披針形。
小花斑鳩菊:總苞較短,苞片多層,呈覆瓦狀排列。(南部居多)

用途


藥用(疏風散熱,拔毒消腫,安神鎮靜,消積化滯之功效,治感冒發熱、神經衰弱、失眠、痢疾、跌打扭傷、蛇傷、乳腺炎、瘡癤腫毒等症)。

基本資料


和名:ムラサキムカシヨモギ(紫昔蓬)(Vernonia cinerea (L.) Less. var. cinerea)
學名:Vernonia cinerea (L.) Less.(有同名異物)
簡誌:莖高20-100 cm。葉形多變:倒卵形、卵形、菱形、窄匙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3.5-6.5(-10) ?e 1.5-3 cm,葉向上漸變小變細,葉柄長1-2.5 cm,有時有翼,兩面被細毛。頭花長約7-8 mm,繖房狀的圓錐排列;總苞鐘狀;頭花約有20朵小花,紫紅色。瘦果長1.5-2 mm。
別名:傷寒草(中藥)、大號一枝香、夜香牛(中国植物志:Vernonia cinerea (L.) Less.)
原產地:印度至中南半島、日本、印度尼西亞、非洲也有。台灣廣泛分佈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毛臭牡丹

2024/10/06 12:35


▲大埔農場 20241006 白毛臭牡丹


▲大埔農場 20241006 白毛臭牡丹,葉表


▲大埔農場 20241006 白毛臭牡丹,葉背


▲大埔農場 20241006 白毛臭牡丹,果實


▲大埔農場 20241006 白毛臭牡丹,小枝略四稜形、具不明顯的縱溝,全體密被平展或倒向灰褐色長柔毛

主要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 1~3.5 公尺;小枝略四稜形、具不明顯的縱溝,全體密被平展或倒向灰褐色長柔毛,髓疏鬆,乾後不中空。葉片心形或寬卵形,少為卵形,長 6~18 公分,寬 4~1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心形至近截形,兩面都有柔毛,脈上密被灰褐色平展柔毛,背面尤顯著;葉柄長 1.5~12 公分。聚繖花序密集成頭狀,通常 2~5 枝生於枝頂,花序梗較粗壯,長 1.5~11 公分;苞片葉狀,卵形或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長 0.5~2.4 公分;花萼由綠變紅色,鍾狀,有 5 稜角,長約 1.3 公分,有少數腺點,5 深裂至萼的中部,裂片卵形或寬卵形,漸尖,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外有腺毛或柔毛,花冠管長約 2 公分,纖細,裂片向外平展,倒卵狀長圓形,長 0.5~0.6 公分;雄蕊 4 枚,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徑約 0.7 公分,綠色,成熟時深藍色或黑色,藏於紅色增大的宿萼內。花果期 4~10 月。成熟種子落地常自生幼株生長。

主要特徵


常綠蔓性的小灌木,全株具有乳汁,枝條纖細,全珠無毛,蔓狀的莖 上還有許多細小突出的氣孔。單葉,互生,具有葉柄,卵狀橢圓形葉,葉基鈍形或近於心形,中肋上表面凹,下表面凸,全緣或細鋸齒,葉的表面感覺十分粗糙。花期 3~5 月。瘦果,橢圓形。學名:Clerodendrum canescens Wall.
簡誌:灌木,小枝被淡褐色毛。葉闊卵形或略心形,8-16 cm長,4-9 cm 寬,兩面被柔毛;葉柄3-10 cm長。花序集生成頭狀;苞片葉狀,卵形。花萼5深裂,卵至闊卵形,由綠轉紅;花冠白色,被短毛。果近球形,深藍色或黑色。
別名:白毛臭茉莉。臭茉莉。
原產地:中國大陸中南部及西南部,印度至東南亞,南太平洋諸島及台灣。台灣中、北部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藍豬耳

2024/10/06 12:32


▲大埔農場 20241006 較小的藍豬耳,匍匐生長

▲大埔農場 20241006 藍豬耳,葉表


▲大埔農場 20241006 藍豬耳,葉背


▲大埔農場 20241006 藍豬耳,花上方


▲大埔農場 20241006 藍豬耳,花側面

主要特徵


植株低矮,高約五至二十公分,莖多分枝,略方形 常紅棕色,向四方匍匐伸展,單葉對生,葉長橢圓卵形、卵形、倒卵形,先端鈍或微尖,基部截狀或微凹,鈍葉鋸齒緣,葉長六至二十公釐,葉面綠色,葉脈明顯,羽狀脈,表面僅中脈和葉緣被毛,短葉柄,兩性花,花單出,腋出,具長花梗,梗較其鄰近葉長,無小苞片,花萼筒狀,五裂,五脈,脈具稜或翅,花冠基部呈筒狀,紫白、紫、紫紅色,不整齊花,長約八至十公釐,五齒裂,二唇化,上唇二裂,下唇三裂,中央具白色斑,花瓣兩兩相聯,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後方一對孕性至不發育,較長花絲對在近基部處有附屬物,雌蕊一枚,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頭狀或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蒴果,長橢圓形,長三至五公釐,熟時胞間開裂,為宿存花萼包被,長度與宿萼相當,種子褐色。

近似物種


藍豬耳與定經草的差異:
藍豬耳:花瓣淺裂。近基部葉有柄。
定經草:花瓣深裂。近基部葉無柄。
註:如果沒有花的時候,近似的植物還有倒地蜈蚣,葉柄最長。

玄參科以下幾種辨識上容易混淆的植物:
泥花草旱田草藍豬耳通泉草佛氏通泉草、定經草、陌上草。

用途


草本。藥用(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治感冒,肝炎,癰瘡疔腫)。

基本資料


英文名:Blue Pig-ear, Malaysian False Pimpernel
和名:ウリクサ(瓜草)<Lindernia crustacea (L.) F.Muell.>
學名:Lindernia crustacea (L.) F. Muell.
簡誌:一年生草本。葉有柄,長橢圓卵形至卵形,長6-20 mm,羽狀脈,鋸齒緣,表面僅中脈和葉緣被毛。花單一,腋生,花梗較其鄰近葉長;花冠紫色;雄蕊4。蒴果為花萼索包,長3-5 mm。
別名:母草、百合草、瓜仔草、四方草、對葉草、小葉蛇針草、四方拳草、鋪地蓬、母草(中国植物志:Lindernia crustacea (L.) F. Muell)
原產地:原產於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台灣全島低海拔庭園、路旁及荒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繖花龍吐珠

2024/10/06 12:18


▲大埔農場 20241006 繖花龍吐珠


▲大埔農場 20241006 繖花龍吐珠,葉表


▲大埔農場 20241006 繖花龍吐珠,葉背


▲大埔農場 20241006 繖花龍吐珠,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纎細,莖多分枝,無毛或被疏細毛,枝條具四稜,直立或斜生,高 15~30 公分。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1.5~3 公分,寬 0.15~0.35 公分,細剛毛縁,微向背捲曲;托葉小,膜質,合生成鞘狀,長 0.1~0.15 公分,截頭,頂端具短刺毛。花腋生,普通為 2~5 朵排列成繖房花序,偶而單生,總花梗長 0.5~2 公分;花萼廣卵圓形,長約 2.5 公分,先端 4 齒裂,外被細柔毛;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淡紅色,長 0.25 公分,先端 4 裂;雄蕊 4 枚,著生於裂片間;子房 2 室,花柱線狀,伸出花冠外。蒴果圓球形,徑約 0. 25 公分,室背開裂,萼宿存。種子細小,多數。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治高熱,瘧疾,腸癰,闌尾炎,腫毒,扁桃腺炎,咽喉炎,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燙傷,跌打損傷,毒蛇咬傷)。花期 7~9 月,果期 9~10 月。

基本資料


英文名:flat-top mille graines
和名:タマザキフタバムグラ(玉咲き双葉葎)<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學名: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簡誌:一年生直立或斜生草本,莖無毛或稜處被毛。葉線狀披針形,長10-35mm,無毛,細剛毛緣,單脈,近無柄;托葉先端具3-5不等長刺毛。花1-8朵聚繖花序,具明顯總花梗;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喉部有毛;雄蕊著生在冠筒近基部。
別名:珠仔草, 繖房花耳草, 繖花龍吐珠、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原產地:中國大陸東南、西南各地,非洲,美洲等熱帶地區。台灣全境農園、濕潤地散見羣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筆鳳梨

2024/09/17 12:54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紅筆鳳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紅筆鳳梨,葉子中總是有水,在熱帶地區最高溫度的時候,花里的水也不會減少。容易招致蝸牛、毛蟲、蛾等蚊蟲。

主要特徵


生活型:肉質附生草本
樹幹及枝條的描述:株高約30cm
葉的描述:葉單葉叢生,成蓮座狀,葉寬,肉質且表面具臘質,草綠色。
花序及花被的描述:穗狀花序頂生,花紅色,苞片粉紅色。
物候的描述:夏季開花。

培育方式


澆水: 它喜歡保持土壤濕潤,但能夠忍受短暫的乾旱,每1至2週需澆水一次。
施肥: 為了增強紅筆鳳梨的花朵和生長,每季度施用高磷肥料,使用時要適量以防止根燒。
修剪: 紅筆鳳梨 會產生引人注目的火炬狀花朵。在晚冬至早春進行修剪,移除枯葉和舊花梗,以促進生長和空氣流通。
繁殖: 紅筆鳳梨最適合在春季或秋季進行分株繁殖。
換盆: 在晚冬至早春期間,每2-3年為紅筆鳳梨換盆一次。

基本資料


學名:Billbergia pyramidalis (Sims) Lind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火焰鳳梨、比爾見亞、紅藻鳳梨、水槽鳳梨
原產地:原產於南美北部,可以在沿海森林或山區找到生長。它在溫暖氣候下被栽培為室內植物或花園植物,但在美國和印度可能會成為入侵物種。它已被引入加勒比海和模里西斯的三個島嶼。在台灣有園藝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葦草蘭(竹葉蘭)

2024/09/17 12:25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葦草蘭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葦草蘭,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葦草蘭,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葦草蘭,花正面(要在陽光下生長才會漂亮)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葦草蘭,花側面(要在陽光下生長才會漂亮)

主要特徵


在向陽地與禾草混生的地生蘭花。多叢生,莖細如葦草,直立,葉如竹葉,又名「葦草蘭」。葉如竹葉,互生,長條形。每年七月起花序生於莖頂,依序綻放,花淺粉紅色,唇瓣鑲有紫紅色條紋,中間有黃色龍骨,形似鶴鳥展翅,故又名「鳥仔花」。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長約 10 公分,成熟後裂開,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冬季莖葉枯萎,翌年再由宿根長出新芽,進入另一個生長週期。台灣僅產一種。

遍佈台灣全省,在向陽地與禾草混生的地生蘭花。多叢生,莖細如葦草,直立,高可達 1.5 公尺,葉如竹葉,又名「葦草蘭」。葉如竹葉,互生,長條形,長約 15~25 公分,寬約 1~1.5 公分。每年七月起花序生於莖頂,依序綻放,花淺粉紅色,直徑約 5~6 公分,唇瓣鑲有紫紅色條紋,中間有黃色龍骨,形似鶴鳥展翅,故又名「鳥仔花」。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長約 10 公分,成熟後裂開,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冬季莖葉枯萎,翌年再由宿根長出新芽,進入另一個生長週期。植物體似草,大多為地生,但花極類似嘉得麗亞蘭,台灣僅產一種。

基本資料


學名: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中國鳥仔花、竹葉蘭、葦草蘭、竹叶兰<植物智: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原產地:台灣、亞洲大部地區、大洋洲。台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或平地,通常在陽光充足的山坡田野或田壟可以看到,常與禾草混生(蘇鴻傑教授在30年前的著作「台灣的野生蘭」一書中如此描述台灣原生的「竹葉蘭」,彷彿當時在山間田畝隨處可見竹葉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槲蕨

2024/09/17 12:11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近基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槲蕨,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

主要特徵


槲蕨的葉片有兩種:一般葉較長,為一回羽狀深裂;腐植質收集葉為一回羽狀深裂,初生時為綠色,漸漸轉為褐色;用來收集水份及枯葉、昆蟲屍體等腐植質以維持生存。

大形著生性蕨類,根莖粗,根莖長而橫走,被褐色披針形鱗片。葉二形,疏生,「營養葉」長,具柄,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幾乎無柄;莖上密被卵形、一回羽狀分裂之腐植質收集葉,初生時綠色,很快轉為褐色;一般葉(營養葉)之葉柄基部具關節,葉片三角狀披針形,一回羽狀深裂;葉脈網狀,網眼內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密布在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

近似物種


容易混淆的近似兩種蕨類:
崖薑蕨:羽葉較直挺。近基部葉片披針形,呈心形緊貼根莖。孢子囊群呈橢圓形多。
槲蕨:羽葉多波浪狀。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幾乎無柄。孢子囊群呈圓形居多。

用途


藥用(補腎)。

基本資料


和名:ハカマウラボシ(袴裏星)<Drynaria fortunei.>
注音:槲(ㄏㄨˊ)蕨
學名: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簡誌:屬特徵:大形著生性蕨類,根莖粗,密佈鱗片,葉二形,營養葉長,具柄,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幾乎無柄。 種特徵:具獨立卵圓形,一回淺裂的腐植質收集葉。孢子囊群位於寬披針形葉片的上段羽片。羽片末端略尖,最寬處在基部。
別名:觀音橋、爬岩、骨碎補、槲蕨<中国植物志:Drynaria roosii Nakaike>
原產地:中國大陸、泰國、中南半島,台灣中部及北部中、低海拔地區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葉五加

2024/09/17 12:08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葉五加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葉五加,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葉五加,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葉五加,花苞

主要特徵


常綠蔓性灌木,高 1~7 公尺;枝軟弱鋪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黃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鈎曲。葉有小葉 3,稀 4~5 ;葉柄長2~6公分,有刺或無刺,無毛;小葉片紙質,稀膜質,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稀倒卵形,長 4~10 公分,寬 3~6.5 公分,先端尖至漸尖,基部楔形,兩側小葉片基部歪斜,兩面無毛,或上面脈上疏生剛毛,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側脈 5~6 對,明顯或不甚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 0.2~0.8 公分,有時幾無小葉柄。繖形花序 3~10 個、稀多至 20 個組成頂生複繖形花序或圓錐花序。果實扁球形,直徑約 0.5 公分,黑色;種子 1~2 粒。花期 8~11 月,果期 9~12 月。

用途


食用(涼茶特異芳香之原料)。藥用植物(鮮葉搗爛外敷可治疔瘡、癰腫。治風濕,跌打;嫩枝葉:消腫解毒。治胃痛,疔瘡)。

基本資料


學名: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 S. Y. Hu
簡誌:攀緣灌木或藤本。小葉常3,紙質,橢圓狀卵形至近橢圓形,細鋸齒緣,兩面光滑。 攀緣灌木或藤本。小葉常3,紙質,橢圓狀卵形至近橢圓形,細鋸齒緣,兩面光滑。
別名:三加皮。刺三加。刺三甲。五加皮。白簕(種子植物名稱)。白簕<植物智: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 S. Y. Hu
原產地:印度、菲律賓、中國大陸東南部與中部、中南半島。台灣分布低至中海拔之森林邊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爪金龍

2024/09/17 12:01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917 三爪金龍,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青綠色或黃綠色。生長在熱帶雨林內,耐陰性強,是這幾年花市很常見的觀賞植物。
全日曬時全株近金黃,半日照時呈黃綠黃綠,樹蔭下沒受到日照會呈綠色。

培育方式


培育重點:以培養土、沙、泥炭土、一般土1:1:1混和最適合。如果要在庭園長得好,一個月施肥一次。喜好多濕之外,乾燥時要給其大量的水。在春季至秋季的生長季節中,枝葉生長良好,因此嚴禁排水。如果排水,葉子可能會掉落或生長會停止。在冬季,溫度低,生長減慢,因此過度潮濕會生根。澆水前,先確植株乾燥再澆水。5月到9月要施肥,水耕用液態肥料為最佳。

基本資料


英文名:Evodia、Spider Fern Bush
和名:ガーデンポリシャス、ハイドロカルチャー
學名:Euodia suaveolens var. ridleyi (Hochr.) Bakh.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陽光金龍、黃金三叉虎、雞爪榕
原產地:東南亞

進入閱讀更多...